中西交汇之问的新力量崛起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香港巴塞尔展会(ArtBasel Hog Kong)于2016年3月22日开幕,在此之前巴塞尔影像特展于3月21日下午呈现纪录片《乌利·希克的中国生活》。今年是黄雅君主导香港巴塞尔的第一年,相对于以往巴塞尔艺术展以“挖掘与推动潜力艺术家而闻名”,本次香港巴塞尔似乎更强调是“帮助不了解亚洲地区艺术史的人们了解我们”。此展会作为亚洲最热门的当代艺术展会,其决策与动向可以说是亚洲艺术品市场的镜子,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呈现了市场资本的动向。
  本次展会分为“画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艺聚空间”,“光映现场”及“艺文出版”六个展区。主要展区“画廊荟萃”聚集了一百八十七家现代及当代艺廊,展出世界一流的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和录像以及限量印刷作品。特设的展区“亚洲视野”则为二十八家亚太地区画廊提供了平台,呈现包括个展、独有的历史材料及主题式群展等不同类型的策展项目。展会共集合了来自三十五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二百三十九家国际顶尖画廊,展出超过四千多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二十八家画廊是首次参展,其中有九家来自亚洲,包括北京墨斋以及上海三家画廊:天线空间、Vanguard画廊、龙门雅集;十八家来自欧美地区,而西迪布赛义德画廊(Selma FerianiGallery)更是有史以来首个南非以外非洲地区的参展画廊。整体参展画廊数量上相比上年的二百三十三家稍有增加。参展作品超过半来自亚洲和亚太地区。总体上看仍然保持着亚洲和西方画廊各占一半的平衡。
  今年VIP预展时间从以往的一晚增加至一日半,这给藏家更多充裕的时间观察作品,考虑决定是否购入。现场能明显感到亚洲年轻收藏家的崛起和更多西方藏家的介入。区别于开幕式的人头攒动,VIP日并未像往年一样出现寸步难行的情景,虽然有传言认为本届巴塞尔受到了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但是现场买方的专业性和热情度,打破了外界关于“经济危机对艺术市场带来冲击”的疑虑。尽管中国的经济前景依然不明朗,但是对于更广阔的亚洲艺术市场来说,本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头两日成交量,似乎为市场释放出一个看好的信号。
  刘益谦、王薇夫妇购买了马琳·杜马斯和米歇尔·博伊曼斯的作品,不少亚洲藏家也开始购藏西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一系列交易无不传达出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亚洲藏家尝试与国际接轨。同时,中国大陆新晋藏家结构进一步明朗,中产阶级也加入了收藏队伍,从现场的交易中可以看出,受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会做更加细致、深入的学术性研究,相对于部分专业藏家的偏向逐利的特征,他们的态度也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一股更加积极的风气。总的来说,本届香港巴塞尔购入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新藏家多有西方教育背景,他们消息灵通,积极度高,关注的层面也更加西方化,同时财力丰厚,相比老一代藏家更有冒险精神,愿意探索知名度较小的艺术家,也愿意购买中国以外艺术家的作品。香港高古轩画廊总监尼克·西门诺维克(Nick Simunovic)说:“他们在积极寻找的那些作品,是一些五年前你根本想不到会有中国大陆收藏家买下来的。”
  相较往届展会现场亦可看到更多的韩、日藏家进场,且目标更加明确。相应的,现场呈现的韩国艺术家的作品数量也明显多于往年。贝浩登画廊(Galerie Perrotin)和德萨画廊都带来了韩国当代艺术家朴栖甫的作品。立木画廊带来的韩国艺术家徐道获的四件作品售出,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装置《Stove,Apertment A,348 West 22ndStreet,New York,NY 10011,USA,2013》,十五万至二十万美元左右,另三件作品价格在一万到七万美元之间。台湾著名艺术评论家陆洁民带着三十位台湾收藏家专程来到香港,这个团的组成人员均是古代艺术品藏家,现在对当代艺术市场跃跃欲试,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家的转向可以说代表艺术品的“断层”在逐渐收缩,这对学术和市场都是一个好信息。
  在平衡藏家方面,亦可一窥主办方在整台亚洲资源方面的调整。泛亚洲化潮流仍然在继续中,中国艺术家的国际性被更加看重。长征空间带来的汪建伟2015年的两件装置作品《脏物No.3》和《更多No.3》分别以七十五万和九十五万人民币成交,刘韡的新作《NO.202》也以七十万元成交。贝浩登画廊带来的陈飞作品《中产阶级审视的魅力》以十万美元成交。耿画廊带来的五件苏笑柏作品已经销售四件,每件价格在一百八十万美元以上;彭薇的《YouCOMe into my head》以四十点七万美元成交。赵赵和蔡磊在香港空间举办个展后,也在香港巴塞尔上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其中蔡磊的《框架》系列(十二万元人民币)在现场售出一件,另外还接到了七位买家的预定。赵赵的《无题》和《碎片》分别以八万美元和十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价格的利好代表着机构和藏家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更多,所以他们的涨幅都大于张晓刚等老辈大腕。
  如今的巴塞尔香港展会已经由开始的“稚嫩”转向定位更加明确的成熟展会。虽然“商业性”对于一个以画廊为主体的艺术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本届展会仍然最大化地保留了当代艺术应该具有的活力。巴塞尔香港俨然已成为中国艺术家进入国际视野,海外画廊试探亚洲市场的最重要契机。艺术品整体更亚洲化,形式、媒介更多样,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售成绩和艺术品价格的“回温”,这是一个市场带来的正面信息,到底这一股热力能持续多久,还得再看今年艺术品市场的走势。
其他文献
克里斯托弗·戈勃朗(Cristobal Gabarron)的艺术作品为公共艺术开启了新话语范式。在赋予作品情感底色、伦理基础和价值支撑的同时融入对社会的关怀,以其对视觉经验的重组和再置的方式表达其对公共环境的理解。其作品呈现的对公共领域的人文主义关怀重构了艺术作品的精神性。当代艺术界,各种风格、流派,驳杂其生,似乎不可不谓盛世大观。对艺术本源的追问,恐怕不得不回到海德格尔所谓“深渊时代”或“贫困时
期刊
20世纪俄商法国哲学家科耶夫,为了阐释他视野中的人与自然二元论及其辩证法,曾在一封与法国哲学家的通信中,描述过一个“金戒指”的形象:  我所设想的是一个金戒指的形象,如果没有中间的洞,也就不存在戒指的形象。然而,我们也不能说,指环中间的洞和金是同等的。正是这个金戒指中包含了两种存在,因此这个指环就是那个统一性。在我们的这个例子中,金子就是自然,洞就是人,指环就是精神。  全戒指的隐喻形象地说明了自
期刊
在如火如荼的“达利”展结束后不久,K11美术馆迎来了K11 Art Foundation自己的学术团队主导、策划的一个大型的当代艺术家群展“WE——一个关于当代艺术家的力量”。这个展览遴选了五十多位各具特色的当代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个性化的形式,选择最能反映自己内心的艺术材料和艺术语言,使艺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全面。  今天,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其长期思考后的意
期刊
熟悉艺术家柴茗的人都知道他的产量极大,每天都会画,没有状态好坏之分。常常是好几幅画同时画,快的几分钟就画好,惺的要画上好几年。对他而言,画画就像是一场“无限的游戏”。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游戏而言,“无限的游戏”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没有所谓的赢家,不存在规定的边界,每个瞬间都可能提供新的视域和可能性。通常的游戏让参与者在一定的规则和时间内决出胜负,而“无限的游戏”则试图将限制本身纳入游戏之中,以让参
期刊
2015年7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一颗与地球相似指数(ESI)达到0.83的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Kepler-452b)。那一天,整个地球都欢呼了起来,仿佛这颗蓝色星球不再孤独,因为找到了一个远方的相似的存在。这个远方真的很远——Kepler-452b距离地球1400光年,并围绕着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行。Kepler-452b到恒星的距离,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有
期刊
二“坏画”得以生效的视觉文化逻辑(续)  “坏画”的叙事方法很多样,实际上每个有成就的“坏画”家皆有他自己独特的叙事体系,作为种创作论现象,我在这里把他们的叙事方式大致归纳为三种主要的倾向:1.以王兴伟、王音、秦琦等为代表的造型语言系谱化;2以廖国核、烟囱、温凌、周轶伦等为代表的肉身体验私密化与本能化;3以徐小国、郑强、黄亮等为代表的符号指称游戏化与演绎化。在不同的“坏画”艺术家身上,这三种倾向可
期刊
在变革社会中,艺术常常充当政治的急先锋,同样,历史的变革也促进艺术形式的花样翻新。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并不能直接作用于艺术形式的变革。在艺术创作语境和艺术创作之间还存有一片间隙,这个间隙中栖居着审美机制。可以说是变革社会诱发的主体的审美冲动,才催生了我们一个时代特定的艺术形式。而从审美角度对一种艺术现象进行谱系化的研究,不仅要从其形式内部的意义生成机制着力,还要从其外部的社会历史语境着
期刊
由传统延续而来的水墨画,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沿革和演进,但迄今为止,依然恪守着一种传统框架,依然不能从风格主义的藩篱中逃离出来,在对生存现实的感悟中焕发出对艺术表达的渴望。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水墨画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画种,有着一整套画家必须适从的严格规范和要求,使得画家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失去自我,失去作为一个人的个体感觉,被异化为一种以追求外在风格样式为目标的奴仆。张卫作为新一代水墨画家显
期刊
2006年,杨述在黄桷坪501仓库租下了一百二十平方米的空间,与朋友共同建立了“器·当代艺术空间”。这是一个在国外基金会和杨述个人支持下的非营利空间,主要用于国外艺术家在重庆的驻留、创作和展览。可以说,从那时开始,杨述对家乡的情感又在艺术层面得到了新的延伸。在四川美院的主校区搬迁到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新址以后,“器·当代艺术空间”仍然是董桷坪最具当代现场意味的地点,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个默默无闻的非曹利
期刊
十年前,瑞士伯尔尼美术馆(Kunstmuseum Brrn)展出的乌利希克(Ulisigg)收藏展——“麻将”(Mahjong)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欧洲艺术界当时将此展视为西方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圣经”。十年后的2016年2月,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希克收藏展“中国私语”(Chinese Whispers)在同一展馆续写了这段传奇。  这是继2006年“麻将”展览后,通过希克先生的收藏视角,又一次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