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香港巴塞尔展会(ArtBasel Hog Kong)于2016年3月22日开幕,在此之前巴塞尔影像特展于3月21日下午呈现纪录片《乌利·希克的中国生活》。今年是黄雅君主导香港巴塞尔的第一年,相对于以往巴塞尔艺术展以“挖掘与推动潜力艺术家而闻名”,本次香港巴塞尔似乎更强调是“帮助不了解亚洲地区艺术史的人们了解我们”。此展会作为亚洲最热门的当代艺术展会,其决策与动向可以说是亚洲艺术品市场的镜子,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呈现了市场资本的动向。
本次展会分为“画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艺聚空间”,“光映现场”及“艺文出版”六个展区。主要展区“画廊荟萃”聚集了一百八十七家现代及当代艺廊,展出世界一流的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和录像以及限量印刷作品。特设的展区“亚洲视野”则为二十八家亚太地区画廊提供了平台,呈现包括个展、独有的历史材料及主题式群展等不同类型的策展项目。展会共集合了来自三十五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二百三十九家国际顶尖画廊,展出超过四千多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二十八家画廊是首次参展,其中有九家来自亚洲,包括北京墨斋以及上海三家画廊:天线空间、Vanguard画廊、龙门雅集;十八家来自欧美地区,而西迪布赛义德画廊(Selma FerianiGallery)更是有史以来首个南非以外非洲地区的参展画廊。整体参展画廊数量上相比上年的二百三十三家稍有增加。参展作品超过半来自亚洲和亚太地区。总体上看仍然保持着亚洲和西方画廊各占一半的平衡。
今年VIP预展时间从以往的一晚增加至一日半,这给藏家更多充裕的时间观察作品,考虑决定是否购入。现场能明显感到亚洲年轻收藏家的崛起和更多西方藏家的介入。区别于开幕式的人头攒动,VIP日并未像往年一样出现寸步难行的情景,虽然有传言认为本届巴塞尔受到了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但是现场买方的专业性和热情度,打破了外界关于“经济危机对艺术市场带来冲击”的疑虑。尽管中国的经济前景依然不明朗,但是对于更广阔的亚洲艺术市场来说,本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头两日成交量,似乎为市场释放出一个看好的信号。
刘益谦、王薇夫妇购买了马琳·杜马斯和米歇尔·博伊曼斯的作品,不少亚洲藏家也开始购藏西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一系列交易无不传达出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亚洲藏家尝试与国际接轨。同时,中国大陆新晋藏家结构进一步明朗,中产阶级也加入了收藏队伍,从现场的交易中可以看出,受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会做更加细致、深入的学术性研究,相对于部分专业藏家的偏向逐利的特征,他们的态度也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一股更加积极的风气。总的来说,本届香港巴塞尔购入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新藏家多有西方教育背景,他们消息灵通,积极度高,关注的层面也更加西方化,同时财力丰厚,相比老一代藏家更有冒险精神,愿意探索知名度较小的艺术家,也愿意购买中国以外艺术家的作品。香港高古轩画廊总监尼克·西门诺维克(Nick Simunovic)说:“他们在积极寻找的那些作品,是一些五年前你根本想不到会有中国大陆收藏家买下来的。”
相较往届展会现场亦可看到更多的韩、日藏家进场,且目标更加明确。相应的,现场呈现的韩国艺术家的作品数量也明显多于往年。贝浩登画廊(Galerie Perrotin)和德萨画廊都带来了韩国当代艺术家朴栖甫的作品。立木画廊带来的韩国艺术家徐道获的四件作品售出,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装置《Stove,Apertment A,348 West 22ndStreet,New York,NY 10011,USA,2013》,十五万至二十万美元左右,另三件作品价格在一万到七万美元之间。台湾著名艺术评论家陆洁民带着三十位台湾收藏家专程来到香港,这个团的组成人员均是古代艺术品藏家,现在对当代艺术市场跃跃欲试,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家的转向可以说代表艺术品的“断层”在逐渐收缩,这对学术和市场都是一个好信息。
在平衡藏家方面,亦可一窥主办方在整台亚洲资源方面的调整。泛亚洲化潮流仍然在继续中,中国艺术家的国际性被更加看重。长征空间带来的汪建伟2015年的两件装置作品《脏物No.3》和《更多No.3》分别以七十五万和九十五万人民币成交,刘韡的新作《NO.202》也以七十万元成交。贝浩登画廊带来的陈飞作品《中产阶级审视的魅力》以十万美元成交。耿画廊带来的五件苏笑柏作品已经销售四件,每件价格在一百八十万美元以上;彭薇的《YouCOMe into my head》以四十点七万美元成交。赵赵和蔡磊在香港空间举办个展后,也在香港巴塞尔上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其中蔡磊的《框架》系列(十二万元人民币)在现场售出一件,另外还接到了七位买家的预定。赵赵的《无题》和《碎片》分别以八万美元和十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价格的利好代表着机构和藏家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更多,所以他们的涨幅都大于张晓刚等老辈大腕。
如今的巴塞尔香港展会已经由开始的“稚嫩”转向定位更加明确的成熟展会。虽然“商业性”对于一个以画廊为主体的艺术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本届展会仍然最大化地保留了当代艺术应该具有的活力。巴塞尔香港俨然已成为中国艺术家进入国际视野,海外画廊试探亚洲市场的最重要契机。艺术品整体更亚洲化,形式、媒介更多样,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售成绩和艺术品价格的“回温”,这是一个市场带来的正面信息,到底这一股热力能持续多久,还得再看今年艺术品市场的走势。
本次展会分为“画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艺聚空间”,“光映现场”及“艺文出版”六个展区。主要展区“画廊荟萃”聚集了一百八十七家现代及当代艺廊,展出世界一流的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和录像以及限量印刷作品。特设的展区“亚洲视野”则为二十八家亚太地区画廊提供了平台,呈现包括个展、独有的历史材料及主题式群展等不同类型的策展项目。展会共集合了来自三十五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二百三十九家国际顶尖画廊,展出超过四千多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二十八家画廊是首次参展,其中有九家来自亚洲,包括北京墨斋以及上海三家画廊:天线空间、Vanguard画廊、龙门雅集;十八家来自欧美地区,而西迪布赛义德画廊(Selma FerianiGallery)更是有史以来首个南非以外非洲地区的参展画廊。整体参展画廊数量上相比上年的二百三十三家稍有增加。参展作品超过半来自亚洲和亚太地区。总体上看仍然保持着亚洲和西方画廊各占一半的平衡。
今年VIP预展时间从以往的一晚增加至一日半,这给藏家更多充裕的时间观察作品,考虑决定是否购入。现场能明显感到亚洲年轻收藏家的崛起和更多西方藏家的介入。区别于开幕式的人头攒动,VIP日并未像往年一样出现寸步难行的情景,虽然有传言认为本届巴塞尔受到了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但是现场买方的专业性和热情度,打破了外界关于“经济危机对艺术市场带来冲击”的疑虑。尽管中国的经济前景依然不明朗,但是对于更广阔的亚洲艺术市场来说,本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头两日成交量,似乎为市场释放出一个看好的信号。
刘益谦、王薇夫妇购买了马琳·杜马斯和米歇尔·博伊曼斯的作品,不少亚洲藏家也开始购藏西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一系列交易无不传达出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亚洲藏家尝试与国际接轨。同时,中国大陆新晋藏家结构进一步明朗,中产阶级也加入了收藏队伍,从现场的交易中可以看出,受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会做更加细致、深入的学术性研究,相对于部分专业藏家的偏向逐利的特征,他们的态度也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一股更加积极的风气。总的来说,本届香港巴塞尔购入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新藏家多有西方教育背景,他们消息灵通,积极度高,关注的层面也更加西方化,同时财力丰厚,相比老一代藏家更有冒险精神,愿意探索知名度较小的艺术家,也愿意购买中国以外艺术家的作品。香港高古轩画廊总监尼克·西门诺维克(Nick Simunovic)说:“他们在积极寻找的那些作品,是一些五年前你根本想不到会有中国大陆收藏家买下来的。”
相较往届展会现场亦可看到更多的韩、日藏家进场,且目标更加明确。相应的,现场呈现的韩国艺术家的作品数量也明显多于往年。贝浩登画廊(Galerie Perrotin)和德萨画廊都带来了韩国当代艺术家朴栖甫的作品。立木画廊带来的韩国艺术家徐道获的四件作品售出,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装置《Stove,Apertment A,348 West 22ndStreet,New York,NY 10011,USA,2013》,十五万至二十万美元左右,另三件作品价格在一万到七万美元之间。台湾著名艺术评论家陆洁民带着三十位台湾收藏家专程来到香港,这个团的组成人员均是古代艺术品藏家,现在对当代艺术市场跃跃欲试,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家的转向可以说代表艺术品的“断层”在逐渐收缩,这对学术和市场都是一个好信息。
在平衡藏家方面,亦可一窥主办方在整台亚洲资源方面的调整。泛亚洲化潮流仍然在继续中,中国艺术家的国际性被更加看重。长征空间带来的汪建伟2015年的两件装置作品《脏物No.3》和《更多No.3》分别以七十五万和九十五万人民币成交,刘韡的新作《NO.202》也以七十万元成交。贝浩登画廊带来的陈飞作品《中产阶级审视的魅力》以十万美元成交。耿画廊带来的五件苏笑柏作品已经销售四件,每件价格在一百八十万美元以上;彭薇的《YouCOMe into my head》以四十点七万美元成交。赵赵和蔡磊在香港空间举办个展后,也在香港巴塞尔上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其中蔡磊的《框架》系列(十二万元人民币)在现场售出一件,另外还接到了七位买家的预定。赵赵的《无题》和《碎片》分别以八万美元和十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价格的利好代表着机构和藏家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更多,所以他们的涨幅都大于张晓刚等老辈大腕。
如今的巴塞尔香港展会已经由开始的“稚嫩”转向定位更加明确的成熟展会。虽然“商业性”对于一个以画廊为主体的艺术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本届展会仍然最大化地保留了当代艺术应该具有的活力。巴塞尔香港俨然已成为中国艺术家进入国际视野,海外画廊试探亚洲市场的最重要契机。艺术品整体更亚洲化,形式、媒介更多样,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售成绩和艺术品价格的“回温”,这是一个市场带来的正面信息,到底这一股热力能持续多久,还得再看今年艺术品市场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