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育人目标越来越明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为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困惑,创新教学模式带来新机会。学科教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创新常常源自对教学的改进或目标深化的追求。信息时代,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促進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发展数学思维,触发深度学习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思维;深度学习;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在小学教学中是相对较难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明明和成绩优异的同学同样用功,但是在数学学习中却显得非常吃力.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和操作实践中没有进行足够详细的深度学习,因此影响了整体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集中精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分析学科教学困惑,寻找教学新模式构建的突破口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何入手?笔者对照创新目标,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将能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或改进的地方作为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认知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小学生思维对象以直观、具体为主,这与数学抽象的学科特点相矛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表征可以将其化解。学习是学生个体心理行为,个性化特征明显。学生在学习的风格、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学”与教师统一“教”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材施教”一直没有真正实现,也是众多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学习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及时诊断学习、促进思考深入。影响发挥评价功能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课堂上教师通常依据经验而非数据进行评价;二是依赖纸笔作业的评价结果滞后。缺乏及时、精准的学习评价,影响教师教学决策的精准性。培养高阶思维需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现状并给出精准指导,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只能抽出少数学生通过提问来粗略判断班级学生思考情况。许多学生因欠缺表达与有效指导而错失思考的时机。
二、摒弃旧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科书是教师的唯一参照,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是照着教科书来教学的.这种指导方法使教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但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学生.观察结果表明,许多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都会在上课前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有多种形式,如讲有趣的故事,玩游戏等.这些活动看起来和课堂没有关系,但其实不然,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找规律”这一节,教师问“1乘1是多少”,学生简单回答“等于1”,然后问“什么是111111×111111”,这个问题学生就很难回答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1×1=1”“11×11=121”“111×111=12321”和“1111×1111=1234321”,然后指导学生寻找规律,找到“111111×111111”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发地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巧用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
实验过程需要学生的完全参与,学生主要分析、观察、测量实验对象,经过归纳演绎,进而得出结论。与其他实验模型不同的一点是,这种实验的材料主要是各类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学生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数字化的分析,进而验证数学定理,比如求不同物体体积。实验过程:分组合作,使用常见的乒乓球、纸、沙子等材料,对几何体通过组合或者是分割等方法来进行转化,首先把纸张折成与乒乓球底面积相同高相等的圆锥,接着动手操作同时思考,沙子有什么用。学生通过探究能够得出体积计算公式,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些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也要积极指导,根据整个实验过程,带领学生验证在开始实验前的猜想,把操作过程表述出来,并在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归纳整理,巩固知识、构建实验知识体系、提高归纳能力,培养逻辑思维。
四、引导中深入,培养数学思维
为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思维,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但在传统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在发现学生理解某一知识的难度较大时就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节省课堂时间,但显然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缺少思考与探究的体验,学生对这类借由“灌输”而获得的知识的印象往往不够深刻,理解也不深入,因而在实际生活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不能灵活应用,使得数学学科的教学意义无法充分显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为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教师应当重视“引导”这一过程,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思考与探究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164-165+168.
[2]李冰.深度学习与数学思维下的小学数学未来课堂构建[J].新课程(上),2019(12):59.
[3]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数学思维;深度学习;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在小学教学中是相对较难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明明和成绩优异的同学同样用功,但是在数学学习中却显得非常吃力.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和操作实践中没有进行足够详细的深度学习,因此影响了整体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集中精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分析学科教学困惑,寻找教学新模式构建的突破口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何入手?笔者对照创新目标,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将能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或改进的地方作为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认知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小学生思维对象以直观、具体为主,这与数学抽象的学科特点相矛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表征可以将其化解。学习是学生个体心理行为,个性化特征明显。学生在学习的风格、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学”与教师统一“教”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材施教”一直没有真正实现,也是众多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学习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及时诊断学习、促进思考深入。影响发挥评价功能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课堂上教师通常依据经验而非数据进行评价;二是依赖纸笔作业的评价结果滞后。缺乏及时、精准的学习评价,影响教师教学决策的精准性。培养高阶思维需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现状并给出精准指导,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只能抽出少数学生通过提问来粗略判断班级学生思考情况。许多学生因欠缺表达与有效指导而错失思考的时机。
二、摒弃旧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科书是教师的唯一参照,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是照着教科书来教学的.这种指导方法使教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但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学生.观察结果表明,许多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都会在上课前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有多种形式,如讲有趣的故事,玩游戏等.这些活动看起来和课堂没有关系,但其实不然,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找规律”这一节,教师问“1乘1是多少”,学生简单回答“等于1”,然后问“什么是111111×111111”,这个问题学生就很难回答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1×1=1”“11×11=121”“111×111=12321”和“1111×1111=1234321”,然后指导学生寻找规律,找到“111111×111111”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发地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巧用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
实验过程需要学生的完全参与,学生主要分析、观察、测量实验对象,经过归纳演绎,进而得出结论。与其他实验模型不同的一点是,这种实验的材料主要是各类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学生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数字化的分析,进而验证数学定理,比如求不同物体体积。实验过程:分组合作,使用常见的乒乓球、纸、沙子等材料,对几何体通过组合或者是分割等方法来进行转化,首先把纸张折成与乒乓球底面积相同高相等的圆锥,接着动手操作同时思考,沙子有什么用。学生通过探究能够得出体积计算公式,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些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也要积极指导,根据整个实验过程,带领学生验证在开始实验前的猜想,把操作过程表述出来,并在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归纳整理,巩固知识、构建实验知识体系、提高归纳能力,培养逻辑思维。
四、引导中深入,培养数学思维
为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思维,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但在传统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在发现学生理解某一知识的难度较大时就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节省课堂时间,但显然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缺少思考与探究的体验,学生对这类借由“灌输”而获得的知识的印象往往不够深刻,理解也不深入,因而在实际生活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不能灵活应用,使得数学学科的教学意义无法充分显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为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教师应当重视“引导”这一过程,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思考与探究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164-165+168.
[2]李冰.深度学习与数学思维下的小学数学未来课堂构建[J].新课程(上),2019(12):59.
[3]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