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就是创新的教育。新世纪教育的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精彩的导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开拓思维、放飞梦想的舞台。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创新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新世纪教育的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学会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创新
在教学活动中,一提到创新会使人联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科研、发明创造等,或者让教师与学生有超乎寻常的作为才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要把“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上来。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教学情景,听录音、欣赏漫画等,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②由完全讲授转变为不完全讲授,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补充。③巧妙“设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④创造性运用提问技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
(二)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瑞普说:“发散思维促使人们改变对生活中种种视而不见事件的认识,以自我特别的方式来加以重新认识。”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作用,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就现状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发散性思维为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
1.可以采取辩论、讨论、即兴演讲、问题抢答等形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2.可以训练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同一问题可能存在的不同答案,拓宽学生的思路,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除了鼓舞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究难外,还可采用联想迁移、反寻求异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提供创新的实践舞台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我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舞台之一就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民主选举常任班委会,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会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榜样。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常任班委要帮助值日班长工作。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明天工作的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作好交接工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除了人人当“班长”之外,还让学生主持主题班会、组织班级文体活动等。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如何创新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如何把这种创新能力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課堂真正成为学生开拓思维、放飞梦想的舞台。
(一)让精彩的导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强势兴奋中心,很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让创造性的火花闪烁40分钟的课堂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让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让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的调节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不当众批评、挖苦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敢说、乐于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让我们勇做素质教育的先行者,让创新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龚珊珊.“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观念之辨[J].基础教育研究,2006,(1).
[2]王雷.浅析小学素质教育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3]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0(03):25.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创新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新世纪教育的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学会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创新
在教学活动中,一提到创新会使人联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科研、发明创造等,或者让教师与学生有超乎寻常的作为才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要把“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上来。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教学情景,听录音、欣赏漫画等,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②由完全讲授转变为不完全讲授,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补充。③巧妙“设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④创造性运用提问技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
(二)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瑞普说:“发散思维促使人们改变对生活中种种视而不见事件的认识,以自我特别的方式来加以重新认识。”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作用,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就现状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发散性思维为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
1.可以采取辩论、讨论、即兴演讲、问题抢答等形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2.可以训练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同一问题可能存在的不同答案,拓宽学生的思路,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除了鼓舞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究难外,还可采用联想迁移、反寻求异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提供创新的实践舞台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我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舞台之一就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民主选举常任班委会,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会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榜样。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常任班委要帮助值日班长工作。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明天工作的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作好交接工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除了人人当“班长”之外,还让学生主持主题班会、组织班级文体活动等。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如何创新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如何把这种创新能力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課堂真正成为学生开拓思维、放飞梦想的舞台。
(一)让精彩的导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强势兴奋中心,很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让创造性的火花闪烁40分钟的课堂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让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让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的调节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不当众批评、挖苦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敢说、乐于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让我们勇做素质教育的先行者,让创新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龚珊珊.“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观念之辨[J].基础教育研究,2006,(1).
[2]王雷.浅析小学素质教育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3]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