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系统、科学地搜集、处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一、准确定位评价目的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总的说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两种目的,一是总结性目的,二是形成性目的。当然,后者是根本性的目的。
(1)准确把握它的主要功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具有诊断、导向、改进、启发和创造的功用。诊断功用就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提示和分析,使学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设法纠正和补救。导向功用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向引导。改进、启发和创造功用主要是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状态和信念等。
(2)不再将它作为筛选淘汰或评等定级的工具,而是作为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3)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并通过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励他们扬长避短。
(4)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修订《大纲》精神確定各学龄段的培养目标。学生只要达到基本标准就是合格。在此基础上,鼓励冒尖,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对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全面发展,人格和知识、能力同步健康、茁壮成长。
二、全面优化评价内容
在评价内容方面,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内容的优化思路是: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
(1)认知领域的内容。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更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
(2)非认知领域的内容。 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离不开评价标准的灵活掌握。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的思想基础,落实这种观点,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领域中不使用一刀切的标准,彻底实现价值取向多元化。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所谓分层评价,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利于帮助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评价促发展的根本性目的。
(2)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评价标准相对确定的时候,要灵活掌握学生达到标准的时间因素。
(3)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要在测评题目上加大改革力度,多用开放式的题目,不要局限在知识的记忆方面,应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这种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可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特别是能够测评学生非认知领域的素质。
四、积极改进评价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行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关于评价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仔细说明。结合这些说明,我认为积极改进评价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努力。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以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性评价是某一教学活动后的结果评价,重在评价学习成效。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可以强化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而且使教学评价成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试和作业外,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4)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一、准确定位评价目的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总的说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两种目的,一是总结性目的,二是形成性目的。当然,后者是根本性的目的。
(1)准确把握它的主要功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具有诊断、导向、改进、启发和创造的功用。诊断功用就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提示和分析,使学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设法纠正和补救。导向功用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向引导。改进、启发和创造功用主要是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状态和信念等。
(2)不再将它作为筛选淘汰或评等定级的工具,而是作为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3)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并通过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励他们扬长避短。
(4)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修订《大纲》精神確定各学龄段的培养目标。学生只要达到基本标准就是合格。在此基础上,鼓励冒尖,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对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全面发展,人格和知识、能力同步健康、茁壮成长。
二、全面优化评价内容
在评价内容方面,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内容的优化思路是: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
(1)认知领域的内容。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更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
(2)非认知领域的内容。 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离不开评价标准的灵活掌握。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的思想基础,落实这种观点,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领域中不使用一刀切的标准,彻底实现价值取向多元化。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所谓分层评价,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利于帮助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评价促发展的根本性目的。
(2)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评价标准相对确定的时候,要灵活掌握学生达到标准的时间因素。
(3)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要在测评题目上加大改革力度,多用开放式的题目,不要局限在知识的记忆方面,应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这种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可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特别是能够测评学生非认知领域的素质。
四、积极改进评价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行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关于评价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仔细说明。结合这些说明,我认为积极改进评价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努力。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以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性评价是某一教学活动后的结果评价,重在评价学习成效。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可以强化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而且使教学评价成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试和作业外,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4)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