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i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明确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对于落实“课标”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 感悟能力 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注重积累、感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途径。积累是感悟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该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语感的培养,在阅读中加深体验,达到阅读水平的较高层次。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意义
  1.感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必由之路。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但这种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儿童总是通过感性认识获取表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可见感性形象在儿童思维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往往存在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教师习惯于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逐字逐句地讲解,而缺乏对学生主动感知课文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们逐渐被训练成“知识”型的阅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生字、修辞、句型之类的知识点倒背如流,而对课文本身却是“管中窥豹”,没有形成感性认识。要使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它本身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感悟能力的培养。
  2.感悟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也不受语言的限制。一个阅读者如果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就能够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丰富的感受,从而吸引他进行更多的阅读。在每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时,由于心境的不同,个人经历的改变,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不断的阅读活动中,不断地得到新的感悟,这个过程带给人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
  3.感悟是形成健康审美观的必要条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阅读者带来直达心灵的震撼,但在表达方式上却往往是含蓄的,有时甚至是隐晦的。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对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显然,这里仅让学生了解表面上的词义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感悟能力,通过阅读上下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才能体会这平淡的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悲凉和愤慨。这种平淡中流露出来的强烈情感,比之直白的情感宣泄另有一种动人的力量。但要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动人的力量,靠老师灌输是不够的,只能靠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感悟作品细微之处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
  1.“感悟”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必须以语言为媒介,只有在阅读中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课堂上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烦琐的讲解和“庖丁解牛”式的分析所能达到的。只有通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聆听”作者的倾吐,领略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景,感受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体验语言文字在特定语言情境中所展现的生命力,语言文字才不再是枯燥、机械的抽象符号,才能在读中悟情,培养语感。
  2.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感悟。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如教学《凡卡》一文,读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时,我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让学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实现了的情景,再把学生拉回到现实中,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作者同情凡卡的悲惨命运、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爱憎分明”的情感因素。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悟阅读。在改革教学手段和优化课堂结构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充分发挥了电教媒体的优势,从实质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播放了《满池荷花映天红》的音乐,学生边听范读的课文,边欣赏着与之相配套的乐曲,唤起了他们学习的情感,这样就能用音乐的感染力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和情感。
  4.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感自悟”。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阅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应是他们感悟课文的基本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例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学生们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用得好。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进餐情况是小朋友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小班老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而且因为他们刚换了环境,走出了家人的包围圈,对一切都是陌生、新奇的。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对他们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促进他们良好进餐习
期刊
摘 要: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科学永远始于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关键词:中学科学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教师的师道尊严,一直以来是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对知识、对课本、对教师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产
期刊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是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 逆向 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大,可教性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发展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期刊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阅读与实践。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来实现。因为文学名著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依旧在我们面前,所以它们有足够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感受它的内在含义。它们是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对美、对丑的感叹,经常性地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去理解作者稳重的意境,提升审美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人对直接作用
期刊
摘 要: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但也绝不是练习课,它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复习也要有程序,也要有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建构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 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复习就是练习,这也导
期刊
散文的突出特点是形散神聚,而又集文学之诸美于一身,但高中学生对散文的形式和特点了解不多,阅读鉴赏中也就容易出现各种疑惑;加之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因教师注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情感熏陶、强调理性分析而忽视了整体感悟,从一定程度上又为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蒙上了面纱。在现代散文阅读鉴赏中,审美感知是基础,审美体验是关键,个性化理解是核心,为此,要提高高中现代散文阅读鉴赏教学效率,教师还得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期刊
一个勤奋、自信、有创造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学生,一定能成为高素质的人,并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活动,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我们的教学还必须依赖于学生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昂扬的激情、克服学习障碍的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
期刊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一、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
期刊
【设计理念】《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学习本课让学生体会感动的语句,感受老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材解读】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