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句子修辞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语境对句子修辞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修辞学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里,语境与句子修辞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关键词:句子修辞;语境
汉语修辞学是门大学问,学习之后,感触颇多。
句子是语法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交际与交流思想的基本单位。句子修辞就像是一片建筑群中的建筑物,若没有它,一切构图布局的斟酌推敲都将落空。而语境就像是这片建筑群中的整体布局,没有语境,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句子修辞。
自从有了语言,它就一直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主要方式。虽然语言是由词汇和句子组成的,但若只知道如何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词汇和句子的逻辑意义,并不能确保交际的成功。词汇和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可能超越其字面意思,抑或是与字面意思没有联系的意义。这就是Grice(美国语言学家、政论家、哲学家,他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这一理论在语言学界获得很高的评价)所说的“会话含义”,依靠的是对各种语境因素的综合考虑和推理能力的合理应用。正如Fauconnier(著名的心理空间理论的提出者)指出的那样:“语言表达形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意义潜能,只能在完整的话语和情景中意义才能产生。”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是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885年最先提出的。Wegener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实际使用而产生的,语言的意义也只有根据语境才能确定。他认为,语境概念包含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说话时的客观情景,二是受话者能够直接联想到的各种成分或因素,三是人的整个心态,尤指交际双方对各自身份的意识程度。要更好的理解句子修辞,弄清说话的语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几点,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例1:《三国演义》第四回中,有一个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离京出逃的故事。当他逃亡到父亲的朋友吕伯奢家,晚上听到厨房里吕伯奢的家人说:“缚而杀之,何如?”而当时吕伯奢不在家,曹操又生性多疑,以为是他们要出卖他,就狠下杀手,将吕伯奢的家人都杀死。
酿成这个悲剧,很大部分是因为曹操忽略了当时的具体情境,没有考虑到说话人具体的客观情境——家父好友的儿子有难,难得有机会见,定要好好招待,误解了“缚而杀之”这句话中“之”的真正含义——杀猪,而非杀曹操。
例2:职场中常听见员工说:“某某某,前几天被老板炒鱿鱼了。”
随着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炒鱿鱼”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食物的意思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听到这话,我们就能直接联想到他们所说的某某某是被老板辞退了,而不会对这句话有其它的理解。就像当我们听别人说哪个老人走了,就会明白是说那个老人死了的意思。
国内有些学者把国外语言学界提出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统称为“语言环境”。张志公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作过这样的界定:“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话和听话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环境相对,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仔细品读张志公先生的话,觉出他也认为语言环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但他说的个人情况,主要是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相互关系和交际意图,归入狭义的语境“情景语境”更佳。
尽管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界定上存在不同看法,但对于语境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都没异议。张志公先生在《现代汉语》一书中讲到语义与语境的关系时明确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
例如曹禺《日出》中,当金八的一群打手要闯进陈白露住房搜出小东西的时候,陈白露忽然声色俱厉地说:“站住,都进来?谁叫你们都进来?你们吃些什么长大的?你们要是横不讲理,这个码头横不讲理的祖宗在这儿呢!(笑)你们是搜私活么?我这儿搜烟土有烟土,搜手枪有手枪,(挺起胸)不含糊你们!……(门口的人一时吓住了。向门口)进来呀!诸位!(很客气地)你们怎么不进来呀?怎么那么大的人,怕什么呀!”
陈白露出奇的“问”,是句子修辞应用的亮点,在那个具体的语境中对那些打手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使他们知道厉害,逼使他们不敢造次,也为这段台词添加了魅力。
汉语中不说“不女不男”、“半女一男”,而说“不男不女”、“一男半女”;习惯说“夫妻”、“夫妇”,而不是“妻夫”、“妇夫”;这些都是受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三纲五常、重男轻女观念影响的一种反映。如果对我们汉族文化没有很足够的了解,就不能明白为什么要那样說,甚至误解。
语境与句子修辞间的渊源颇深,文中所提到的,只是语境与句子修辞的一个小部分,却让我受益匪浅,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稼祥.《简论实用句法修辞》.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2]第019914号.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2005.5
[3]张炼强.《汉语修辞文化》.语文出版社
[4]王德春,孙汝健,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12
[5]张斌.《理解与表达》.语文出版社
[6]吕禾.《语言运用中的一面性和两面性》.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4
[7]许英一.《浅谈句子与修辞》.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3
[8]孟建安.《病句、常规句、佳句及其相互转化》.郑州大学学报,2001.5
[9]于黎明.《超语言因素的修辞作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7
[10]鲍明捷.《含义理论与话语推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9
关键词:句子修辞;语境
汉语修辞学是门大学问,学习之后,感触颇多。
句子是语法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交际与交流思想的基本单位。句子修辞就像是一片建筑群中的建筑物,若没有它,一切构图布局的斟酌推敲都将落空。而语境就像是这片建筑群中的整体布局,没有语境,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句子修辞。
自从有了语言,它就一直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主要方式。虽然语言是由词汇和句子组成的,但若只知道如何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词汇和句子的逻辑意义,并不能确保交际的成功。词汇和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可能超越其字面意思,抑或是与字面意思没有联系的意义。这就是Grice(美国语言学家、政论家、哲学家,他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这一理论在语言学界获得很高的评价)所说的“会话含义”,依靠的是对各种语境因素的综合考虑和推理能力的合理应用。正如Fauconnier(著名的心理空间理论的提出者)指出的那样:“语言表达形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意义潜能,只能在完整的话语和情景中意义才能产生。”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是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885年最先提出的。Wegener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实际使用而产生的,语言的意义也只有根据语境才能确定。他认为,语境概念包含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说话时的客观情景,二是受话者能够直接联想到的各种成分或因素,三是人的整个心态,尤指交际双方对各自身份的意识程度。要更好的理解句子修辞,弄清说话的语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几点,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例1:《三国演义》第四回中,有一个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离京出逃的故事。当他逃亡到父亲的朋友吕伯奢家,晚上听到厨房里吕伯奢的家人说:“缚而杀之,何如?”而当时吕伯奢不在家,曹操又生性多疑,以为是他们要出卖他,就狠下杀手,将吕伯奢的家人都杀死。
酿成这个悲剧,很大部分是因为曹操忽略了当时的具体情境,没有考虑到说话人具体的客观情境——家父好友的儿子有难,难得有机会见,定要好好招待,误解了“缚而杀之”这句话中“之”的真正含义——杀猪,而非杀曹操。
例2:职场中常听见员工说:“某某某,前几天被老板炒鱿鱼了。”
随着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炒鱿鱼”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食物的意思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听到这话,我们就能直接联想到他们所说的某某某是被老板辞退了,而不会对这句话有其它的理解。就像当我们听别人说哪个老人走了,就会明白是说那个老人死了的意思。
国内有些学者把国外语言学界提出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统称为“语言环境”。张志公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作过这样的界定:“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话和听话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环境相对,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仔细品读张志公先生的话,觉出他也认为语言环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但他说的个人情况,主要是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相互关系和交际意图,归入狭义的语境“情景语境”更佳。
尽管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界定上存在不同看法,但对于语境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都没异议。张志公先生在《现代汉语》一书中讲到语义与语境的关系时明确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
例如曹禺《日出》中,当金八的一群打手要闯进陈白露住房搜出小东西的时候,陈白露忽然声色俱厉地说:“站住,都进来?谁叫你们都进来?你们吃些什么长大的?你们要是横不讲理,这个码头横不讲理的祖宗在这儿呢!(笑)你们是搜私活么?我这儿搜烟土有烟土,搜手枪有手枪,(挺起胸)不含糊你们!……(门口的人一时吓住了。向门口)进来呀!诸位!(很客气地)你们怎么不进来呀?怎么那么大的人,怕什么呀!”
陈白露出奇的“问”,是句子修辞应用的亮点,在那个具体的语境中对那些打手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使他们知道厉害,逼使他们不敢造次,也为这段台词添加了魅力。
汉语中不说“不女不男”、“半女一男”,而说“不男不女”、“一男半女”;习惯说“夫妻”、“夫妇”,而不是“妻夫”、“妇夫”;这些都是受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三纲五常、重男轻女观念影响的一种反映。如果对我们汉族文化没有很足够的了解,就不能明白为什么要那样說,甚至误解。
语境与句子修辞间的渊源颇深,文中所提到的,只是语境与句子修辞的一个小部分,却让我受益匪浅,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稼祥.《简论实用句法修辞》.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2]第019914号.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2005.5
[3]张炼强.《汉语修辞文化》.语文出版社
[4]王德春,孙汝健,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12
[5]张斌.《理解与表达》.语文出版社
[6]吕禾.《语言运用中的一面性和两面性》.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4
[7]许英一.《浅谈句子与修辞》.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3
[8]孟建安.《病句、常规句、佳句及其相互转化》.郑州大学学报,2001.5
[9]于黎明.《超语言因素的修辞作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7
[10]鲍明捷.《含义理论与话语推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