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收入的提高与消费产品的多样化,大学生负债消费的趋势愈加明显。一方面,分期付款、网络贷款等新型负债消费方式让基本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提前享受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大学生防范意识、自控力弱,为大学生提供贷款的平台鱼龙混杂、疏于审核,容易陷入网贷平台 “以贷养贷”的圈套,增加大学生还款压力。这两种极端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如何找到负债的均衡点,以达到适度负债消费、健康消费的目的。就重庆地区在校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基本情况,着重于分析在校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原因、特点及其利弊,对大学生适度负债消费、健康消费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负债消费 利弊 健康消费
一、引言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与预算约束(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负债消费行为人会将家庭财产、家庭收入当做个人财产、个人收入作为预算的出发点,但因消费者缺乏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或无视家庭的约束,使得消费行为与理性消费背离,致使一系列问题出现。眼下有一些针对大学生超前消费、消费心理的研究,但并无就重庆地区的具体分析,本文将结合以前国内的研究成果,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大学生负债消费的信息,重点对重庆地区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利弊进行分析。
二、重庆地区在校大学生负债消费现状
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重庆地区57所高校中抽取10所高校共收集500份调查问卷,得到以下主要信息:
在对大学生负债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中,负债消费人群更多集中在男生,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负债消费情况大致相同,研究生的负债消费较少;就学生的家庭月收入来看,负债消费与之没有较为明显的关系,但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多少却与负债消费状况有较大关联,每月高于3000元的大学生生活费足够自己的开销,很少有负债消费,生活费在800以下及1500-3000元的负债行为不算频繁,更多的集中在生活费为800-1500元的人。除此之外,就大学生负债消费的目的来看,各种学习、交际、其他消费等都比较平均,而在形象与娱乐方面消费更多。
三、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原因
根据上文分析可见大学生负债消费的现象如今已十分普遍,我们有必要深度分析大学生为何会负债消费,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为扩大内需,受全球化环境下的消费主义影响,我国开始鼓励居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由此负债消费才得以在我国发展。无论是90年代前还是之后,大学生作為消费远大于收入的群体,其对消费的需求一直十分旺盛,但在我国并未出现负债消费理念之前甚至于负债消费理念出现的初期,我国并无给大学生提供消费贷款的平台,即大学生并不能通过负债来满足消费需求。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加深,互联网崛起,贷款制度逐渐健全,开始出现校园贷款、分期付款相关负债消费平台,使大学生有足够条件选择负债消费,满足消费需求。
2.家庭环境与无预算观念。大学生处于基本无收入阶层,据调查,大学生手中可支配资金90%以上都来自于家庭收入,且其手中可支配资金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可见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决定其每月所拥有的可支配资金,在生活费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大学生中,有60%的人选择负债消费。而这些大学生的消费往往是没有预算的,消费不理性,无计划、无责任,没有金融财务观念,为满足负债消费需求,不与家庭沟通,无视家庭知情权与约束权。
综上,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给予大学生能够负债消费的条件,当其可支配资金有限且无理性预算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大学生会选择负债消费。
四、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利弊分析
1.负债消费有利于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上文都提到大学生目前处于消费远大于收入的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有众多消费需求,而往往大学生的生活费在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后,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完全支付注意形象、休闲娱乐、电子产品的开支,当大学生选择负债消费时,则能满足其中一些需求。像现在比较火热的电子产品苹果手机7市场报价在5500元左右,这对于基本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是一个天价数字,是在自己的经济基础上绝对无法享受的产品,但现在大学生却可以通过京东白条、淘宝等分期付款,每个月支付200-300元,就可以提前两年享受到此电子产品。而每月200-300元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消费范围,大学生可以通过平时节约一点生活费或者做点兼职,较为轻松地负担起这项负债消费带来的资金负担,提高了大学生资金的利用效率与目前的消费水平。
2.负债消费能使大学生消费结构更合理。合理的消费结构指消费需求能基本得到满足,并且这些消费需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负债后消费的去向主要是形象的改善、交际的需求与学习的需求,而一个人的形象、交际圈子与学习能力都和今后的发展离不开关系,即负债消费在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对大学生今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使其消费结构更合理。
3.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强,贷款平台鱼龙混杂,容易陷入“以贷养贷”圈套。从最近火热的“高校女生裸贷风波(高校女生通过手持身份证的裸照、裸照视屏与自己的交际信息贷款,最后却因为贷款利息太高而还不上贷款导致裸照被公布或者要求‘肉偿’)”与那些打着“月利率低(最低的月利息0.99%用他们内部人员计息方法每月的利息都按照最原始的借款本金来算,年利率超过20%,再加上还有一些贷款平台会在本金里扣除咨询费、手续费、逾期未还滞纳费,算下来利息十分高昂)”的旗号但大学生依然选择的网贷平台,就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太弱,这些简单的网络贷款圈套都不能识别出来。而贷款之后的高昂利息让无收入的大学生不能及时还款,在快要到达贷款期限时,只能通过再次贷更多的款来还之前的负债,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陷入以贷养贷的圈套。当然,有心之人利用网贷平台来骗取大学生不仅由于大学生防范意识弱,还因为校园网贷平台在近两年年尤其火热。其中“名校贷”贷款平台经历6年运营,刚刚在2015年扭亏为盈,获得4200万元盈利,其董事长曾庆辉表示,目前名校贷累积申请借款用户数已经达到159万,可见大学生对于网贷平台的需求量十分大且校园贷业务可赚取利润,让有心利用平台来骗取大学生的人有机可乘。郑德幸以28位同学之名从网贷平台贷款近60万无力偿还绝望跳楼就是最好的例子,既表明了大学生本人防范意识弱,又可以看出如今网络贷款平台鱼龙混杂,疏于审核,信用体系不完善,不可避免一些人利用平台来满足私利。而并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缺乏判断力,信用意识和金融知识都很薄弱,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十分容易陷入以贷养贷的圈套。 4.大学生自控能力弱,攀比心理助长享受之风。攀比现象表现为一种跟随大众潮流的心理,想拥有其他消费者已经拥有的商品,常把此商品当做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大学生从以前管制紧张的生活到现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资金的生活,大学生对消费充满了向往,但由于每个人的消费能力不同且消费能力有限,使每个人所拥有的商品不同。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攀比现象,当大学生选择负债消费来满足私欲后,由负债消费在负债后一段时间(如一周、一个月)后才开始归还本金与利息,而在这段时间内,大学生感觉不到负债消费带来的压力,没有劳动付出而轻松得来的资金会造成大学生消费奢侈,甚至认为自己应该处在高质量生活水平的阶层,而逐渐形成不切实际的想法,通过增加负债来满足自己阶层不能支付的商品,助长享受之风。
五、对大学生适度负债消费、健康消费提出建议
针对以上指出的由于大学生防范意识弱、自控能力弱、贷款平台鱼龙混杂而造成大学生负债消费的不利影响,提出以下建议,对大学生适度负债消费予以指导。
1.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防范能力,加大对贷款平台的监管。为防止大学生陷入以贷养贷的圈套,首先,大学生本人应提高防范能力,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应第一时间将大学生由于贷款负债消费被骗行为报导,且学校应配合将相应案件通知到班再通知给每个大學生,让大学生足够了解各种与大学生陷入贷款圈套事件,以保证自己在遇到类似圈套时能够快速识别出来;第二,学校多开展有关负债消费知识的活动,使大学生足够了解贷款利率、贷款期限与贷款后果,在使用校园贷平台时,能够辨认出此种贷款品种利率、期限、限制条件等是否合理,并能计算出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这项负债。其次,如今贷款平台监管不严,应加大对校园贷平台的监管,第一,在对校园贷平台的监管上,效仿对信用卡的做法,禁止对未满18岁的学生贷款,并且对于贷款的学生,需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第二,对校园贷平台的审查应每月进行一次,审查内容包括校园贷平台的业务风险程度与校园贷业务占总业务比例、贷款程序是否合理、贷款额度与利率是否适合大学生。
2.大学生个人提高自控意识,树立正确消费观念。首先,在负债消费时,大学生本人应认识到自身的消费能力,知道负债消费是为了带给自己更好的消费体验与提高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负债消费只能让你提前享受到想拥有商品,将商品的价值平均分配到每月负债而不是一次性负担,但最后还是得将商品价值全部付完,切莫盲目与大于自己消费能力的人攀比。其次,在负债消费时,应及时制定还款计划,计算每月应该归还的本金与利息,将要归还的资金存放于固定账户,以防自己忘记负债消费的事实,而到还款时间无法及时还出款项。最后,在平时消费时,大学生也应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明确知道自己将资金用于哪些消费领域,每月月底总结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奢侈浪费,不符合自身消费能力的消费项目,应及时改正,并记录下来防止以后有同样状况出现。在养成记账、做还款计划、时刻提醒自己不盲目攀比的消费习惯后,大学生自然能提高自控力,做到适度、健康负债消费。
参考文献:
[1] 田风雪,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探讨[J].
[2]袁伟强,余涛,理论园地2012年第五期[J],湖北.
[3]刘红梅,大学生行为及其引致消费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大学生 负债消费 利弊 健康消费
一、引言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与预算约束(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负债消费行为人会将家庭财产、家庭收入当做个人财产、个人收入作为预算的出发点,但因消费者缺乏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或无视家庭的约束,使得消费行为与理性消费背离,致使一系列问题出现。眼下有一些针对大学生超前消费、消费心理的研究,但并无就重庆地区的具体分析,本文将结合以前国内的研究成果,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大学生负债消费的信息,重点对重庆地区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利弊进行分析。
二、重庆地区在校大学生负债消费现状
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重庆地区57所高校中抽取10所高校共收集500份调查问卷,得到以下主要信息:
在对大学生负债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中,负债消费人群更多集中在男生,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负债消费情况大致相同,研究生的负债消费较少;就学生的家庭月收入来看,负债消费与之没有较为明显的关系,但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多少却与负债消费状况有较大关联,每月高于3000元的大学生生活费足够自己的开销,很少有负债消费,生活费在800以下及1500-3000元的负债行为不算频繁,更多的集中在生活费为800-1500元的人。除此之外,就大学生负债消费的目的来看,各种学习、交际、其他消费等都比较平均,而在形象与娱乐方面消费更多。
三、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原因
根据上文分析可见大学生负债消费的现象如今已十分普遍,我们有必要深度分析大学生为何会负债消费,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为扩大内需,受全球化环境下的消费主义影响,我国开始鼓励居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由此负债消费才得以在我国发展。无论是90年代前还是之后,大学生作為消费远大于收入的群体,其对消费的需求一直十分旺盛,但在我国并未出现负债消费理念之前甚至于负债消费理念出现的初期,我国并无给大学生提供消费贷款的平台,即大学生并不能通过负债来满足消费需求。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加深,互联网崛起,贷款制度逐渐健全,开始出现校园贷款、分期付款相关负债消费平台,使大学生有足够条件选择负债消费,满足消费需求。
2.家庭环境与无预算观念。大学生处于基本无收入阶层,据调查,大学生手中可支配资金90%以上都来自于家庭收入,且其手中可支配资金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可见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决定其每月所拥有的可支配资金,在生活费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大学生中,有60%的人选择负债消费。而这些大学生的消费往往是没有预算的,消费不理性,无计划、无责任,没有金融财务观念,为满足负债消费需求,不与家庭沟通,无视家庭知情权与约束权。
综上,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给予大学生能够负债消费的条件,当其可支配资金有限且无理性预算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大学生会选择负债消费。
四、大学生负债消费的利弊分析
1.负债消费有利于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上文都提到大学生目前处于消费远大于收入的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有众多消费需求,而往往大学生的生活费在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后,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完全支付注意形象、休闲娱乐、电子产品的开支,当大学生选择负债消费时,则能满足其中一些需求。像现在比较火热的电子产品苹果手机7市场报价在5500元左右,这对于基本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是一个天价数字,是在自己的经济基础上绝对无法享受的产品,但现在大学生却可以通过京东白条、淘宝等分期付款,每个月支付200-300元,就可以提前两年享受到此电子产品。而每月200-300元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消费范围,大学生可以通过平时节约一点生活费或者做点兼职,较为轻松地负担起这项负债消费带来的资金负担,提高了大学生资金的利用效率与目前的消费水平。
2.负债消费能使大学生消费结构更合理。合理的消费结构指消费需求能基本得到满足,并且这些消费需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负债后消费的去向主要是形象的改善、交际的需求与学习的需求,而一个人的形象、交际圈子与学习能力都和今后的发展离不开关系,即负债消费在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对大学生今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使其消费结构更合理。
3.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强,贷款平台鱼龙混杂,容易陷入“以贷养贷”圈套。从最近火热的“高校女生裸贷风波(高校女生通过手持身份证的裸照、裸照视屏与自己的交际信息贷款,最后却因为贷款利息太高而还不上贷款导致裸照被公布或者要求‘肉偿’)”与那些打着“月利率低(最低的月利息0.99%用他们内部人员计息方法每月的利息都按照最原始的借款本金来算,年利率超过20%,再加上还有一些贷款平台会在本金里扣除咨询费、手续费、逾期未还滞纳费,算下来利息十分高昂)”的旗号但大学生依然选择的网贷平台,就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太弱,这些简单的网络贷款圈套都不能识别出来。而贷款之后的高昂利息让无收入的大学生不能及时还款,在快要到达贷款期限时,只能通过再次贷更多的款来还之前的负债,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陷入以贷养贷的圈套。当然,有心之人利用网贷平台来骗取大学生不仅由于大学生防范意识弱,还因为校园网贷平台在近两年年尤其火热。其中“名校贷”贷款平台经历6年运营,刚刚在2015年扭亏为盈,获得4200万元盈利,其董事长曾庆辉表示,目前名校贷累积申请借款用户数已经达到159万,可见大学生对于网贷平台的需求量十分大且校园贷业务可赚取利润,让有心利用平台来骗取大学生的人有机可乘。郑德幸以28位同学之名从网贷平台贷款近60万无力偿还绝望跳楼就是最好的例子,既表明了大学生本人防范意识弱,又可以看出如今网络贷款平台鱼龙混杂,疏于审核,信用体系不完善,不可避免一些人利用平台来满足私利。而并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缺乏判断力,信用意识和金融知识都很薄弱,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十分容易陷入以贷养贷的圈套。 4.大学生自控能力弱,攀比心理助长享受之风。攀比现象表现为一种跟随大众潮流的心理,想拥有其他消费者已经拥有的商品,常把此商品当做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大学生从以前管制紧张的生活到现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资金的生活,大学生对消费充满了向往,但由于每个人的消费能力不同且消费能力有限,使每个人所拥有的商品不同。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攀比现象,当大学生选择负债消费来满足私欲后,由负债消费在负债后一段时间(如一周、一个月)后才开始归还本金与利息,而在这段时间内,大学生感觉不到负债消费带来的压力,没有劳动付出而轻松得来的资金会造成大学生消费奢侈,甚至认为自己应该处在高质量生活水平的阶层,而逐渐形成不切实际的想法,通过增加负债来满足自己阶层不能支付的商品,助长享受之风。
五、对大学生适度负债消费、健康消费提出建议
针对以上指出的由于大学生防范意识弱、自控能力弱、贷款平台鱼龙混杂而造成大学生负债消费的不利影响,提出以下建议,对大学生适度负债消费予以指导。
1.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防范能力,加大对贷款平台的监管。为防止大学生陷入以贷养贷的圈套,首先,大学生本人应提高防范能力,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应第一时间将大学生由于贷款负债消费被骗行为报导,且学校应配合将相应案件通知到班再通知给每个大學生,让大学生足够了解各种与大学生陷入贷款圈套事件,以保证自己在遇到类似圈套时能够快速识别出来;第二,学校多开展有关负债消费知识的活动,使大学生足够了解贷款利率、贷款期限与贷款后果,在使用校园贷平台时,能够辨认出此种贷款品种利率、期限、限制条件等是否合理,并能计算出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这项负债。其次,如今贷款平台监管不严,应加大对校园贷平台的监管,第一,在对校园贷平台的监管上,效仿对信用卡的做法,禁止对未满18岁的学生贷款,并且对于贷款的学生,需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第二,对校园贷平台的审查应每月进行一次,审查内容包括校园贷平台的业务风险程度与校园贷业务占总业务比例、贷款程序是否合理、贷款额度与利率是否适合大学生。
2.大学生个人提高自控意识,树立正确消费观念。首先,在负债消费时,大学生本人应认识到自身的消费能力,知道负债消费是为了带给自己更好的消费体验与提高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负债消费只能让你提前享受到想拥有商品,将商品的价值平均分配到每月负债而不是一次性负担,但最后还是得将商品价值全部付完,切莫盲目与大于自己消费能力的人攀比。其次,在负债消费时,应及时制定还款计划,计算每月应该归还的本金与利息,将要归还的资金存放于固定账户,以防自己忘记负债消费的事实,而到还款时间无法及时还出款项。最后,在平时消费时,大学生也应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明确知道自己将资金用于哪些消费领域,每月月底总结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奢侈浪费,不符合自身消费能力的消费项目,应及时改正,并记录下来防止以后有同样状况出现。在养成记账、做还款计划、时刻提醒自己不盲目攀比的消费习惯后,大学生自然能提高自控力,做到适度、健康负债消费。
参考文献:
[1] 田风雪,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探讨[J].
[2]袁伟强,余涛,理论园地2012年第五期[J],湖北.
[3]刘红梅,大学生行为及其引致消费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