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on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的日益影响下,各中职学校愈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且开始培养应用型的优质人才。在這一大环境下,授课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会计学专业课程授课期间,授课教师应该合理借助先进技术优势、阶梯教学方法等辅助授课,以保证当代中职学生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受教育质量。目前,上述教育工作已然初步落实,各校人才培养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中职;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前言:受大环境影响,社会企业对会计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在这一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明确自身教育职责,大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的会计学人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会计课程授课水平。在授课期间,着重训练班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会计学专业技能。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改善。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更是逐渐增多。
  一、利用先进技术,优化会计学专业授课方式
  为保证当代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其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有所提升,会计学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展开会计专业课程授课活动。以往教师在授课时,只是枯燥地讲解会计学理论知识。这种会计课程授课方式,不但无法激起中职学生学习热情,还不利于中职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基于上述情况,会计学教师应该参考现有资源、学生学习需求,重新制定会计课程的授课目标、授课内容。并借助现有条件,对自身会计课程授课方式加以创新。经实践发现,教师合理利用先进技术优势进行授课,能够使原本枯燥、难懂的会计课程变得具体、易懂。中职学生在这一条件下,能够出于自身兴趣参与学习,其会计课程学习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比如,教师在指导班级学生“更正错账”时,应该借助多媒体向班级学生展示当堂学习内容。这一行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对后续实践课程充满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授课期间,将所在班级学生分成各小组,并要求各小组自行探究、寻找更正错账的正确方式。这一过程,使中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中职学生在自主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对“更正错账”部分知识点了解地愈加透彻。这时候教师应该给各小组展示时间,并带领学生进行点评。随着上述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生对会计学课程充满兴趣,且能够借助自身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顺利完成更正错账等会计课程学习任务。相关教师应该尊重班级学生在会计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主动增加师生交流的基础上,着重开展有助于中职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有效锻炼的授课活动。
  二、利用阶梯教学,展开会计学专业授课活动
  为有效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教师应该主动开展实践类授课活动。在授课期间,着重锻炼、培养班级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并确保相关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些技能、知识,参与实际工作。为尽快实现上述会计学课程教育目标,授课教师可以借助阶梯教学方法辅助授课。这就要求教师将会计课程分成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等多部分,并有层次地进行授课。授课期间,相关教师应该对学生出纳、记账等基础技能进行专业培训,确保班级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部分工作。目前上述教育工作已然顺利开展,中职学生基础技能水平也因此大幅提升。现如今,中职学生已然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完成会计报表、凭证等资料的制作工作。随后,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技能的培训活动。该部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学结构。教师在上述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训练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内部。经实践发现,中职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技能,能够使其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中职学生将因此成长为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教学水平也会大幅提升。
  三、积极构建并借助新型的教学体系辅助授课
  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期间,教师还应该主动构建、借助新型教学体系辅助授课。经研究发现,教师从下述方面出发,合理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工作,能够尽快达成上述目标。工作期间,教师应该对自身人才培养计划加以改进、创新。计划中应该增加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内容,确保班级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升责任意识、职业素质水平。中职学生在这一条件下,能够锻炼自身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且会逐渐成长为应用型会计人才。授课教师在上述工作中,则应该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并合理借助信息技术等优化自身会计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学教师基于素质教育角度,着重锻炼中职学生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能够使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为保证上述教育工作的落实质量,授课教师还应该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亲身实践的学习机会。中职学生在多媒体影像的帮助下,能够系统化学习会计课程知识。且能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改玲,孙家平,刘海英.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5(23):116-118.
  [2]秦佳梅,孙维.新常态下中职本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5(08):7-8.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教育是中学阶段现有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引入和应用优质的体育教学活动模型和組织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运动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帮助中学生获得并实现他们的最佳成长和发展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体育;应用  素质教育训练是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的实施形式,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基本心理素质。在中学体育日常教学中引入优质的体育训练活动,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体育模
期刊
【摘要】音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在于兼顾了兴趣激发和素质教育两个核心环节。作为游戏的部分显然满足了学龄前儿童热爱玩耍的天性需求,作为音乐的部分则是美育至关重要的组成。因此,音乐游戏显然具有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避免失衡是较为关键的问题。即,音乐游戏当最大程度实现音乐与游戏的合理配置,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益。同时,在音乐游戏中适当融入现实元素至关重要,应使音乐游戏的教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历史这门学科教学中更为重视对学生们的人文情怀、三观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接受老师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必须掌握历史教学中的各个知识外,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家国情怀素养也包含其中,而且这一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阐述高汇总历史新课改对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要
期刊
【摘要】生物知识内容的学习,与实验活动的开展,也是不可分离的,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合理的探究不同的理论内容,并且让学生也可以逐渐的适应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从而锻炼学生的生物学习技能,在将不同的教学理念,都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的时候,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也需要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优质且高效的学习环境,因此,本文就基于实验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进行合理的分析。 
期刊
【摘要】多元教学理念包含内容纷繁复杂,比如,包括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等。在本文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注重从教学手段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为学生搭建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氛围,调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动性,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教学的协作性、自主性以及翻转性三个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关键词】多元理念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是经过探索与实践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效率及阅读理解能力,但现阶段这种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同时普及率不高,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未接触到群文阅读,仍旧沿用以前固有的教学思维进行阅读教学,以至于群文阅读教育停滞不前。基于群文阅读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倡导教师大胆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开新阅读世界的大门。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现状;策略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任何学科的主要教学都是集中在课堂上,毕竟学生还是主要从课本中获取有益的理论知识,所以课堂就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渠道。在此基础上,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明白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意义所在。鉴于以上所述,在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随时调整
期刊
【摘要】江苏省级规划课题“和谐人培养目标下的共生课程建设”研究即将进入尾声,回望来时路,梳理一下研究过程,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建设了怎样的“共生课程”?“共生课程”走向何方呢?  【关键词】共生课程;和谐人;课程建设;共生课堂  一、“共生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学核心概念。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最先使用了“课程”一词,喻义“伟业”。宋朝著名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要以实现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开辟种种渠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题的前提。教师必须充当组织学生、指导学生、教会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角色,在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的主题性必定能体现出来,英语教师应把鼓励创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英语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關键词】英语课堂兴趣参与意识  课堂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然而,传统的学校德育教学存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和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无法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节日纪念活动作为德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和主题类型,不仅有利于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符合了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而有效提高了德育教学的效果。本文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