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变身“学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z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改变课堂教师牵着学生学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方法与技能,关键是要让语文教材尽快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学材”。
  一、 教师要改变“教材观”,用心建构适宜学生学习的“学材”
  1. 教材之“教”要指向课前“备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应积极改变以“备教”为主的备课观,要努力朝“备学”方向转变。一篇教材在手,教师通过解构、分析,根据学情与学生的认知程度来确定应该学什么?怎么教会他们学?学了这一篇课文后,当他们再遇到类似的文章时,会不会自主地学?这才是教师备课时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设计时,应多作设想,实施分层学习引导,形成多种教学策略。
  2. 教材之“教”要指向课堂“导学”。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且宝贵的,若一节课都由学生信马由缰地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权”看似凸显了,但学习的“合力”并未形成,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收益也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上要旗帜鲜明地指向“导学”。
  3. 教材之“教”要指向学生“学材”。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是有一定规律与顺序的,教师要立足文本,从中筛选、整理、提炼出能促发学生语文学力螺旋上升的“学材”要素。比如对话描写,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要写好写人叙事性的文章,要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下工夫。但真正让学生落笔到具体的习作时,许多学生的习作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的。为何会出现这种结局?原因在于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仅了解了语言描写的“皮毛”,并没有内化成语文能力。若我们从一二年级起,就让学生感受语言描写,三四年级学习引述与转述,五六年级学习综合性的语言描述,让学生逐渐明白,语言描写有时需要与环境、人物(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有机结合,才能让文字描述更具文采,更生动形象。这样的训练系列,指向学生某一语文知识项目的综合、整体提升,这才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义。
  二、 学生要树立“学本观”,耐心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钥匙”
  要想把“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教师就要在课堂学习上教给学生将“教本”看成“学本”的方法,并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外复习上,一以贯之地落实“学本观”。
  1. 推行“不预习,不上课”。语文学习绝对不是“零起点”,教师必须立足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凭学生之力读通、读畅、读准课文为基础,带着学生个体对文本的学习收获走进课堂,与教师展开深度的语文学习之旅。若是课前没有布置学生预习,教师宁可将时间腾出来,让给学生进行预习,大力推行“不预习,不上课”的举措。
  2. 预习要求逐渐提升。学期初,教师要拿出一两节课来具体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依据学段目标与学生的智力发展,预习要求要有所“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一篇文本拿到手,要将文本朗读好,做到吐字清晰、准确,不添、不漏、不破、不错,要放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研究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能逐段了解内容进而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些是学习每一篇课文的通用之法,是基础。要变的是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要不断提高。如到了高年级,还要学会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为深度理解课文服务;要学会评价文中的人与事,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能从同一组课文的描述中,横向比较发现文本的叙述特色;能从文本中寻找并习得某一方面的写作“秘诀”,并能自觉地加以迁移仿写……这样的预习要求是渐进的,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正确轨迹,教师必须把预习“进行到底”。
  3. 预习成果要及时检查展示。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课本,看看哪些同学在预习过程中留在书本上的阅读批注是最多的;哪些同学的预习笔记做得最工整、最翔实。可将这些优秀的预习作业与预习成果制作成PPT,请这些同学上台与同伴分享课前预习的乐趣。
  4.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悦动而为”。经过充分预习,每一篇课文在每一位学生心中留下的痕迹是不尽相同的。课上可让学生交流课前自学所得,教师有意识地摘取、提炼学生感受还比较模糊的、思考比较肤浅的、评说还比较生涩的语言点,引领学生去发现、探究,以让学生在“得言”“得意”的基础上,积极创造让学生“得用”的机会。这才是语文学习所应出现的喜人景观——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身心齐欢悦,语文学习的效益就有望实现新增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41  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道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道德知识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科书写进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对本人开展的任务型教学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对研究中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字:任务型教学;中职英语;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 中职英语与任务型教学  1 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的英文说法是Task-based learning,被简称作TBL,它的前身是交际法教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英语教学专家
中图分类号:G4  在这咨讯发达的年代,所有的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高校也不例外,大专院校都开设有IT课,足见其重要性,它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公共课程。但是说起IT课,很多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却会头痛不已。难学、无用,成了他们的说词。  如何转变学生观念,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如何引导学生学习IT的积极性。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道迈不开的坎。  本文先简要说明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荷花香满湖  读一首诗,犹如赴一场精神的华宴。由于每个人的阅历、学识、爱好、心境,皆不同,面对同一首诗,会产生迥然相异的理解。  有人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在认知理论影响下儿童词汇习得的研究。儿童认知理论主要强调儿童语言认知发展的顺序直接影响到儿童词汇习得的顺序,这显示出儿童语言认知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图分类号:B844.12  儿童早期词汇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儿童1岁之前单词获得非常缓慢,虽然在他们的大脑中对很多物体都有印象,但是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无法表达出每个有印象的物体,但是在儿童1岁半之后,词汇量就会迅猛增加,特
我国现行的流转税税制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经过十余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转税税制也在实行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经验,若此时通过流转税税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