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数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教师都希望立足于“课堂有效性”来凸显教学的三大要素——导入、调控和收尾。显然,这三者在时间与步骤的层面上都具有递进的含义,所以教师在开展有序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后才能适当地实施拓展性学习,最后还要把握总结与归纳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新知识点石成金。作为学生的领导者,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益,坚持走“有效教学”的发展道路,遵循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提倡激趣式教学,从而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赢在起跑线上。
[关键词] 数学;导入;调控;收尾
何谓“教学的有效性”?其实,这一问题的确切答案是教師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水平能够上升到对应理想的层次上去。以小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否来衡量数学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高低。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保障小学数学课堂知识输出的有效性,因此,笔者提出了三个针对性要求,希望教师能够按部就班地实施课堂教学,并引进诸多的先进手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黑板+粉笔+课本”三大主体的束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愈来愈丰富的课外资源,从而更加有效地开拓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视野,构建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加强学科的实用性。
一、知识导入
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它的一个突出难点是逻辑性与抽象性显著,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会显得比较吃力。为了降低新知识传授的难度,教师一定要紧抓“导入教学”这一良机,利用最短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突破古板教学的第一步,用丰富的趣味小故事、视听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等扣住学生的心弦,牢牢地吸引他们的眼球,降低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开小差或走神的频率。这样一来,班级内浓郁的学习气氛与合作环境就会被烘托出来,学生也会逐渐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中。在日常的教学中,通用的导入方式有:①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法,它注重的是新旧知识间的衔接;②激趣导入法,它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③创设情境式导入法,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例如:在讲解《角的度量》时,因为这一过程并没有新奇之处,所以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的开始就失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能性。这将会对学生的空间想象与算法能力造成诸多的阻碍。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教师一定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在导入教学上,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为此教师可以预先下载好一段视频:其中是一群小孩子在玩“滑滑梯”的游戏,画面有两个不同的滑梯,第一个滑梯后面排了好长的队伍,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想要玩第一个;而第二个滑梯周围的孩子寥寥无几,甚至有人在上面徘徊,显露出不敢玩的样子。播放完视频后,教师便可向学生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对两个滑梯的态度完全不同的?”有学生立马回答说:“因为第二个滑梯的坡度明显大于第一个,所以危险系数更高,给他们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教师紧接着说道:“其实归根究底,是‘角度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随着老师学习‘角的度量’这一知识呢?”“有了之前趣味小视频的铺垫,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整个过程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调控环节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三要素”中,“调控”是中间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调控即为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做调整,使学生的学习理解速度能够与教师的输出速度相媲美。如果教师直接忽略这一步骤的话,就容易造成师生之间脱节的现象,不有利于课堂互动环节的推进,同时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百害而无一利。而且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都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这样一来课堂传授的内容就比较繁重,这些任务或多或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为使这些压力转换为动力,教师亟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教学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控,使之在新旧知识理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按照教学的惯例,教师会先和学生复习一些基础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借机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这些恰当的复习也很有可能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有学生说出心中的质疑: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不是也是用底与高相乘就可以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得出“学生已做了预习工作”的结论,因此教师没有必要再从头开始与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由来,只需要顺着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即可,这样的适度调控既节约了教学的宝贵时间,同时也训练了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程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萌生信任感。而且由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衍生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的印象,更加方便地让他们对各个图形的面积算法进行适当的归类,从而为小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三、收尾工作归纳学习心得与体会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收尾都是压轴的环节,没有“收尾”的教学是不完整的。直率地来说,“收尾”就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做一个总结,回顾上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与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薄弱点,便于采取弥补性策略进行专题性的巩固。在开展收尾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单枪匹马地对教学进行整合也是无益的,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稳定的合作,搭建起彼此之间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才能彻底激发出“收尾”这一要素的作用。当然,收尾也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为时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部分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收尾的工作也能够降低他们的“失去”,同时为他们的课后温习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例如:在教“平均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按以下方案进行收尾:通过整体的思考与分析,结合以往学过的除法知识,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得出求平均数的核心思想:总量÷份数=平均数。这样一来,学生在解题时只需要找出对应的数学量,就能够快速地解出答案,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正确率。同时,通过这一简便式的总结,也加深了小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巩固,降低了他们对文字记忆的难度。由此可见,在收尾的过程中,也是相当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因为这项工作讲究精炼传神,如果最终的总结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恶效。所以,教师在归纳的过程中,尽量从“找规律”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而不是直接“授人以鱼”。
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绝非以上三点,只是“导入”“调控”“收尾”这三项工作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明确地指示了相应的时间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切忌忽视这三大要素,一定要在正确的时期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案,做到实时的调控。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适当的总结,将最新颖、最有说服力的经验付诸实际行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际解题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向社会输送年轻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沈龙明,吕菊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中国出版集团,2009.
[2]陈保平.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3).
[3]陈华忠.新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2009,(11).
责任编辑 吴晶晶
[关键词] 数学;导入;调控;收尾
何谓“教学的有效性”?其实,这一问题的确切答案是教師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水平能够上升到对应理想的层次上去。以小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否来衡量数学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高低。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保障小学数学课堂知识输出的有效性,因此,笔者提出了三个针对性要求,希望教师能够按部就班地实施课堂教学,并引进诸多的先进手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黑板+粉笔+课本”三大主体的束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愈来愈丰富的课外资源,从而更加有效地开拓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视野,构建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加强学科的实用性。
一、知识导入
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它的一个突出难点是逻辑性与抽象性显著,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会显得比较吃力。为了降低新知识传授的难度,教师一定要紧抓“导入教学”这一良机,利用最短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突破古板教学的第一步,用丰富的趣味小故事、视听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等扣住学生的心弦,牢牢地吸引他们的眼球,降低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开小差或走神的频率。这样一来,班级内浓郁的学习气氛与合作环境就会被烘托出来,学生也会逐渐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中。在日常的教学中,通用的导入方式有:①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法,它注重的是新旧知识间的衔接;②激趣导入法,它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③创设情境式导入法,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例如:在讲解《角的度量》时,因为这一过程并没有新奇之处,所以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的开始就失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能性。这将会对学生的空间想象与算法能力造成诸多的阻碍。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教师一定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在导入教学上,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为此教师可以预先下载好一段视频:其中是一群小孩子在玩“滑滑梯”的游戏,画面有两个不同的滑梯,第一个滑梯后面排了好长的队伍,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想要玩第一个;而第二个滑梯周围的孩子寥寥无几,甚至有人在上面徘徊,显露出不敢玩的样子。播放完视频后,教师便可向学生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对两个滑梯的态度完全不同的?”有学生立马回答说:“因为第二个滑梯的坡度明显大于第一个,所以危险系数更高,给他们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教师紧接着说道:“其实归根究底,是‘角度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随着老师学习‘角的度量’这一知识呢?”“有了之前趣味小视频的铺垫,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整个过程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调控环节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三要素”中,“调控”是中间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调控即为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做调整,使学生的学习理解速度能够与教师的输出速度相媲美。如果教师直接忽略这一步骤的话,就容易造成师生之间脱节的现象,不有利于课堂互动环节的推进,同时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百害而无一利。而且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都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这样一来课堂传授的内容就比较繁重,这些任务或多或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为使这些压力转换为动力,教师亟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教学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控,使之在新旧知识理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按照教学的惯例,教师会先和学生复习一些基础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借机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这些恰当的复习也很有可能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有学生说出心中的质疑: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不是也是用底与高相乘就可以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得出“学生已做了预习工作”的结论,因此教师没有必要再从头开始与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由来,只需要顺着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即可,这样的适度调控既节约了教学的宝贵时间,同时也训练了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程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萌生信任感。而且由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衍生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的印象,更加方便地让他们对各个图形的面积算法进行适当的归类,从而为小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三、收尾工作归纳学习心得与体会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收尾都是压轴的环节,没有“收尾”的教学是不完整的。直率地来说,“收尾”就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做一个总结,回顾上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与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薄弱点,便于采取弥补性策略进行专题性的巩固。在开展收尾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单枪匹马地对教学进行整合也是无益的,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稳定的合作,搭建起彼此之间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才能彻底激发出“收尾”这一要素的作用。当然,收尾也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为时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部分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收尾的工作也能够降低他们的“失去”,同时为他们的课后温习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例如:在教“平均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按以下方案进行收尾:通过整体的思考与分析,结合以往学过的除法知识,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得出求平均数的核心思想:总量÷份数=平均数。这样一来,学生在解题时只需要找出对应的数学量,就能够快速地解出答案,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正确率。同时,通过这一简便式的总结,也加深了小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巩固,降低了他们对文字记忆的难度。由此可见,在收尾的过程中,也是相当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因为这项工作讲究精炼传神,如果最终的总结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恶效。所以,教师在归纳的过程中,尽量从“找规律”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而不是直接“授人以鱼”。
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绝非以上三点,只是“导入”“调控”“收尾”这三项工作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明确地指示了相应的时间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切忌忽视这三大要素,一定要在正确的时期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案,做到实时的调控。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适当的总结,将最新颖、最有说服力的经验付诸实际行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际解题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向社会输送年轻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沈龙明,吕菊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中国出版集团,2009.
[2]陈保平.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3).
[3]陈华忠.新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2009,(11).
责任编辑 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