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王兵导演的时候就跟第一眼看《铁西区》的感觉一样,毫无修饰,他把自己原原本本地放在这里,所有气质都是天然的。有人说《铁西区》的成功表现出中国新纪录运动进入到新阶段后的一种成熟,它的“原生态”真正赋予了DY方式以崭新的美学意义,那就是用一个人的工作方式,用彻底的独立精神来完成一邮电影,这对于中国的新纪录运动来说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转折。王兵可能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但他是可以让每部影片都直指观众内心的导演。就像一位观众对他的评价:“王兵就是一个凭直觉干活的厚道人,花言巧语是别人的事儿。”这一点,我很认同。
《DV@时代》 您的《铁西区》获奖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吧?
王兵 对,《铁西区》的初剪版本在2002年的葡萄牙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或最佳纪录片奖。成片2003年在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国际单元弗拉哈迪大奖,同年在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最佳纪录片,2005年在第二届墨西哥城国际现代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纪录片奖。
《DV@时代》 您是沈阳人么?
王兵 不是,我当时在沈阳上学。92年到95年都在那边上学。
《DV@时代》 您本身是哪里人?
王兵 我是西安人。
《DV@时代》 您学的是什么专业?
王兵 摄影。美术跟摄影之司的差别是挺大的。在形象观点上可能有一些共同基础。要学一些基础绘画课程。
《DV@时代》 是否学摄影出身的导演都对画面的美感要求很高?
王兵 不一定。电影里面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美术的这些东西。主要还是要把握戏剧,把握戏剧的时间和空间。导演给了戏剧一个平台,摄影就要在这个平台上工作,在这个平台上,他的工作中心永远都是人。
《DV@时代》 您当时拍《铁西区》的时候想到它会获得那么多大奖么?
王兵 呵呵,没想到。
《DV@时代》 《铁西区》的成功是否给您未来的创作带来了鼓舞?
王兵 对。它的成功可能让后来的事情变得相对的容易一些。
《DV@时代》 《铁西区》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让您记忆犹新的事情,
王兵 时间隔的长了,很多事情都忘了。
《DV@时代》当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兵 首要就是钱,经济上的支持。因为成本不是很高,可以说用的钱比较少,所以就靠自己东借西凑的。主要的开销是磁带。
《DV@时代》 《铁西区》是用什么机器拍摄的?
王兵 那时候只有一款3CCD的机器。就是松下的AG-EZ1。
《DV@时代》 您最近在忙些什么?
王兵 最近用松下的HV×200拍了一部短片,长短大概有十几分钟。
《DV@时代》 是什么题材呢?
王兵 不能具体的描述。因为讲的是过去的事。就是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情,放在现在拍,在资金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布景和道具的到位。所以只能是过去的事情用现在的景来拍,这种情况下,所有戏都是在夜晚拍,也说不清楚是个什么年代的故事。但是通过画面可以感受到是过去发生的一个故事。它的场景和规范的情境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基本上是在夜晚这个很短的时间段里面。
《DV@时代》 剧本是您写的么?
王兵 是
《DV@时代》 是您亲身经历的事么?
王兵 不是。别人给我讲的。
《DV@时代》 这部片子现在到了什么阶段?
王兵 还没粗剪。拍完之后一直放着没剪,因为开始没有软件。后来film22帮我转成DV,这两天我打算用苹果机剪一下。
《DV@时代》 这些素材剪完了以后还会不会转成高清格式?
王兵 不会。就把原素材再拿回去,技术上做一些调整,就可以出一个标准的完成片了。
《DV@时代》 这部影片在发行上有什么计划?
王兵 我没有具体参与发行,因为这部片子要编入一个六个导演的合集,所以所有发行上的事情都是由制片方来运作的。
《DV@时代》您觉得HV×200这款机器使用起来有什么感受?
王兵这机器从素质上是挺好的一款机器。不过我没用P2卡,我只用了移动硬盘。因为这是一个部短片,在短片里面用起来还是挺好的。
《DV@时代》 刚才您提到这部戏很多场景都是在夜晚拍摄的,那么您觉得这款机器在照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表现如何?
王兵 因为是剧情片,所以在灯光上都会仔细去调度。一般没有什么问题。我用过好几款松下的机器,感觉低照拍摄都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我喜欢松下的原因就是感觉它的画面的形象感特别好。物体在影像里头不锐,特别圆滑。所有形象之间都能很好的融合。从颜色上来说,是比较偏古典的感觉。但是白天情况下还是很理想的,只要照度够的时候,它的画面素质都会很高。有的牌子的机器低照下使用会比较好,但是照度够的时候画面质量并不好,画面的厚度和影像的空间感都显得薄。磁带这个介质有时候也可能把影像拍的非常好,但是它对光的要求比胶片严格。
《DV@时代》 您能具体讲一讲么?
王兵 就是光比不对的时候,它的变化会非常大。有时候主光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眼分别不出来,但是拍摄出的画面质量已经变差了。但有时候人眼看这个布光很差,可是拍出来效果就非常好。磁带在这方面的敏感有时候是人眼察觉不到的。九六年的时候我用过一台BTS的模拟机,那时候在拍电视剧。早晨时候,主光刚布好,辅光还没有布。这时候我无意打开摄像机,发现画面特别好,饱和度和反差非常完美,完全有胶片的素质和厚度。但是等辅光加上以后,画面马上显得特别薄,颜色马上就降下来了。这一方面需要一些测试的数据,另一方面也需要拍摄经验。但是经验和测出来的数据关系是不一样的。光线在不同的空间里它的折射,反射、固有色的变化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混在一起的。所以你根本没办法用出厂时候那种数据去调整,那些数据都是很单项的。现实空间中的环境色是特别复杂的,这个时候主要就看经验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磁带的宽容度没有胶片大。
《DV@时代》 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么?
王兵 我认为拍片子和创作者的技术素质还是有关的。不是拿起DV不管怎么拍都能好。我觉得这个还是得靠个人积累,个人的观察力。因为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机器在不同人的手里拍出来就不一样。
《DV@时代》 您对设备是否有自己的偏爱?
王兵 也没有。我是用什么机器都可以。这些经常用的机器你会从它们中间体会到差别。其实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题材。有时候一些影片需要一些特定的情景,那么我可能会考虑哪个机器更适合去完成这个情景。如果你要拍摄的画面相对来说内容毕竟丰富复杂,那么我个人认为用松下的会好一些。因为松下的机器拍摄出来的画面每个物体之间相融的比较好,棱角不锐。并且它的画面显得很平稳。如果拍摄物体没有那么杂乱的话,用其他牌子也没有什么问题。就靠你去判断拍摄物体的形象特征。有时候机器选错了,还会起到破坏作用。都是根据自己的题材在调整。
我是喜欢松下的颜色,它的画面没那么跳。因为物体边缘太锐的话,观众会感觉画面里面纳东西都向外跳。
《DV@时代》 您对P2卡有什么感觉? 王兵 其实带舱也是挺重要的。如果能同时有带舱和P2卡就比较好了。一方面别人会有一个双重选择,方便用P2卡的时候就用P2卡拍,直接可以导出来。一旦环境变了,也可以用磁带拍。因为磁带毕竟是物理条件最安全的。硬盘的安全性肯定比不上磁带。至少现在的硬盘是这样的,以后不好说。对于一些投资比较大的影片来说,肯定有是双重保险。有另外一套素材保存起来是非常安全的。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不砸碎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对于P2卡来说,数据的安全性是它未来发展应该重视的一点。
虽然现在这个卡的价格还是有些贵,但是存储器的价格应该是随着产量的上升而降低的。
《DV@时代》您尝试过把不同机器拍摄的素材剪辑在一起么?
王兵 没有。我没有碰到过拍摄中途换机器的情况。
《DV@时代》您认为高清DV在未来是不是一个发展趋势呢,
王兵 肯定是。整个电影的趋势都是数字化。
《DV@时代》您认为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在目前来说可以比拟么?
王兵 我认为它们之间是不能比较的。胶片的优势是数字永远都代替不了的。胶片它的介质有一种跟物质接近的特性,它有一种触摸感。人眼看着是什么样的它就能是什么样。数字来说现在肯定还做不到。但是数字也有它的优势,一个就是操作的便利程度,再一个就是它的成本低。虽然说高端的高清设备也不是很便宜,但是毕竟它在后期上的优势同样也是胶片没有办法做到的。
因为拍电影是一种长线活动。一个导演从拍摄出一部好片子到他的艺术能力的下一次提升之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些作品拍摄经验的累积。如果这些累积过程中的作品都靠商业来支撑的话,恐怕很难完成。那么,现在这些小型的数字化设备,它的成本很低,它让很多导演能成熟。如果每一部都用胶片的话,比如一个导演第一部拍的很好,第二部的市场不太好,那么他就有可能栽下来.以后都不能拍了。数字就不一样,它可以一步一步让你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还有很多新导演,他们手里的资金比较少,但是拥有一些小型数字设备。这些设备也可以让他们工作,也可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以后他成熟起来,可能就会换成胶片去拍。但是数字设备还是对这个行业起到了很多作用。
《DV@时代》 您平时生活中有什么爱好?
王兵 呵呵,我好像也没什么爱好。
《DV@时代》 我注意到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堆满了书,
王兵 这些书都是必要的,很多都是资料。自己需要看的资料手头就应该有。平时我也很注意收集,虽然这些书不是全都看过,但是想看的时候必须马上就能找到。所以平时有相关的书籍我就会买。
《DV@时代》 这里面有很多艺术方面的书籍,并且您房间中央还有一个画架?
王兵 这些是我爱人的。这也都是上学时候用的,现在也都用不上了。现今的绘画作品画幅都大了,现在画画没有人用这个架子了。
《DV@时代》 您爱人会不会给您的创作提些美术方面的建议?
王兵 生活在一起肯定有些话题要谈,但是创作是个人的事情。
《DV@时代》 下一步您有什么计划?
王兵 目前还在考虑当中。
《DV@时代》 那我们就预祝您的新作品早日与观众见面
王兵 谢谢!
《DV@时代》 您的《铁西区》获奖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吧?
王兵 对,《铁西区》的初剪版本在2002年的葡萄牙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或最佳纪录片奖。成片2003年在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国际单元弗拉哈迪大奖,同年在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最佳纪录片,2005年在第二届墨西哥城国际现代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纪录片奖。
《DV@时代》 您是沈阳人么?
王兵 不是,我当时在沈阳上学。92年到95年都在那边上学。
《DV@时代》 您本身是哪里人?
王兵 我是西安人。
《DV@时代》 您学的是什么专业?
王兵 摄影。美术跟摄影之司的差别是挺大的。在形象观点上可能有一些共同基础。要学一些基础绘画课程。
《DV@时代》 是否学摄影出身的导演都对画面的美感要求很高?
王兵 不一定。电影里面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美术的这些东西。主要还是要把握戏剧,把握戏剧的时间和空间。导演给了戏剧一个平台,摄影就要在这个平台上工作,在这个平台上,他的工作中心永远都是人。
《DV@时代》 您当时拍《铁西区》的时候想到它会获得那么多大奖么?
王兵 呵呵,没想到。
《DV@时代》 《铁西区》的成功是否给您未来的创作带来了鼓舞?
王兵 对。它的成功可能让后来的事情变得相对的容易一些。
《DV@时代》 《铁西区》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让您记忆犹新的事情,
王兵 时间隔的长了,很多事情都忘了。
《DV@时代》当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兵 首要就是钱,经济上的支持。因为成本不是很高,可以说用的钱比较少,所以就靠自己东借西凑的。主要的开销是磁带。
《DV@时代》 《铁西区》是用什么机器拍摄的?
王兵 那时候只有一款3CCD的机器。就是松下的AG-EZ1。
《DV@时代》 您最近在忙些什么?
王兵 最近用松下的HV×200拍了一部短片,长短大概有十几分钟。
《DV@时代》 是什么题材呢?
王兵 不能具体的描述。因为讲的是过去的事。就是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情,放在现在拍,在资金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布景和道具的到位。所以只能是过去的事情用现在的景来拍,这种情况下,所有戏都是在夜晚拍,也说不清楚是个什么年代的故事。但是通过画面可以感受到是过去发生的一个故事。它的场景和规范的情境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基本上是在夜晚这个很短的时间段里面。
《DV@时代》 剧本是您写的么?
王兵 是
《DV@时代》 是您亲身经历的事么?
王兵 不是。别人给我讲的。
《DV@时代》 这部片子现在到了什么阶段?
王兵 还没粗剪。拍完之后一直放着没剪,因为开始没有软件。后来film22帮我转成DV,这两天我打算用苹果机剪一下。
《DV@时代》 这些素材剪完了以后还会不会转成高清格式?
王兵 不会。就把原素材再拿回去,技术上做一些调整,就可以出一个标准的完成片了。
《DV@时代》 这部影片在发行上有什么计划?
王兵 我没有具体参与发行,因为这部片子要编入一个六个导演的合集,所以所有发行上的事情都是由制片方来运作的。
《DV@时代》您觉得HV×200这款机器使用起来有什么感受?
王兵这机器从素质上是挺好的一款机器。不过我没用P2卡,我只用了移动硬盘。因为这是一个部短片,在短片里面用起来还是挺好的。
《DV@时代》 刚才您提到这部戏很多场景都是在夜晚拍摄的,那么您觉得这款机器在照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表现如何?
王兵 因为是剧情片,所以在灯光上都会仔细去调度。一般没有什么问题。我用过好几款松下的机器,感觉低照拍摄都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我喜欢松下的原因就是感觉它的画面的形象感特别好。物体在影像里头不锐,特别圆滑。所有形象之间都能很好的融合。从颜色上来说,是比较偏古典的感觉。但是白天情况下还是很理想的,只要照度够的时候,它的画面素质都会很高。有的牌子的机器低照下使用会比较好,但是照度够的时候画面质量并不好,画面的厚度和影像的空间感都显得薄。磁带这个介质有时候也可能把影像拍的非常好,但是它对光的要求比胶片严格。
《DV@时代》 您能具体讲一讲么?
王兵 就是光比不对的时候,它的变化会非常大。有时候主光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眼分别不出来,但是拍摄出的画面质量已经变差了。但有时候人眼看这个布光很差,可是拍出来效果就非常好。磁带在这方面的敏感有时候是人眼察觉不到的。九六年的时候我用过一台BTS的模拟机,那时候在拍电视剧。早晨时候,主光刚布好,辅光还没有布。这时候我无意打开摄像机,发现画面特别好,饱和度和反差非常完美,完全有胶片的素质和厚度。但是等辅光加上以后,画面马上显得特别薄,颜色马上就降下来了。这一方面需要一些测试的数据,另一方面也需要拍摄经验。但是经验和测出来的数据关系是不一样的。光线在不同的空间里它的折射,反射、固有色的变化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混在一起的。所以你根本没办法用出厂时候那种数据去调整,那些数据都是很单项的。现实空间中的环境色是特别复杂的,这个时候主要就看经验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磁带的宽容度没有胶片大。
《DV@时代》 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么?
王兵 我认为拍片子和创作者的技术素质还是有关的。不是拿起DV不管怎么拍都能好。我觉得这个还是得靠个人积累,个人的观察力。因为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机器在不同人的手里拍出来就不一样。
《DV@时代》 您对设备是否有自己的偏爱?
王兵 也没有。我是用什么机器都可以。这些经常用的机器你会从它们中间体会到差别。其实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题材。有时候一些影片需要一些特定的情景,那么我可能会考虑哪个机器更适合去完成这个情景。如果你要拍摄的画面相对来说内容毕竟丰富复杂,那么我个人认为用松下的会好一些。因为松下的机器拍摄出来的画面每个物体之间相融的比较好,棱角不锐。并且它的画面显得很平稳。如果拍摄物体没有那么杂乱的话,用其他牌子也没有什么问题。就靠你去判断拍摄物体的形象特征。有时候机器选错了,还会起到破坏作用。都是根据自己的题材在调整。
我是喜欢松下的颜色,它的画面没那么跳。因为物体边缘太锐的话,观众会感觉画面里面纳东西都向外跳。
《DV@时代》 您对P2卡有什么感觉? 王兵 其实带舱也是挺重要的。如果能同时有带舱和P2卡就比较好了。一方面别人会有一个双重选择,方便用P2卡的时候就用P2卡拍,直接可以导出来。一旦环境变了,也可以用磁带拍。因为磁带毕竟是物理条件最安全的。硬盘的安全性肯定比不上磁带。至少现在的硬盘是这样的,以后不好说。对于一些投资比较大的影片来说,肯定有是双重保险。有另外一套素材保存起来是非常安全的。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不砸碎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对于P2卡来说,数据的安全性是它未来发展应该重视的一点。
虽然现在这个卡的价格还是有些贵,但是存储器的价格应该是随着产量的上升而降低的。
《DV@时代》您尝试过把不同机器拍摄的素材剪辑在一起么?
王兵 没有。我没有碰到过拍摄中途换机器的情况。
《DV@时代》您认为高清DV在未来是不是一个发展趋势呢,
王兵 肯定是。整个电影的趋势都是数字化。
《DV@时代》您认为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在目前来说可以比拟么?
王兵 我认为它们之间是不能比较的。胶片的优势是数字永远都代替不了的。胶片它的介质有一种跟物质接近的特性,它有一种触摸感。人眼看着是什么样的它就能是什么样。数字来说现在肯定还做不到。但是数字也有它的优势,一个就是操作的便利程度,再一个就是它的成本低。虽然说高端的高清设备也不是很便宜,但是毕竟它在后期上的优势同样也是胶片没有办法做到的。
因为拍电影是一种长线活动。一个导演从拍摄出一部好片子到他的艺术能力的下一次提升之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些作品拍摄经验的累积。如果这些累积过程中的作品都靠商业来支撑的话,恐怕很难完成。那么,现在这些小型的数字化设备,它的成本很低,它让很多导演能成熟。如果每一部都用胶片的话,比如一个导演第一部拍的很好,第二部的市场不太好,那么他就有可能栽下来.以后都不能拍了。数字就不一样,它可以一步一步让你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还有很多新导演,他们手里的资金比较少,但是拥有一些小型数字设备。这些设备也可以让他们工作,也可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以后他成熟起来,可能就会换成胶片去拍。但是数字设备还是对这个行业起到了很多作用。
《DV@时代》 您平时生活中有什么爱好?
王兵 呵呵,我好像也没什么爱好。
《DV@时代》 我注意到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堆满了书,
王兵 这些书都是必要的,很多都是资料。自己需要看的资料手头就应该有。平时我也很注意收集,虽然这些书不是全都看过,但是想看的时候必须马上就能找到。所以平时有相关的书籍我就会买。
《DV@时代》 这里面有很多艺术方面的书籍,并且您房间中央还有一个画架?
王兵 这些是我爱人的。这也都是上学时候用的,现在也都用不上了。现今的绘画作品画幅都大了,现在画画没有人用这个架子了。
《DV@时代》 您爱人会不会给您的创作提些美术方面的建议?
王兵 生活在一起肯定有些话题要谈,但是创作是个人的事情。
《DV@时代》 下一步您有什么计划?
王兵 目前还在考虑当中。
《DV@时代》 那我们就预祝您的新作品早日与观众见面
王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