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掘出学生的潜力。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能够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不仅仅是教育改革提出要的要求,也是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应该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入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观念中认为學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额学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是应该不断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都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保证主体地位。所以,必须改善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以及思考方式,从而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当前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其教学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这对于学生将来的长久的自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
高年级学生较中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意识有所增强,自主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缺乏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认识,更缺乏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加上个别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效能感不强,仍习惯于按教师和家长的要求来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而不能自我制定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不善于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性合作探究学习,更缺乏对自己的数学认知活动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致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1]。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将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和自学学习策略的培养作为一项课程目标,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学会自我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发展数学学习的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策略
1.营造主动参与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立体和直观的学习数学。教师通给学生制造一个逼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集中在教学课堂上。不仅如此,学生还能更为深入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意思,如此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从而提升大学数学的教学效果[3]。
如在教学“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每个小组分发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三组空圆锥和圆柱,进行小组实验。
实验1:观察每组中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实验2:每组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中,然后引导学生从倒的次数中能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实验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通过试验,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样创设主动参与的实验情境,学生借助教具进行操作和实验、猜测与讨论,不仅明白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进一步加深了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刺激和激励了学生积极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促使他们自觉能动、创造性地学习。
2.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学生个人的自我效能决定他成就动机的情况。由此可见,学生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努力学习的可能性。研究也表明,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离散程度较高,他们的数学成绩相差也比较大,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掘数学学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使学生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如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学生能很顺利地把3/10、17/100、65/100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但将3/25化成小数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却不能直接解决眼前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小组探究,在合作中从原认知结构中沟通分母25与100之间的联系,得出3/25=12/100=0.12。接着教师再出示:把3/7化成小数。由于3/7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他们的思维便又转入了“山重水复”的“困境”之中……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使他们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自我建构并形成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效能感。
3.适时点拨诱导,挖掘自主学习的潜能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不停思考的过程,为了让数学教学发挥更大的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将数学知识给灌输给学生,更加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对数学问题探索和思考,在合适的时机还需要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引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教师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积极的思考,从而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小学高年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要想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一步就是学校高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过可以预见,在数学教育者们的努力之下,一定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关的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622655)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观念中认为學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额学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是应该不断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都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保证主体地位。所以,必须改善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以及思考方式,从而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当前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其教学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这对于学生将来的长久的自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
高年级学生较中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意识有所增强,自主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缺乏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认识,更缺乏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加上个别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效能感不强,仍习惯于按教师和家长的要求来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而不能自我制定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不善于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性合作探究学习,更缺乏对自己的数学认知活动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致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1]。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将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和自学学习策略的培养作为一项课程目标,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学会自我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发展数学学习的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策略
1.营造主动参与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立体和直观的学习数学。教师通给学生制造一个逼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集中在教学课堂上。不仅如此,学生还能更为深入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意思,如此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从而提升大学数学的教学效果[3]。
如在教学“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每个小组分发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三组空圆锥和圆柱,进行小组实验。
实验1:观察每组中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实验2:每组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中,然后引导学生从倒的次数中能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实验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通过试验,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样创设主动参与的实验情境,学生借助教具进行操作和实验、猜测与讨论,不仅明白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进一步加深了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刺激和激励了学生积极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促使他们自觉能动、创造性地学习。
2.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学生个人的自我效能决定他成就动机的情况。由此可见,学生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努力学习的可能性。研究也表明,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离散程度较高,他们的数学成绩相差也比较大,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掘数学学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使学生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如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学生能很顺利地把3/10、17/100、65/100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但将3/25化成小数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却不能直接解决眼前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小组探究,在合作中从原认知结构中沟通分母25与100之间的联系,得出3/25=12/100=0.12。接着教师再出示:把3/7化成小数。由于3/7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他们的思维便又转入了“山重水复”的“困境”之中……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使他们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自我建构并形成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效能感。
3.适时点拨诱导,挖掘自主学习的潜能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不停思考的过程,为了让数学教学发挥更大的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将数学知识给灌输给学生,更加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对数学问题探索和思考,在合适的时机还需要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引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教师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积极的思考,从而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小学高年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要想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一步就是学校高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过可以预见,在数学教育者们的努力之下,一定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关的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62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