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探析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交往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师生交往的典型方式,对大学师生网络交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不乏赞美之词。本文从辩证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师生的网络交往,揭示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深入分析其原因,以期对网络时代大学师生和谐交往的建构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师生 师生交往 网络交往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大学师生网络交往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它不仅突破了师生交往的时空限制,而且实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以及快捷方便的交往。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大学师生网络交往的产生与发展中所带来的某些消极影响,不利于当代大学师生和谐交往的构建。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大学师生网络交往的积极影响已有了甚为细致的研究,而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的分析尚有待深入。因此,深入探析大学师生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对于探索网络时代大学师生和谐交往的途径与策略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大学师生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交往带来大学师生现实交往的消极化
  网络为人类提供了除现实环境外,在虚拟的互动环境中发展自我,调节自我,创造新文化,实现人际间交往的条件与环境。同样地,网络时代的大学师生也拥有网络教学的虚拟交往空间和现实交往平台。大学师生网络交往的产生,一方面可以对现实环境中师生交往的不足进行补充,另一方面,也易造成师生现实交往的消极化。
  1.网络时代大学师生现实交往的频度低。所谓师生的现实交往,主要是指师生之间面对面地、直接地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声音与情感,形象与精神直接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恩斯特·卡西尔曾指出“因为只有在我们与人类的直接交往中,我们才洞察人的特性。要理解人,我们必须在实际上面对着人,必须面对面地与人来往。”[1]因此,与以往的任何时代一样,网络时代大学师生的现实交往必不可少。但是,共同作为网络时代大学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必然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吴庚生教授、张建伟博士等人对来自清华大学4个远程教育站点的112名学生进行调查,就经常通过E-mail向授课老师(或辅导教师)请教问题一项,将学生的同意度划分为极不符合、较不符合、基本不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极为符合六个等级,通过计算,得到同意度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2.65与1.23。这表明学生是同意这一观点的,师生的网络交往现象比较普遍。[2]由此可见,在师生通过网络所进行的虚拟交往逐渐兴起的同时,大学师生的现实交往频度已在随之降低,从而造成网络时代大学师生现实交往的消极化。
  2.网络时代大学师生现实交往的不自觉。所谓的“不自觉”是对交往主体态度意愿的认定,是相对于“自觉”而言的。自觉是指人作为主体对自身的存在方式的感性认知及由此延展的对自我主体性的理性认知。大学师生作为交往的主体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自身是作为交往主体而存在的,并且能够能动的进行交往活动,是判断大学师生交往自觉或不自觉的重要标准。如果大学师生中的任何一方不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身的交往主体地位,或不能在教学交往活动中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都会造成师生交往的不自觉。在前述张建伟博士和吴庚生教授的调查中,关于“和老师见不见面对于学习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3]的问题,经统计持“同意”观点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37.5%,已有多于1/3的学生对于师生现实交往存在消极的观点与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大学师生很难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教学交往中,必然造成网络时代大学师生交往的不自觉。
  (二)网络时代大学师生交往的无效性
  网络时代大学师生交往的无效性是相对于其有效性而言的。交往的有效性是指师生在教学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理解,精神与情感的成功沟通以及智慧的共同增长,它是网络时代大学师生和谐交往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理想的师生平等交往与对话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大学师生的网络交往中,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不可能总是积极的;另一方面,网络教学视频与电脑屏幕等已成为师生真诚交流和平等沟通的屏障,教师与学生作为交往主体一般处于另一方隐而不现的状态中,真实的师生交往主体以虚拟化的交往主体形态表现出来,师生双方对问题的理解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阻碍,致使大学师生交往出现误解性甚至是无效性。
  
  二、大学师生网络交往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探析
  
  (一)网络教学技术的先进性及网络知识体系的多元化,易造成师生现实交往的消极化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大学网络教学已经拥有了多种交互手段和交互工具,实现了网络教学技术的先进性。在先进的网络教学技术支持下,大学师生可以实时地或是非实时的通过网络文本、图形图像、音频乃至视频等方式进行双向的教学交往活动;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实现合作式交往;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新闻组(news group)等完全交互式电子论坛,在任一时间与地点进行几乎面对面的讨论与交往。另外,网络信息量广,可以说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兼容并包。因此,大学师生的网络交往的内容已经突破了传统交往内容的限制,既可以是教育体制与制度中规定的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也可以是根据师生兴趣爱好自行选择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内最前沿、时尚、轰动的知识信息,网络交往的内容趋于多元化。如上所述,在先进的教学技术与多元化网络知识体系下,大学师生的网络交往不断成熟,现实交往形式与内容便显得相对单一和单调。因此,网络教学技术的先进性及网络知识体系的多元化使得网络交往对大学师生更具吸引力,事实上已对现实师生交往造成冲击,这是导致现实师生教学交往消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网络交往易使师生产生现实交往的心理障碍,导致大学师生现实交往的消极化
  1.网络交往易使师生忽视现实交往。网络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另一扇大门,网络交往也使大学师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和问题的讨论变得更加方便,可以说,网络交往使师生尤其是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成为一种“快餐模式”。但与此同时,这种“快餐”也逐渐地蒙蔽了大学生的头脑与心灵,并易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他们信赖网络交往并把它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师生交往方式。刘继红等曾于2006年9-11月份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高校,就“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抽样调查。该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79份,作者根据美国金伯利·S·杨的调查测评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有35名大学生具有网络成瘾或网络依赖倾向,占总人数的7.3%。[4]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必然导致大学师生忽视现实的教学交往。
  2.网络交往易使师生逃避现实交往。在网络教学交往中,大学师生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现实高校的政策、制度因素的制约,投入到师生网际交往的轻松、平等的氛围中。然而,一旦大学师生的交往回到了现实,大学生必然要面对现实师生之间角色与地位上的不平等。可以肯定地说,过分依赖网络交往易使大学生竭力逃避师生间的现实交往。
  3.网络交往易使师生惧怕现实交往。网络交往虽然也能实现师生之间虚拟的面对面交往,但毕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实现的,在这种虚拟交往活动中,大学生易养成“人—机”交往的习惯,从而不具备人与人现实交往的能力,久而久之造成对大学师生现实交往不知所措,甚至是恐惧。如上所述,无论是大学生对师生现实交往的忽视、逃避,还是恐惧,都是在网络教学交往中易产生的现实交往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得不到克服,必然成为大学师生现实交往消极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师生网络交往中网络语言的灵活性与非语言符号的隐蔽性,易造成大学师生交往的无效性
  人生存于世界中,也生存于语言中,人以拥有语言为前提,才能够不断走近世界,了解世界,拥有世界。语言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学术界将语言上升至本体论的高度,并以语言为切入点来反思教育。如“语言就是教育的存在,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语言对于教育的进行,对于师生的交往具有本源泉上的意义”。[5]可见,语言是师生交往的重要媒介。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语言便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虚拟聊天室等)”,[6]“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网络文化的出现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结果,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7]网络语言较传统汉语而言有其特殊性。
  如前所述,语言是师生交往的媒介,正确的、规范的语言是师生交往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另外,身体动作或是运动行为,包括手势、姿势、面部的表情等等作为人类的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交往中也同样重要。现代教育学也指出,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师生的网络交往中,师生面对面交往的机会相对现实教学交往要少了许多,师生往往处于“人—机”或“人—机—人”的交往过程中,交往中的非语言符号隐藏了起来,于是师生对它的传递、接收与理解就显得比较困难。在讨论与沟通中教师很难通过大学生的表情或动作来判断其是否能够理解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很难通过教师的神态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创新。
  总之,目前师生网络交往中,随机性、灵活性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与使用乃大势所趋,而非语言符号的隐藏仍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师生交往无效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师生网络交往的重知性,易导致师生交往的无效性
  伴随着自然科学,尤其是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工具理性在各个领域广泛盛行,早已成为人们行事的价值准则。工具理性观念的盛行,是以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繁荣为前提的,有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根源。“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头脑”之类的话语就是工具理性作用下的产物。它们一方面指引世人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但另一方面也将知识视为了工具,视为了人类自我发展进而掌握世界的必要手段。因此,人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能够迅速传递与接收知识的途径与方法。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的出现为知识的传递与接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大学师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交往,而知识交往一直以来都是师生最主要的交往内容,大学师生网络交往目前仍未摆脱重视知识传递,忽视知识理解、情感交流、师生共进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也不可否认有效的师生交往不是教师能否顺利地将知识传递给大学生,或者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地接收到并记住来自教师的知识信息,而是在知识的传与受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形成的对知识以及知识中隐藏的深层涵义的理解;是在知识的传与受的过程中,师生情感与精神的交流;是在知识的传与受的过程中,师生智慧的共同增长。然而,以单一的知识交往为主要交往内容的师生网络交往不仅忽略了十分重要的情感交流,而且也使“我们习惯于抱住知识的碎片而丧失了对知识后面那对智慧的感悟”。[8]这是网络时代大学师生交往无效性的又一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9):16
  [2][3]张建伟.中国远程教育的实施状况及其改进——一项针对远程学习者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03(4):7-11
  [4]刘继红,等.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7(3):117
  [5]王枬.语言:师生心灵之约[J].教育研究,2002(2):58-62
  [6]海中.新语言学科:网络词语学[M].科学时报编辑部,2000
  [7]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硕)[M].福建师范大学.2003
  [8]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法”一词是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其英文对应词在不同场合含义不尽相同。本文主要研究法律英文原版书籍中law 和act 的用法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卡方测试对其在英文语料库MEE和LOBA 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显著水平分析从而得出结论。law是常用于指抽象的泛指的一般意义上的法的总称,而act是指具有立法权的立法机构制定并得到实施的具体的部门法。   关键词:法 法系 部门法 语料库 卡方测
期刊
摘 要:舜以自己的德泽教化赢得了后世的敬仰并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明的鼻祖;舜德文化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解决我国当前青少年道德缺失和家庭教育道德贫困现象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舜德文化 家庭教育 道德贫困      朱庆澜在其《家庭教育》一书中,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比喻为“三道染缸”。他说:“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了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七岁进了学堂,好似第二道染
期刊
Abstract:This essay aims to analyze the policy of widening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The policy was made in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with a historically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
期刊
摘 要:当今我们教育面向的对象基本都以独生子女为多,他们基本都以自我为中心,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人文素养"状况,这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也跟我们的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把人文教育放到教育的首要位置,构筑学生的人文素质框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去重视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认识到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不是彼此孤立的,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对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教师的我也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我认为科学教师应该利用学科特点进行快乐教学法的模式尝试。具体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快乐教学法的依据。既有心理学基础:智力作用必须建立在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又有学生基础:初中生对生活富于天真烂漫的想象力。二、科学教师应该是一名快乐的教师。三、科学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快乐的课堂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因此,培养学生能够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作文能力,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尤为迫切。   关键词:兴趣和创新意识观点新颖结构创新搜集新鲜材料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开放探究的教学、学习方式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的、富有个
期刊
科学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科学教育不仅使人类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对于前者,凡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应该很明白,因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说是有形的,它实实在在左右着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已被公认是人类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核物理学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放射性的发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机制,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教育 现状 制度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忠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的高素质人才重要阵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机制,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教育 现状 制度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忠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的高素质人才重要阵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