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插图 引导随文写话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鲜明的时代精神、灵活开放的学习形式,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学生阅读课文的辅助工具,还是引导他们学习随文写话的有效媒介。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写话。
  一、巧用教材插图,调动写话热情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对于儿童来说,最恰当的学习时机就是他们兴趣高的时候。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纯真率直,无所顾忌。当打开教材的时候,色彩鲜艳的插图会立刻吸引他们的眼球。因此,在教學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调动学生的写话热情。
  1. 巧用插图场景,调动写话热情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生动鲜明的插图场景往往更能够激发他们说与写的意愿。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推波助澜”,由此才能够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
  例如,《看雪》一文的插图描绘了一群孩子在户外的雪地里开心玩闹的场景。教学时,一位教师通过多媒体对这幅插图进行了展示,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幅图中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雪人,它的鼻子是用胡萝卜做的,嘴巴是用辣椒做的,眼睛是用桂圆做的,帽子是用水桶做的……”还有的说:“雪人的手是用糖葫芦做的!” ……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了发言中,这些回答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鼓励:“你们观察得都十分仔细,回答问题也很有条理。大家为什么不将它写下来呢?不然多可惜呀!”基于此,激发了学生的写话意愿,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写话。
  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写话时,课文里面的插图便是很好的载体,让学生基于插图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2. 巧用插图细节,调动写话热情
  在写话过程中,“看”这一环节非常重要,“看”能让学生吸收相关内容,为“写”打下基础。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高,词汇积累相对匮乏,所以教师要巧用教材插图中的一些细节来调动他们的写话热情。
  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附有两幅主题插图。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第二幅插图展开说话和写话训练。当学生们第一次看到这幅插图的时候,理解相对浅显,大多停留在“鸭先生在清扫垃圾”“兔姑娘在浇花”……此时,教师作出如下引导式提问:“如果你是鸭先生,或者是兔姑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在经过思考之后,有的学生提出:“鸭先生在认真地清扫小路上的垃圾,他心里一定会想,我要把这些垃圾全部清扫干净。”“当兔姑娘看到鸭先生的行为之后,立刻跑回家拿起水壶,对鸭先生说,我也来帮忙,我也有责任,这是我们的小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写话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同时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他们有了明确的写话思路。
  二、巧用教材插图,搭建写话“支架”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说话和写话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完整性和条理性,因此就需要教师从中进行有效的启发。而教材中的插图能够为学生搭建写话的“支架”,让学生的写话更具有完整性和条理性。
  1.巧用教材插图,搭建仿写“支架”
  儿童的天性是好模仿。在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教材插图为学生搭建仿写的“支架”。具体而言,可以将文本规范句式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基于教材中的插图进行仿写练习,从而内化语言,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完成《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一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对以下句式进行仿写:“( )说:‘春雨是( )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 )上,( )就( )了。春雨洒在( )上,( )也( )了。’”正因为有了插图这一有效载体,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既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又在具体的语言表达方面,初步具有了诗一样的意境。
  2.巧用教材插图,搭建连写“支架”
  观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是他们进行写话学习的基础,因为他们年龄较小,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都不高,在进行观察时会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因此很难找准重点。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教材插图为学生搭建连写“支架”,从而让他们的写话更具有条理性。
  例如,口语交际“我独自在家时”中有四幅插图。教学时,一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按照文中所排列的顺序,分别说一说每幅图的大致含义,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当“我”独自在家的时候,遭遇了怎样的事情?“我”选择使用了怎样的应对方式?具体体现在哪两幅图中?在教师的引导式提问引领下,学生对这四幅图有了初步的感知,并按照主次展开串讲,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课文的多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就会形成写话思路,此时,教师切入写话训练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教材插图,催生写话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具有比成人更丰富的想象力,基于日常观察更容易引发大胆想象,因此也可以说,在低年级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关键时期。基于文本插图,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丰富联想,发掘他们的潜能,以此全面提升他们的写话能力。
  1. 巧用教材插图,推进补白写话
  插图一般都非常直观形象,通过图画的形式再现了文本情境。插图再现的情境是静止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认真观察插图,同时启发他们,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让插图由静止变得动起来。
  在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小鸭说:‘妈妈,我要洗澡。’妈妈说:‘池塘大着呢,自己去洗吧。’这样,小鸭学会了游泳”一句展开丰富的联想,结合文本插图进行思考:为什么小鸭子会向妈妈提出这样的要求?在插图中,清澈的溪水、碧绿的草坪以及可爱的小鸭子成为激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元素,可以使学生们遨游在想象的空间内,并有效燃起他们主动表达内心情感的意愿,由此稚嫩的笔下也可以写出精彩的话语。
  在低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表达得非常含蓄,有些表达得非常简练,为读者留下了悬念,由此也为学生的丰富联想留下了充足拓展的空间。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接下来的写话奠定扎实的基础。或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写作情境,既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巧用教材插图,推进创编写话
  插图让学生有了可以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基于此让学生续编故事,或在故事中间进行故事情节编排,或从整体上改编故事。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创编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的结尾处留下了空白,给阅读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结合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图中的提示语言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如果继续追问:“如果他明年继续种葫芦,能够有所收获吗?”基于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文本的结尾作为练笔的起点,学生们徜徉在想象的空间,创意无限。
  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插图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辅以有效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将创新作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随文写话是学生习作的起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优化学生的随文写话,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进行写话,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单位:浙江东阳市千祥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儿歌,是以低幼兒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儿歌,这些儿歌的篇幅短小,形式活泼,节奏轻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低龄儿童喜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儿歌赏析入手,鼓励学生模仿表达,让学生从小爱上儿歌,爱上学习语文,为学生走上文学道路奠定基础。  一、赏语言之趣  儿歌语言生动有趣,在教学儿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儿歌语言的赏析入手
挪威鼠米多一家居住的小镇因为风景优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镇里那片漂亮的榆树林是游客们必到的地方。  有一天,因为一个没有熄灭的烟头,榆树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光烧红了小镇的半边天。  米多好奇地趴在窗户上抬头望着天空:“这天空怎么变红了?”这时,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快来医院!爸爸在救火中受伤了!”电话那头传来姐姐米乐焦急的声音!  米多飞一样地赶到了医院,来到米爸的病床前。只见米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曹敬庄。在作者眼里,山野、水野、人野……一个“野”展示了全部情感,乃至灵魂。闲来读读,的确是让人过了一把“野”瘾。当然,这里选为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互动阅读中感知文本的“野”和作者的“野”,既而让这“野”发散开来,成为一种心境,一种美。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与作者深度对话的基础上感知其视角、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积累悦纳的基础上,不仅要学会运用,还要学会“智性表达”。所谓“智性表达”就是运用妥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蕴准确而艺术化地表达出来。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紧扣教材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辨析、发现吸收,开启言语表达的新视角。  一、品析咀嚼,揣摩言语表达的趣味性  语言表达的核心在于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情味,很多经
如何切实地将“语用教学”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们畅游在“言语”的丛林中,品得言语真味、习得言语之能、提升言语之慧呢?笔者以为,语用课堂的落脚点应该是一个“做”字, “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语用能力,绝不是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是学生语用能力获得并提升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要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一系列“做”的实践中将文本解读与具体的学习形式和活动联系起来,在
所谓儿童语境就是指策划的言语活动要与儿童相连,要接地气,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活动、学习体验等,以使语言活动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在儿童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实现再增长的语言活动。但是,课文在入选教材之前,大都不是专供儿童阅读的,在某种程度有些内容不适合儿童的语言发展。那么,如何把成人的作品与儿童的阅读心理相联结,从而使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接近儿童的生活
小学生处于习作的初始阶段,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还有很强的求知欲与表现欲。但是,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缺乏习作的基本方法。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的特点,实现习作教学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化。通过模仿,学生能体会到习作的乐趣,不断领悟习作的技巧,从中受到立意與构思的启示,学会遣词造句,掌握谋篇布局,收获成功习作的喜悦。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模仿呢?  一、思路模仿,从模仿中把握习
思维导图又称作心智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博赞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具有表达层级关系和图文并茂的特点。  思维导图绘制简单、易于掌握,思维导图软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能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
合作学习是我国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几年的课改实验表明,要真正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绝非易事。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七嘴八舌看似“热闹”的现象,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实效,实在令人担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组建灵活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开展
《万年牢》(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讲述了一位父亲在自己做糖葫芦时,总是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产品质量“万年牢”,后来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为对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非常不满而辞职的感人故事。从文本表达的具体内容可知,引导学生品读描写父亲语言、行动的有关语句,感悟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高尚品格应是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三个“万年牢”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教学难点。怎样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