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如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阅读型作业、自主型作业等,可以巩固教学成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530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巩固运用道德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增强法治意识,落实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布置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与教材配套的辅导练习,其一般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此类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依据考试形式进行设计,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提高有一定帮助,但忽视道德与法治课是注重体验和实践的课程,作业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缺少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有着明显的应试痕迹。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行发展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实践型作业
道德与法治课实践型作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实践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品德情感,培养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增强实践能力。实践型作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例:请每个学生按照学号次序,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轮流到讲台前大声地用“虽然……但是……”表述自己。
解析:这是学习《悦纳自我》(苏人版七年级)后的实践型作业。作业看似简单,但是对有严重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完成这样的作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意志。通过这样的尝试和体验,学生有了面对自身缺陷与不足的勇气,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在生活中能够逐渐做到悦纳自己,这正是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所要实现的目标。
二、探究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探究型学习。探究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自身活动或社会生活中的已有知识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收集材料信息,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对学校围墙外的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查找污染严重的原因,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的途径,形成调查报告。
解析:此项作业是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苏人版八年级)后的探究型作业。学生从已发现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学生在享受完成作业乐趣的同时融入生活,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三、阅读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型作业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本、音像、网络信息等学习资料,以深化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法律情感的作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掌握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文化积淀,解释和建构阅读的内容。
例: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登录土豆网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并撰写500字的观后感。
解析:学生在学习《爱我中华》(苏人版七年级)这一单元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因此当学习内容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时,感到乏味、吃力。学生通过阅读,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新的了解,对中国发展道路抉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新的认识。
四、自主型作业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教学行为应该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和起点上得到最优、最大的发展。因此,作业不能是统一的要求和任务,教师更不应该是作业的主宰者,作业不能只体现教师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主体意愿,设计自主型作业,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轻松地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例: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自己身上的几种学习习惯,并分析这些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设计良好习惯养成计划表,张贴在课桌上,一段时间后比照检查习惯养成状况。
解析:学生在学习了《好习惯重在养成》(苏人版七年级)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完成一项作业来落实习惯养成任务。有的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深刻分析后制订了习惯养成计划表,每天对照执行。有的学生请求同学经常提醒、监督自己,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自主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思维的展示平台。
(责任编辑 袁 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530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巩固运用道德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增强法治意识,落实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布置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与教材配套的辅导练习,其一般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此类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依据考试形式进行设计,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提高有一定帮助,但忽视道德与法治课是注重体验和实践的课程,作业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缺少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有着明显的应试痕迹。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行发展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实践型作业
道德与法治课实践型作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实践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品德情感,培养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增强实践能力。实践型作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例:请每个学生按照学号次序,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轮流到讲台前大声地用“虽然……但是……”表述自己。
解析:这是学习《悦纳自我》(苏人版七年级)后的实践型作业。作业看似简单,但是对有严重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完成这样的作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意志。通过这样的尝试和体验,学生有了面对自身缺陷与不足的勇气,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在生活中能够逐渐做到悦纳自己,这正是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所要实现的目标。
二、探究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探究型学习。探究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自身活动或社会生活中的已有知识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收集材料信息,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对学校围墙外的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查找污染严重的原因,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的途径,形成调查报告。
解析:此项作业是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苏人版八年级)后的探究型作业。学生从已发现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学生在享受完成作业乐趣的同时融入生活,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三、阅读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型作业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本、音像、网络信息等学习资料,以深化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法律情感的作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掌握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文化积淀,解释和建构阅读的内容。
例: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登录土豆网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并撰写500字的观后感。
解析:学生在学习《爱我中华》(苏人版七年级)这一单元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因此当学习内容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时,感到乏味、吃力。学生通过阅读,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新的了解,对中国发展道路抉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新的认识。
四、自主型作业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教学行为应该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和起点上得到最优、最大的发展。因此,作业不能是统一的要求和任务,教师更不应该是作业的主宰者,作业不能只体现教师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主体意愿,设计自主型作业,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轻松地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例: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自己身上的几种学习习惯,并分析这些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设计良好习惯养成计划表,张贴在课桌上,一段时间后比照检查习惯养成状况。
解析:学生在学习了《好习惯重在养成》(苏人版七年级)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完成一项作业来落实习惯养成任务。有的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深刻分析后制订了习惯养成计划表,每天对照执行。有的学生请求同学经常提醒、监督自己,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自主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思维的展示平台。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