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看图写话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anch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要有序,表达才有条理
  学生不善于观察,往往会东看一眼,西看一眼,感知事物的时候显得乱七八糟,所以写的时候也就不成体系,导致“东一榔头,西一棒”。因此在教学看图作文时,我注意训练学生按顺序地、有条理地、连贯地说。如果看的是单独的一幅图,我会让学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再看看四周的人与环境,与这个人有没有联系?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图的意思。学生在理解了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其按照自己思考的顺序进行有条理的说话,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表达起来就有条有理多了。如果是多幅图,我一般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看看这几幅图大体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然后再一幅一幅地看图,如同看单幅图一样,这时不但要看懂图意,还要看每幅图间的联系,然后理出一个中心,有条理地、连贯地说出图意。
  观察要突出重点,表达要围绕中心
  看图写话,还要理出一个中心来,只有明确了中心,突出了重点,作文写出来才好。因此,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引导学生在看清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物的全过程,抓住图中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重点观察,然后围绕这个重点来写话,这样就有了中心。
  如三年级语文中有一篇看图写话,画的是小朋友保护小树的图片,是一个多幅图的写话训练。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观察这几幅图前后有什么联系,看看小朋友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小朋友想做什么,联系生活的实际与图上小朋友的表现说说自己的看法。通过抓住图的重点内容,围绕保护小树苗这一中心,学生按照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顺序,马上把图的内容看懂了,也能有条理地说出来,写的时候只要在语句的表达上再下功夫,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观察要有比较,描写要抓住细节
  决定成败的往往就是细节,细节决定一切,也只有细节才决定写话的质量,往往烘托文章主旨的就是细节。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写话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观察细节,重点学会描写细节,通过细节的描写来达到表现文章主旨的目的,再通过训练细节的描写,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细节描写对文章主旨有衬托作用,细节又是如何描写达到效用的。学生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笼统的现象上,少了辨别与分析,因此在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时,我很重视引导学生认真比较、细致观察,把握事物的特征,具体地表达图意。
  在教学《秋天和冬天》这一看图写话时,首先指导学生找出两幅图的共同点,能看出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地方。然后,要从树木、湖面景色的不同和人物服饰的变化找出秋季和冬季的特点,从细节处入手,表现秋与冬的不同之处,譬如对树木的外观特点和秋与冬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的描写。最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抓住秋冬两季气温、自然景物、人物的穿着、活动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描绘。
  观察加上想象,描绘丰富形象
  学生往往只看不想,写的时候只写自己看到的画的内容,画后面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去写,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够生动、不丰富,使画中的人物或者景物显得很死板,表达时内容空洞、没有活力。所以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画面人物的表情动作,分析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设想画面人物的表情动作,设想人物之间的对话过程,对周围没有看到的景物也要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如苏教版第五册课本中习作3的看图写作,教学時,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与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谁做得对,谁做得错。还可以给他们分别起个名字,学生把猴子起名叫齐天小圣,把黑熊起名叫笨笨熊,然后通过分析他们在做什么,提炼出文章的中心——爱护环境。再想象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当齐天小圣犯了错误,笨笨熊会怎么样呢?他的神态如何,会怎么说呢?齐天小圣会听他说吗?他又是怎么听的呢?最后笨笨熊会想出什么办法让齐天小圣听他的话呢?齐天小圣认识到错误后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他又会怎么说,他的神态又如何呢?经过这样详细的引导,学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对图中的内容就会很熟悉,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加生动形象、有血有肉。只要动起笔的时候在语句上再多下点功夫,不就是一篇很好的看图作文吗?
  结语
  看图写话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写作内容,重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将自己的理解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而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观察,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寻找到文章的闪光点。因此,教师要在看图写话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逐渐培养其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将图画的中心表达出来。
其他文献
民主和谐,关系融洽  在小学家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家长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切不可对学生的想法、意见、建议等视而不见,独断专横。因为家长的独断专横,会让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热情与主见。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效率自然不如人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主见,创新思维自然无处寻觅。此外,教师要引导家长在家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想法、意见以及建议等。家长始终如一地尊重学生的想法、意见以及建议等,不仅能够
期刊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效设疑和释疑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必然。有效释疑的设计,使学生能带着疑问进行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教师的提示得到自己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下面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1课时)”为例,对数学课堂中有效设疑和释疑策略研究加以分析。  片段1:知识回顾  上课伊始,教师课件出示以下两个
期刊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社交以及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中各式各样的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为人们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能否将手机中的应用程序带进课堂,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呢?我们尝试利用手机中金融、社交等各种应用程序与“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将中职《个人投资理财》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带到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课上研讨、分享、完善任务而达到内化及拓展所学知识,提高
期刊
个案背景  小杰是我班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头脑灵活的男生,由于他父母对他自小管教过于宽松,导致他根本不听父母的话,放纵自己,不但自己不愿学习,还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班里很不受欢迎。  主诉问題  小杰上课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铃敲响了,其他同学已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他还在教室里到处乱跑乱叫,对班长的批评充耳不闻,严重影响课前秩序。上课后,他好像精力过于旺盛,好久不能安定下来。课堂上的小动
期刊
纵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有关内容,其明确指出:学校是落实系统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也就是说,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使学生在道德的熏陶下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我国新课改核心部分的“回归生活”这一理念,其指引着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的时候,要树立生活教育理念,借助生活化的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道德事件、领悟道德,从而树立起良好的道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素材单一,大多采用教师范画方式教学,即幼儿们跟着教师画某个
期刊
区域资源的利用,教学“迫在眉睫”  时代之需求,发展之必要  农村幼儿园教育是众多农村孩子的启蒙教育,为了更好地挖掘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兴趣所在,提高孩子的创造力,为孩子将来的成长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随着时代的更新,农村幼儿园一直在不断进行课改。农村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课堂上的教学始终有限,课外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于是学校开始鼓励孩子们走出去。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致力于利用原有的自
期刊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社会是课程的资源,美术教育应回归生活。本文将从阐述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间接性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找出教师间接性语言指导三步骤,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  从生活出发,合理运用间接性指导语言  在一节美术课《绘画——我》中,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画自己。区别于小班的绘画要求,我们要求幼儿能够画出自己的全身以及一些自己
期刊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但是,在许多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堆数字和公式,它抽象、深奥甚至神秘。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数学文明的发展推动了艺术前进的步伐。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艺术创作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价值,彰显了人类文明史上灿烂的数学文化。如达·芬奇的经典画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微笑》都包含了数学中“黄金比”的
期刊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教与学”的关系,或许这是很多青年教师刚走进课堂都思考过的问题。美术课的知识点和绘画技能的传授不仅仅只是为了有趣,也能仅用有趣的课来吸引学生,初中美术课中我们可以激趣,这是一种手段,却不是目的。在讲授要求必须掌握的美术会考知识点的时候,我无法保证都用有趣的方式来传授每个知识点,因为美术知识点也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但这个时候,我希望给学生塑造出一种内驱力,让学生想上美术课、爱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