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成人学习具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针对性与独立性、外控制性以及经验学习与理论学习并存等特点,因此,要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以农民的多样化、个性化、感情化、生活化的学习需求出发,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精心组织培训,注重技能和实践,努力创建学习型杜区,达到自学、互学相结合;增强服务意识,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特点改革办学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关键词 成人学习特点;农村成人教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增加农民收入;要增加他们的收入,除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村劳动力就必须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不管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劳动力转移,就必须要求有相应的劳动力素质;要素质,就要教育。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三农”问题的根源是农村的教育问题。农村成人学校要为“三农”服务,就要将农村成人培训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特别注意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农民的实际,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1 农村成人学习特点分析
由于农村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社区)不同与城市,加上农村成人长期生活在这一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情感上和认识上某些心理动力定型,就使我国农村成人的学习特点带有其自己鲜明的特点。
1.1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就目前我国农村成人的文化水平总体而言,低层次文化水年仍占较大比例,对于那些低层次文化水平的农村成人来说,他们的学习几乎没有过去的文化知识储备作为学习背景,所以他们的学习是不连续的,但又有连续性的一面,即总是在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学习就是连续的。对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储备作为学习背景的农村成人来说,其学习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在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再学习,具有连贯的、连续的的特点。
1.2 针对性与独立性。农村成人的学习需要,一般情况下总是与个人的社会职业和准备从事的社会职业相联系的。他们的学习目标与个人的职业活动、学习内容与他们的职业需要是同步发展的,这种角色定向的学习,不仅为农村成人当前实际从事工作创造条件,而且能不断地提高其社会角色的能量,以主动地适应社会流动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农村成人的学习带上鲜明的现实性。学习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强,这是农村成人学习的基本原则。另外,成人学员也能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对教学内容及其重要性的看法与教师不同时。他们往往不愿为此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宁愿将其投入到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去,所以成人的学习是相对独立的适应性学习。
1.3 外控制性。农村成人的学习,其中真正为了满足某一特定兴趣、爱好而学习的并不多,绝大那分人的学习都源于外部压力,他们的学习愿望、需要的产生不是受自己主观决定的,而是在客观意义上受制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提出的要求。因此。社会生活环境变化了,发展了,引起生产和生活上一系列的新的社会需求的变化,成人的学习往往从属于这些变化。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特别需要,赋予农村成人学习以巨大的外控制力。
1.4 经验学习与理论学习并存。农村成人的学习其主要方式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理论性学习为主的形式,如电大、函授等的学习;另一种是以经验性学习为主的形式。如学习某一类操作工艺、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前者属于较高级的学习形式,而后者则是农村较为普遍的学习形式。就实际情况而言,则经常表现为两种形式的结合,其中经验学习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在农村成人当中,一部分人的文化水平很低,他们不能适应需要相当文化背景的理论学习。但是他们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背景进行经验学习,经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的农、林、牧、副、渔以及各种手工作业的技能、技巧、方法。这些经验是农村社区长期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经验学习为主的学习适应了农村成人的较低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这一特点。此外,经验学习的结果是立即表现为生产效益的提高,这种及时成效导致了农村成人对经验学习的偏爱,这也是农民注重实际的反映。但经验学习有它的不足,其主要缺陷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水平,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使农村成人认识到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预见,今后的农村成人学习将从经验型学习为主转向理论型学习为主的形式。这是农村发生更深刻变化的重要的准备条件之一。
2 提高农村成人教育实效性策略
2.1 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在实施培训以前,首先做社会调查,了解农民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以横河镇1192名残疾人职业和就业指导为重点的帮扶培训为例,我们通过考察社会和对残疾人访谈、问卷等形式,获悉他们大部分迫切需要学习种植业生产技术、务工技能等实用性新知识、新技能。为此,我们安排了“绿色有机杨梅及杨梅平衡大小年知识”、“大棚草莓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技术”、“草鸡的饲养管理”、“绿色茶叶栽培、采摘、加工”等以及计算机、缝纫、插花等培训,个别残疾人还参加了财会大专学历班和农民“双证制”学习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学内容与培训需求相关性较高时,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收到预期效果。当前,只有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充分重视农民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解决农村现行的科盲问题,这对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和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任务,除了提高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外,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应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核心任务。
2.2 要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组织教学。通常,作为成人的农村受训人员已经不习惯规矩地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课,而希望自由地与教师就所学内容作交流,甚至到现场直接提出疑问并立即得到指导。这种非正式的课堂气氛更适宜成人长期形成的“成人作风”,教师要针对成人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强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对减少讲授的比重,指导他们利用集体智慧,形成讨论研究的氛围。如在残疾人职业培训中,我们除了安排一定的知识讲座,还聘请市、镇有关专家开展实地指导与操作,并分析解释残疾人朋友提出的问题。这样,残疾人在自身种植、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科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残疾人职业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般来讲,农民不太喜欢纯理论的学习,较之对理论的学习,农民更倾向于实际技能的学习。因此,从培训的角度看,一方面对于确实需要讲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应合理地组织备课内容,给予必要的具体化实例,使学员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一种与实际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学习方式来接受知识;另一方 面,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也应注意多与学员交流,了解他们潜在的实际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并且,农民往往更容易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教师与受训人员之间应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尊重他们的看法和经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受训人员与教师之间沟通,也有助于他们对于教师的认可,教学效果会更好。
实效性考核具有确定水准、督促学习的双重目的。每个人应该建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做到学有所用,学见成效。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精什么应该是奋斗的主渠道。农村成人学校也应该对学员分门别类,做到干什么考核什么,针对行业性质进行非学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各种技能测试。另外,应注意培养和训练农村受训人员利用电脑、网络或其他有效的现代化学习设施搜索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技能,这种现代化的学习技能必将使成人教育和培训在短期内取得更大效果,并使成人的学习活动真正在教学以外得到延续和补充。
2.3 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特点改革办学模式。
2.3.1 增强服务意识,构建服务型农村成人培训机构。就当前农村成人学校办学思想而言,几乎都是一种被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安排或从事一些常规性的培训工作,工作缺乏主动性,超前准备意识不强,主动服务农民的力度欠缺。在政府部门走向“服务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走向“服务型”机关的背景下,农村成人学校发展的战略抉择也要走向服务,在服务中争创生存和发展的新环境,在服务中重构农村成人学校的新职能。农村成人学校要真正有效转变自身职能,需要在学校内部培养“超前准备、主动服务”的精神,随时随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究,积极为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服务,即建设服务型农村成人培训机构。
增强服务意识,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成人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农民学员的主体地位,将农民学员的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成人学校的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同时又是服务者,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学校招生报名到收交各类资料、通知考试等都要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和效果,方便农民学员。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不同专业和农民学员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强面授辅导的吸引力。农村成人教育还要重视相关技能,在工作中要不断有新发现,不断创新,使自己在一定专业领域或技术领域建立特色,并具有一定话语权,以更好地服务农民。
2.3.2 增强社区意识,促进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实质上是一种学习的组织模式,在此模式中每个人都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学习不再与工作相分离,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种崭新的团体气氛使成人更容易转变原有的学习观念而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地发挥了自学和互学的优势,使学习过程灵活、主动、持久、经济,更重要的是它做到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具有成人学习的可行性,突破了以往认为成人学习主要依靠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才能进行的思维定式。建设农村学习型社区,使农民学员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实现相互帮助、互帮互学,直接接受教育,不断获得知识,并及时利用知识提高工作成效,其有效性必然大大提高。因此,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实现学习互助,促进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成人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和理想选择。
关键词 成人学习特点;农村成人教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增加农民收入;要增加他们的收入,除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村劳动力就必须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不管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劳动力转移,就必须要求有相应的劳动力素质;要素质,就要教育。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三农”问题的根源是农村的教育问题。农村成人学校要为“三农”服务,就要将农村成人培训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特别注意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农民的实际,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1 农村成人学习特点分析
由于农村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社区)不同与城市,加上农村成人长期生活在这一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情感上和认识上某些心理动力定型,就使我国农村成人的学习特点带有其自己鲜明的特点。
1.1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就目前我国农村成人的文化水平总体而言,低层次文化水年仍占较大比例,对于那些低层次文化水平的农村成人来说,他们的学习几乎没有过去的文化知识储备作为学习背景,所以他们的学习是不连续的,但又有连续性的一面,即总是在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学习就是连续的。对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储备作为学习背景的农村成人来说,其学习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在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再学习,具有连贯的、连续的的特点。
1.2 针对性与独立性。农村成人的学习需要,一般情况下总是与个人的社会职业和准备从事的社会职业相联系的。他们的学习目标与个人的职业活动、学习内容与他们的职业需要是同步发展的,这种角色定向的学习,不仅为农村成人当前实际从事工作创造条件,而且能不断地提高其社会角色的能量,以主动地适应社会流动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农村成人的学习带上鲜明的现实性。学习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强,这是农村成人学习的基本原则。另外,成人学员也能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对教学内容及其重要性的看法与教师不同时。他们往往不愿为此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宁愿将其投入到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去,所以成人的学习是相对独立的适应性学习。
1.3 外控制性。农村成人的学习,其中真正为了满足某一特定兴趣、爱好而学习的并不多,绝大那分人的学习都源于外部压力,他们的学习愿望、需要的产生不是受自己主观决定的,而是在客观意义上受制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提出的要求。因此。社会生活环境变化了,发展了,引起生产和生活上一系列的新的社会需求的变化,成人的学习往往从属于这些变化。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特别需要,赋予农村成人学习以巨大的外控制力。
1.4 经验学习与理论学习并存。农村成人的学习其主要方式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理论性学习为主的形式,如电大、函授等的学习;另一种是以经验性学习为主的形式。如学习某一类操作工艺、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前者属于较高级的学习形式,而后者则是农村较为普遍的学习形式。就实际情况而言,则经常表现为两种形式的结合,其中经验学习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在农村成人当中,一部分人的文化水平很低,他们不能适应需要相当文化背景的理论学习。但是他们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背景进行经验学习,经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的农、林、牧、副、渔以及各种手工作业的技能、技巧、方法。这些经验是农村社区长期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经验学习为主的学习适应了农村成人的较低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这一特点。此外,经验学习的结果是立即表现为生产效益的提高,这种及时成效导致了农村成人对经验学习的偏爱,这也是农民注重实际的反映。但经验学习有它的不足,其主要缺陷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水平,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使农村成人认识到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预见,今后的农村成人学习将从经验型学习为主转向理论型学习为主的形式。这是农村发生更深刻变化的重要的准备条件之一。
2 提高农村成人教育实效性策略
2.1 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在实施培训以前,首先做社会调查,了解农民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以横河镇1192名残疾人职业和就业指导为重点的帮扶培训为例,我们通过考察社会和对残疾人访谈、问卷等形式,获悉他们大部分迫切需要学习种植业生产技术、务工技能等实用性新知识、新技能。为此,我们安排了“绿色有机杨梅及杨梅平衡大小年知识”、“大棚草莓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技术”、“草鸡的饲养管理”、“绿色茶叶栽培、采摘、加工”等以及计算机、缝纫、插花等培训,个别残疾人还参加了财会大专学历班和农民“双证制”学习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学内容与培训需求相关性较高时,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收到预期效果。当前,只有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充分重视农民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解决农村现行的科盲问题,这对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和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任务,除了提高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外,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应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核心任务。
2.2 要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组织教学。通常,作为成人的农村受训人员已经不习惯规矩地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课,而希望自由地与教师就所学内容作交流,甚至到现场直接提出疑问并立即得到指导。这种非正式的课堂气氛更适宜成人长期形成的“成人作风”,教师要针对成人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强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对减少讲授的比重,指导他们利用集体智慧,形成讨论研究的氛围。如在残疾人职业培训中,我们除了安排一定的知识讲座,还聘请市、镇有关专家开展实地指导与操作,并分析解释残疾人朋友提出的问题。这样,残疾人在自身种植、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科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残疾人职业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般来讲,农民不太喜欢纯理论的学习,较之对理论的学习,农民更倾向于实际技能的学习。因此,从培训的角度看,一方面对于确实需要讲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应合理地组织备课内容,给予必要的具体化实例,使学员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一种与实际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学习方式来接受知识;另一方 面,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也应注意多与学员交流,了解他们潜在的实际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并且,农民往往更容易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教师与受训人员之间应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尊重他们的看法和经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受训人员与教师之间沟通,也有助于他们对于教师的认可,教学效果会更好。
实效性考核具有确定水准、督促学习的双重目的。每个人应该建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做到学有所用,学见成效。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精什么应该是奋斗的主渠道。农村成人学校也应该对学员分门别类,做到干什么考核什么,针对行业性质进行非学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各种技能测试。另外,应注意培养和训练农村受训人员利用电脑、网络或其他有效的现代化学习设施搜索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技能,这种现代化的学习技能必将使成人教育和培训在短期内取得更大效果,并使成人的学习活动真正在教学以外得到延续和补充。
2.3 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特点改革办学模式。
2.3.1 增强服务意识,构建服务型农村成人培训机构。就当前农村成人学校办学思想而言,几乎都是一种被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安排或从事一些常规性的培训工作,工作缺乏主动性,超前准备意识不强,主动服务农民的力度欠缺。在政府部门走向“服务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走向“服务型”机关的背景下,农村成人学校发展的战略抉择也要走向服务,在服务中争创生存和发展的新环境,在服务中重构农村成人学校的新职能。农村成人学校要真正有效转变自身职能,需要在学校内部培养“超前准备、主动服务”的精神,随时随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究,积极为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服务,即建设服务型农村成人培训机构。
增强服务意识,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成人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农民学员的主体地位,将农民学员的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成人学校的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同时又是服务者,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学校招生报名到收交各类资料、通知考试等都要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和效果,方便农民学员。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不同专业和农民学员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强面授辅导的吸引力。农村成人教育还要重视相关技能,在工作中要不断有新发现,不断创新,使自己在一定专业领域或技术领域建立特色,并具有一定话语权,以更好地服务农民。
2.3.2 增强社区意识,促进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实质上是一种学习的组织模式,在此模式中每个人都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学习不再与工作相分离,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种崭新的团体气氛使成人更容易转变原有的学习观念而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地发挥了自学和互学的优势,使学习过程灵活、主动、持久、经济,更重要的是它做到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具有成人学习的可行性,突破了以往认为成人学习主要依靠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才能进行的思维定式。建设农村学习型社区,使农民学员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实现相互帮助、互帮互学,直接接受教育,不断获得知识,并及时利用知识提高工作成效,其有效性必然大大提高。因此,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实现学习互助,促进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成人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和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