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这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新的理念,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此,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优化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听课”
部分学生怕学数学,更怕数学考试,尽管原因各有不同,但共同的一点就是不会“听课”。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突破技巧和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既要“听懂”老师讲解、分析、发现的重要语句,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阅读教材和解题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二、巧设疑问,激发潜能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联想质疑、比较质疑等方式提出问题,层层启发,步步诱导,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学生参与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被激发,便能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巧解”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利用知识的迁移转化或发散性思维,找到解剖的“路径”。
三、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一“点”二“导”,即由教师先启发后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公式、定理、题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激发学生独立去分析、发现、突破、归纳、类比,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得要少,贵在“导引”,拨正思路。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意识
有时,一些技能问题学生不是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恰到好处。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是机械地套用某个公式、模仿曾经做过的某个题目,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将数学意识有机地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使“法”融会贯通,“巧”运用自如。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作答从容。
五、集体协作,共同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我们要求不仅是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从中了解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应适时点拨和指引,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六、灵活测评,激发信心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高分数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要进行以分层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效果评价。
我们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合格级,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希望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秀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榜样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试题不同,标高各异。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人人都有满意感、成功感,评出大家的积极性,评出大家的上进心。
一、优化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听课”
部分学生怕学数学,更怕数学考试,尽管原因各有不同,但共同的一点就是不会“听课”。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突破技巧和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既要“听懂”老师讲解、分析、发现的重要语句,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阅读教材和解题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二、巧设疑问,激发潜能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联想质疑、比较质疑等方式提出问题,层层启发,步步诱导,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学生参与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被激发,便能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巧解”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利用知识的迁移转化或发散性思维,找到解剖的“路径”。
三、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一“点”二“导”,即由教师先启发后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公式、定理、题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激发学生独立去分析、发现、突破、归纳、类比,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得要少,贵在“导引”,拨正思路。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意识
有时,一些技能问题学生不是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恰到好处。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是机械地套用某个公式、模仿曾经做过的某个题目,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将数学意识有机地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使“法”融会贯通,“巧”运用自如。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作答从容。
五、集体协作,共同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我们要求不仅是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从中了解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应适时点拨和指引,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六、灵活测评,激发信心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高分数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要进行以分层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效果评价。
我们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合格级,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希望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秀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榜样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试题不同,标高各异。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人人都有满意感、成功感,评出大家的积极性,评出大家的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