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概括题错解归因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许多观念的干扰,我们做题经常走进误区。出现许多错误的思路。展示许多错误的过程,使本来一目了然的问题复杂化,导致不应该的失分——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5篇文章,从几个相关的角度呈现了解题过程的种种误区,分析了误区的成因,指出了规避误区和辨别错因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仔细比较阅读,以期触类旁通。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高考的热点,但得分情况并不理想。根由何在?如何应对?下面我们就以高考北京卷现代文阅读的第19题为例和大家一起做点探讨。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的哪些特点?(4分)
  错解典例 学生甲:1.明媚而清幽;2.变化繁多;3.素抹淡妆;4.天然而成;5.有厚度,重量大。
  学生乙:1.阳光下明媚,更显清幽;2.清晨黄昏,天然纯净的美;3.与群山相伴,灵秀而充满性格;4.有历史的厚度与重量。
  学生丙:1.明媚而清幽,西湖在阳光下是明媚的,然而西湖总是素抹淡妆,十分清幽;2.有厚重感,有骨气,群山的环抱引入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
  学生丁:1.清幽自然。西湖能洗涤红尘,给人以清爽;西湖素抹淡妆,以天然取胜。2.有骨气。西湖因群山的环抱而显得有厚度和重量,有性格。
  学生戊:1.明媚而清幽。朝晖夕阴问湖的面容千变万化,却始终展示着素抹淡妆的自然之美。2.有性格,有厚度与重量。西湖历经历史的沉淀,环湖群山给予它厚重感,赋予它骨气。3.清爽。湖光山色为风尘仆仆的远来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错解分析 以上五位同学的答案,都可以得分,但是却很难得高分,得满分。这就是高考题!高考题最大的特征就是大家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得高分,得满分,好题是有区分度的。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有三个点,因为这道题比较简单,为了加大区分度,所以评分标准设定为:答出一点一分,答出两点两分,答出三点四分。依据评分标准,五位同学的得分依次是:2分、1分、2分、4分、4分。要重点说明的是学生丁、学生戊的满分不见得十拿九稳:阅卷老师尺度宽一点,可能是满分;否则,可能只有3分。
  从五位同学答题的情况来看,失分的原因有五。
  1.缺少区域意识。
  一篇现代文,一千字左右。一般情况下,各小题的答题区域是不重复的。纵观全文,《浙江的感兴》写了两个地方,一是浙江绍兴,一是浙江杭州。本题问的是西湖的特点,答案自然而然就锁定在这三个段落中。
  同学甲答了五点,最多只能给2分,因为他只锁定了倒数的一、二段。同理,同学乙、丙也是这样。
  2.缺少段落意识。
  很多同学都知道,信息概括题有得分点,高考阅卷采点赋分。但是,他们不知道有哪些点,要么没有采到得分点,要么重复啰嗦了。前四位同学就是这样,就像跳舞,没有踩到点上,乱!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文本的段落层次。本题的答案锁定在最后三个段落里,什么是段落?作者为什么要分三段?段落是一个完整的意思的终结,分三段说明至少有三个意思。明白了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如果答案锁定在一个段落上,我们还应该注意层次,抓手就是标点符号和标明层次的词句,如分号、句号,“还”“也”“另外”等。
  3.缺少整合意识。
  很多同学都知道围绕题干搜寻信息,在答题时抱着宁滥勿缺的态度,堆砌信息,对信息缺少整合概括,即将同类项予以合并。比如,学生甲就在堆砌信息,没有概括;学生乙完全可以将3、4点合并。
  4.概括能力欠缺。
  五位同学对倒数第二段的概括都不是很准确,反映出概括能力的欠缺。一是因为没有读懂文本,二是因为不能把握文本层次。其实,这一段是极有层次的,抓住“在阳光下”“清晨薄雾下”“沉沉夜色下”这几处标示层次的词句,画出文段中的几处句号,我们马上就明白了:这一段采用了分总式的结构,写西湖不同时候的美丽景色,突出西湖的千变万化,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以人工胜,即中心句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概括信息的时候要尽量依托文本,依托中心句、关键词、层次结构等,当然,也需切记:不能把概括当成是摘抄。
  5.组织答案无序。
  第五位同学的答案应该说很好,但是,他却将本应该是第一点的内容写到了第三点的位置上,如果老师阅卷疲惫了或速度快了,很容易被误判。加之,我们概括的内容有时又与标答有些出入,误判的几率就更大了。所以作答时,应该避免这些非智力因素失分。
  应对措施 做好信息概括题并不难,因为答案就在文本的文字表面,较之那些要深掘文本内涵的题目,简单多了。但是,要做好,关键在于两个字——精、细,即细心地精读文本,细心地概括作答。
  下面总结出五步走的应对措施: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二、纵观全文,锁定区域;三、围绕题干,搜寻信息;四、依据层次,整合概括;五、工整书写,分条作答。
  希望大家步步走实,也相信大家在反复的训练中,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练习。
  ①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度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山上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制着镂空的“雀替”,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指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②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他日常静坐在一棵桐树下,那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从①②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
  错解:主要体现在“渔梁渡口”“古色古香、有旧联的桐君祠”“生发新芽的古桐”三方面。
  正解:1.悠久的建筑;2.传统的雕刻;3.诗意的联文;4.神奇的传说;5.古老的桐树。
其他文献
走进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行知实验小学,你会看到由师生投票确定的“蜜蜂班”“向日葵班”等一个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班名取代了原先的冰冷的数字牌号,从班级愿景、班名、班徽、班呼、班风到班主任寄语等教室外墙上的标识一样不少。这是姜堰持续推进“完美文化”的一个缩影。从2012年起,姜堰各校启动了“缔造完美教室”活动,以“完美教室”为发轫,浓墨重彩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完美教育系列文化。于今,包括完美教室、完美办公
期刊
近年来,在新能源、信息技术、电子产品、汽车、航空航天材料等诸多重要领域,稀土元素由于它在光、电、磁、热等方面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其具有与其他元素不同的特殊性质,因而稀土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我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稀土用量在世界上却位列第二,在稀土用量第一位的美国,汽车尾气催化剂是稀土原料的最大用户。我国的稀土资源作为原料大量出口,其利用极为不合理,利用率也相
期刊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和要求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开始起了教学科学化运动,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由此诞生。“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这一活动涵盖了教学效果、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三个层面。教学效果侧重于学生的学,教学效益则强调教学和教学结果,强调目的性和价值性。教
期刊
新课程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以及以生为本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要在历史教学中,将学生为整个教学的发展的根本,在历史教学中,这种根据学生经验提升历史课堂效率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学生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现实意义探析  1. 和现代化的课程价值取向不谋而合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课程就是学校教育内容,就是在课程教育中,学科科目或者一些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解释,其建立的基础是知识本位以及学科中心
期刊
一、背景  在对美术高考班的专业教学辅导中,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给学生改画过多,导致其中有些同学产生依赖思想,回头发现在我改过的地方,他基本没动,没改的地方自己也深入很少,并频繁地要求老师再改,一幅画下来,自己没画多少,基本上都是老师代劳了,我想,如此下去,考试怎么办?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思考着创新教学,大胆尝试,一段时间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过程  在色彩静物写生的教学中,我按下
期刊
溱潼地处里下河地区,是典型的苏北水乡古镇,尤以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砖雕而闻名。版画与砖雕一脉相承而异曲同工,开发版画校本课程,实施版画教育既实现了地方文化的有效传承,又丰富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彰显我校办学特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篇章。  一、挖掘地域资源,确立版画教育方向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心小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溱潼。璀璨的民间艺术造就了独特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民俗风情。国家5A级
期刊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向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高中化学教育及教学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改革教学制度,进行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模式,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高中化学学科的教职人员应当致力于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拓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增强
期刊
我们阅读、欣赏一首诗歌,首先面临的就是“读懂”,就像我们面对另一个宇宙,另一个平行时空,只有找到“虫洞”(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不同时空的隧道)才能完成时空旅行。这个属于诗歌的“虫洞”,是形象窗口,是情感密道,更是意旨“灰桥”(虫洞的别称)。  应运而生的诗歌阅读延伸题,就是要求我们如何通过诗歌“虫洞”进行形象、情感和意旨的互置。  何为互置?如何进行互置式解析?且随行文。  打开“窗子”辨意象  
期刊
“给定一个不等式,要求出它的解集”对同学们来说不是一件难事,都能够顺利完成,其逆向问题是:给出不等式的解集,要我们确定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这类问题不仅新颖别致,而且求解过程不是那么的容易,为了提高同学们求解此类问题的能力,下面举例分析。
期刊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