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较劲 做那尾搅活鱼群的鲶鱼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谷道场的员工要来参观,是把他拒之门外,还是敞开大门迎接?
  这曾经是让陈源很头痛的问题。作为非油炸方便面的主力,“拒绝油炸”的五谷道场,一度与康师傅等主导油炸方便面的同业势不两立。
  最后是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康师傅”)董事长魏应州替陈源解决了这个难题。“董事长说‘OK了,他不说你也不会知道’,他有勇气说出来,我们就有勇气接待。”陈源回忆说,从那以后,在参观者方面,康师傅方便面印象馆就没有了“同业禁忌”这一条。
  不久前,康师傅方便面印象馆馆长陈源刚完成了一次“最有意思”的接待,是给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白象董事长姚忠良、统一等一批行业重量级人物做讲解。它们是中国方便面市场除康师傅以外的最主要品牌。
  “康师傅已经做到行业领先,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心,让大家走进来。从行业来说,市场越做越大,对大家才更好。”在康师傅工作了18年的陈源,自称是公司的“老鸟”,从生产到行销、教育培训到现在的印象馆,深知这个行业冷暖的她,这样理解身处的这个“江湖”。
  
  突围同质化 被逼出来的不一样
  
  从800多家到80余家的距离有多远?十年。2000年到2010年,中国方便面生产企业进进出出,起起落落,存活率不到10%。
  由于技术含量较低、进入门槛不高,方便面行业一度是“只要想做,就能赚钱,而且净利保持在10%以上”的好生意,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整个行业尤其缺乏创新。
  “你今天上一款新产品,明天就有了山寨版。被别人模仿,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在陈源看来,行业差异化已经越来越微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胃,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是在过程中谁更用心一点点”。
  康师傅显然是“更用心一点点”的那个。
  这个起家于台湾的食品企业,在刚进入大陆市场之时,也曾和对手一样想主推在台湾最畅销的担仔面、鲜虾面等产品,而非红烧牛肉面。
  “台湾的原材料带不过来,所以那时候我们是用台湾的配方来修饰大陆的原材料,很多原材料,牛肉,牛油,或是葱姜蒜都必须当地去找,当时我们算是把台湾做方便面的记录都改掉了。”林伯龙是当年与魏应州一起在厨房里“实验”出康师傅第一碗红烧牛肉面的“老人”,那时完全是用人工的方式,扛着炒锅做出的酱料包。
  回忆起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走红,现任康师傅方便食品事业群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的林伯龙坦率地说,是被市场逼出来的。
  鲜为外界所知的是,康师傅方便面在内地的第一款广告,是一只冒着热气、泡面的茶壶,为担仔面做的。让魏应州、林伯龙他们意外的是,不做广告的红烧牛肉面生意最好。“生产红烧牛肉面主酱的设备只有一两套,来不及供应,所以客户下单红烧牛肉面,我们一定搭配最好做的鲜虾面卖,鲜虾面没有酱包,只有油包和菜包,便于量产。那时候我们的状况是,广告做的是担仔面,人家要红烧牛肉面,我们实际主卖的鲜虾面。”
  就这样凑合着,使得康师傅有机会加紧建新厂,同时把调理厂(是酱包生产的第一道关,葱、姜、蒜、牛肉等均在此粉碎)的规模迅速扩大,当时甚至用了很多在台湾都没有的新颖设计。“(受日本方便面业的影响)当时台湾方便面生产没有调理厂,酱包生产也不成熟。等于说日清的老板发明方便面生产线,我们的老板发明了主酱的生产线,这样才能够把红烧牛肉口味带出来。”林伯龙回忆说。
  借助红烧牛肉面的单品突破,2002年,康师傅在大陆市场实现了23.5%的市场占有率,超越统一(大陆市场占有率为21%),坐上中国方便面业头把交椅。
  这一坐,就是将近十年。当市场稳定、走向成熟时,康师傅发展出很多诸如面霸120、福满多、小虎队等多种口味的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种。从2003年以后,康师傅明确以“地方口味”作为方便面新品开发的主要方向。
  康师傅方便食品事业群副总裁刘乾宗透露,即便已经是市场第一大口味、现在一年销售额约70亿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过去十多年间,已经经历了N个版本,广告语一直是“就是这个味”,但却并不是“永远的一个味”。经历了连年价格战的中国方便面行业,从2010年开始,放弃价格战,主动在产品价值上发力,在产品创新升级上做文章。比如,沉寂多年的统一全力以赴在全国推广“老坛酸菜”,今麦郎主打“弹面”在面体上做文章,白象则大讲特讲“大骨与营养”。
  尤其是统一的老坛酸菜,请来名主持人汪涵代言,且集中火力推广,知名度和关注度迅速提升,销量直逼康师傅第二大产品——康师傅香辣牛肉面。有资料显示,老坛酸菜2010年销售20亿,占统一方便面全年销售的近六成。老坛酸菜面之于统一,大有红烧牛肉面之于康师傅的意味。
  已经习惯“同题作文”的康师傅,看上去却很淡定。康师傅方便食品事业群企划本部副总经理卢宗庆这样看待这场竞赛:在酸菜上,统一是“专攻一味”,“是他赢我们,但是我们加总起来是赢他的”。对康师傅接近300种口味来说,酸菜只是一种细分,且在此领域,康师傅已经推出酸菜牛肉、酸菜排骨、酸菜仔鸡三个口味。
  “他是挑战者,我是引导者,我们的策略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独攻一味,但是我们不能只做一个口味,我们还是回到口味多元化的机制上,让它更多。”卢宗庆说。
  
  “冠军”难做 老板就是“假想敌”
  
  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
  连年占据中国方便面市场“一哥”位置,甚至从2008年起,康师傅方便面的市场份额一直都是超过50%以上。如果有一天康师傅没了竞争对手,会不会是很尴尬的事?
  事实上,魏应州比任何人更担心这样的状况出现。
  “老板说,他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他会代表竞争对手来要求我们。”尽管魏应州的要求很严格甚至严苛,但是有这样的压力刘乾宗才觉得更踏实。作为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直接责任人,刘乾宗深知在竞争白热化的食品类快速消费品领域,“不进则退”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进步的动力,就是准备老死”。
  2008年是世界方便面发明50周年,但这一年却是中国方便面行业在经历连续18年的急速快跑后,首次出现方便面总产量的负增长,同比下降10%。2009年虽然中国方便面的总产量达431.2亿包,占全球的50%以上,但是同比产量再度下降3.9%。
  “那时候经济不景气,很多厂商不愿意投资,大家不出新产品,消费者少了新品消费,老板就说,挑战我们,让我们出更多新产品,来弥补别人的空缺。”刘乾宗回忆。
  也是从2008年开始,康师傅找到全球知名的四大顾问公司,魏应州请他们分别给康师傅做了长达一年半的专案分析,针对康师傅的直营系统强化、财务分析系统强化、生产系统及时回应、产销与物流系统的对接、行政管理系统优化等等方面。
  “让他们给康师傅出一个‘体检报告’,告诉我们需要吃什么补药。”参与过这个项目的王世琦介绍说,这是他从管理顾问公司跳槽到康师傅后接手的第一个大项目,现在他是康师傅方便食品事业群经营本部协理。
  尤其是当康师傅希望推出更多一些新品,让市场更有活力时,“自我诊断”就变得尤其重要。“比如我们如何能从前方终端市场知道消费者对新品的需求,让我们后端的生产与销售更加协调,更加顺畅。”王世琦进一步解释,品牌制造商与当地消费者之间是有距离的,更何况中国市场如此广大,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有差别的,“如果你能准确知道当地消费者需要什么,你才会做出更符合他需要的东西”。
  把握达到消费者的“最后一公尺”,康师傅已经有了新动作。它与几家国际的连锁零售商达成对接协议,双方对接的不止是订单、出货单,还包括销售状况等。这对于希望通过开发新产品激活市场的康师傅而言,无疑是相当宝贵的第一手消费者信息。针对更广大的传统经销商渠道,康师傅则希望与他们结成“生命共同体”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IT系统化协助传统经销商提高其对进存销的管理能力。
  近几年,康师傅每年都要开发大概150种口味的新产品,而2011年会更多。魏应州已提出要求,新产品不能为了开发而开发,要进一步降低淘汰率。“老板要求比较严格,叫做二选一或者三选二。”林伯龙形象地将这些新产品比作孩子,与成熟产品相比它们是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以前是新产品越来越多,好像小孩越来越多,没人认养,也照顾不过来;现在老板要求开发的新产品要有人认养,这样才能真正把市场做大。
  除了开发新产品,康师傅还尝到了产品结构调整的甜头。
  虽然康师傅也一度在产品包装结构的调整上跌过跤,比如在2002年前后康师傅方便面遭遇自身增长瓶颈时,曾经尝试在改变包装上做文章,推出从碗面到杯面、桶面等各种外形的产品,不过收效甚微,但是康师傅并未就此止步对产品包装结构的摸索。到目前为止,康师傅容器面(碗面、杯面)销售额的占有率为70.1%,其方便面产品中袋装面与容器面的比例是1.3:1。
  刘乾宗透露,康师傅希望下一步能做到1:1。而在方便面的发源地日本,这一产品结构变化更加明显,现在已经是4:1。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无疑是方便面这一产品结构调整趋势的重要推力。
  
  搅活一池水 跨界方便食品做大生意
  
  康师傅每年都做消费者调研,刘乾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哪些消费者新加入吃方便面,他们是从哪个群过来的;哪些吃方便面的又转出去吃别的,吃的是什么。
  2010年中国年人均消费方便面是32包,比上一年的30包有小幅提升,而且去年的产量也出现了3.4%左右的增长。不过,相比方便面消费大国韩国人均消费方便面接近70包,中国方便面企业看似大有作为。但是,刘乾宗很清楚,不能坐等市场的自然成长。
  “如果大家都不投资,或投资不够多,没有挑战目标,市场是不会成长太快的。你们会等我们吗?不会,你们会吃别的东西。”刘乾宗和同事要做的是,“要有很积极的态度,透过电视广告,通过很多新产品,不断地提醒你们,方便面真好,有方便面真好,请多吃方便面”。
  刘乾宗已经留意到,消费者对于“吃什么更健康一点”越来越关注,那方便面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很多人觉得,吃新鲜的菜比较有味道,比较健康。以前我们会自己用小锅煮方便面时,加一点蔬菜打一个鸡蛋,现在如果我们把它产品化是不是更好。”
  此外,康师傅希望其方便面业务不再局限于方便面本身。“竞争只是在产业里面,这块饼不容易做大,如果把整个方便食品当做舞台,我们现在的市场占率就很小,了不起到10%。”刘乾宗开玩笑地说,如果“方便食品”是指可以吃饱的东西,那麦当劳都是其对手,“这样的话,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忙50年都不够”。
  细心的消费者已经留意到,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康师傅推出了一款名叫Soup noodle的方便粉丝。方便粉丝是康师傅基于方便面对“方便食品”领域最谨慎、最保险的尝试。在它之前,四川的光友、白家,白象等企业在这个细分市场都已经做得不错。
  刘乾宗肯定,除方便粉丝外,康师傅在“方便食品”上还将继续推出更多新产品,但他未透露下一步计划。不过,从康师傅内部的组织架构上来看,大举进入“方便食品”已是箭在弦上。记者留意到,所有被访者名片上原来的“方便面事业群”都已经改为“方便食品事业群”。
  其实,这种相关联的跨产业发展,不仅康师傅看到了,它的“泛对手”也在行动。2010年,速冻食品“湾仔码头”在超大、一线城市的商超推广、销售单价超过10元的冷冻面,大块冷冻牛肉、大支鲜虾、真正的蔬菜,对有较高消费能力且注重饮食品质的消费者确实有吸引力。
  风险意识很强的康师傅,对于“跨产业”竞争保持足够的冷静。“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如何强化方便面的优点,方便面的价值,方便面的方便性,我们一定是聚焦方便面做方便食品。”刘乾宗清醒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即便拥有令快消品同行很艳羡的渠道通路资源,康师傅也不会盲目去做不熟悉的产品。
  刘乾宗希望的康师傅方便食品是,“让你看得到,摸得到,听得到,有机会尝得到,也让你随时买得到”。
其他文献
康师傅 求胜“口味之战”  从一款红烧牛肉面扩张到近300种方便面品系,康师傅如何紧紧抓住消费者的胃?  从年人均消费30余包到70包,不能坐等市场的自然成长,他们有怎样的“神秘武器”?从“中国第一”到未来的“世界第一”,他们又依仗何种“杀手锏”走出去?    如何摆脱对“红烧牛肉面”的依赖?  这是卢宗庆在过去14年中念兹在兹的事。作为康师傅方便面品牌和产品策划的最终责任人、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
期刊
知名品牌专家李光斗发了一条微博,配的图片是三个排队的组合:一组是北京三里屯苹果专卖店前排队买iPhone 4的队伍;一组是火车站排队买回家车票的民工;一组是某大公司年会上,一群商界大佬排队等待和日本AV女明星苍井空拥抱的照片。李光斗的文字是:如果你在排队等着买苹果4S,说明你是高雅的文二青年;如果你在排队等着买火车票,说明你是底层农民工;如果你在排队等着和苍井空拥抱,说明你是成功的商界大佬。  有
期刊
从2D动画片到3D电影,从变形金刚1到变形金刚3,擎天柱、大黄蜂……它们从小屏幕搬到大屏幕,从普通屏幕搬到3D屏幕,而你是否还怀念儿时承载变形金刚的“小黑白”?和变形金刚一样,“小黑白”也经历了数次变形,从前世到今生演绎了一个活脱脱的百年“变形金刚”。    从欧美创造到日韩设计    上个世纪20年代,当变形金刚的创作者还未诞生时,电视已经作为一个很新奇的玩意儿问世了。1926年,通用电气公司制
期刊
“设计从反对一切习惯性的忽视开始,其创作的行为就是对习惯性事物进行破坏的过程,从而实现对习惯性事物的重新审视。”这是杨毅斌2010年的一篇博客中,对上海世博会北京馆设计的反思。  4年前,在杨毅斌刚刚接手世博北京馆设计任务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整个世博会当中,唯一一个80后场馆总设计师。而让世人记住他的,正是其在世博会上打造的“变脸”北京馆,一笔在建筑史、展览史和世博史上的潇洒一挥。  “任
期刊
缘于工作性质的关系,OL(白领丽人)一族的邹雨打算买个扫描仪放置在家。她比较了几款产品之后,便被小巧、便捷的佳能高速扫描仪(以下简称“高扫”)吸引了。可相对其他高扫产品而言,佳能的价格偏高,其系列产品中最低端的也得3000多元,让她矛盾家用是否必要。  邹雨的心态也代表了目前国内大多数消费者的心态。如何去培育包括个人、家庭在内的更广袤消费市场,是佳能高扫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而这一步,比想像中更为艰
期刊
上个月,全资金融机构工银国际对乳企蒙牛做出大胆预测,基于行业整合加速、营业额稳步增长、行业消费需求强劲等利好因素,预计蒙牛年均增长能达到24.5%。前不久,在蒙牛发布的2011年中期业绩报告中,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期增长28.7%至185.79亿元人民币,达到上半年乳业最高涨幅,远超此前工银国际的预测,同时也创下蒙牛近三年来增长的最高纪录。    关键词一:优化产品    在蒙牛上半年的中报中可以
期刊
张同贵近来日子过得十分忙碌。作为多利农庄的创始人,“一个种地的农民”,张同贵泡在农庄的时候,不仅要洽谈合作,接待各级领导以及宾客的考察参观,还要经常来到田间,看看蔬菜的长势。  张同贵如此的忙碌,确实也得到了回报。去年一年,多利农庄的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已经实现盈利,拿到青云创投总额计7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后,已经着手在北京选地,迈开了扩大规模的脚步。  和多利一样,做农业做得得心应手的,还
期刊
有机农业混搭生长  柳传志、朱新礼、王健林、宁高宁这些中国企业界大佬最近都在忙什么?是的,新农业。汇源的朱新礼在北京郊区运作了一片有机区域,从果农变身菜农;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在延庆种菜;联想的柳传志期冀买山、买地、买农场,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场。在农业投资成为热点几年后,大巨头、大资金对这一领域的实际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  不过巨头们的产品尚未全面出山,第一批成为“吃螃蟹的人”已经进
期刊
原本在一线城市叱咤风云的跨国品牌早已开始把触角伸向二三四线市场;原本在二三线市场“觅食”的本土品牌也迅速布局三四线市场甚至更广袤的五六线农村市场;一些中小企业及一些新出品牌产品,更是首选在二三级市场“排兵布阵”。  铺到二三级市场,正是他们“下乡”要走的第一步。跨国企业下乡去,这期间,人才问题也显得尤为关键。人才问题如何解决,几乎成为制约企业下乡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甚至有企业坦言,在二三线城市的发
期刊
“你不能只吃康师傅方便面。”难以想见,这是所接触的康师傅人对消费者强调的观点。  康师傅人想告诉大家的是:尽管康师傅方便面方便、美味、营养,但是单一的食品来源,其营养是不均衡的。  可能你还没有注意到,从1992年诞生沿用至今的“康师傅”Logo——卡通师傅——已经“瘦身”了:原来很显富态的胖肚腩,小收了一下线条,依然憨态可掬,却更加健康、时尚。  “那个时候的康师傅长得比较胖一点,因为生活条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