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例经产妇难产因素及产时产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根据经产妇产时产后并发症情况,总结经产妇难产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经产妇分娩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359例经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产妇主要分娩方式、难产因素以及产妇产时产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产妇妊娠期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糖尿病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0.4%、5.3%、3.3%。产时主要合并症为胎盘前置、胎盘早脱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1.1%、8.6%、1.7%。而产后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发生率为2.8%;导致经产妇难产的主要因素为相对骨盆不对称、胎位异常、子宫收缩乏力、骨盆狭窄等。结论 应注重经产妇围产期与分娩期管理,降低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经产妇顺利分娩。
  关键词:经产妇;难产因素;破宫产
  在我国优生优育政策的引导下,使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程度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相比较而言,经产妇的分娩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近些年,在临床中,经产妇在围产期出现的难产病例逐步增多,许多病症已经成为产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为进一步总结经产妇难产因素,提高临床对经产妇分娩的正确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59例经产妇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的359例经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妇年龄28—42岁,平均年龄(32.6±2.7)岁,怀孕35~42周。其中顺产转剖宫产产妇26例,羊水过多35例。
  1.2选择标准
  (1)无晚期流产及中期妊娠引产史;(2)单胎,妊娠需大于28周;(3)前1次分娩为阴道分娩。
  1.3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课题所选产妇相关临床资料,收集内容包括患者年龄、分娩方式、难产因素以及产妇产时产后并发症等,并做统计。所有产妇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可以和我院医护人员正常交流,且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a)孕双胎(或双胎以上);(b)合并急性阑尾炎等外科疾病;(c)过敏体质者。
  2.结果
  2.1经产妇难产因素分析
  统计显示,而359例产妇中56例(15.6%)发生难产,导致经产妇难产的主要因素为相对骨盆不对称、胎位异常、子宫收缩乏力、骨盆狭窄等,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难产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儿生产过程较缓慢,甚至停止,不仅影响对产妇身体健康构成重要影响,同时也威胁到胎儿的生命安全[1]。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结合本次研究,认为导致经产妇难产的主要原因包括相对骨盆不对称、胎位异常、子宫收缩乏力、骨盆狭窄等。本文所选经产妇前次分娩方式均为引道分娩,若临床常规检查认为产妇骨产道、軟产道并未出现异常,并排除严重内科疾病,可进行再次阴道分娩[2]。由于经产妇再次妊娠时,胎儿体重往往前次妊娠有所增加,加之宫缩乏力、胎位异常等不良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头盆不称发生率。由于多数经产妇再次妊娠的主要原因是再婚,第1胎疾病或夭折,产妇担心自身年龄过大影响生产,因此常会要求剖宫产。为进一步促进产妇顺利生产,即使其曾经分娩方式为顺产,临床也不能对其放松警惕,应重点加强经产妇孕期监护、保健,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并做处理;权威文献表明[3],随着孕妇年龄、妊娠次数的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减少、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产妇各类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符,提示经产妇应定期做好产前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胎儿发育情况,便于在孕早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相关处理。一般情况下经产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较较长,在此期间内,部分孕妇可能存在人工流产、引产等情况,增加子宫损伤概率,导致胎儿窘迫及前置胎盘发生。本组40例产妇出现胎儿窘迫,31例产妇发生胎盘前置,提示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为经产妇围术期开展全面临床诊断和治疗。另外,本研究也显示,出血是经产妇产后最主要并发症,若分娩后不良胎盘组织残留在子宫腔内,可对子宫正常收缩造成阻碍,引发产后子宫大出血。而阴道、宫颈撕伤,也可能引起产妇发生大出血。
  综上所述,应根据经产妇自身实际情况,强化产前监测和术中监护,严格控制妊娠期合并症。若发现胎儿窘迫、胎盘前置等合并症,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并做好远期后遗症预防工作,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红延.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及降低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3,23(05):193~293.
  [2]钟一村,赵爱民.131例经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2,12(11):125.
  [3]李 梅,张咏梅.初产妇与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比较[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5(06):123~1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药师对糖尿病患者用药干预的依从性作用。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以往传统的发药方法;观察组药师主动讲解糖尿病的知识及按时按量和遵醫嘱服药的重要性,讲解服药方法、时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方法等,电话随访1周/次,及时纠正其负性情绪及不正确的做法,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
期刊
摘要:分析我科近十年的大动脉转位病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无自愈可能,一旦诊断明确即应手术矫治,评估左心室功能,选择手术方式及把握手术时机为重中之重。  关键詞:大动脉转位;评估左心室功能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2‰—0.3‰,仅次于法洛氏四联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5%~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靶向针刺”治疗感音性耳聋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116 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06 耳)进行分组研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58 例(102 耳),而对照组则为58 例(104 耳);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靶向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5%,显著高于对照组44.2%,比较差异显
期刊
摘要:目的:为探讨兰菌净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及其副作用,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提供有效的预防治疗办法。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法,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兰菌净。结果:结果显示,兰菌净组血清中IgA/(g/l)从3.25±3.52升高到6.25±6.71,CD系列值提高,CD3/%从62.47±7.72升高到66.6±6.62,CD4/%从33.8±8.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中药注射剂在临床运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问题。结果:总共收集86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不良反应类型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发生率高达48.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36.0%,此外还
期刊
摘要:通过深入了解眼袋祛除术患者真实的心理动态及对手术的要求,针对患者的不同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对患者针对性的进行有效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患者的心理认同与配合,促进了眼袋祛除术者的早期愈合与恢复。患者与家属对手术效果与服务均满意,同时完善和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眼袋祛除术;护理干预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ouch of di
期刊
摘要:目的:文章探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把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共治疗9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4.2%,低于对照组的68.3%,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肌张力
期刊
“绿色平衡镇痛疗法”的核心  (一)  术前:术前超前镇痛,它是一种对抗中枢敏感化疼痛的治疗方法,术前预防使用的镇痛药物及方法与术后镇痛协同,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它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心理疗法:近年来国外越来越重要心理治疗,在手术镇痛治疗中的作用,心理治疗药在提高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认识和理解,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术前对病人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其恐惧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的适宜时间及发病孕周对围生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 1月至 2014年 6月收治的13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孕周不同分为3组,A组(孕周 0.05)。胎死宫内率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儿死亡。已有研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95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95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住院患者中,及时纠正成功89例(93.7%),死亡6例(6.3%)。结论 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出现时患者的病情呈现危重,加强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报告、登记制度及临床应用,才能提高危重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血清;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