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2)14-01-01
作者:冯广超
语文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人才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主渠道、主阵地,改进语文教学做了点尝试。要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认识到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能靠几个学生呼应或教师的精彩表演,而要靠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面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发表几点浅薄的刍议。
一、增强目标意识,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检测和评价的依据。要克服语文学科综合性特点带来的教学目的的随意性和要求的模糊性。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增强目标意识,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课文目标体现了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应以它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制订课时目标。细化时应注意:一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一般以一项为主,一至两项为辅,既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又能保证落实。二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能切合教学班群体和个体的实际,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三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目标的描述应简洁、具体,应使用外显行为动词,切忌空泛。教学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应当使学生明确每节课、每篇课文、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已有的知识和展开思维,实现学习目标。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语文教师,不是教学生背课文,而是借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有句话说得好: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向学能力。1.培养预习习惯:预习是学新知识的前奏,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养成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办法。每学新课前,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必设计一些阅读理解性问题,作为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以下习惯:(1)边看边划,随手在书上圈出生字词、划出层次段落。(2)边看边查,随时使用工具书。(3)边看边批,在书空白处或字里行间写出注释或疑难,对于难懂的问题,放在课堂上提出解决。(4)边看边写,随时笔记,学生预习中存疑的知识在听课中得到解决。2.培养质疑解难习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它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求产生的。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不做课本的奴隶,不拘泥教师的讲解,敢于产生疑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去领悟问题,达到释疑的目的。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应先指给学生思维的对象或方面,让其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去质疑。
(作者单位:张店一中)
作者:冯广超
语文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人才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主渠道、主阵地,改进语文教学做了点尝试。要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认识到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能靠几个学生呼应或教师的精彩表演,而要靠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面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发表几点浅薄的刍议。
一、增强目标意识,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检测和评价的依据。要克服语文学科综合性特点带来的教学目的的随意性和要求的模糊性。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增强目标意识,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课文目标体现了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应以它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制订课时目标。细化时应注意:一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一般以一项为主,一至两项为辅,既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又能保证落实。二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能切合教学班群体和个体的实际,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三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目标的描述应简洁、具体,应使用外显行为动词,切忌空泛。教学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应当使学生明确每节课、每篇课文、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已有的知识和展开思维,实现学习目标。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语文教师,不是教学生背课文,而是借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有句话说得好: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向学能力。1.培养预习习惯:预习是学新知识的前奏,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养成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办法。每学新课前,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必设计一些阅读理解性问题,作为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以下习惯:(1)边看边划,随手在书上圈出生字词、划出层次段落。(2)边看边查,随时使用工具书。(3)边看边批,在书空白处或字里行间写出注释或疑难,对于难懂的问题,放在课堂上提出解决。(4)边看边写,随时笔记,学生预习中存疑的知识在听课中得到解决。2.培养质疑解难习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它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求产生的。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不做课本的奴隶,不拘泥教师的讲解,敢于产生疑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去领悟问题,达到释疑的目的。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应先指给学生思维的对象或方面,让其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去质疑。
(作者单位:张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