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细节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话语、行为以及交互作用的各种细微环节是课程目标实现过程的基本反映,也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从细节出发,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以“细”为立足点,以“节”为关键点,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文本里获取深刻的体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关注细节;灵性课堂
歌德曾经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一个词、一句话,不断敲打、挖掘,才会有新的发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一个问题的创设,一个闪光的捕捉,都从细节出发,引领学生走进课堂,领略文本丰富的内含,发现自我精神的倒影。
一、关注细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倾听也是一门教学艺术。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体验”的呼声越来越高。课堂本来就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教师也本应该让一让,变“传授”为“引领”,变“说教”为“倾听”,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空间,任他们闯入文字世界,感知语文之美,领略剑气如虹,欣赏风景如画。
例如,在《小石潭记》一课教学,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个质疑的声音响起,打破了课堂的和谐。生1:“我觉得结尾部分自相矛盾。”大家一齐把目光转过去,原来是班里的“话多多”王同学。师:“说一说,哪里矛盾呢?”教师没有突兀打断。生1:“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寂寥无人,悄怆幽邃’,可是在结尾处又写到了同游者,这不是矛盾吗?”这可是个有含金量的质疑,教师当即眼前一亮,并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学生。师:“听起来还真的很有道理,同学们怎么看?”这下课堂被点燃了,学生有的小声讨论,有的提出异议。生2:“老师,我也认为矛盾,明明有人陪同,怎么说‘寂寥无人’呢?”生3:“我觉得不矛盾,在作者柳宗元心里这些人只是陪同,并不能与他成为心心相惜的知己。”教师认可地点点头,将目光又投向其他学生。生4:“我认为不矛盾,这也许是古代写‘记’的一种写法,和作者当时的感受无关……”整个过程中,教师静静地倾听着,时而微笑默许,时而侧颈期待,从一个细节生发,一个个精彩的答案从学生的口中蹦出来,原本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满载着发现的兴奋和探索的喜悦在课堂中自由驰骋。
二、创设细节,感知多重对话的巡回
谭学纯教授曾经说:细读文本是一种“穿行”,如“老牛犁地”一样巡回,深耕细作,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而课堂细节要始于细读,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善于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搭建多重对话平台,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文本解读,从而实现文本的细读。
例如,我选取《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进行教学,初读文章后,教师引导:“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之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什么变化?”学生初读课文,还真没仔细观察,教师这一提示,学生迅速从文中勾画起来。生1:“有不同,31段里叫他‘小子’。”生2:“32段里称他为‘家伙’,38段里变成了‘讨饭的’。”生3:“我补充,38段里还称呼他为‘贼’,46段里称呼他‘流氓’。”生4:“还有‘坏蛋’‘流氓’,在第6段里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快速地找到了不同的称呼。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为什么前后有所变化呢?”问题一出,教室内顿时安静下来,学生再一次打开课文思索着。生5:“是因为钱,从占用菲利普的财产到于勒自己破产,再到一无所有。”其他学生纷纷点头。师:“同学们循着称呼前后的不同,能不能洞察到他们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接下来,学生陆续举手,轻松地分析起文章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从细处切入,会解决大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称呼”这个细节入手,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构建多重会话,多元思维在课堂上闪烁着灵性的光芒。
三、捕捉细节,创造课堂精彩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更强调动态发展,更关注课堂生成。因为再精准的预设也难免发生意外,而一个个意外犹如语文课堂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及时捕捉,善于引导,可以变意外为生成,实现思维的碰撞,焕发课堂的活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适时抓住生成的瞬间,让课堂激荡蓬勃的生命力。
例如,我在教学《故乡》一课中,碍于鲁迅先生写作时代,有些词语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自主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生:“跳鱼儿怎么会有青蛙似的脚呢?”这个问题很有新意,吸引了学生关注的目光。对于词语的理解,教师是完全可以放到课下让学生自主解决的,然而,教师不仅没有置之不理,反而因势利导。师:“是啊!跳鱼儿怎么会有青蛙一样的脚呢?我们不知道,可是闰土知道,这说明他什么呢?”“见多识广。”学生齐声回答。师:“闰土还知道些什么呢?我们继续挖掘吧!”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少年闰土机灵聪明、见多识广的形象充分被学生挖掘出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及时捕捉到课堂细节,并相机点拨,创造了精彩的课堂生成。
参考文献:
[1]罗传芳,程绪权.匠心独运,细节彰显卓越[J].新课程(上).2015(05)
[2]陈秀梅.关注教学细节,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3(62)
[3]李晓明.关注教学细节凸显课堂效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细节关注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3(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关注细节;灵性课堂
歌德曾经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一个词、一句话,不断敲打、挖掘,才会有新的发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一个问题的创设,一个闪光的捕捉,都从细节出发,引领学生走进课堂,领略文本丰富的内含,发现自我精神的倒影。
一、关注细节,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倾听也是一门教学艺术。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体验”的呼声越来越高。课堂本来就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教师也本应该让一让,变“传授”为“引领”,变“说教”为“倾听”,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空间,任他们闯入文字世界,感知语文之美,领略剑气如虹,欣赏风景如画。
例如,在《小石潭记》一课教学,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个质疑的声音响起,打破了课堂的和谐。生1:“我觉得结尾部分自相矛盾。”大家一齐把目光转过去,原来是班里的“话多多”王同学。师:“说一说,哪里矛盾呢?”教师没有突兀打断。生1:“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寂寥无人,悄怆幽邃’,可是在结尾处又写到了同游者,这不是矛盾吗?”这可是个有含金量的质疑,教师当即眼前一亮,并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学生。师:“听起来还真的很有道理,同学们怎么看?”这下课堂被点燃了,学生有的小声讨论,有的提出异议。生2:“老师,我也认为矛盾,明明有人陪同,怎么说‘寂寥无人’呢?”生3:“我觉得不矛盾,在作者柳宗元心里这些人只是陪同,并不能与他成为心心相惜的知己。”教师认可地点点头,将目光又投向其他学生。生4:“我认为不矛盾,这也许是古代写‘记’的一种写法,和作者当时的感受无关……”整个过程中,教师静静地倾听着,时而微笑默许,时而侧颈期待,从一个细节生发,一个个精彩的答案从学生的口中蹦出来,原本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满载着发现的兴奋和探索的喜悦在课堂中自由驰骋。
二、创设细节,感知多重对话的巡回
谭学纯教授曾经说:细读文本是一种“穿行”,如“老牛犁地”一样巡回,深耕细作,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而课堂细节要始于细读,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善于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搭建多重对话平台,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文本解读,从而实现文本的细读。
例如,我选取《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进行教学,初读文章后,教师引导:“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之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什么变化?”学生初读课文,还真没仔细观察,教师这一提示,学生迅速从文中勾画起来。生1:“有不同,31段里叫他‘小子’。”生2:“32段里称他为‘家伙’,38段里变成了‘讨饭的’。”生3:“我补充,38段里还称呼他为‘贼’,46段里称呼他‘流氓’。”生4:“还有‘坏蛋’‘流氓’,在第6段里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快速地找到了不同的称呼。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为什么前后有所变化呢?”问题一出,教室内顿时安静下来,学生再一次打开课文思索着。生5:“是因为钱,从占用菲利普的财产到于勒自己破产,再到一无所有。”其他学生纷纷点头。师:“同学们循着称呼前后的不同,能不能洞察到他们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接下来,学生陆续举手,轻松地分析起文章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从细处切入,会解决大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称呼”这个细节入手,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构建多重会话,多元思维在课堂上闪烁着灵性的光芒。
三、捕捉细节,创造课堂精彩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更强调动态发展,更关注课堂生成。因为再精准的预设也难免发生意外,而一个个意外犹如语文课堂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及时捕捉,善于引导,可以变意外为生成,实现思维的碰撞,焕发课堂的活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适时抓住生成的瞬间,让课堂激荡蓬勃的生命力。
例如,我在教学《故乡》一课中,碍于鲁迅先生写作时代,有些词语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自主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生:“跳鱼儿怎么会有青蛙似的脚呢?”这个问题很有新意,吸引了学生关注的目光。对于词语的理解,教师是完全可以放到课下让学生自主解决的,然而,教师不仅没有置之不理,反而因势利导。师:“是啊!跳鱼儿怎么会有青蛙一样的脚呢?我们不知道,可是闰土知道,这说明他什么呢?”“见多识广。”学生齐声回答。师:“闰土还知道些什么呢?我们继续挖掘吧!”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少年闰土机灵聪明、见多识广的形象充分被学生挖掘出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及时捕捉到课堂细节,并相机点拨,创造了精彩的课堂生成。
参考文献:
[1]罗传芳,程绪权.匠心独运,细节彰显卓越[J].新课程(上).2015(05)
[2]陈秀梅.关注教学细节,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3(62)
[3]李晓明.关注教学细节凸显课堂效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细节关注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