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TOC理论,通过对部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了解和问题分析,试图查摆出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并通过更新观念、健全机制、深化改革、优化队伍等举措来消除瓶颈,以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管理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010-02
一、TOC理论与大学生实践能力概念
TOC理论又称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是在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thnology,OPT)基础上,经过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理论。该理论将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通过系统筛查、深化改革、健全机制等措施,逐步消除这些“约束”,帮助企业确定明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其发展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学者认为,所谓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品质。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基本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应当具备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独立地进行分析、探索和思考,形成独创性的见解和思路,并能解决和攻克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综合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政府和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短缺现象。其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滞后于社会需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有效结合,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现实需要;实践环节的师资和经费支持方面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也很不健全。
2.学校培养体系不完善。
(1)教育教学观念的偏差。在我国历来的教育教学观念中,一直时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锻炼。学校教学也是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安排中的实践环节大多是沿袭理论教学的模式,在实验室中完成。(2)实践课程不被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不多;教学方式的安排上,学生较少参与讨论,师生互动不够;课程结构上,实践课程的安排相對较少、较晚。(3)教师指导水平总体不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实施者就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等都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师资的构成单一,指导实践的经验缺乏,指导实践的能力薄弱等因素成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和障碍。
3.实践基地建设步伐缓慢。
近年来,虽然学校、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费投入,加强了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生人均实践教育经费的仍显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首先,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为了应对上级部门对实践基地数量的硬性指标,只能片面追求数量上的达标,对实践基地的硬件和软件等综合保障情况缺少严格的审核把关,能够长期、稳定合作的单位相对较少,多是一些零时性、短期的合作单位。其次,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目前的实践基地中,缺少一些依托行业背景和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而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在攻坚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4.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1)职业规划准备不足。我国高校的学生社会生存意识较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对自身的能力和特征缺乏客观的认识和判断,没有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谈不上根据职业定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往往是参加双选会看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时,在求职四处碰壁时,才发现自身的差距,后悔当初没有早作规划、准备。(2)知识转化能力不强。如今已步入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学生必须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吸收知识、转化知识,要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基于TOC理论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管理机制
1.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实践教学地位。
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始终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系统中重要一环。并借助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师生创新思路、创新理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2.健全运行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以保障大学生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扎实有序地开展。如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办法、实践基地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成立校院两级实践能力培养管理领导小组,总体规划、统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发现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依托行业背景,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坚持需求导向,科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同时,还需不断地更新知识,大胆地探索创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掌握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方法。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将知识转化应用的能力,加强实践指导环节的锻炼。学校应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倡导教师在参与教学的同时,能够深入一线和企业进行挂职、调查、锻炼,了解实际情况,熟悉实践环节,开展学术研究,提高综合素质。
5.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推进综合素质教育。
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编写特色教材,开设认知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等。科学安排、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以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为前提,努力提高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把实践技能训练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着力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更新实践教学设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投入经费做到有计划、有側重,对薄弱学院和专业适当倾斜,重点扶持,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平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增设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是培养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扩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利用校外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汇聚多方社会资源,发挥资源共享平台优势,明确基地发展定位,实现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青林.基于TOC理论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1-5.
[2]李芳.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3]陈新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机械管理开发,2008(10),23(5):146-147.
[4]王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4),11(2):144-146.
[5]吴庭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30(4):112-114.
作者简介:潘成清(1981—),男,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生教育管理。
关键词: 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010-02
一、TOC理论与大学生实践能力概念
TOC理论又称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是在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thnology,OPT)基础上,经过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理论。该理论将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通过系统筛查、深化改革、健全机制等措施,逐步消除这些“约束”,帮助企业确定明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其发展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学者认为,所谓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品质。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基本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应当具备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独立地进行分析、探索和思考,形成独创性的见解和思路,并能解决和攻克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综合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政府和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短缺现象。其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滞后于社会需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有效结合,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现实需要;实践环节的师资和经费支持方面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也很不健全。
2.学校培养体系不完善。
(1)教育教学观念的偏差。在我国历来的教育教学观念中,一直时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锻炼。学校教学也是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安排中的实践环节大多是沿袭理论教学的模式,在实验室中完成。(2)实践课程不被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不多;教学方式的安排上,学生较少参与讨论,师生互动不够;课程结构上,实践课程的安排相對较少、较晚。(3)教师指导水平总体不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实施者就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等都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师资的构成单一,指导实践的经验缺乏,指导实践的能力薄弱等因素成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和障碍。
3.实践基地建设步伐缓慢。
近年来,虽然学校、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费投入,加强了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生人均实践教育经费的仍显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首先,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为了应对上级部门对实践基地数量的硬性指标,只能片面追求数量上的达标,对实践基地的硬件和软件等综合保障情况缺少严格的审核把关,能够长期、稳定合作的单位相对较少,多是一些零时性、短期的合作单位。其次,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目前的实践基地中,缺少一些依托行业背景和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而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在攻坚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4.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1)职业规划准备不足。我国高校的学生社会生存意识较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对自身的能力和特征缺乏客观的认识和判断,没有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谈不上根据职业定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往往是参加双选会看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时,在求职四处碰壁时,才发现自身的差距,后悔当初没有早作规划、准备。(2)知识转化能力不强。如今已步入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学生必须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吸收知识、转化知识,要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基于TOC理论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管理机制
1.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实践教学地位。
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始终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系统中重要一环。并借助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师生创新思路、创新理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2.健全运行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以保障大学生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扎实有序地开展。如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办法、实践基地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成立校院两级实践能力培养管理领导小组,总体规划、统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发现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依托行业背景,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坚持需求导向,科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同时,还需不断地更新知识,大胆地探索创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掌握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方法。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将知识转化应用的能力,加强实践指导环节的锻炼。学校应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倡导教师在参与教学的同时,能够深入一线和企业进行挂职、调查、锻炼,了解实际情况,熟悉实践环节,开展学术研究,提高综合素质。
5.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推进综合素质教育。
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编写特色教材,开设认知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等。科学安排、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以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为前提,努力提高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把实践技能训练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着力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更新实践教学设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投入经费做到有计划、有側重,对薄弱学院和专业适当倾斜,重点扶持,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平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增设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是培养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扩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利用校外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汇聚多方社会资源,发挥资源共享平台优势,明确基地发展定位,实现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青林.基于TOC理论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1-5.
[2]李芳.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3]陈新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机械管理开发,2008(10),23(5):146-147.
[4]王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4),11(2):144-146.
[5]吴庭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30(4):112-114.
作者简介:潘成清(1981—),男,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