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上网查询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设计的重要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网络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记得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通过网上查询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取教师讲强得多。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查询所要学习的文章的作者及其代表作,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有关的文化常识。学生根据要求把从网上搜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评价、优选,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知识,教师只是适时点拨,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因为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合应对能力。要在课内课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以前的教学中,作者和时代背景都是由教师介绍,现在让学生自己有选择的介绍搜集来的信息,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的获取、运用信息,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新教材所要求的“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利用网络,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广泛,光靠课本很难达到语文学习的要求。网络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获取知识的大门。现在我就举几个教学中的例子。
比如《月亮上的足迹》,学生通过上网查询,通过图片清楚的了解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不仅对人类的这一伟大的创举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而且第一次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了神秘的月亮,激起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奥妙的热情。
网络确实为我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通过形象的、直观的图片,以一种学生喜欢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主动的、积极的获取,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通过网络,感受影视文化的魅力
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这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便利。我经常利用班会时间、作文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
四、网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把课堂教学向课外进一步延伸、扩展。因为,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语文学习更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实行课内外的结合。
1、学习古诗词时,我引导学生上网查询与所学古诗词有关的其他诗词,从内容、题材、作者的感情、写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鉴赏,并且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背诵。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古诗词背诵量大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课本知识的学习,一举几得。比如,在学习《观沧海》时,学生查到了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通过比较鉴赏,学生得出一个结论:毛泽东 词中抒发的是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而曹操想到的只是个人的抱负;学生还查到了曹操的另一首诗:《龟虽寿》,并且把这两首诗连在一起欣赏,对诗中的感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利用网络,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新教材规定的学生的阅读量较以前有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网上阅读,不仅方便、快捷,还能给学生省下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我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还对一些精彩的文章展开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还让他们写一些短小的读后感,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发表到学校的刊物:《稷下风》,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阅读的兴趣更浓了。
总之,互联网的出现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且对我个人的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的教学不再单纯的依靠一本教学参考书,不再唯教参至上,眼界的开阔使我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得到提高,各种直观形象的图片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灵活的利用互联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设计的重要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网络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记得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通过网上查询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取教师讲强得多。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查询所要学习的文章的作者及其代表作,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有关的文化常识。学生根据要求把从网上搜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评价、优选,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知识,教师只是适时点拨,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因为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合应对能力。要在课内课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以前的教学中,作者和时代背景都是由教师介绍,现在让学生自己有选择的介绍搜集来的信息,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的获取、运用信息,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新教材所要求的“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利用网络,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广泛,光靠课本很难达到语文学习的要求。网络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获取知识的大门。现在我就举几个教学中的例子。
比如《月亮上的足迹》,学生通过上网查询,通过图片清楚的了解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不仅对人类的这一伟大的创举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而且第一次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了神秘的月亮,激起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奥妙的热情。
网络确实为我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通过形象的、直观的图片,以一种学生喜欢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主动的、积极的获取,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通过网络,感受影视文化的魅力
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这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便利。我经常利用班会时间、作文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
四、网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把课堂教学向课外进一步延伸、扩展。因为,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语文学习更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实行课内外的结合。
1、学习古诗词时,我引导学生上网查询与所学古诗词有关的其他诗词,从内容、题材、作者的感情、写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鉴赏,并且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背诵。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古诗词背诵量大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课本知识的学习,一举几得。比如,在学习《观沧海》时,学生查到了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通过比较鉴赏,学生得出一个结论:毛泽东 词中抒发的是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而曹操想到的只是个人的抱负;学生还查到了曹操的另一首诗:《龟虽寿》,并且把这两首诗连在一起欣赏,对诗中的感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利用网络,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新教材规定的学生的阅读量较以前有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网上阅读,不仅方便、快捷,还能给学生省下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我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还对一些精彩的文章展开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还让他们写一些短小的读后感,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发表到学校的刊物:《稷下风》,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阅读的兴趣更浓了。
总之,互联网的出现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且对我个人的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的教学不再单纯的依靠一本教学参考书,不再唯教参至上,眼界的开阔使我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得到提高,各种直观形象的图片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灵活的利用互联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