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t2d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规范、准确,具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是达到教学清晰美的主要途径,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桥梁。教师只有十分准确地利用语言传递信息时,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最大满足,并产生审美快感。规范准确的语言,首先是标准的普通话,说准普通话的音韵调,切忌讲方言。有的教师一讲普通话就脸红,就不自然,而且容易卡壳,原因在于这些教师平时老爱用方言交谈,没有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若是用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学生自然会喜欢你、亲近你,会自觉自愿地按你提出的要求做,教学效果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其次是指在课堂上要尽量比避免使用口头禅,如“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嗯”“啊”等等。再次是语法的规范性,在用词上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正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感情。课堂上,一旦语病百出,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动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老师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
  二、丰富、细腻,具有情感性
  “言为心声”, 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感情和心血。动之以情,传授高深的感情,就是语言教学的特征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可以说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才能产生像磁石一样的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师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当课文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时,学生便会有“如出我口,如出我心”的感受,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透彻了。如讲《最后一次讲演》《海燕》等课文:应情绪高昂,表现出闻一多的拍案而起和海燕的勇敢豪迈;讲《背影》《春》等散文,语言要形象传神,情真意切,具有抒情色彩。有时讲一篇文章,感情也要起伏变化,力求情随调移,依文而定,恰到好处,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 。
  三、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善于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探寻知识、掌握知识的强烈愿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积极的启发性,含蓄且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语言的生动性,主要是指语言灵活多样,新鲜别致,活泼动人。它要求语文教师善于用诗歌、散文一般的语言讲课,娓娓而谈,如行云流水,柔美舒缓。语言的形象性,是指教师要善于用比喻和夸张,结合课文进行联想和想象。这样既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语言生动、形象了,课堂才有趣味;有了趣味,才能促使学生专心听讲,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他们心灵的门扉。
  四、风趣、幽默,具有趣味性
  哲人培根说,善谈者必善幽默。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即便是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尤其在当今这个日益青睐口才,崇尚幽默开放的社会里,幽默感更应在教师的语言修养中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的的确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轻松自然,有趣可笑,它往往不直接揭示问题的实质,而是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比起直露的语言来,它更具有启发性,更能为人接受。教师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能够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性,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幽默的语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类比、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幽默既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同时又启发思考,令人回味。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当中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熟练掌握,需要教师勤奋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日积月累长期的积累,方可在课堂中提高,真正用语言艺术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在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中彰显个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难中之难,许多学生对上作文课不仅是没有兴趣,简直到了畏惧,甚至厌烦的程度。要达到作文教学的高效,作文教学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   作文之所以难写,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他们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没有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另一个原因是学生不会写,即便是头脑当中有许多可写的素材,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写也就写不出来,正所谓“
期刊
当今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少学生能平心静气地去读完一部世界名著,多数学生对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认识,他们喜欢读的是武侠、言情小说以及卡通漫画、科幻、恐怖、休闲方面的书,这严重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从名著中吸收有益的知识营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良好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
期刊
“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必要前提。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寒假,捧书细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感觉更像一个童话,也许正因为是在平凡中所诞生的奇迹,才令人倍加感动。雷夫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为他的学生们在贫民窟的教室里营造了一个
期刊
课堂提问,是讲究艺术性的教学环节。提问,不仅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还是学生与教师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提问中,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依此调整教学进度与节奏。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纵观当前的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表面性提问。过分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
期刊
准确的表达真情抒写历来是学生作文的核心。但是,我却越来越觉得学生的情不那么真了,表达不那么准确了,尤其是刚接手高一新生时,总看到更多空洞、拼凑的文章。作文一提到真情准确,我们的高中生就把小学写到初中、初中写到高中的诸多事情一一搬出来:什么妈妈雨中送伞了,老师送我去看病了,车上让座了……读着这些文章,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心肠越来越硬了,怎么也感动不起来。现在的高中生的作文,真正能写出真话、准确表达、抒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把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创新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呢?下面从积累、思考、表达、评价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注重积累是
期刊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我们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能在师生间架设沟通心灵的桥梁。只要老师与学生真诚相待,给学生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笑脸,多一点耐心,学生就会喜欢我们,则会亲其师,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兴趣,则会信其道。  那么,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下面,我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感受。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只有老师把所有的爱奉献给学生,并让他们体会到你的爱,你的
期刊
有人说这是一个自我的时代,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有时人们更汲汲于追求富贵,淡忘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可是我总相信,人可以为了权利和物质不断去追求,但当一切浮华过后,一定会明白什么是人生的必需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注重阅读积累的内化与输出,提高生命的质量,我想那时更多的学生会有“海阔我畅游,天高自在飞”的惬意。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