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意志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且有时反复出现。通过分析,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两类:习惯方面和思维方面。为提升学生作业质量,教师应做到:重习惯,引导学生“向优”“变优”;重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关键词:作业习惯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意志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且有时反复出现。通过分析,笔者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两类:一是习惯方面,如书写潦草,数字、符号不规范,格式布局乱等;二是思维方面,学生课后做作业时,往往浅尝辄止,深度思考不够。针对这两方面问题,笔者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一、重习惯:引导学生“向优”“变优”
学生都有被表扬的需要,这种需要在7岁以前尤为强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弱。但这并不是说处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就不再需要表扬,而是他们希望获得表扬的条件和方式有所改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期望真实、恰当的评价,他们对于评价的需求也由单一变得多元,除了教师的评价,他们也希望听到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此外,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也比较强,教学就是“示范—模仿—应用”的推进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示范,引导学生有效模仿,激发他们学习榜样、成为榜样的动力。
(一)展示优秀作业,引导学生“向优”
教师拟定好作业评价标准(见表1),先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人参照评价标准对其他组员的作业给予评价,并填写小组互评表。通过小组互评,由组长推荐得分最高者参加全班作业展评。教师展览各小组推荐的学生作业,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要让学生知道被推荐作业的优秀之处。在这期间,教师还可以在作业本上进行范写,让学生明确书写格式,并学习认真书写的态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览和评比,学生既明确了优秀作业的标准,又对自己的作业水平有了准确的定位。同时,参照优秀作业,找到了自己作业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二)表扬进步作业,引导学生“变优”
针对部分学生作业书写态度不认真、书写习惯差等问题,教师在班级里设置了一块展板,展板上画上一棵大树,在大树上画上若干个苹果,每个苹果对应着一名学生。学生作业每进步一次,就用红笔在苹果上重重地描上一笔。这样,学生的苹果就会慢慢变红。为了让自己的苹果更红,学生都努力寻求进步。一个月后,教师让学生以“我的苹果红了”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以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内化良好的作业习惯。
对于小学生,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步,并给予不断的鼓励,如能将学生的进步变得可视化,就能让他们更真切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红红的“苹果”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写好作业,并将写好作业的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二、重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正确率低、思考深度不够等问题,教师在班级里开展“我与老师共成长”活动,即每位学生都有专属的一天可自由出入教师办公室,这一天教师会帮助学生做好作业的查漏补缺,给学生解疑答惑。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头脑风暴”,就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获得知识的全部过程,进而学会思考的方法。
如一位学生来到教师办公室,拿出前一天课后作业中的一道题:“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瓶子装入一些水,然后把一个石块放入瓶子中,石块浸没在水中,瓶中水上升了3厘米但没有溢出,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他认为这个问题没法解决,因为石块是不规则的。笔者并不急于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给学生讲了“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并提问:“皇冠也是不规则的,阿基米德是如何鉴别它的真假的?”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阿基米德是利用水,把不规则的皇冠体积转化为排出的水的体积,再通过比较排出的水的体积,鉴别出皇冠是假的。”学生受此启发,结合画图得出结论——石块的体积就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这里,教师借助数学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作业中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思维的层次。教师顺势再布置作业——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师生的有效交流,激發了学生深度思考的积极性,提升了作业的正确率。
关键词:作业习惯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意志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且有时反复出现。通过分析,笔者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两类:一是习惯方面,如书写潦草,数字、符号不规范,格式布局乱等;二是思维方面,学生课后做作业时,往往浅尝辄止,深度思考不够。针对这两方面问题,笔者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一、重习惯:引导学生“向优”“变优”
学生都有被表扬的需要,这种需要在7岁以前尤为强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弱。但这并不是说处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就不再需要表扬,而是他们希望获得表扬的条件和方式有所改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期望真实、恰当的评价,他们对于评价的需求也由单一变得多元,除了教师的评价,他们也希望听到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此外,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也比较强,教学就是“示范—模仿—应用”的推进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示范,引导学生有效模仿,激发他们学习榜样、成为榜样的动力。
(一)展示优秀作业,引导学生“向优”
教师拟定好作业评价标准(见表1),先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人参照评价标准对其他组员的作业给予评价,并填写小组互评表。通过小组互评,由组长推荐得分最高者参加全班作业展评。教师展览各小组推荐的学生作业,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要让学生知道被推荐作业的优秀之处。在这期间,教师还可以在作业本上进行范写,让学生明确书写格式,并学习认真书写的态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览和评比,学生既明确了优秀作业的标准,又对自己的作业水平有了准确的定位。同时,参照优秀作业,找到了自己作业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二)表扬进步作业,引导学生“变优”
针对部分学生作业书写态度不认真、书写习惯差等问题,教师在班级里设置了一块展板,展板上画上一棵大树,在大树上画上若干个苹果,每个苹果对应着一名学生。学生作业每进步一次,就用红笔在苹果上重重地描上一笔。这样,学生的苹果就会慢慢变红。为了让自己的苹果更红,学生都努力寻求进步。一个月后,教师让学生以“我的苹果红了”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以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内化良好的作业习惯。
对于小学生,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步,并给予不断的鼓励,如能将学生的进步变得可视化,就能让他们更真切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红红的“苹果”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写好作业,并将写好作业的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二、重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正确率低、思考深度不够等问题,教师在班级里开展“我与老师共成长”活动,即每位学生都有专属的一天可自由出入教师办公室,这一天教师会帮助学生做好作业的查漏补缺,给学生解疑答惑。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头脑风暴”,就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获得知识的全部过程,进而学会思考的方法。
如一位学生来到教师办公室,拿出前一天课后作业中的一道题:“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瓶子装入一些水,然后把一个石块放入瓶子中,石块浸没在水中,瓶中水上升了3厘米但没有溢出,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他认为这个问题没法解决,因为石块是不规则的。笔者并不急于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给学生讲了“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并提问:“皇冠也是不规则的,阿基米德是如何鉴别它的真假的?”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阿基米德是利用水,把不规则的皇冠体积转化为排出的水的体积,再通过比较排出的水的体积,鉴别出皇冠是假的。”学生受此启发,结合画图得出结论——石块的体积就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这里,教师借助数学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作业中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思维的层次。教师顺势再布置作业——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师生的有效交流,激發了学生深度思考的积极性,提升了作业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