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粗略地讲解,学生也没有充分时间去学习电脑知识。教师有义务通过优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先进软件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技巧、结合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布置任务四方面来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具有时代性的课程,属于一门应用学科。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国家把信息化提升到新时代“新四化”的战略地位。信息技术已涉及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生掌握好信息技术势在必行。有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或是觉得小学生也学不出个所以然,干脆就把微机室用作上级领导来检查时的摆设,小学生对电脑望而却步,虽心有好奇,但是也不能亲密接触。一些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只是让小学生近距离接触电脑,让他们学会开机、关机和一些最简单的打开文件夹和复制文件等内容。有些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教师也是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本来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呆板,学生学习时觉得乏味、无聊,进而厌倦信息技术课,对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初中阶段,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活学活用,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创造趣味课堂。
一、抓住学生好奇心理,激发“玩”的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技巧。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机械说教,学生就会感觉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应以充实的内容,通过表情丰富、语言生动、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一般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启电脑里面的蜘蛛纸牌游戏、弹珠游戏和赛车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练电脑页面的开启、关闭操作,熟练运用鼠标和键盘。可以给学生一些快捷键的操作提示,让学生多用快捷键、空格键、换挡键和退格键等,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参与积极性,创造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知”的兴趣
初中学生想象力还不是太丰富,教师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课本中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信息技术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如电子邮件教学中,有学生会提出“电子邮件为何要设置密码,像普通信件一样有发信人姓名和收件人姓名不就可以了吗?”于是笔者将电子邮件发送过程与现实生活中邮局送信结合进行讲解。在电子邮件中发件人邮箱和收件人邮箱就分别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寄信的邮局邮筒和收信的家门前邮箱,我们将信件放进邮筒,经过传递到达目的地。平时邮筒和邮箱都是关闭的,只有用自己的钥匙才能打开,电子邮箱的密码就相当于钥匙。又如:介绍电脑硬件时可以将中央处理器(CPU)比作大脑神经,将内存比喻为大脑细胞,将输入设备比作人的手等。
三、寓教于乐,促使学生乐学
寓教于乐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青少年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求知、求新、求特、求乐的特点,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要玩乐结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学生不仅要感觉“学得乐”还要学生“乐于学”。这样才能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出更加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进行“文字编辑”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教学生如何使用快捷键、如何设置页边距、如何插入图表等,即使边演示边教学,学生估计会听着新鲜、动手就忘。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小程序,采用过关的方式,每关设置一项操作技巧,只有正确运用后才可以进入下一关,学生立即打起精神开始了过关竞赛。让学生快乐的接受知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难得是在乐中所获,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巧设课后练习,训练学生“做”的兴趣
教学就是以某一个任务为中心,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完成这一任务。初中生每学完新的知识后,教师要布置一定的练习,这样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教学课堂的进一步延伸。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时,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途径。如在进行“FLASH制作”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探讨优秀动画片的经典动作,然后模仿制作类似动作,以激发学生探索FLASH制作的兴趣。如在学习完“图形绘画”后,课后笔者让每位同学为同桌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并且必须使用图形绘画、图形填充加工等手段。这样的课后练习,可以使学生关系更融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创造力,并且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教学设计是前提,教学方法是重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必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巧设练习等环节,疏通各个教学节点,才能目标清晰、措施得力、事半功倍。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具有时代性的课程,属于一门应用学科。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国家把信息化提升到新时代“新四化”的战略地位。信息技术已涉及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生掌握好信息技术势在必行。有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或是觉得小学生也学不出个所以然,干脆就把微机室用作上级领导来检查时的摆设,小学生对电脑望而却步,虽心有好奇,但是也不能亲密接触。一些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只是让小学生近距离接触电脑,让他们学会开机、关机和一些最简单的打开文件夹和复制文件等内容。有些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教师也是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本来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呆板,学生学习时觉得乏味、无聊,进而厌倦信息技术课,对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初中阶段,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活学活用,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创造趣味课堂。
一、抓住学生好奇心理,激发“玩”的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技巧。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机械说教,学生就会感觉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应以充实的内容,通过表情丰富、语言生动、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一般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启电脑里面的蜘蛛纸牌游戏、弹珠游戏和赛车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练电脑页面的开启、关闭操作,熟练运用鼠标和键盘。可以给学生一些快捷键的操作提示,让学生多用快捷键、空格键、换挡键和退格键等,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参与积极性,创造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知”的兴趣
初中学生想象力还不是太丰富,教师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课本中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信息技术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如电子邮件教学中,有学生会提出“电子邮件为何要设置密码,像普通信件一样有发信人姓名和收件人姓名不就可以了吗?”于是笔者将电子邮件发送过程与现实生活中邮局送信结合进行讲解。在电子邮件中发件人邮箱和收件人邮箱就分别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寄信的邮局邮筒和收信的家门前邮箱,我们将信件放进邮筒,经过传递到达目的地。平时邮筒和邮箱都是关闭的,只有用自己的钥匙才能打开,电子邮箱的密码就相当于钥匙。又如:介绍电脑硬件时可以将中央处理器(CPU)比作大脑神经,将内存比喻为大脑细胞,将输入设备比作人的手等。
三、寓教于乐,促使学生乐学
寓教于乐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青少年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求知、求新、求特、求乐的特点,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要玩乐结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学生不仅要感觉“学得乐”还要学生“乐于学”。这样才能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出更加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进行“文字编辑”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教学生如何使用快捷键、如何设置页边距、如何插入图表等,即使边演示边教学,学生估计会听着新鲜、动手就忘。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小程序,采用过关的方式,每关设置一项操作技巧,只有正确运用后才可以进入下一关,学生立即打起精神开始了过关竞赛。让学生快乐的接受知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难得是在乐中所获,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巧设课后练习,训练学生“做”的兴趣
教学就是以某一个任务为中心,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完成这一任务。初中生每学完新的知识后,教师要布置一定的练习,这样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教学课堂的进一步延伸。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时,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途径。如在进行“FLASH制作”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探讨优秀动画片的经典动作,然后模仿制作类似动作,以激发学生探索FLASH制作的兴趣。如在学习完“图形绘画”后,课后笔者让每位同学为同桌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并且必须使用图形绘画、图形填充加工等手段。这样的课后练习,可以使学生关系更融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创造力,并且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教学设计是前提,教学方法是重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必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巧设练习等环节,疏通各个教学节点,才能目标清晰、措施得力、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