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教学之材料,教学之根本。它既是学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凭借,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它与教师、学生一道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三大要素,共同影響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同理,高中语文写作教材也应该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重要凭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普遍受欢迎的高中语文写作教材。高原、刘腓腓主编的《作文三级训练课本》、姚德圭主编的《中学语文段落读写指导》等,虽然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没有实质性地正式进入中学语文课程的领域;陆继椿主编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实验课本》很有特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使用,但也只局限于实验和特定地区师生使用的状态,还不具备在全国推广选用的条件。
从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对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很多教材研究者多半是从教材的基本理论和选文研究入手,对其进行“蜻蜓点水”式的简单介绍,谈不上深入研究,有的甚至没有写作教材方面的研究。如朱绍禹先生的《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一书可谓是教材研究的典范之作,但其中涉及到写作教材研究的内容也很少。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主编的《语文教材研究》虽然将写作教材研究作为一章单列出来,但是概括性强,内容仍嫌有些单薄。
从高中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看,作文教学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学生在作文学习与写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力不从心,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教学系统,甚至任教多年还处于经验摸索状态;学生则是十分被动地完成教师预留的作文题,没有构建起自己的作文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的作文能力。这种作文教学与学习的无政府状态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但写作教材本身的问题更是难辞其咎。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反映语文教材不具有实用性,所以教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著名特级教师程翔甚至说,人教版的写作教材他基本不用。即使要用,也只是选用其中的一些例文。因此,现今的写作教材存在哪些问题,什么样的写作教材才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哪些先进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可以运用于我国的写作教材建设,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限于篇幅,本文选择目前在全国使用面较宽、影响面较大的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拟从写作编排方式、指导系统和训练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供一点参考,恳请方家指正。
一、编排方式的比较
(一)写作系统的独立性
在语文教材的不断发展演进过程中,教材编写主要是合编和分编两种编写体例。这两种体例各有特色,合编教材的各个部分结合相对紧密,但独立性差;分编教材独立性较强,但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整合性相对薄弱。当代语文教材都在试图吸取这两种体例的长处,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都采用了合编方式,即阅读和写作合编在一起,但人教版的写作系统更具有独立性。
首先,从形式上看,人教版教材的写作单元与“口语交际”共同构成“表达交流”部分,与“阅读鉴赏”、“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并列。尽管它所占比重远远不如“阅读鉴赏”所占的比重,但是它已不再是阅读部分的附庸,而是与之平等的四大部分之一。而苏教版教材的写作单元的独立性比较差,它的写作单元仍然采取放在每一阅读单元后面的形式,沿袭“读写结合”的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
其次,从训练内容上看,人教版每个写作单元都是由主题和写作方法构成,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其中,“心灵共鸣”是写作主题;“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为写作方法。写作指导和写作练习都是围绕这个内容进行,而第一个阅读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所以写作指导和练习已经自成体系,与阅读单元脱离开来。而苏教版教材的写作单元在文体和内容方面基本与阅读部分吻合,写作例文也选自课文部分,因此受阅读部分牵制较大,很难自成体系。
信息时代,写作时代。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运用能力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写作将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写作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必然要突出写作系统的重要性,由以上的比较中可见,人教版写作系统的独立性更加鲜明,也更具有优势。
(二)写作系统的系统性
写作系统的系统性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写作系统提出的一个编写原则,需要教材编写者与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分析,逐步建立起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实际、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写作系统。王相文等主编的《语文教材研究》中将作文教材的编排方式分为以下六种:一是总——分——总训练体系;二是阶梯训练体系;三是交叉训练体系;四是文体训练体系;五是表达能力训练体系;六是知识——能力训练体系。
笔者认为,人教版写作系统属于文体训练体系,苏教版写作系统基本属于交叉训练体系。文体训练体系,顾名思义,这种体系按文体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着眼于文体自身的特点及其固有的训练顺序,强调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及其差异。相对集中地训练一种文体,便于根据文体特点掌握其写作方法,也便于读写结合。同时,注重多种因素的综合训练,仍以提高写作能力为旨归。交叉训练体系是指每一册教材同时安排几种写作训练,总体来看是各种写作技能训练交叉进行。
人教版写作系统比较符合文体训练体系。第一册是记叙文的写作训练,第二册是表达方式的写作训练,第三册和第四册是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第五册是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由此可见,人教版教材的写作系统主要以文体训练为主。苏教版写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和阅读系统紧密结合,所以其训练内容受制于阅读,一册书中有多种文体训练。如第一册主要是诗歌、议论文、散文和记叙文;第二册主要是散文、记叙文、消息、通讯、鉴赏文;第三册主要是诗歌、记叙文、议论文;第四册主要是议论文、描写、演讲稿、文学短评;第五册主要是说明文、散文、议论文。由此可见,苏教版的写作系统有些地方符合交叉训练体系,有些又不符合,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读写训练体系。苏教版的这种训练体系明显没有人教版的训练体系强,不能够集中地、有规律地训练某种文体或者是表达方式。 二、指导系统的比较
(一)写作知识的丰富性
从写作知识的丰富性来看,苏教版教材占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从文体知识来看,苏教版写作系统涉及到了更多的文体知识,它用了两个单元介绍了诗歌的写作,用了四个单元介绍了实用文体——消息、通讯、鉴赏文、文学论和演讲稿的写作,虽然诗歌和那些实用文体并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目标要求的,但是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无疑是很好的尝试,使写作与文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具特色。人教版在文体训练方面显得比较死板,仍然按照传统文体训练模式,而且缺少“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显然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要求。
其次,从写作理论的含量来看,人教版明显不如苏教版的写作理论含量大,这也是苏教版写作系统的另一大特色。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解一些写作理论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将对学生提高整体的写作素养有很大帮助。苏教版教材中的写作理论并不是很特意地拿出几个单元来集中介绍,多数写作理论是蕴含在阅读课后的习题中,让学生在无意识中了解这些写作理论,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润中熟悉和掌握写作理论。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写作视野,又不加重学生的写作负担。
(二)写作方法的可操作性
只有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方法才是有效的写作方法。人教版和苏教版写作教材中介绍的写作方法在可操作性上都有很大进步,并各具特色。丰富的写作例文是人教版写作指导系统的一大特色。很多学生都苦于找不到写作方法与写作实践的结合点,很多写作教材介绍的写作方法天花乱坠,但是学生还是无法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人教版教材在写作方法与写作例文的结合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写前进行“话题探讨”,这个就是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由“物”到“感”,在“话题探讨”中通过例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就是由“感”到“思”的过程。在“写法借鉴”中通过例文的详细分析然后总结出写作方法,这样就完成了由“思’’到“文”的转化。苏教版教材的写作指导中不仅仅介绍了写作方法的理论,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写作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中,将方法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如第五册的第四单元关于“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就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方法:一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深化认识最基本的方法”;二是“和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三是“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就要不断以已有的结论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思考”;四是“深化自己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学会说‘但是’。”而且,在介绍每一种方法的过程中,又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如介绍第一个方法时,列举了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谈到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在阅读经典中获得教养?这是文章展开的思路,也是作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样的写作方法介绍就更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写作例文的多样性
写作例文不但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还为学生找到写作方法和写作实践的结合点。恰当而丰富的写作例文对指导学生写作有着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从写作例文的多样性上看,人教版教材写作指导中的写作例文来源广泛,既有名家的作品,也非名家的作品,既有课内的阅读内容,也有学生的习作,既有正面范文,也有反面例文。苏教版的例文选择与人教版的例文选择相比较,选择范围比较狭窄,几乎都是范文,来源都是课文,也没有反面例文,所以在例文来源的多样性上比较欠缺。虽然例文是学生学习过的课文,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但是都是课文,没有其他丰富的材料,特别是学生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讲就会觉得比较单调,没有新鲜感,没有亲切感,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写作例文选择具有多样性,容易使学生对写作指导产生阅读的兴趣,否则即使写作方法再好,也不会达到指导的作用。
三、训练系统的比较
(一)训练系统与指导系统的契合性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写作系统都由指导系统和训练系统两大部分构成,训练系统中的写作题目是根据指导系统的内容设计的,所以这两大部分属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自然应该具有严密的契合性。
人教版教材写作训练系统比较符合写作指导系统的内容,也就是指导系统中指导了哪些内容,就训练哪方面的能力,写作题目在内容和写作方法上都与写作指导系统指导主题和写作方法相契合。比如第一冊第一单元的写作指导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在训练系统中所列的五道题都是与此相关的题目。苏教版教材的写作训练系统与指导系统有很多不相契合的地方,几乎在每一个写作单元都存在着一个与写作指导不相符合的写作实践题目。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是“激活我们的诗情”,写作实践第一题是“《十八岁和其他》中,杨子真诚地表达了长辈的渴盼,希望‘孩子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提笔给你的父母写封信吧,把他们看作你的人生知己,说说你的喜乐,聊聊你的烦恼”。很显然这封信的文体形式与写作指导中诗歌的文体形式不相符合。既然它是根据课文而来的写作题目应该安排在课文后的练习中,而不应该安排在写作单元中。比如第一册的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是“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写作实践中第一题是“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苏教版的写作实践是三道题任选其一,那么如果学生选择这道题目就无法达到写作指导所要求的训练内容。这一单元的第三题是关于古代人姓名中的“字”的问题,要求学生给自己起一个“字”,并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这样的问题应该单独放在网络作文或研究性作文的训练中,也就是它是一道写作活动题或是文化探讨类的问题,不应该放在写议论文的写作单元中。这样的问题在苏教版教材中多次出现,使训练系统中的题目设置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二)训练系统中题目的丰富性
人教版写作教材训练系统中单从写作单元来看,共有100道题,网络作文5道题。苏教版写作教材训练系统中写作单元中共有56道题,明显少于人教版教材。但是从训练的文体的多样性来看,苏教版写作教材要超过人教版写作教材。人教版写作教材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对学生的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进行训练,苏教版教材不但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主要文体进行训练,还训练了诗歌等文学文体,新闻等实用类文体。从题目所涉及的思想文化内容来看,苏教版教材所涉及内容更加广泛,由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此不再赘述。
(三)训练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写作训练方式都具有多样性,将小型写作训练方式与综合写作训练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适当结合了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活动。但是苏教版写作教材将有些写作活动安排在写作单元的写作实践中,这样的安排既扰乱了写作单元正常的写作训练,又没有突出写作活动的特色。因为每一单元的写作实践安排3道写作题目,从这3道写作题目中选择一道来写作,这样安排就可能忽视了写作活动的独立性,学生也可能害怕占用太多时间而舍弃写作活动的训练,所以应该把写作活动单独拿出来作为写作实践中的一个独立部分,不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写作的能力。人教版教材将写作活动以网络作文和研究性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具有独立性和可操作性了。
作者简介:
杨武(1958~ ),男,贵州纳雍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写作教学、中学作文教学。
项目基金:2010年贵州省基础教育省级课题(编号:2010B094)成果之一。
从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对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很多教材研究者多半是从教材的基本理论和选文研究入手,对其进行“蜻蜓点水”式的简单介绍,谈不上深入研究,有的甚至没有写作教材方面的研究。如朱绍禹先生的《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一书可谓是教材研究的典范之作,但其中涉及到写作教材研究的内容也很少。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主编的《语文教材研究》虽然将写作教材研究作为一章单列出来,但是概括性强,内容仍嫌有些单薄。
从高中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看,作文教学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学生在作文学习与写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力不从心,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教学系统,甚至任教多年还处于经验摸索状态;学生则是十分被动地完成教师预留的作文题,没有构建起自己的作文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的作文能力。这种作文教学与学习的无政府状态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但写作教材本身的问题更是难辞其咎。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反映语文教材不具有实用性,所以教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著名特级教师程翔甚至说,人教版的写作教材他基本不用。即使要用,也只是选用其中的一些例文。因此,现今的写作教材存在哪些问题,什么样的写作教材才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哪些先进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可以运用于我国的写作教材建设,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限于篇幅,本文选择目前在全国使用面较宽、影响面较大的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拟从写作编排方式、指导系统和训练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供一点参考,恳请方家指正。
一、编排方式的比较
(一)写作系统的独立性
在语文教材的不断发展演进过程中,教材编写主要是合编和分编两种编写体例。这两种体例各有特色,合编教材的各个部分结合相对紧密,但独立性差;分编教材独立性较强,但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整合性相对薄弱。当代语文教材都在试图吸取这两种体例的长处,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都采用了合编方式,即阅读和写作合编在一起,但人教版的写作系统更具有独立性。
首先,从形式上看,人教版教材的写作单元与“口语交际”共同构成“表达交流”部分,与“阅读鉴赏”、“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并列。尽管它所占比重远远不如“阅读鉴赏”所占的比重,但是它已不再是阅读部分的附庸,而是与之平等的四大部分之一。而苏教版教材的写作单元的独立性比较差,它的写作单元仍然采取放在每一阅读单元后面的形式,沿袭“读写结合”的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
其次,从训练内容上看,人教版每个写作单元都是由主题和写作方法构成,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其中,“心灵共鸣”是写作主题;“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为写作方法。写作指导和写作练习都是围绕这个内容进行,而第一个阅读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所以写作指导和练习已经自成体系,与阅读单元脱离开来。而苏教版教材的写作单元在文体和内容方面基本与阅读部分吻合,写作例文也选自课文部分,因此受阅读部分牵制较大,很难自成体系。
信息时代,写作时代。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运用能力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写作将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写作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必然要突出写作系统的重要性,由以上的比较中可见,人教版写作系统的独立性更加鲜明,也更具有优势。
(二)写作系统的系统性
写作系统的系统性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写作系统提出的一个编写原则,需要教材编写者与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分析,逐步建立起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实际、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写作系统。王相文等主编的《语文教材研究》中将作文教材的编排方式分为以下六种:一是总——分——总训练体系;二是阶梯训练体系;三是交叉训练体系;四是文体训练体系;五是表达能力训练体系;六是知识——能力训练体系。
笔者认为,人教版写作系统属于文体训练体系,苏教版写作系统基本属于交叉训练体系。文体训练体系,顾名思义,这种体系按文体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着眼于文体自身的特点及其固有的训练顺序,强调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及其差异。相对集中地训练一种文体,便于根据文体特点掌握其写作方法,也便于读写结合。同时,注重多种因素的综合训练,仍以提高写作能力为旨归。交叉训练体系是指每一册教材同时安排几种写作训练,总体来看是各种写作技能训练交叉进行。
人教版写作系统比较符合文体训练体系。第一册是记叙文的写作训练,第二册是表达方式的写作训练,第三册和第四册是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第五册是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由此可见,人教版教材的写作系统主要以文体训练为主。苏教版写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和阅读系统紧密结合,所以其训练内容受制于阅读,一册书中有多种文体训练。如第一册主要是诗歌、议论文、散文和记叙文;第二册主要是散文、记叙文、消息、通讯、鉴赏文;第三册主要是诗歌、记叙文、议论文;第四册主要是议论文、描写、演讲稿、文学短评;第五册主要是说明文、散文、议论文。由此可见,苏教版的写作系统有些地方符合交叉训练体系,有些又不符合,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读写训练体系。苏教版的这种训练体系明显没有人教版的训练体系强,不能够集中地、有规律地训练某种文体或者是表达方式。 二、指导系统的比较
(一)写作知识的丰富性
从写作知识的丰富性来看,苏教版教材占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从文体知识来看,苏教版写作系统涉及到了更多的文体知识,它用了两个单元介绍了诗歌的写作,用了四个单元介绍了实用文体——消息、通讯、鉴赏文、文学论和演讲稿的写作,虽然诗歌和那些实用文体并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目标要求的,但是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无疑是很好的尝试,使写作与文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具特色。人教版在文体训练方面显得比较死板,仍然按照传统文体训练模式,而且缺少“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显然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要求。
其次,从写作理论的含量来看,人教版明显不如苏教版的写作理论含量大,这也是苏教版写作系统的另一大特色。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解一些写作理论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将对学生提高整体的写作素养有很大帮助。苏教版教材中的写作理论并不是很特意地拿出几个单元来集中介绍,多数写作理论是蕴含在阅读课后的习题中,让学生在无意识中了解这些写作理论,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润中熟悉和掌握写作理论。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写作视野,又不加重学生的写作负担。
(二)写作方法的可操作性
只有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方法才是有效的写作方法。人教版和苏教版写作教材中介绍的写作方法在可操作性上都有很大进步,并各具特色。丰富的写作例文是人教版写作指导系统的一大特色。很多学生都苦于找不到写作方法与写作实践的结合点,很多写作教材介绍的写作方法天花乱坠,但是学生还是无法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人教版教材在写作方法与写作例文的结合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写前进行“话题探讨”,这个就是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由“物”到“感”,在“话题探讨”中通过例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就是由“感”到“思”的过程。在“写法借鉴”中通过例文的详细分析然后总结出写作方法,这样就完成了由“思’’到“文”的转化。苏教版教材的写作指导中不仅仅介绍了写作方法的理论,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写作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中,将方法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如第五册的第四单元关于“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就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方法:一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深化认识最基本的方法”;二是“和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三是“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就要不断以已有的结论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思考”;四是“深化自己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学会说‘但是’。”而且,在介绍每一种方法的过程中,又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如介绍第一个方法时,列举了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谈到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在阅读经典中获得教养?这是文章展开的思路,也是作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样的写作方法介绍就更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写作例文的多样性
写作例文不但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还为学生找到写作方法和写作实践的结合点。恰当而丰富的写作例文对指导学生写作有着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从写作例文的多样性上看,人教版教材写作指导中的写作例文来源广泛,既有名家的作品,也非名家的作品,既有课内的阅读内容,也有学生的习作,既有正面范文,也有反面例文。苏教版的例文选择与人教版的例文选择相比较,选择范围比较狭窄,几乎都是范文,来源都是课文,也没有反面例文,所以在例文来源的多样性上比较欠缺。虽然例文是学生学习过的课文,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但是都是课文,没有其他丰富的材料,特别是学生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讲就会觉得比较单调,没有新鲜感,没有亲切感,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写作例文选择具有多样性,容易使学生对写作指导产生阅读的兴趣,否则即使写作方法再好,也不会达到指导的作用。
三、训练系统的比较
(一)训练系统与指导系统的契合性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写作系统都由指导系统和训练系统两大部分构成,训练系统中的写作题目是根据指导系统的内容设计的,所以这两大部分属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自然应该具有严密的契合性。
人教版教材写作训练系统比较符合写作指导系统的内容,也就是指导系统中指导了哪些内容,就训练哪方面的能力,写作题目在内容和写作方法上都与写作指导系统指导主题和写作方法相契合。比如第一冊第一单元的写作指导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在训练系统中所列的五道题都是与此相关的题目。苏教版教材的写作训练系统与指导系统有很多不相契合的地方,几乎在每一个写作单元都存在着一个与写作指导不相符合的写作实践题目。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是“激活我们的诗情”,写作实践第一题是“《十八岁和其他》中,杨子真诚地表达了长辈的渴盼,希望‘孩子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提笔给你的父母写封信吧,把他们看作你的人生知己,说说你的喜乐,聊聊你的烦恼”。很显然这封信的文体形式与写作指导中诗歌的文体形式不相符合。既然它是根据课文而来的写作题目应该安排在课文后的练习中,而不应该安排在写作单元中。比如第一册的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是“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写作实践中第一题是“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苏教版的写作实践是三道题任选其一,那么如果学生选择这道题目就无法达到写作指导所要求的训练内容。这一单元的第三题是关于古代人姓名中的“字”的问题,要求学生给自己起一个“字”,并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这样的问题应该单独放在网络作文或研究性作文的训练中,也就是它是一道写作活动题或是文化探讨类的问题,不应该放在写议论文的写作单元中。这样的问题在苏教版教材中多次出现,使训练系统中的题目设置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二)训练系统中题目的丰富性
人教版写作教材训练系统中单从写作单元来看,共有100道题,网络作文5道题。苏教版写作教材训练系统中写作单元中共有56道题,明显少于人教版教材。但是从训练的文体的多样性来看,苏教版写作教材要超过人教版写作教材。人教版写作教材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对学生的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进行训练,苏教版教材不但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主要文体进行训练,还训练了诗歌等文学文体,新闻等实用类文体。从题目所涉及的思想文化内容来看,苏教版教材所涉及内容更加广泛,由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此不再赘述。
(三)训练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写作训练方式都具有多样性,将小型写作训练方式与综合写作训练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适当结合了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活动。但是苏教版写作教材将有些写作活动安排在写作单元的写作实践中,这样的安排既扰乱了写作单元正常的写作训练,又没有突出写作活动的特色。因为每一单元的写作实践安排3道写作题目,从这3道写作题目中选择一道来写作,这样安排就可能忽视了写作活动的独立性,学生也可能害怕占用太多时间而舍弃写作活动的训练,所以应该把写作活动单独拿出来作为写作实践中的一个独立部分,不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写作的能力。人教版教材将写作活动以网络作文和研究性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具有独立性和可操作性了。
作者简介:
杨武(1958~ ),男,贵州纳雍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写作教学、中学作文教学。
项目基金:2010年贵州省基础教育省级课题(编号:2010B094)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