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有文字的历史至少在3500年以上,而诗歌产生的历史还要远远超过文字的历史,可以说中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下面我谈谈我对古代诗歌看法。
  一、语言的重复,双声叠韵,合乎规律地重复形成节奏
  如《诗经》地回环重复,便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亲切,愉快。《关雎》一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饮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诗歌的押韵
  押韵也是形成中国诗歌节奏的一个要素,让学生掌握好押韵,也是理解古典诗歌音乐美的重要的一步。押韵是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重复。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织成一个整体,让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想起前一句。还是《关雎》之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洲”“逑”押韵,《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霜”“方”押韵。读来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
  三、诗歌语言的美还体现在它的形式美上
  中国早期的古体诗其艺术要求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英姿见长,原指唐以前不讲平仄格律的诗歌,后来逐渐泛化位于近体诗相对的、不讲究格律的诗体,因其每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体、五言体、七言体、杂言体等。其中有一种以七言句为主的杂言体又被称为“七言歌体”。主要特点二:一是始终往往夹杂有虚词的散文句式,从而使诗句更显自如挥洒、不拘一格。比如李白《蜀道难》中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河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等,都有“之以”“而”这些虚词,不少句子具有散文倾向;而是始终常有“呜呼”“君不见”等语言标志。
  四、诗歌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意境却让人让由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可以具体分为事象、物象、意象三类,它们的融合形成诗歌的意境。
  所谓事象,即在诗歌中不直接地描景写物,而是直抒其事,或是借助前人的作品、典故,使艺术形象蕴藏其后,需要读者仔细体会玩味,展开想象来丰富、补充、完善作品的艺术形象,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沙》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渡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五、诗歌特征景物寄寓着思想感情
  比如“流水”——我们都知道它是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的。它出现在诗词中,就是诗人表达的去而不返、无穷无尽的意味相绾洁,便成为一个特殊的语意符号,即意象。孔子在《论语》中观于川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将时间之流逝与东去不返之流水相比照,于是“流水”的形象中遂有了去而不返之意。“杨柳”——是最为直观能产生鲜明表象的事物,细细丝柳,给人一种细水长流的感觉。它用在诗歌里面一般是用来表述离别时的那种舍不得的感伤。像在《雨霖铃》时,“杨柳岸晓风残月”,扣住“杨柳”意象,就很容易作者将自己的离情别绪融入意象中,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
  六、诗歌文字暗含社会状况及个人情感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也不例外。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许多语言精炼而内涵极深的诗歌不会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用一定的篇幅去介绍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再者,诗贵深曲,往往语近意遥,含吐不露,诗人的创作意旨经常隐藏在诗句表面意义之下。例如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深刻反应李白对黑暗现实的蔑视和反抗,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所处的社会是“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境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很容易感受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仕途的厌恶及对农村热爱的思想感情。
  七、诗歌情节典型性,能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
  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比如辛弃疾《西江月》。
  《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
其他文献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再面临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1.单向性  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
期刊
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只有熟练掌握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高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下面我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了解学生,
期刊
转眼间,毕业已经两年,带班上的孩子也有两年了,记得刚毕业时非常荣幸的被领导安排到小二班担任老师。刚刚毕业的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地是可以独立带班了,而且还是面对这么多天真可爱的小娃娃,紧张的是缺乏经验的我能带好他们吗、能让他们学到最好的吗。  刚入园的孩子分离焦虑比较严重,一开始会有很多孩子哭闹着找妈妈、找奶奶,此时此刻我便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幼儿刚来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没有安全感,我便通过自己的
期刊
营造班级“文化场”——是全体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通过班级进行的。班级的文化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一、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主题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情的熏陶,
期刊
一、引言  回顾历史上我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每一届赛事都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促进作用。作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一种催化剂,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充分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同时,我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市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作为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工程,大型体育赛事在发展我市民生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我市举办的体育赛事中最具代表性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它的举办对我市民生的影响可谓巨大。同
期刊
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形象、信息量大,中职政治课堂教学如果能善用多媒体,使枯燥的教材内容立体化、全方位地呈现出来,创设出良好的现实教育情境,疏通教育过程中的桎梏,将能促使学生自觉内化德育理念,主动外化德育行为,从而能动地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学生把握道德认知是中职政治课开设的主要目的之一,传统的普通中学品德、高中政治课教学将德育知识视通一般学科知识,简单化填鸭式的灌输和传授,对学生的情绪感受、情
期刊
今天在玩完户外集体游戏以后,到了自由自选的时间了,想到这些天来孩子们一直在为“一物多玩”努力练习,很长时间孩子们都没有玩过大型滑梯了,所以今天破例就让孩子们都上了大型滑梯,孩子们欢呼着上了滑梯,玩得很是开心。  就在这时我发现孙烁、陈浩、孙可欣不知道在沙坑里在找着什么,一边捡一边往口袋里塞,我走过去,孩子们看到我之后把小手插到了口袋里,“你们口袋里装着什么?”三个孩子慢慢的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小石子,
期刊
从九一年师范毕业,我就幸运地分配到了市里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很自豪的踏上了喜爱的这三尺讲台,算起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光景了,算得上一个“教书匠”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兴奋……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也是一名中小学老师,初中的教学生涯令我神往、难忘;小学的教书生活更是充满了阳光、律动。  因搬新家,上班太远,2013年我从城里的中心学校调到了一所薄弱的农村小学(属本区偏远学校),真真正
期刊
我曾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他胆大起来》,讲的是一位老师的班中有一个胆小的男孩,他内向自卑,性格怯懦,尤其是对老师对老师充满了恐惧,从来不敢正眼看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这位老师没有放弃,而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成功的转化了他,使他变的胆大起来。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常常遇到,不知我们每位教师是否没有放弃他们,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成功转化了他们呢?我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小孩,他叫小航,这个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