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课的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本文在梳理学校“1+X”数学教研组7位老师计算示范课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组内老师集体讨论总结提炼,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四步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索,构建模型(理清算理);联系实际,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法
计算课的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们应该改变过去枯燥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我校在梳理学校“1+X”数学教研组7位老师计算示范课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老师集体讨论总结提炼,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四步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索,构建模型(理清算理);联系实际,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升华提高。下面对“四步教学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以前的教材对四则运算的教学指要求学生照本宣科的练习和熟练就是了。在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对于学生来说计算知识虽然抽象,但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有利于他们继续往下探究,获取新知。
例如,在这次展示课中,刘工卫老师上的《简单的周期》这节课,刘老师通过男生女生记忆大比拼引入,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先让男女生分别看大屏幕上的“3568”、“4957”,第一轮学生均能很快记住,再出示两个小数“0.214537”、“3.141592”第二轮男女生又是势均力敌,第三轮老师故弄玄虚,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到极致,说这里有一个30位和20位的小数,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当老师展示“0.214537214537214537214537214537”、“3.14159265358979323846”学生马上积极投入到深度记忆中,但男生30位的小数有人很快就记住了,女生20位的小数却没有人能记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仔细分析男生的这个小数,学生们一个个细心发现,原来他们数字的排列是有规律,进而老师引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简单的周期》问题,学生们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到学习之中。
二、引导探索,构建模型(理清算理)
这是计算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如何让学生获取新知值得我们研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肯定是不行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学生参与的越充分,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刻,也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自主探索,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
在本次展示课中,田艳华老师讲的五年级上册《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规律》一课,田老师在出示5.04x10=(),5.04x100=(),5.04x1000=()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猜测可能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验证所得结论。接着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试一试。最后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进而得到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规律。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对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规律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构建了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数学模型,理清了运算的道理。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练习在计算课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在现实情境中“算用”结合,感受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计算教学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计算技能。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计算课与其他课型比较相对枯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四、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在本次展示活动中,几位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延伸:
1.武丽丽老师安排了把篱笆靠墙算周长的实际问题,刘工卫老师安排了排列中去掉开头几个找周期的问题。这些发散思维的试题,让学生在触类旁通中,洋溢出智慧的火花,并初步领会了转化、数学结合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2.牛玉洁老师在延伸中介紹了除法发展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这样提高了学生后续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的人文陶冶作用。
3.田艳华老师直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延伸拓展,我们可以把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脑探究中解决问题,提升思维的含金量;
总之,我们总结的“四步教学法”计算课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注重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教学模式也是要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和绝对领先的教学模式,只有深入研究,扬其长避短,讲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各成功模式的整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浅谈数学计算技能的训练[J].雷永英.小学教学参考.2019(36)
[2]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张俊琦.学周刊.2020(04)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法
计算课的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们应该改变过去枯燥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我校在梳理学校“1+X”数学教研组7位老师计算示范课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老师集体讨论总结提炼,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四步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索,构建模型(理清算理);联系实际,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升华提高。下面对“四步教学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以前的教材对四则运算的教学指要求学生照本宣科的练习和熟练就是了。在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对于学生来说计算知识虽然抽象,但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有利于他们继续往下探究,获取新知。
例如,在这次展示课中,刘工卫老师上的《简单的周期》这节课,刘老师通过男生女生记忆大比拼引入,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先让男女生分别看大屏幕上的“3568”、“4957”,第一轮学生均能很快记住,再出示两个小数“0.214537”、“3.141592”第二轮男女生又是势均力敌,第三轮老师故弄玄虚,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到极致,说这里有一个30位和20位的小数,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当老师展示“0.214537214537214537214537214537”、“3.14159265358979323846”学生马上积极投入到深度记忆中,但男生30位的小数有人很快就记住了,女生20位的小数却没有人能记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仔细分析男生的这个小数,学生们一个个细心发现,原来他们数字的排列是有规律,进而老师引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简单的周期》问题,学生们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到学习之中。
二、引导探索,构建模型(理清算理)
这是计算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如何让学生获取新知值得我们研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肯定是不行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学生参与的越充分,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刻,也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自主探索,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
在本次展示课中,田艳华老师讲的五年级上册《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规律》一课,田老师在出示5.04x10=(),5.04x100=(),5.04x1000=()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猜测可能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验证所得结论。接着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试一试。最后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进而得到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规律。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对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规律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构建了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数学模型,理清了运算的道理。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练习在计算课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在现实情境中“算用”结合,感受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计算教学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计算技能。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计算课与其他课型比较相对枯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四、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在本次展示活动中,几位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延伸:
1.武丽丽老师安排了把篱笆靠墙算周长的实际问题,刘工卫老师安排了排列中去掉开头几个找周期的问题。这些发散思维的试题,让学生在触类旁通中,洋溢出智慧的火花,并初步领会了转化、数学结合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2.牛玉洁老师在延伸中介紹了除法发展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这样提高了学生后续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的人文陶冶作用。
3.田艳华老师直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延伸拓展,我们可以把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脑探究中解决问题,提升思维的含金量;
总之,我们总结的“四步教学法”计算课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注重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教学模式也是要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和绝对领先的教学模式,只有深入研究,扬其长避短,讲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各成功模式的整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浅谈数学计算技能的训练[J].雷永英.小学教学参考.2019(36)
[2]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张俊琦.学周刊.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