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语境适应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境适应与汉英翻译
  
  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非常重要。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与翻译全过程同在。翻译是原语文本作者与译者以及译本读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交际和信息传播活动,语境适应成为翻译交际活动成功的基础。根据韩礼德的观点,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对等的本质不是形式的对等,而是语境的对等。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忽略了具体语境,就会导致对原文的误解,从而导致误译。正如彼得·纽马克在其专著《翻译导论》中断言:“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Newmark,2006)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模式中,语境可分为三层: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位于最低层,其次为情景语境,最上层为文化语境。每一个语境层次都有一个语言系统中的层面与之对应:文化语境对应于语篇题材;情景语境对应于语域;上下文语境对应于语言表达形式。(Martin,1999)
  本文立足于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维什尔伦的语境顺应论,从语境的三个层次: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探讨汉英翻译中的语境适应问题。指出语境适应是实现理想译文的关键,也是评价译文质量的主要标准。
  
  二、关于语料
  
  本文所选语料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及王佐良、巴恩斯合译的英译本Thunderstorm.《雷雨》是曹禺先生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经典话剧之一。通过描写由血缘关系连接的周、鲁两家三十年的家庭纠葛,作者深刻反映了“五﹒四”前后,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里,曹禺先生创造了一个具体的、完整的、历史的语言环境,每个人物的语言都符合各自的身份,极富个性化,简洁易懂但又含蓄深沉,意蕴无穷。对待这样一部作品,译者必须具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既要适应原文语境又要适应译文语境,才能生动地再现一个有说服力的语言环境,使观众或读者领略到原作不朽的艺术魅力。
  
  三、实例分析
  
  1.上下文语境适应实例分析
  上下文语境属于语言语境。根据Verschuren的顺应理论,语言语境顺应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从篇内衔接方面来分析译者是如何适应语境,以实现译文的衔接和连贯的。语篇连贯是衡量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有效手段”。(黄国文,1988)韩礼德和哈桑在Cohesion in English(2001)中将衔接手段分为五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本文主要从连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衔接手段出发来分析译者是如何适应语言语境的。
  鲁四凤:(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先跟你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家一趟,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
  鲁贵:我,我,我做了什么事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 ,玩点,这三样,我都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
  FENG(suddenly):Just a minute!I′ve got something to tell you first.It is n’t every day that mother can get home, and when she does it’s only to see Ta-hai and me .If you so much as to say a word to upset her ,I’ll tell Dahai just what you’ve been up to these last two years.
  LU : Me ? And what have I done, pray? (Feeling that his parternal dignity isat stake.) If you mean I’ve had a little drink and a flutter now and then , and a bit of fun with the girls , well , what of it ? After all , I’m nearly fifty . What’s it to him, anyway?
  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而少用连接词语,“形散而神聚”。英语句法结构重形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以表示其结构关系。上面对话中,鲁贵反驳四凤时说的“我,我,我做什么事啦?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了啦,还怕他么?”这段话,原文没有使用任何连词,从形式上看句子之间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对于熟悉汉语结构的原语读者来说,结合当时的语境,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如果按照汉语表达习惯逐字译为“Me,me,what have I done ?Drinking,gambling ,enjoying myself,the three things,I′m a man of nearly fifty,am I afraid of him?” 译文读者或观众就会感到困惑,一头雾水,不得其解。译者在翻译时按照译语的结构特点,适应译语的语言语境,分别选用连词“and”,“if”,“after all”等作为衔接手段,从而实现了译语语篇的连贯,语言地道,使译文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原文。
  2.情景语境适应实例分析
  情景语境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指时间、地点、方式等。一个词的词义和话语意义不仅仅是由其语言因素来确定,而是由词汇和话语所出现的情景来确定。即确定词义和句义依赖情景语境。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所云:“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在翻译要根据具体的情景语境来选词。
  A)鲁四凤:(回过头来,脸正向观众)您少说闲话吧!(挥扇,嘘出一口气)呵!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
  FENG(looking around at him):You talk too much !(Fanning herself vigorously.)Whew!With the weather as close as this , ten to one it’ll rain presently.
  B)鲁四凤:(伶俐地笑着)那回头您跟哥哥要吧。
  FENG(adroitly): You’d better touch Ta-hai for a few dollars, then , when he comes.
  C)鲁四凤:哥哥,没什么要紧的事。(向鲁贵)好吧,爸,我们回头商量,好吧?
  FENG: It’s nothing important , Ta-hai . (To her father. ) It’s all right , Dad , we can talk it over later on .
  “回头”是汉语中口语化很强的一个词,指很短的时间,但具体指什么时间却很模糊,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A)句的“回头多半下雨”,鲁四凤在说这句话时的情景为“天空灰暗,空气低压,天气闷热,将要落暴雨的神气”。所以根据当时的情景,“回头”可理解为“马上”、“即将”,正好与英语中的“presently”相对应。而B)句“那回头您跟哥哥要吧”,中的“回头”很明显是指大海回来的时候,因为之前两人在谈话时刚提到大海带头罢工被开除,要回来找周朴园讲理的事。译者把它译为“when he comes.”非常切合当时的情景语境。而C)句的“回头”是在大海回来以后,四凤怕她父亲继续盘问她跟周家大少爷的事而被大海知道,所以故意岔开话题,以后再谈论这件事情。故译者顺应了当时的情景语境把它译为“later on”。
  3.文化语境适应实例分析
  文化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刘润清,1999)。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包括当时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文化语境的范围也更为宽泛。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因此,文化语境对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表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王佐良先生强调“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王佐良,1989)因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双文化能力,在翻译过程中既要适应原语文化语境,充分理解原文的内容,又要适应译文读者文化语境,使译文读者能够顺利地理解原文作者意欲表达的意义。
  A)鲁贵:哦﹗(向四凤)我正要找你。(向萍)大少爷,您刚吃完饭。
  鲁四凤:找我有什么事?
  LU: Oh﹗(To Ssu-feng)I was just looking for you .(To Chou Ping) Good afternoon , Master Ping.
  FENG: What did you want me for ?
  这里的“您刚吃完饭”只是见面打招呼的用语,并不是专门指问吃饭的事情。如果按照字面直译,就会使译文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为根据他们的文化,他们只会把这类问话当作一种询问而不会理解为一种礼貌的问候。而汉语中的这类问候语的交际功能与英语的“How are you?”或“Good morning/afternoon?”相当。译者在翻译时既适应了原文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根据对话发生的时间)又适应了译文读者的民族文化心理,采取了意译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Good afternoon,Master Ping.”从而达到了原语与译语功能对等的目的。
  B)鲁贵:说呀,这不是大姑娘上轿,说呀?
  LU: Well,come on.It’s not as if you were swearing your life away!Who’s it to be?
  这是鲁贵问四凤是决定跟她母亲去济南还是跟他一起留在家里时说的一句话。“大姑娘上轿”是汉语中的一句歇后语,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这里表示“难以做出选择的事情”。这一文化现象是汉语中所独有的,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词语。对于不了解汉民族文化的译文读者来说,如果不对其加以解释,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理解。译者凭借高超的双语驾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针对戏剧翻译的独特性,采取解释性的翻译策略,用英语中的“swear your life away”这一短语来替换,虽然原语形象损失殆尽,但语用含义准确贴切,既很好地适应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语境又忠实的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不愧为上乘之作。
  
  四、结论
  
  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着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不仅要从语言因素方面去理解原文,而且还要从非语言因素方面去研究原文的确切含义;既要适应原语语境,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又要适应译语语境,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把原文包含的信息尽可能地以符合译语语境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最贴近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实现翻译的目的。因此,语境适应是实现理想译文的关键,也是评价译文质量的主要标准。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Martin,J.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1999.
  [3]Newmark,Peter: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4]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0.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房秀娟,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新闻标题,“专指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传播的新闻、文章的题目。再缩小点讲,指报纸上在每条新闻内容文字附近,用简明扼要的,能将新闻要点展示出来的那些较大字体的文字。”①有人曾对标题作出过这样的评价:精彩的标题堪称艺术。所以,新闻标题的制作与选择,是语言艺术水准的体现。将修辞这个作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运用其中,将会有很大帮助。事实也证明,“修辞为拟制新闻标题提供了广阔的语言艺术天地,利用它可以
期刊
引言  歧义格式与歧义实例之间的关系用传统语言学的“type-token”理论解释,前者为“类型”(type),后者是“类例”(token)。由于传统语言学采取归纳法研究语言现象,因而“类型”实际上是由“类例”抽象而成的。这就产生一个引起当代学者们注意的现象:“在汉语的歧义格式中,存在着原有的歧义性不再保持的问题。”实际上,所谓“原有的歧义性不再保持”,是非歧义格式与歧义格式的一种“同形”现象。但
期刊
《山海经》有一个“无头巨人”刑天的神话传说,大意是,炎帝的武臣是个巨人,炎黄大战中,他去找黄帝决斗,被黄帝用计谋砍掉了头颅。黄帝怕巨人摸着了头颅接上,赶紧手起剑落,将常羊山一劈为二,那头颅滚入山内,大山又合而为一,黄帝得胜回朝了。摸不着头颅的巨人拾起斧、盾,复挺身直立,从此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刑天。他不甘心,不服气,赤裸上身,把两乳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挥舞着盾牌,抡圆了战斧,与看不见的敌
期刊
一、字母词的定义和形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学者们对字母词的名称、定义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字母词是汉语中由外文字母以及由外文字母加汉语语素构成的词,如VCD、MTV、B超、T恤衫、X光等。  从形式上看,字母词可分为由纯粹的外文字母构成的纯字母词和由外文字母加汉语语素构成的半字母词。从字母词的来源及内部构成上作进一步的分析,纯字母词又可分为:外文词语缩略词,如BBS、DNA、ISO等;汉语
期刊
“offer”是一个近几年在口语中日渐活跃并开始向媒体语言渗透的新词,“offer”进入汉语后的词义是什么?为什么会以英语原形词的形式出现?“offer”活跃在汉语中的原因何在?面对英语渗透,如何看待当代语言生活中的英汉混用现象?我们将在本文中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一、“offer”进入汉语后的词义    “offer”是英语中的常用词,作动词主要表示“提供,提出、出价”;作名词主要表示“提供
期刊
徐中玉,江苏江阴人,1915年生。1934年考入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发表小说、散文等。1938年转入重庆中央大学。1941年在中山大学研究院毕业。先后在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沪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教。解放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还曾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主席、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执行副会长
期刊
学术界历来对庄子美学研究甚多,近年来则普遍认为庄子哲学实为审美哲学,因为它特别强调主体的超越性与自由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庄子之“游”谈起。在庄子看来,“游”乃是一种精神解放,是一种最高的精神自由,即审美愉悦。可以说,庄子之“游”几乎遍及《庄子》全书。《庄子》一书的开篇即为《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样的思想贯穿着庄子的全部神思。  《广雅释诂三》“游,戏也。”“游”
期刊
配价语法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创立的,70年代末由朱德熙先生引入我国。“配价语法理论”创立之初是为了研究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性成分。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也开始运用此理论来研究形容词、名词。例如,在汉语中“放了一只鸽子”与“飞了一只鸽子”词类序列、内部构造层次都相同,但前者可以改为被动句“一只鸽子被我放了”,后者则不能改为“一只鸽子被我飞了”,这是
期刊
一    2001~2002年度,笔者参加了湖南省4期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教学工作和3期公务员普通话测试工作。笔者所参加的三场测试当中,合格率分别为95%、93.2%、94.7%。在重方言区里,三级甲等合格率如此高,深感意外之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已逐渐开始。人事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公务员认识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普通话普及及推广的进程。但由于一些主观因素,公务员普通话
期刊
时下“37度”和“360度”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频频出现,尤其是由“37度”组成的新词语如“37度女人”“37度男人”“37度爱情”“37度友情”更是一路走红。那么,何谓“37度”和“360度”?    一、关于37度    (一)37度女人  (1)李霞:我是一个37度女人(《新闻人物》2006年4月1日)  (2)37度女人正流行——37度女人是本百看不厌的书(www.hi.baidu.co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