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时空诗歌的新路径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拓展时空诗歌的新路径?诗人王钻清广泛吸收不同门类艺术的养分,培养文学创作的才情和才气,从而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并且别具一格的文学题材和表达方式。王钻清从中国诗歌史中发现,古典诗歌,有个非常好的传统,这就是极为注重时空感,通过对时空的书写来感悟人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千百年来,“时空诗歌”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大景观。人们切身可感的时间和肉眼可见的空间,早已进入了我们的诗中;评论家王钻清认为,“时空诗歌”也应该书写出时代的特色。于是,他“盯”上了地球、地外星球、太空、外太空以及天体运行这个神秘的领域,并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大时空诗歌的写作实验,并潜心创作出了120余首探索之作,结集为《敲响自然的骨头》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一.拓展时空诗歌的历程
  《敲响自然的骨头》,给人感受最深的是,诗人在“大时空诗”的创作中,追求美学韵味和深刻的内涵,追求一种诗性的生命智慧和诗意表达,把触角伸进生命的深处,从而感受生命、反思我们的生存,甚或把触角伸进时空的深处,让人感受到一种超验的冥想、超自然的体悟,并力求表现出现代人的生命精神、人性光辉和哲学智慧,让生命精神中透露出哲学智慧,从而充实生命精神。譬如,王钻清在《暗物质之旅》中写道:“可是他或她的引力把普通物质吸附到一起/万物就有了外表和内里/就有了精神气/引力把我们人类定格在物种消长的大地/地外生命和所有天体一样都会自然消失/假如没有引力那人就是宇宙中一个星尘”。他始终不渝地尝试将诗性的“思”和哲学的“诗”巧妙地打通,结合在一起,在“诗思”里贯穿着生命意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等等。
  该诗集呈现了王钻清自2005年以来尝试写作“大时空诗”的三个阶段:早期只是借用天体、星系、太空、外太空等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元素来言说现实关系,如《世界是水》《航海家的发现》《太空机械舞步》《观月全食》等;中间也有过渡期的作品——即把天体新概念及太空新发现等融入感性的诗中,或营造诗的新语境,比如《黑森林》《我跑遍南北半球寻找“一个人”》《一个人的地球梦》《哲学家的目光在星系空间被点亮》等。后期则进入成熟期。自2015年以来,他的创作终于成就了渐趋定型,并受到诗坛和学界关注的“大时空诗”。通过不断的探索,王钻清写出了时间的空间性和空间的时间性,以及时空的无限大(宏观)或无限小(微观),诸如《追寻幽浮的生命》《对时间的沉思》《穿越时空的人心》《太阳灼烧的人心》《一个智慧而强大的存在》《大设计》《从大历史走来》等。这些诗歌里有他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反复咀嚼而吸收的养分,也有他从欧美诗歌中不断淘宝而汲取的营养,由此渐渐地形成了某种风格——诗意表达中不乏理性思考,或者说在艺术表现中呈现知性;思想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自然地游走,或不经意地侵袭;感性的东西随着对大自然中物象的捕捉,或心灵深处意象的流动,从而水到渠成地在笔端和指尖得到表达。
  二.寻求语言突破的冲动
  王钻清大时空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尝试,正是他对抗自己语言被污染或对抗语言腐败,乃至对抗日常口语贫乏与流俗,力求用新的语汇、语态和语体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表现为剑走偏锋,在先锋的塔顶上书写,探寻未知世界和人类困惑的因由。这种来自诗人内心的气场,宽宏致远,绝非世俗的洪流奔涌而出,将人与宗教、宇宙、天地自然、未知的诡异灵动,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写得大气磅礡。
  其诗的语言风格鲜明独特,语体张力有度,语势起伏有致,语意含混求新,语调跌宕求变,语境内涵丰盈。值得注意的是,王钻清在大时空诗中有意地寻找“语言的未来”——努力追寻新的表达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实验性意象和深度意象等,尽量让语言更为清晰地呈现人类或自我在“大时空”中的存在状况。特别是他以“大时空诗”,适应自然科学在认识宇宙的进展中,让人类看到置身其间的世界复杂性的变化,而且尝试用更复杂的方法建立与世界的对话方式——比如,将多重意象有机结合,生成混沌的意象或新型意象,多层次包裹思想情感;或者说将某种内核藏得很深,即一层情绪压着另一层情绪,并且多重情绪叠加产生复杂的韵味,使诗的气味从深层的内里一层一层地往外透露,使语言的信息一层层地深入抵达诗的灵魂,闪现出光辉的神韵。他努力进入如是创作状态:以神魔的诗性或超验的神性在语言和精神超越此刻、现实和肉体。
  另外,他通过创新中的随性拼贴与转换,创造出新的语言方式——其诗尝试运用小说和寓言的手法,比如变形、荒诞和关系换位等,呈现科幻性和戏剧性,表现为渴望中寻找自我与外部对话的语言迷津,让灵感在语言节奏中得以反映,用繁复的句子应对繁复的世界,且有令人惊讶的意象和句式,形成个性化的语感、词语功能活用的语态、繁复的语境、混沌的意象。
  三.开掘诗歌题材的实践
  我们阅读中国文学史,不难发现,二千多年前,先秦楚国诗人屈原写出了《天问》。从楚地走出来的王钻清,从《天问》深刻地感受到了屈原的如是思维特征。王钻清从中得到启示,选定这一题材进行大时空诗的创作——即把天体、天体运行、星系、星空布局直接当作描写对象,并将这一题材整体运用到诗歌中。
  为此,他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天地宇宙之中,在对时间的感悟中,把握天地空间,从而有了一种更高远的思考。他的大时空诗,诸如长诗《未来启示录》(刊发于《文学教育》2020年第5期),有一种纳天地宇宙于心中的胸怀,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类学和未来学的诗性思索,充满了一种生命直觉和宇宙意识——主要表现為,让地球人在多维时空或在平行宇宙中,瞬息万变地穿行,敲响振聋发聩的洪钟。这是一种新的思索和尝试,开辟新的境界。
  王钻清的《对时间的沉想》《从大历史走来》《一个智慧而强大的存在》等写出了时间的空间性。另外,《追寻幽浮的生命》《时空深处的本色》《让人心在月球背面的悲欢》等诗篇,把对自然的认识带入了诗意的大时空领地和诗思的超验境地。就像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教授所说,王钻清的诗以世界主义的视角诗意地进入“大时空”和“大历史”,探寻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建立了一个世界主义的“大时空”。   四.探索诗体革新的可能
  汉语新诗在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借鉴西方诗歌的成功经验,比如意象组合和诗歌分行等均有突破性拓展,但是在诗歌形式上,仍无可推广的完美形式。那么,王钻清的大时空诗在诗体革新上有什么进展呢?
  回顾中国诗歌史,我们发现,大时空诗自屈原以来,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体系或者说诗体;王钻清也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探索,他的一些诗构成了“科幻诗体”的系列诗篇,往往内在美大于形式美,或者说没有完成这一诗体的完美形式。不过,他在创作“大时空诗”上有了良好的开端。
  他尝试创作大时空诗已十多年,从试验到近五年渐趋定型,呈现了独特的言说方式。一是通过跳跃式思维与混沌意象提供了新的经验、新的发现,呈现新鲜感和独在的具体性,表现为非对称与非理性的双重书写,揭示了更多的未知。二是通过粗犷的宏观宇宙与微妙表述,呈现非时空虚拟,呈现信息云存储及心灵情感的斑驳投影,呈现艺术性说谎的更复杂真实及更深层诗思,抵达思想意义的厚度,诗里有一种宏大的气魄和自由穿梭万物的从容。三是让象征或意象、明喻或暗喻、拟人或拟物等修辞手段将语言要抵达的地方,半遮半掩如海洋中的冰山,或遮遮掩掩如丛林里的野兽。或者说,他的诗作整体性意象里套着多个具象或若干单个意象,用繁复的语言应对繁复的世界,而且物象与心理,或对应或对流,进而构建与自然生态相对应的人间生态,最终让语言抵达其终点,让多方參与诗歌创作,并感应某种灵魂存在。四是“反直觉写作的实验”,去掉错觉和通感的假象,比如对太空观测和天体运行的描述,为了有诗意,在诗性膨胀和诗兴冲动时采用科幻手段和关联性想象等进行书写。
  王钻清的“大时空诗”已经渐成“体系”:他一边建立自己与时间幻想、空间探测、抽象现实、人类未来等相关的题材体系,一边建立与“大时空”、人类性、现代性等诸多因子紧密联系,且富有个性的语言体系——科幻的、诗性的、哲思的、神性的、灵异的、奇幻的、混沌的语言体系。他的大时空诗有一个统一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大时空”,它支撑着其诗的“格局”,其诗歌结构表现为文格高雅、语言新颖等特点,具有“文道合一”的气象。
  (作者介绍:唐小林,生于1959年,四川省宜宾市人。出版有文学评论集《天花是如何乱坠的》《孤独的“呐喊”》《当代文坛病象批判》。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作品与争鸣》《当代文坛》《南方文坛》《文学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数十万字。2012年6月,获《文学报·新批评》首届“新人奖”。2015年10月,获《文学自由谈》创刊三十周年“重要作者奖”。)
其他文献
从兴趣出发,依长处拼杀,向目标前进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堪称最早的职业指导师。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在干着一件自己乐意为之、非常感兴趣的事,并能以此为生,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很多朋友在为面临高考的孩子选择报考专业,或者为即将大学毕业的孩子选择职业时,都希望我给出出主意。  目前,我们的学校在考虑专业设置的时
你能想象当某个人向特里萨修女(著名慈善活动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请求帮助时,她说: “对不起,我在休息……”吗?  特里萨修女,圣雄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你认为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你的助理以及杂货店门口的收银员,对工作都是怎样的态度?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不得不在拥挤的办公环境中,在较
权威发布    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部长周济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两个新的奋斗目标。    我国一半以上事业单位已推行聘
艾伦·布朗  商学学士(优等生)、商学硕士、博士(西澳大学)  埃迪斯·科文大学(ECU)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系主任、管理学教授  澳大利亚人力资源协会、澳大利亚管理协会的特许成员  澳大利亚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所长  曾为多家私有及公有企事业单位做过咨询与培训,并曾作为伊拉兹马斯大学、鹿特丹大学和香港Baptist大学的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小型企业管理,并具有25年以上的
我国9亿农民中有1.8亿是文盲,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仅为9.1%,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有农科人员6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40名农科人员的水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建设的瓶颈。面对这种现状,图书馆不能无所作为,相反,一定要大有作为。可以说,农村图书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因为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新型农民,没有新型农民就
案例分析  26岁的苏先生到一家跨国公司做销售已经五个月了,业务做得较为出色,但苏先生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通过人才测评,我们发现苏先生思维敏捷,善于沟通,且考虑问题极为理智客观,是一个做事积极、果断,喜欢独立工作的人,这些特质都有助于苏先生在销售领域的工作开展。为什么还会出现要辞职的想法呢?原来,苏先生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极为关注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却较少考虑他人的情绪、感受,同时他
内容摘要:本文在研究三地阅读教学交流的基础上,探讨阅读说话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粤港澳三地阅读教学上的融合、发展现状;摸索其在粤港澳三地的地区性建设,从阅读说话课展开的角度,尝试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阅读说话课的共性内容,从博罗中学个性化的阅读说话课出发,探求粤港澳大湾区阅读说话课的个性内容;提出阅读说话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发展策略,包括合作学习、创新课堂,给予舞台、学生展示,举办好书分享会。   关键词:
背景介绍    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家电网下属的专门培训机构。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战略目标的推进,公司对中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心党组认为解决公司未来发展与中心自身发展相协调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心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制度的创新。因此,公司决定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根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战略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对不同
斯文浸水了!  听得见学界内外一声叹息复叹息。  学术是一位母亲,她生的孩子大都取名叫学者。母亲教孩子用文明洗手,攀援科学的高尚。可同样在母亲尊严的巨大背影下,孩子们则显现出龙、虎、狗之别。  您瞧,这位专家正严肃成一张扑克面孔,去参加“核酸营养”的听证会,助阵商业骗局;那位研究员正在劳工弟子的伺候下,炮制“砖著”、加工学术“泡沫”;教授为选上院士花钱做广告;博导以自主开发芯片之名挥霍掉国家上亿元
紧缺的RO和SRO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亦被外界称为“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唯一一家以核电为主业的央企。集团拥有总资产约56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约237亿元人民币,众多核电站考核指标已经跨入世界核电先进行列。  核电站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庞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统一体,其运行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会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在大亚湾核电站有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持有反应堆操纵员(简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