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感觉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上组织了一次卖废纸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起来的废纸大概有四十多千克。请了班上力气最大的三个小朋友去卖,但最终的结果竟只以10千克的价钱卖给了小贩。我不解地问:“你们估计一下自己平时最多能拎多重的物体?”“大概有15千克左右。”“那么刚才你们三个人合起来拎的报纸重量还没有你平时一个人拎的那么重吗?”学生面面相觑,无从作答。我又联想起平时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全班共有学生45.5人。”“妈妈应付54.072元。”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眼中的数仅是作为一种抽象的、毫无意义的符号而存在,45.5人也好,0.072元也好,它们本身在问题情境中所附着的意义对孩子来说是一片空白,那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一、在现实生活中获取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知、发现,主动地探索,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头脑中不能很好的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操场走走、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长度;教学重量单位时,可以到食堂去看看、称称各类蔬菜、肉类的重量,或去医务室称称自己的体重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数感的启蒙。这样通过让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数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而学生的学习都是从自己独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建构知识的。这就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建立数概念时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互启发,丰富对数的感知。
  例如:在实际测量中,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出了花坛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学生先测出一块砖的长度,再数长和宽各包含多少块砖,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得到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学生先测出1米长的绳子,再1米1米的量;还有的学生使用步测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
  
  三、在估算中发展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比如知道100页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1米大约有多长等等。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估计、大约、略小于、远大于、接近于某某之间等术语,可促进学生形成对数的感觉。学生一旦有意识的将一些抽象的数通过某些术语和其他的数产生联系,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各种问题中将数有机的结合现实内容。
  
  四、在综合运用中升华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特别是在新授过后,良好的数感可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组织学生思考: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计算你们全班一个学期能节约多少钱?你们全校学生一年可节约多少呢?资助一位贫困学生上完小学六年需要500元,那么全校同学一年节约的钱可以资助多少位学生读完小学?又如:估计一下每片树叶的面积,进而再算出一棵树上树叶的总面积,如果在有阳光时大约25平方米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一棵普通的树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足够你们全校同学的呼吸吗?由此你对学校的绿化有何新的看法吗?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一个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理解和认识事物。
  数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通过培养,在数学工作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操作、猜想等活动,培养学生敏捷精确的数感,让数学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同样学历和能力的人,能否胜任教学工作,最基本表现是对教材的态度。在一般人看来最简单的知识,在老师看来却是最难的,难就难在不仅自己要理解,而且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让学生理解、把握、应用成为教师钻研教材的关键点。    一、深入——站在教师的高度读懂、读透、领会教材    读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对于一个师范毕业的教师
童年,孩子们最初的人生。在孩子们金色生命的早晨,应该有阅读的滋养:应该有书香的熏陶。因为,阅读是形成文化积淀的源源清流,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半壁江山。对于孩子们而言,有一些书、有一些故事,童年时读到了、听到了,也就永远地读到了;相反,童年时错过了、省略了,也可能是永远地错过了和省略了,成为一个人终生的缺失和遗憾。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孩子成为终身的阅读者是我们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逐渐进入课堂,使英语课堂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电脑集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大大加速了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而且连入因特网后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就这一方面来说,目前没有哪一种传统的教学媒体能与多媒体电脑相媲美。除此之外,使用多媒体电脑辅
儿童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只有让孩子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充分地体验生活,经历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只有学生用“真实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实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真实的头脑”去体会生活,用“真实的笔触”去叙写生活,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学生的习作才能多一层感悟,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1.引趣,激发习作欲望  
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强化,还应承担着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增强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单一的作业形式很难起到全面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作用。倡导与实践自主性数学课外作业,目标是要扩展作业的学科知识目标,强化作业的育人功能,改善学生的作业态度,提高作业的效益与质量。    一、自主选择习题,让学生能依据自己的能力而作业    现在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大多是统一的,目标要求
中国有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在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一书的扉页,也有两位名人的名言:经验是每个人给自己所犯错误取的名字;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是尽可能快地犯错误……前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了“错误”对一个人的进步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错误”这一宝贵的资源,让小学生在“错误”中生成知识。  如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我将例题改成:  在一次捐款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宽容的幸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体谅我们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享受宽容的幸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一生成长做准备。    一、宽容是一种尊重和赏识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幼小的心灵是纯洁的、天真无瑕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教师要蹲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思维、创造的活动。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必须以文本为载体,融知识、思想、方法于其中。读是其基本特点,也是其最基本活动形式,是完成语文教学其他任务的基础。语文教学只能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而这种训练必须是在学生认真接触文本、运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生发出对语文的兴趣,吸取知识、思想、思维方式的营养,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创造的欲
【摘要】由于数学不是人文学科,多数人忽略了它的情感因素,导致了数学学科在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中的无力。其实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体验生命经历的过程中,凭借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力量影响着学生。因此新课程下的一线数学教师要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不断丰富数学课堂的情感意蕴,展示新课程数学文本的情感魅力,把握数学教学的情感触角,做到以情促学,以情优教,为学生的情感发展、生命成长提
从某个角度来说,课程改革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许多情况下音乐的课堂教学更像是雷区里的一支舞蹈,不得不跳,却异常艰难,因为周围不仅遍布老式教学的泥潭,还有课改的禁区,稍不留神,教学就会进入误区变得面目全非。综合本人所见、所闻、所感,将雷区里的“舞蹈”种类总结如下:    一、抓住壳,丢了魂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十个理念,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