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这样,思维过程就是这一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心理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学生借助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来理解概念,学会计算,从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认知目的,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正确的逻辑思维往往是理解和掌握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所以小学应把发展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呢?我在实际教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重视实物演示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之中。因此,利用形象物体发展学生思维很有必要,对于教材中某些概念和公式,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造成思维定势。相反应让学生亲自实验演示,导出这些公式、法则的由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综合,这不仅使学生感到公式的真实可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体积公式V=sh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在不同的柱体中都适用,我指导学生做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指导学生用黄沙做等体积实验,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验结果(即这几个形体的体积都相等)最后总结,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自己说出V=sh适用于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有序性得到了训练。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经常倾向于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只有对教学学科产生兴趣,学生才能乐于学习,从而对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才会积极思考,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1.设立悬念
在学生感到惊奇、赞叹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动态之中,引起他们对新授知识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或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读数时,在已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要教学万以上的数的读法时,在导入新课时可这样说:“我们以前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法,那么万以上的数该怎么读呢?”这样设立悬念,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探究心理,对新课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积极思考。
2.直观教学、及时反馈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要以学为主,讲练结合,保证反馈信息畅通。如讲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首先复习数的组成关系,10个1等于1个10,再以数的组成引入货币之间的关系,1分1分数到1角,100分等于10角,10角等于1元,最后采用买东西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教师还要详细了解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后进生采取重点慢讲,难点细讲,关键地方提醒注意,共性问题集中辅导,分组辅导等方法促进后进生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和教法,要组织严密,认真备课,激发学生兴趣,讲练结合,教法灵活,因材施教,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二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呢?我在实际教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重视实物演示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之中。因此,利用形象物体发展学生思维很有必要,对于教材中某些概念和公式,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造成思维定势。相反应让学生亲自实验演示,导出这些公式、法则的由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综合,这不仅使学生感到公式的真实可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体积公式V=sh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在不同的柱体中都适用,我指导学生做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指导学生用黄沙做等体积实验,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验结果(即这几个形体的体积都相等)最后总结,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自己说出V=sh适用于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有序性得到了训练。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经常倾向于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只有对教学学科产生兴趣,学生才能乐于学习,从而对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才会积极思考,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1.设立悬念
在学生感到惊奇、赞叹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动态之中,引起他们对新授知识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或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读数时,在已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要教学万以上的数的读法时,在导入新课时可这样说:“我们以前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法,那么万以上的数该怎么读呢?”这样设立悬念,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探究心理,对新课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积极思考。
2.直观教学、及时反馈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要以学为主,讲练结合,保证反馈信息畅通。如讲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首先复习数的组成关系,10个1等于1个10,再以数的组成引入货币之间的关系,1分1分数到1角,100分等于10角,10角等于1元,最后采用买东西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教师还要详细了解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后进生采取重点慢讲,难点细讲,关键地方提醒注意,共性问题集中辅导,分组辅导等方法促进后进生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和教法,要组织严密,认真备课,激发学生兴趣,讲练结合,教法灵活,因材施教,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