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情感入手——诱发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毛泽东的《咏梅》时,课前给同学们讲述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到老年时期爱学习、心胸宽广、乐观豁达的超人品质,讲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对毛泽东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感性了解。又介绍了南宋词人陆游《咏梅》的写作背景和词人的有关情况: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词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缩影。陆游虽然饱经摧残,屡遭打击,但矢志不移。他就像那株梅花一样,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定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这样同学们在学习《咏梅》时,就比较轻松地理解了诗词的含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二、从活动入手——激发参与热情
说话写话是低年级学生的一大难点。指导小学生写话,不能采取生硬命题的做法。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活动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充实学生的写话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我在教学《学写活动场面》的习作时,就是先组织学生进行“扳手劲”比赛,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赛场面,表达出场上运动员、场外观众和拉拉队员的各种表现。同学们高兴地参加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没有“写作文”的压力,很轻松地掌握了“写活动场面”必须做到场内场外气氛呼应、先描述景物再描述人物、“点”和“面”结合等要点。
三、从语言入手——诱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只顾讲读课文内容,学生很容易走神。我常常用幽默生动的课中衔接语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不感到单调乏味,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课堂中当我注意到学生即将走神时,马上即兴插入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笑话、谜语或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能调节课堂的紧张节奏,而且能有效地调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坐”字时,我用“二人土上蹲”打一字,让学生猜谜语。学生经过动脑筋商讨,争着举手说是个“坐”字。教“幽”字时,我用“两个学生去砍柴,没有力气砍不来,收工又怕别人笑,躲在山中不出来”让学生记住这个字……这样不仅能把学生即将走神的思维及时拉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记得牢固。
四、从学具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
我在教学习作训练《我是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时,利用教具——小盒子,给同学们一个真实而又神秘的感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把用黄色绸缎盖住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讲台上。再揭开黄布,出现了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方形盒子。
生:眼睛睁得更大了,表情中写满了问号,等待着与众不同的事发生。
师:小心地轻轻摇动盒子又放回原处,示意盒子里面的东西很贵重,说:“孩子们,盒子里有一个老师最喜欢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顺应孩子的天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复苏各种知觉,在尽情参与学习活动后获得了独特的自我感受,并且自由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自然而然接受了观察的训练。并通过“能看”的诱惑激发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成果,不仅体现了“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养成了他们积极向上、乐于观察表现的情感态度。这次训练,是个性化作文研究的成功尝试。
五、从课件入手——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文中具有景物美、情感美、文字美等特点。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利用网络资源来上课,会让同学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情趣达到最高。可以说,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宏观的、微观的世界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资料,再通过多媒体再现于教室这个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利用网上资源超越了时空束缚,超越了视听的极限,真是包罗万象、奇妙无穷。我们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条件。像《桂林山水》、《我的战友邱少云》、《海底世界》、《美丽的小兴安岭》……在研究中,我们组的研究教师在网上下载了不少资料,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例如学习《中华世纪坛》这篇短文时,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无法透彻理解“世纪坛”的方位和特点,我便利用网上资源,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习《群鸟学艺》这样的童话时,我也是利用课件把抽象的知识变具体,把远离我们生活的东西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学习语文犹如观看故事片、动画片一样轻松愉快……
实践证明,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语文表达,对提高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我在教学毛泽东的《咏梅》时,课前给同学们讲述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到老年时期爱学习、心胸宽广、乐观豁达的超人品质,讲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对毛泽东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感性了解。又介绍了南宋词人陆游《咏梅》的写作背景和词人的有关情况: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词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缩影。陆游虽然饱经摧残,屡遭打击,但矢志不移。他就像那株梅花一样,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定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这样同学们在学习《咏梅》时,就比较轻松地理解了诗词的含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二、从活动入手——激发参与热情
说话写话是低年级学生的一大难点。指导小学生写话,不能采取生硬命题的做法。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活动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充实学生的写话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我在教学《学写活动场面》的习作时,就是先组织学生进行“扳手劲”比赛,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赛场面,表达出场上运动员、场外观众和拉拉队员的各种表现。同学们高兴地参加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没有“写作文”的压力,很轻松地掌握了“写活动场面”必须做到场内场外气氛呼应、先描述景物再描述人物、“点”和“面”结合等要点。
三、从语言入手——诱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只顾讲读课文内容,学生很容易走神。我常常用幽默生动的课中衔接语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不感到单调乏味,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课堂中当我注意到学生即将走神时,马上即兴插入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笑话、谜语或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能调节课堂的紧张节奏,而且能有效地调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坐”字时,我用“二人土上蹲”打一字,让学生猜谜语。学生经过动脑筋商讨,争着举手说是个“坐”字。教“幽”字时,我用“两个学生去砍柴,没有力气砍不来,收工又怕别人笑,躲在山中不出来”让学生记住这个字……这样不仅能把学生即将走神的思维及时拉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记得牢固。
四、从学具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
我在教学习作训练《我是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时,利用教具——小盒子,给同学们一个真实而又神秘的感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把用黄色绸缎盖住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讲台上。再揭开黄布,出现了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方形盒子。
生:眼睛睁得更大了,表情中写满了问号,等待着与众不同的事发生。
师:小心地轻轻摇动盒子又放回原处,示意盒子里面的东西很贵重,说:“孩子们,盒子里有一个老师最喜欢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顺应孩子的天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复苏各种知觉,在尽情参与学习活动后获得了独特的自我感受,并且自由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自然而然接受了观察的训练。并通过“能看”的诱惑激发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成果,不仅体现了“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养成了他们积极向上、乐于观察表现的情感态度。这次训练,是个性化作文研究的成功尝试。
五、从课件入手——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文中具有景物美、情感美、文字美等特点。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利用网络资源来上课,会让同学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情趣达到最高。可以说,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宏观的、微观的世界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资料,再通过多媒体再现于教室这个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利用网上资源超越了时空束缚,超越了视听的极限,真是包罗万象、奇妙无穷。我们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条件。像《桂林山水》、《我的战友邱少云》、《海底世界》、《美丽的小兴安岭》……在研究中,我们组的研究教师在网上下载了不少资料,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例如学习《中华世纪坛》这篇短文时,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无法透彻理解“世纪坛”的方位和特点,我便利用网上资源,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习《群鸟学艺》这样的童话时,我也是利用课件把抽象的知识变具体,把远离我们生活的东西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学习语文犹如观看故事片、动画片一样轻松愉快……
实践证明,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语文表达,对提高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效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