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包 融合中西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风眠先生在中国现代绘画教育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他的绘画艺术是在长期的争议和贬抑中逐渐得到公认的。在融合中西的探索上,林风眠有着从里到外的一致性。作为一位教育家,林风眠在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的思想引导下,率先冲破临摹的传统之风,在强调基础训练的前提下,提倡创作自由,逐渐形成了一条调合中西艺术的新途径,对中国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他早年为中国艺术教育界提出的兼容并包、融合中西,就是典型的精神范例,并且拓展出一条创造东方新兴艺术的艰难之路。
  关键词:林风眠 中西融合 艺术思想 教育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一 中西融合思想产生的基础
  
  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日起,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他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为中国教育从陈旧传统的体制迈出新的革命步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蔡元培在担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成立了画法研究会等多种研究群体,为实现自己的美育理想而四处奔走。他亲自主持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批艺术家集中在他的身旁。
  1919年,蔡元培疾声呼吁,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的文章,其中观点明确具体、立场鲜明:
  “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专门练习的,既有美术学校、音乐学校、美术工艺学校,优伶学校等,大学校叉设有文学、美学、美术史、乐理等讲座与研究所。普及社会的有公开的美术馆或博物院,中间陈列品或由私人捐赠,或用公款购置,都是非常珍贵的。有临时的展览会,有音乐会,有国立或私立的剧院……演剧的人多是受过专业教育,有理想有责任心的。市中大道,不但分行植树,并且间以花畦,逐次移植应时的花。几条大街的交叉点,必设广场,有大树,有喷泉,有花坛,有雕刻品……所以不论那一种人,都有时时刻刻有接触美术的机会……建筑雕刻,没有人研究。在嚣杂的剧院中,演那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在市街上散步,上见飞扬的尘土,横冲直撞的马车,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那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望致力于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
  1922年,蔡元培与马寅初、陶行之等人筹备发起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山东召开第一次会议,并提出设立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的议案。由于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突出,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聘请为学校董事会主席。1924年,在法国巴黎留学的林风眠、刘海粟、林文铮等人,在斯特拉斯堡筹办旅欧中国留学生美术展览会,蔡元培被推举为名誉会长。1927年,蔡元培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大学院,创建了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聘请林风眠为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年底,他筹备的《筹备国立艺木大学之提案》获得准可。1928年3月,中国第一所现代美术学院——国立西湖艺术院正式成立。这所由林风眠创建的学校,也是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创建的。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作《以美育代宗教》演讲,集中体现了他的美育思想。文章通过研究古今中外美术与宗教的关系而明确指出:文艺复兴以后,各种美术,渐离宗教而尚人文。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回教和佛教等诸教的许多弊端,阐述了美育乃依附于宗教的的实质。他认为,宗教早已丧失了陶养人类的作用,而成为唯己是尊的刺激感情的宗教专制的虚伪程度。因此,蔡元培主张,感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便有高尚纯洁的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绝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人其中。在他看来,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却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却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却是有界的。所以宗教不能为纯粹的美感,更不能以宗教充美育,只能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认为,只有美育可以代宗教,美术不能代宗教。美育是广义的,而美术则意义太窄。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实际上是包括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种种社会现状,是从近代欧洲美学和康德美学综合演化而来,宗旨是人道主义和反封建思想。尤其是在美术教育中,以借鉴西方为主并融合中西。他的美育思想影响了20世纪初艺术家的发展和新型美术学校的教育思想及办学方针,尤其是他将美育放置于新兴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现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和方向——德、智、体、美一体化的理论,给长期的封建桎梏以巨大冲击,结束了以宗教代宗教的历史。他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将美育视为自由进步的象征和人性的自我解放,对20世纪初期新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蔡元培在“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如果没有他的杰出贡献,中国近代美术可能完全出现另一种形态。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中国油画的纲领。20世纪早期的艺术家,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蔡元培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奠定了他们的思想基础和艺术的方向。因此,可以说蔡元培对中西融合这一艺术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实际作用,并使这一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教育基础。
  
  二 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宗教,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全国艺坛为之欢呼。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
  “介绍西洋美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林风眠的这一办学思想和艺术思想,可以说萌发于留学法国之时,清晰于北京办国立艺专及搞艺术运动之时,到杭州办国立艺术研究院时期就更加明确,不但自己要朝着这个方向走,而且要朝着这个方向培养学生。
  从1926年到1939年这13年间,林风眠先后主持北平和杭州两所重要艺术学府的领导工作。他以“我下地狱”的决心推动新艺术运动向前发展的同时,潜心艺术教育的创建和组织工作。在“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的思想引导下,率先冲破临摹的传统之风,在强调基础训练的前提下,提倡创作自由,逐渐形成了一条调合中西艺术的新途径。如他早年为中国艺术教育界提出的兼容并包、融合中西,就是典型的精神范例,并且拓展出一条创造东方新兴艺术的艰难之路。
  林风眠在以欧洲现代艺术为基点的教育上,显示出非常独特的教育体系。在国立北平艺专的教学和创建国立杭州艺专时,都显露出他的与众不同和独到之处。特别是1928年受蔡元培委派,主持国立杭州艺专的工作,聚拢了中国当时留学法国的精英人物,可谓盛况空前,影响深远。可以这样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林风眠的艺术教育观最近似于欧洲,在他的骨子里,远离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束缚,而形成了一种自由的精神。
  
  三 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特长
  
  林风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和牢固的绘画功底,特别是在基础训练上,强调学生的写实能力。对于初学绘画的人,他反复强调:“要打好基础,我主张对自然的研究开始,训练自己的观察力,画自己的东西,比方画鸳鸳,你要研究它的嘴巴、脚,画人体,要研究他的脸孔等,由这些来训练基础,要很严格的。等基础好了,要画什么都会画得来。” 他反对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气质、特点和爱好等综合素质,进行选择性指导。郑朝回忆道,林先生的教学法好像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成套的教学法。说来也许使你失望,他来上课是很随便的,很民主的,一个一个看过来,提出意见,和你商量,有的多说几句,不大动手改画。
  在课堂上,林风眠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力,他不厌其烦地去启发并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和实践。他最大的特点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但在现实中,林风眠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果没有抗日战火,林风眠的教育思想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1949年以后,由于局势的变化,林风眠将主要精力转到绘画上,继续着他对中西调合的探索实践。因此,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位置和影响,主要在绘画上。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体现出对中西绘画的深刻了解。从他大量的粉彩和水墨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虽然他关注西方艺术,但能从西方绘画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绘画的价值和生命力。可以说,林风眠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绘画样式。从这个角度上说,在中西调合上,还没有一个人超越林风眠。
  林风眠在艺术教育上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徐悲鸿的严谨和刘海粟的自由。正如刘曦林所说:“促进社会美育,以学校为艺术运动的中心,沟通中西的‘新学',师法自然与自由创造的基础训练。”前面己经说过,林风眠在教学上的思想和方法最接近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同时也最远离传统师徒相传的观念。他在北京和杭州两所学校的教学中,否定脱离时代潮流的传统技艺观念,要求学院式教育与社会运动相联系,技法训练与艺术教育相联系,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相联系。这是林风眠几十年在艺术教育上的三大支撑,他以此来培养学生自由的创造精神。林风眠的大半生岁月中,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亲历创造新艺术之路,并在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绘画世界。他的中西融合的思想和艺术观念,影响了后来许多人。
  
  参考文献:
  [1]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 《林风眠与20世纪中国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3] 《林风眠研究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4] 朱朴:《林风眠》,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5] 《林风眠研究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6] 陶咏白:《中国油画1700-1985》,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7] 水天中、郎绍君:《20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王星,男,1977—,河北保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工作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马岚,女,1975—,河北保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工作单位:保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确立了语言本质的认识原则:话语建构具有操纵知识、建构社会关系、强化社会机构的重大功能。话语、权利与意识形态间的纠葛关系,对英美文学的阅读和理解极具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 权力关系 社会语境 英美文学 乌托邦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发轫于西欧语言学界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
期刊
摘要《风雪定陵》是一部成功的考古类报告文学,它真实系统地反映了定陵发掘的详细过程,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同时,人类语言的移位性在《风雪定陵》中也有着充分的体现。本文试把文学语言、语言学理论和考古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深刻剖析语言的移位性在考古类报告文学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对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人类语言 移位性 报告文学 《风雪定陵》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 考古巨著《风雪
期刊
摘要文章借助《红楼梦》中的言语描写,通过大量例证分析了现场语境的各种客观因素,具体地说,也就是时间、空间、自然景观等因素对红楼言语产生的影响,及其与言语得体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揭示了现场语境的客观因素对于言语交际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场语境 客观因素 红楼言语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语境对言语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场语境的客观因素对红楼言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定程度
期刊
摘要《舞》是日本文坛巨匠森鸥外的一篇短篇力作,是作者以自己留学时期的真实体验为题材的抒情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丰太郎这一角色,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作品透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明确提出了日本近代“自我”觉醒的主题,揭示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可怜、可泣、软弱、苦闷的现实。  关键词:森鸥外 丰太郎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森鸥
期刊
摘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翻译理论引入性别,使得翻译变得更加复杂。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三个方面。在翻译文本与性别的关系态度上,“性别歧视”不可取,过分强调女权主义的极端态度,也同样不该倡导。  关键词:翻译 性别 女性主义 冲击 影响 忠实原文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数字艺术以及图像模拟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必然结果。它们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基础,结合一定的艺术造型思维表现方法,通过数字化的表述方式最终体现。图像模拟技术的应用与当代体验经济的形势相适应,将有力地推动数字艺术领域艺术形式与艺术产业创新的大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数字艺术教育相关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构建图像模拟技术项目,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模式,是当前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因酒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效,而醉中作画,可神思飞逸,浮想联翩,挥笔画去,一气呵成。酒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悦志悦神”,文人们常常在酣醉后“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醉酒吟诗,超然物外,寄情翰墨,亦是人生坎坷、仕途不利的文人生活写照。  关键词:酒 中国文人 中国书画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他们或“对酒
期刊
摘要由于壁画艺术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所以壁画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注定也是多元的,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创作理念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其中带有许多的探索性质和更多的可能性。作为壁画艺术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不拘泥于某种风格和形式,大胆尝试,表达自我,这样才能保证自身不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淹没。  关键词:壁画艺术 创作思维 多元化 建筑环境 灵感 意识
期刊
摘要抽象绘画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建立在传统具象绘画的叛离和反动之上,但它却不能取代具象绘画,具象绘画也不会因此过时和被抛弃。20世纪西方美术实质上是抽象和具象同构的形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它们在对立中互补,并相互渗透完善,显示出新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20世纪西方美术 抽象 具象 对立 同构 互补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时代产物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不可避免
期刊
摘要作为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第一个重要团体——“桥社”的艺术家们,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以表现艺术家对于事物感情上的反应为目的,来强调事物的内在特征。他们用艺术家的敏感刻画社会现实,统一创作与生活现实,描绘了时代与环境的压抑投射在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些画家的作品即便是今天,依然保持着不衰的艺术魅力,其背后本质,无疑是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艺术 “桥社” 表现主义 人道主义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