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班魂,与学生同行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da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学校最小的组织单位。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完成教学的管理与知识的传授,还要在班级里培植班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积极性和目的性。班魂的培植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一些课内外的活动中,或是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教师都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培植班魂,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班魂;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113
  班级就如同一个人,人就必须要有灵魂,有信念。这种精神动力,我把它称之为班魂。一个班有了班魂,就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有了激情。有了团队作战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就会所向披靡。那么,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怎样去培植一个班的班魂呢?
  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培植班魂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表现在外表、行为、神情上,还依靠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程进行认真、仔细地钻研,研读文本,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内容和含义,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透过知识的学习去了解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此外,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多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路。这样,学生的目光才会一直围绕着教师转,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全放在教师身上,教学也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无论是做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我们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是否顺利?我们的教学能否产生应有的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课堂就是我们的主阵地,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与立足之地,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人格魅力,是否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否给学生呈现一个精彩的课堂,都会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是因为班主任的教学成绩是其他任课教师的标杆,如果班主任的教学成绩都一塌糊涂,怎么要求其他任课教师呢?学生的综合成绩又怎么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呢?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认真和严谨告诉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是永远都没有尽头的,我们一定要勇攀高峰,永不服输。
  二、在学习中培植班魂
  学校教育是与考试分不开的,同样,考试也是一个无论学生、教师、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考试可以说是一个定位,一旦定性形成,他们以后的考试就会有一个参照,也有了努力的方向。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某些问题或困难时,班主任要及时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鼓舞学生学习的信心,帮他们制定学习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前进。
  每次考试后,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大力的表彰。如果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或者是有了很大的进步,我都会将他们请到讲台前,为他们佩戴上一朵“小红花”,并为他们颁发奖状。这样,台上的学生就会为自己的辛勤学习有更多的体会,也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对于学习上的成功,他们就会有一种独特的体会,这对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优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台下的学生就会以台上的同学为榜样,为自己的学习找到努力的方向。每次表彰之后,班主任都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出下一次的考试目标,让他们有新的努力方向。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骄傲情绪,教师必须要告诉他们:“一切归零,新的一天又要开始,考好的忘记过去的辉煌,继续努力。没考好的,新的一天就预示着新的希望,只要努力,一切都可以改变,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你们。”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这样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我所在班级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考试已经不是让学生担心、害怕的项目了,而是他们自信心提升的好机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随之得到了增强。
  三、在活动中培植班魂
  运动会、演讲比赛、六一文艺节目表演等学校各项活动,班主任都要精心准备,要求学生尽力一拼,争取拿到好成绩。而且活动结束后,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以获得提升。班主任自己应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懂得一些音、体、美、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与生同“玩”,增加共同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增强班主任的亲和力。
  四、在理想教育中培植班魂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阵地,把班魂具体化,以梦想树、目标卡、标语、班训的形式表现出来,班训的内容也是根据学生状况而定,如“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为班训。我们信奉勇气、思想、智慧、信念。我们追求勤奋、勇敢、诚实、善良为班训,为学生解读这些班训、班徽的意义。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学段的不同,及时调整班级文化。例如六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干扰大,思想工作便成了核心,为了能让他们排除干扰,鼓励信心,可以利用早读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进行演讲(励志、心态),把精彩的句子摘抄在名人名言栏中,让大家齐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正面的思想包围学生,并达到同伴教育,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用身边的榜样来培植班魂
  我们在每学期召开的家长会上,都会请家庭教育好的家长作交流,用家长的切身体会来引导和感染其他家长;利用班队会让优秀学生举办思想学习报告会,用身边的榜样来现身说法,让学生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学习历程,找到方向,找到目标,使他们拨开迷雾,激励他们奋勇前进。
  但丁说过:“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让学生怀揣梦想,拥有希望,不断地点燃和激励他们,让他们奋勇向前,应该是我们班主任的责任。
  学生不是产品,他们有累的时候,有烦的时候,有困惑的时候,也有迷茫的时候。这时,他们最需要父母的疼爱,教师的关心、提醒和引导,因此,培护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心田也是我们培植班魂的另一抓手。
  总之,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共铸班魂,这并不是教师和几个学生的事,这需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努力。因此,我們应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带领学生游弋到一个极为广阔的世界,为学生提供厚实、优美、和谐的环境,构建自己的班魂。这样,在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幸福。
  参考文献:
  [1] 王雅娟.借“军魂”打造“班魂”[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5(1):26-27.
  [2] 陈剑波.彰显人格魅力,铸就不朽班魂——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个人魅力[J].考试周刊,2011(30):237-238.
  [3] 江国益.小学班主任管理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8):213-214.
  [ 责任编辑 张 宇 ]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即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努力让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培养个性、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并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精神。在此,笔者以几则案例,浅析语文的人文性教学。  一、用语文去升华品格  有一次,班上有位
语文课堂追寻的是师生潜能的尽情释放,在实践教学中,笔者不断尝试、调整,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让原本沉静的学生活动起来,在探究性学习中彰显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适时地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碰撞、交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  一、抓住契机,巧妙引导,激发探究的内驱力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对简单按年龄划分的行政班级授课制度提出了质疑。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习科目,同一班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成果等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不强调学生个体差异,一味地按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则难以均衡学困生与优秀生之间的发展需要。分层教学是利用某一综合性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将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与
尽管高中语文粤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5个必修模块中,小说教学仅有两个单元,但是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全国高考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角度来看,小说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决不能沿袭传统教学方式,要大胆探索新的模式。笔者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结合学校提出的G20高效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各20分钟),主要探索了以下几种高
孙叔平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其所著《中国哲学史稿》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正在起步、中国学术刚刚复苏之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分上下卷出版后,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各学科都必须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生气,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
针对现有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测厚中开挖式方法效率低、可靠性差,传统地质雷达方法多局限单层测厚、多层测厚精度低等问题,开展了基于高频地质雷达的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多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二门上有一副著名的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纳于大麓”来自《尚书·舜典》,下联“藏之名山”则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手。他在《太史公自序》文末提到“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史记》时说“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这两处
所谓“互文性”,是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的意义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著名的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林斯对互文性下了一个较为清楚易懂的定义: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并且依据这种关系才可能理解这个文本。互文性教学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师生对文学文本阅读、意义阐释、
身份研究是从宏观层面上对人的整体把握,角色研究则是从微观层面上对人的具体描述。身份与角色相统一的理论假设为社会治理的分析提供了新框架。以身份与角色为主线,从中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