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天使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时髦的叫法,将“外孙”直接称为“孙子”,说是更显得亲切。今天我写此文也时髦一回,把我家的小外孙林梓晗也叫作孙子。
  孙子林梓晗生于2017年4月25日,小名乐乐。虚岁3岁,实际还不到2周岁。乐乐出生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时,就像一只小老鼠,全身红红的,两只眼睛一睁开就乌溜溜亮晶晶的,由于没足月又不是第一胎,比一般刚出生的孩子要小一点儿,不足3公斤。小有小的优点,灵活、轻巧,很多细节上能显示出他娇小玲珑,干净利落的风格来。乐乐发育正常,7个月后能坐,8个月后能爬,一周岁就能稳步行走,而且动作灵巧,速度极快。有一次,他妈妈刚给他穿好衣服,从床上放到地下,转身去厨房拿一只杯子,回房一看,不见他的踪影。床底下,门后背,一一寻找,都没有他的影子,他妈妈急得团团转,大声呼叫:“乐乐,乐乐……”后来从“萌苑”滑滑梯底座的空洞里传来他的叽叽笑声,原来他钻进里面与大人玩起捉迷藏游戏来了。“萌苑”是我们特地整理出来的一间供儿童玩乐的房间,里面全都是儿童的玩具和器材,“萌苑”是我起的名字。
  以前我看了没有大人照看被关在家里的儿童爬出窗台而坠落的报道总是将信将疑,总觉得窗台超出孩子身高,孩子怎么可能在没有大人协助的情况下爬上去?看了我家孙子乐乐的表现后,我信了。一開始他爬上床,因为床的高度正好是他左脚能攀到的支撑点,所以,他双手一按床沿,右脚也相继找到了支撑点,这样他很快就爬了上去。后来,他又多次尝试爬比床还要高的桌子。我观察了一番,看到他先是用两只手按桌面,再将肚子顶着扑上去,一开一顶,使两只手的位置向桌中间移,等移到脚的支撑点碰到桌沿时,他双手再用力一个俯卧撑就爬了上去。这还是一个不到2周岁的幼儿,就天生有这个爬高的本领,而且还没有人教他。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不知是遗传,还是天性,我这位小孙子最最欢喜的是汽车。他爬上桌子,再攀上防盗窗,目的就是看窗外街面上行驶的各种车辆。现在他会分辨出租车、公交车、洒水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等十几种车,甚至看了书本上的吊车以后,碰到路旁的真实吊车,就会一个劲地喊:“吊车、吊车……”
  看到他如此爱汽车,我女儿林妍就从网上、玩具商场里,给他买了大小各异的汽车玩具几十辆,简直可以武装一个物流公司了,还买了《幼儿看图说话》和一套《儿童情景百科》,当然,里面大多都是汽车。
  有空闲时间,我会到“萌苑”与他逗逗乐,他看到我去就会拿出他的全部汽车家当供我鉴赏,并且还要做与汽车赛跑的游戏。他先拿出一辆体积不大的小汽车,用后轮在地面上反复摩擦,然后一放手,小汽车就自动向前行驶。看到小汽车向前跑,他就扑到地面爬行,与汽车比赛。结果往往汽车的速度超过他爬行的速度,这使他很恼火,等追上已停止的汽车时,他一把拿起汽车然后抛掉,看得我是又好气又好笑。
  我知道小家伙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他在操作后轮摩擦时,人是蹲着的,等到汽车自动开始跑时,他再伏到地上爬着去追赶,这一蹲一伏就耽误了几秒的时间。当然,我与他说这些道理他是听不懂的,我只能自己也伏在地上,教他怎么操作。果然,当他伏在地上摩擦后轮,与汽车同时出发,结果胜者就是他了。后来,他凡是要玩与汽车赛跑游戏,必要我这位做外公的也一同伏地做裁判。
  别小看了幼儿,他也有自己的个性和思维。比如我家乐乐,他就不喜欢听批评和说教,喜欢人家给他点赞和表扬。他做冒险动作,我往往会用粗暴的态度去阻止他。而他外婆则相反,允许在大人看管的前提下让他尝试,这就形成了他处处要回避我的心态。有一次,我看到他拿着小半根熟玉米,跑到大他4岁的姐姐旁想一起堆积木,不料,他姐姐一把推开他,手中的玉米也滚落进了床底下。就在他将伏到地上捡玉米时,看到站在门口的我,马上站起来把我推出门,还叫我坐在椅子上,指指电视,意思要我坐着看电视。
  他的反常举动使我奇怪,总觉得里面有故事,在他再次回房时,我悄悄地跟进去,扑在窗缝看他。只见他爬进床底下,瞬间又爬出来,手上已拿到玉米。然后将玉米交给我,叫我帮他清洗。原来是这样,他觉得失手丢掉玉米是他的过错,而又不能让我知道,于是就把我推开,免得听我唠叨。看来真不能小看一个幼儿的智商。
  大人的行为习惯,会时不时地影响孩子。我女儿比较爱清洁讲卫生,每天扫地拖地无数遍。他也学着用刷子往地畚里刷垃圾,吃完香蕉会将皮放进垃圾桶。有次,打扫卫生阿姨工作完毕后,拿着一包垃圾将要离开,他突然拉着她的手,“阿姨,阿姨”地叫着要她回来,阿姨不知什么事,跟着他到厨房。只见他拿起一包干海带,要阿姨带下去抛掉,原来,他认为黑黑的干海带是垃圾,闹得阿姨一个劲地夸他:“见过聪明的孩子,却没见过这么灵动的孩子。”
  《三字经》里开篇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类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应该是有善心和爱心的。我的乐乐他有爱心和孝心。有一次,我老伴感到身体不舒服,想卧床休息一会儿,当我女儿将一杯开水送到床边时,他的保健品也同时送上,嘴里还瓮声瓮气地叫“外婆吃,外婆吃”。此情此景,让我老伴大为感慨:“看到我这个小宝贝,什么病都会烟消云散了。”
  乐乐还有特殊的记忆力,家里6位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手机,他都能分得清,在家里,不管谁的手机响起,他都会拿来交给谁,并念念有词地说:“电话来了,叫你听。”
  我的孙子乐乐,现在还不到两周岁,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不指望他做官发财,光宗耀祖,希望他平平安安就好。
  责任编辑:海霞
其他文献
这年,我的爷爷93岁,人们都唤他“老寿星”。虽然年过九旬,人依然硬朗,背有点小驼,走路却从不用拐棍,脸庞红扑扑的,时常眯着一双笑微微的眼睛。  爷爷曾是个有福的男人,因为他有过一个贤惠的女人。奶奶活着的时候,他是奶奶生活的轴心,家中好吃好喝的都紧着他,哪怕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爷爷的体态也总比别人丰腴一些。爷爷看上去忠厚老实,平时不多言多语,但在宠他的妻子跟前,却显得格外任性。年轻时,板脸、骂人、摔打
期刊
其实,鸡是不屑于做一只鸡的。它的梦想如果不是成为枝上的凤凰,至少也该是空中自由翱翔的鸟。  凤凰一直是鸡的偶像。它模仿凤凰的穿衣风格,学习其高贵的举止。红冠戴顶,细目顾盼,华衣加身,凤尾摇曳,穿戴精致得像一个明星。但凡它踮起脚尖,伸了长颈,走起路来,又像T台上的模特儿。  就拿鸡的野生祖先红原鸡来说,也许是得了天然神气的颐养,色彩斑斓,体态婀娜,美得让人眼花缭乱。除了身高上的缺陷,这样的鸡,几乎把
期刊
我的家乡在北方,却是一个多水的村庄,村外有一大一小两条河流,村里有大大小小七八个池塘,最大的池塘少说也有三四亩大。  池塘里面种了一片藕,到了夏天,那片水面荷叶就多起来,大起来,绿盘似的托着一颗颗晶亮的水珠;粉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荷包也冒出来,挺立水面,在夜里或黎明的某一刹轻轻地绽放。最炎热的季节,是蝉儿叫得最响亮、荷花绽放得最热烈的一段时光,洑在水里要比站在水边更实惠。凉丝丝的水簇拥着我,淘气的小鱼
期刊
与石头相遇,是缘分更是天意,有过一见钟情的初见,更有擦身而过的遗憾。  我见到最大的树化石是在一家建筑公司的工地,那时正建铁路家属楼,挖掘机挖到了这块石头时非常费劲,我们几个力工最初以为是一根电线杆子,可是搬一下没有搬动,可见这块石头重量不轻。有人说是树化石,当时的唐永前工长怕耽误工期,看了一眼说:“别搬出来了,在筏片基础的南侧,再深挖一个深沟,把这块树化石滚进去。”我和工友们真就这样做了,喜欢石
期刊
家乡的老院子旁边有一口老井。老井有多老,好像没人知道。  井口青石围绕,高出地面二十厘米。从井口望下去,井深七八米。白天能清晰地看到水面上的天空、人、树的倒影和坑坑洼洼的井壁上斑驳的绿苔,晚上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井沿边的青石被提水的麻绳勒出了一道道槽痕,也磨出了一段段尘封的故事。  井水清澈,像一面镜子,镜子里有蓝天,蓝天里有悠悠的飞鸟,有朵朵的白云,有时也有我们几个孩子清晰脸庞的倒影
期刊
溯洒江而上,越深入,前面的山越高大,车窗外尽是浓浓的绿。  这是个叫下左坑的地方,群山环绕中有座村子,村子不大,却是秀美的,有条溪流从高高的山岽头流下来,不急不慢地流到村子旁,敞开胸怀滋润身边的屋场,然后悠悠地流向了山外邊。清洌洌的水圳边,不见浆洗衣服的农妇,只有几只懒懒的鸭子在游弋,和整个屋场一般恬静。  村支书领着我们前行,穿过低矮的房屋,绕进一条巷子,我看见深巷的另一头出现“龙光围”三个大字
期刊
每次去二姐家摘梨,远远地就能看到二姐家那几棵比院墙高出半个身子、在风中婆娑摇曳的“大冬梨”树。  跨进二姐家的院门,只见那些硕果满枝的“大冬梨”,如农家秋收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苞谷辫子,若不是下面打了很多撑杆,梨树早已垂到了地上。尽管二姐忙前忙后招呼我们,但我总有些迫不及待,随便一抬手就随心所欲地摘一个梨,连皮啃吃。看着那一个个圆头圆脑的“大冬梨”,我仿佛又见到了二姐情窦初开时熟悉的脸庞。  老家的
期刊
角落里的古筝,旋律被手指帶走,那手握过笔,握紧拳头,握住琐事……  可能只隔着一道房门,不确定的将来如同安静的弦,满架的书就像缄默的嘴。作者的逝去,只会把灵魂交给文字,那是一枚打开自己的钥匙。蝴蝶椅更像一个标本,静止在空间里,飞翔只是动作,此时却是一段传奇。  烤漆床的白,墙面的白,月光的白,那张油画肖像的白,还不如一树梨花的白,它们与黑夜的分界是目光以外的那些。  责任编辑:李梅
期刊
我常常忆起一条田埂,一条长长的长满青豆和绿草的田埂。它像一条乡间的土蛇,摇曳着细细的身子,游进我的梦中,与我牵手,与我嬉戏,与我对话。这是一条什么田埂呢?它在哪里?怎么这样熟悉,這样亲切,甚至还散发着我身体的味道?  我开始寻找。我开始一趟一趟地回家,回到我的老家,回到生我养我的老家,回到那个埋着我从母体里带出的衣胞的老家。站在老屋的山头,我向四野望去,眼里满是绿油油的麦子,金灿灿的菜花。看不到一
期刊
年届九十的老父亲,五次脑梗,说话、四肢等许多生理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但那一双眼睛,仍十分明亮,经常用高度聚焦的眼光,凝视我。每天早晚帮他洗脸擦身、喂饭喂药、清理卫生时,不错眼珠地盯着我。尤其当我为他清痰、理发、剃胡须、针灸等近距离接触时,更是目不转睛,仿佛用高像素的镜头在我脸上扫描,要在脑海里刻录下影像的“光碟”。  30岁前,我与父亲十分“陌生”,记事时起,就随奶奶回农村老家住了一年。回城上学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