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与俞平伯先生商榷的信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书,发现网上有我四十年前写给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的一封信,开价人民币3000元。网上招徕的话语为:“卖家保真。俞平伯旧藏:著名人文学者、上海师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杨剑龙1980年致俞平伯手札一通3页,就一些诗词学术问题请教。(杨剑龙教授在早年江西师范时期手札,珍贵。)”
  信是1980年9月2日写的,当时我在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任教,当时正读俞平伯先生刚刚出版的《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读到有关温庭筠的词《南歌子》的注释,觉得好像不能自圆其说,便提笔给俞平伯先生写了一封信,就该词注释的疑惑和我的想法,向俞平伯先生求教,希望能够得到俞平伯先生的回信。后来并未收到回信,我也将此事早已忘却了,也不知道此信如何会流落社会的。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发现此信后,我查阅有关对于温庭筠《南歌子》注释的著作,好像大多沿用了俞平伯先生的意思。见到张华编著的《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186页)的注释:“金鹦鹉:金色鹦鹉。此指女子绣件上的花样,唐代刺绣流行用彩色丝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此句谓女子正在刺绣,她的手里拿着金鹦鹉花样的小绣件。另一说:金鹦鹉。指活的鹦鹉,此句是写一个很有点气派的公子哥儿,手里擎着名贵的鹦鹉。两说皆可通,此取前说。”后一种解释与我1980年的看法不谋而合,但张华将两种说法并列,又缺乏自己的判断。
  我將我四十年前的书信抄录如下,既回眸当年初生牛犊的稚气,又呈现出学术的探究精神。
  2020年9月6日
  俞老先生:
  您好!我很荣幸地阅读了您的《唐宋词选释》七九年出版新版本,获益匪浅。
  今来信就以问题向您讨教。读到您对温庭筠《南歌子》一词的注时,觉得费解,我把我的质疑和看法冒昧呈上,希能得到您的回音,以解此疑,不胜感激。
  词是这样的: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在注二中,您这样解释:“这两句,一指小针线,一指大针线。小件拿在手里,所以说‘手里金鹦鹉’。大件绷在架子上,俗称‘绷子’,诂言‘绣床’,人坐在前,约齐胸,所以说‘胸前绣凤凰’。和下面‘作鸳鸯’对照,结出本意。”(见《唐宋词选释》七九年版P.24)
  俞老,就您的注释二似乎前两句描写一个正在做针线的女子,但从整首词的内容联系上下句,我认为前两句是写男子,而不是写女子,是写一个倜傥风流的男子形象。他,手里擎着一只毛色斑斓的鹦鹉,身上穿着胸前绣着凤凰的锦衣。正是这样一个潇洒出众的男子形象,引起了词里面的一个深居闺房女子的“偷眼暗形相”,引出下文她真诚地感叹“不如从嫁与,作鸳鸯”。这是描写当时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女子,对自由恋爱的真挚和热切向往。所以我认为这样解释才合整首词的本意。
  俞老先生,您在注释二中说“这两句,一指小针线,一指大针线”。那到底金鹦鹉是小针线还是大针线呢?如果作此注释,“偷眼暗形相”就只是“形相”手里的小针线,那么如何解释胸前的大针线“绣凤凰”?您的注释“和下面‘作鸳鸯’对照,结出本意”,也是词不达意的。词里的“嫁舆”是嫁与“金鹦鹉”,还是嫁与“绣凤凰”呢?再说凤凰,凤为雄,凰为雌,已成一对,又如何作鸳鸯呢?因此,我认为前两句写的应是美男子的形象,而不是女子,更不是小针线、大针线。
  以上也许是我的主观推断,如有冒犯之处请原谅。
  俞老,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对词没有什么研究,只不过比较感兴趣罢了。有时因为教学的关系,常常看些书,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和教诲,后辈深感荣幸。急切地等候您的回信,以解此悬。
  敬颂
  安康!
  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杨剑龙1980.9.2
  作者:杨剑龙,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个人学术著作二十余部,主编或合著著作二十余部,选编著作八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创作出版长篇小说《金牛河》、诗集《瞻雨书怀》、散文集《岁月与真情》,并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多篇。
其他文献
同济大学刘强教授的新著《四书通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付梓之前,笔者就有幸先行读到,深感相对于已出版的同类型之著作,此书最大的特点是以“道”通贯“四书”之教化旨归,演成“四书”之教化体系。  为了充分演成四书之教化體系,刘强教授(以下称作者)把“道”分为十三种,即为学之道、修身之道、孝悌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义权之道、诚敬之道、正直之道、中庸之道、治平之道、齐家之道、教育之道和交
期刊
摘 要: 张勇教授的《柳宗元儒道佛三教观新论》一书以“交融”为核心,对柳宗元三教思想做出全面探讨。在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也吸收了柳宗元思想的精髓,体现着对“迹”与“心”二者的深入考察和对“文”与“道”关系的透辟阐述,即哲学研究与史学、文学研究的高度结合,以事明义,以文明道,从而新意迭出,创见纷繁,是对柳宗元学术研究的一次整体性推进。  关键词:《柳宗元 儒道佛三教观新论》 心迹 文道 交融  早
期刊
自古吟咏南京的诗词极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都流芳百世,脍炙人口。近人咏南京之诗,曾读到赵炳麟的《金陵漫兴》,印象颇深,值得一记,兹录其三首:  前有梁陈后福王,名流如鲫策朝堂。  蛾眉顿使雄图歇,鸩毒江山是建康。  闲乘一棹访秦淮,舞榭参差伴水涯。  燕子春灯消歇尽,泥人今古是
期刊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刘强教授的“四书通讲”专题曾于2019年到2020年在我刊以专栏形式刊出,总共20期,专栏受到读者和学界的普遍好评。近日,我们得知“四书通讲”已结集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这对于我们编者来说,是一种鼓舞,说明我们的专栏将以另一种形式走向更广大的读者,在此我们刊出刘强教授的自序和两篇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编者一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
期刊
如果将《海外华语小说年展2019》视作第一季,眼下是第二季。第一季首发时,在中国上海和美国纽约做了两场分享,到了提问环节,相隔万里两组不同的读者,提了同一个问题:什么是海外华语文学?  这个问题让我为难,坦诚地说,回答不了,也曾看过别人对此问题的诠释,说实话,都不够好。当然,可以尝试这样回复:窄义指称应是移居他国的华裔写出的华语文学作品。看似严谨,现场若有人反驳,黄头发蓝眼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或卷
期刊
边地写作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一个低频率出现的概念,往往具有随手而用的特征,学界既不注重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也没有厘清相应的边界。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容易望文生义,将边地写作视为在边地的写作。若以地域为视点,位居西南边陲的云南作家、批评家群体,比较喜欢也比较集中地使用了这一术语,以此来描述个体或者群体的精神站位。如小说家范稳所写的《边地书写四十年》一文,实际内容为对新时期以来云南文学的一个总括性的
期刊
摘要:《大宗师》前半篇直接阐释庄学义理,讨论庄子的道论思想、天人观、生死观等。在后半篇中,庄子用不同的寓言来形象地描述道的内涵及其特征,进一步对前面涉及的天人观和生死观进行补充与展示。全文深情绵邈,神传象外,韵溢毫端,文心灵妙,是一篇思想性与文学性紧密结合的哲理散文。  关键词:《大宗师》;艺术手法  何为大宗师?或谓大宗师就是道,或谓大宗师是悟道之真人。两说皆通,且彼此联系。对于俗人来说,真人就
期刊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革命文学”发酵盛行的时代,在众多描写“五四”青年成功转型为“革命者”的文本中,陈铨创作于1927年的《革命的前一幕》却提供了青年学生在“个人恋爱”与“报效祖国”的抉择上,选择“恋爱”“结婚”的案例。小说主人公陈凌华和徐梦频在追问人生意义中,滑向“一切皆虚幻”的结论,体验着烦闷、悲哀等情绪。本文认为,《革命的前一幕》不仅还原了大革命时代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选择上的苦闷,也揭
期刊
摘要:海外中文写作群近年愈来愈显示出非凡的韧劲和实力,并已进入深耕收获的季节,形成接力赶超、异军突起的蓬勃态势,本文对陈河、张惠雯、孟悟、夏婳诸位海外中文作家作品做出点评,借此一窥海外中文写作的昌盛与特色。而将这支异军突起的海外中文写作群放在中国文坛的大环境下,也是一支毫不逊色的文学生力军,甚至也可视为一支特种部队——他们阵容精壮,学养丰富,潜力无穷,未来海外中文写作的天空,必将会闪现更多耀眼的星
期刊
董逌论画,主张不离形似而又超越于形似,得物之真性及常理,也即所画对象的动态,如其所说的“得其真”。而从创作的角度看,他认为这种成就的获得,是画家以天合天、是峨则画的产物,也就是他所一再提倡的“天机自张”。这当然并不意味着董逌对绘画技法及创作个性的忽略,而是将创作发生的机制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  “天机”在董逌的绘画创作论中是一个价值范畴,在他的题跋中,董逌有多篇以“天机”作为对一流画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