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參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设情境 探索引导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数学知识原来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二、探索引导,激发兴趣。
发散探索是对己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幼儿园有22个红苹果和24个青苹果,送出19个,还剩多少个?”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22+24=46(个),46-19=27(个)。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没急于小结。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进入思考当中,抓住这个机会,我马上启发,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另一种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送出哪一种苹果,我们可以想成是把红苹果先卖出去,所以就可以这样列式:22-19=3个),3+24=27(个)。这位同学刚回答完,我来不及表扬他,其他同学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还可以想成是把青苹果先卖出去,所以列式是:24-19=5(个),5+22=27(个),就求出还剩多少个苹果。我马上给予表扬:你们真聪明!
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增加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兴趣。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又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我有一袋糖,送给大儿子一半,送给小儿子的是剩下的一半,最后自己还剩下7颗,问我原来有多少颗糖?”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7×4=28(颗),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7+7+7+7=28(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4+14=28(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加强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扮演实践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实践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他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如果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真挚的爱,对自己的数学学科有深厚的感情。那么学生就能喜欢上这位老师,就会乐于上这位老师的课,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俗话说:尊其师,信其道。
总之,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数学.山西太原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设情境 探索引导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数学知识原来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二、探索引导,激发兴趣。
发散探索是对己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幼儿园有22个红苹果和24个青苹果,送出19个,还剩多少个?”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22+24=46(个),46-19=27(个)。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没急于小结。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进入思考当中,抓住这个机会,我马上启发,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另一种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送出哪一种苹果,我们可以想成是把红苹果先卖出去,所以就可以这样列式:22-19=3个),3+24=27(个)。这位同学刚回答完,我来不及表扬他,其他同学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还可以想成是把青苹果先卖出去,所以列式是:24-19=5(个),5+22=27(个),就求出还剩多少个苹果。我马上给予表扬:你们真聪明!
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增加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兴趣。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又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我有一袋糖,送给大儿子一半,送给小儿子的是剩下的一半,最后自己还剩下7颗,问我原来有多少颗糖?”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7×4=28(颗),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7+7+7+7=28(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4+14=28(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加强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扮演实践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实践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他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如果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真挚的爱,对自己的数学学科有深厚的感情。那么学生就能喜欢上这位老师,就会乐于上这位老师的课,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俗话说:尊其师,信其道。
总之,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数学.山西太原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