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顶峰,诗歌取材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代书法创作继魏晋之后成为另一高峰,其中“类物象形、表记心灵”的草书,与诗人的浪漫情怀恰好契合,其飞动的神采,更能发抒诗人飞扬的情思。《全唐诗》中的另类诗歌——草书歌营造的意境,给人带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唐代草书歌让我们了解唐代诗歌发展水平、草书的发展状况的同时,更让我们的心灵与古人在穷高极远的想象空间自由遨游、纵横驰骋。
关键词:诗歌 书法 意境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诗歌创作的人数、数量,诗歌的种类、质量,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均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至魏晋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到唐朝形成创作的又一高峰。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艺术家的创作广受欢迎。由于草书点画飞动显现的浪漫神采,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和想象的空间,正好契合诗人的浪漫情怀,于是草书与诗歌结缘,产生了另类诗歌——草书歌,诗歌书法两种艺术相映生辉、相互交融之后产生的宁馨儿,为我们带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
本文从《全唐诗》中的草书歌营造的意境这一美学概念入手,探析唐代草书歌的丰富蕴含,使我们在欣赏草书歌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的同时,精神世界与千年前的古人一起,在穷高极远的想象空间自由遨游。
一 诗歌与草书
汉字由点线组成。以象形为基础,指事、会意、形声等独特的造字法,构成汉字完美的组合,使它在具有表意功能的同时,又具有象形的特质。当然,升华为书法艺术的汉字已经更为抽象化,不再等同于文字形成之初的简单象形——字与自然之物一一对应。汉字书法是把象形的概念应用于点画线条之中,以及点画组合成字,字字连缀成篇之后,给人带来的审美意象。具体到草书,更是把各种形态的点线,结合成千变万化的图形,以不同的笔法和运笔速度书写的点线,形成高低转折、顿挫抑扬的组合。其笔画的牵连萦绕、通篇的结体章法、气韵气势的起伏跌宕等,连贯在一起组成审美意象,呈现给欣赏者。而诗人眼中的草书审美意象,在带有草书家本人审美情趣、情感、审美趣味和修养的同时,更兼有诗人——欣赏者个人的人生体悟、审美素养、审美能力及欣赏水平等种种因素的渗入和融合。草书歌就是这种融合之后的结晶。诗人和草书家的情思和想象,在这里发生碰撞和汇集,产生了草书歌特有的类物象形的意境。
1 意境的内涵
唐代草书歌把草书家在草书作品中创造的“类物象形”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在惟妙惟肖的描画中,给诗歌欣赏者带来的是整体的“意境之美”。所谓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在《文艺理论教程》中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这里还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概念——意象。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意境与意象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关系应该包括两层意思:(1)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2)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简言之,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2 “类物象形”
“类物象形”的提法,早在我国古代书评中就有渊源,也是古代书评中常见常用的手法。如卫夫人的《笔阵图》云:“一[横]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丿[撇]陆断犀象。乙[折]百钧弩发。丨[竖]万岁枯藤。、[捺] 崩浪雷奔。习[即]横折钩。劲弩筋节。”
随后的很多书评均沿用此种方法。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等等,都是用来品评书法创作的。正如皎然诗中所说,“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这些“物”、“象”构成的意象,作为审美经验积淀在人们的审美意识里,在书法创作和欣赏中,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 草书歌中所营造的意境
草书歌中的“类物象形”俯拾即是。众多的“类物象形”,加上草书歌作者自己的情感和观察熔铸其中,与大千世界中可比之物组合辉映,提笔四顾,吞吐大荒,加以精心的艺术处理,成为营造草书歌境界十分常见的技巧和方法。草书歌中的意境创造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 描写草书家进行草书创作时疾笔快速挥洒,转瞬间满纸云烟的创作状态。狂草的书写贵在快速,其笔势的连绵,在快速书写中才会自然、洒落,而避免用笔的滞涩。狂草书家在创作时,往往是酒酣兴至而作,梅花点点漫天雪,剑气化龙无寻处,其狂放的激情即在草书的创作中得到舒展和释放,“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因此,狂草书的书写过程,总是在一片“风声雨声”中实现。草书歌用丰富的语言,描摹了草书家创作时运笔的迅疾,瞬间即成的潇洒情状。如李白“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句,王邕“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句,戴叔伦“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飘风骤雨、风驰电掣、剧奔驷等等。正是有了风驰电掣般的迅疾,“小豁胸中气”才会顺畅,草书作品才会一气呵成地完成。
2 草书家笔意遒劲连绵,其形似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般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用来描摹草书作品栩栩如生的状态的,如李白“时时只见龙蛇走”,朱逵“纸落纷纷如山鸢”,卢象句:“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邕“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等等。龙蛇游走,纸鸢跌落,轻烟环绕古松,万仞山开,寒猿憾枯藤,壮士拔山,海上山,湖畔石……一个个画面渐次打开,构成草书作品独有的意象群组成的艺术境界,令人目不暇接。
3 草书家创作,笔意之高、气势之壮,形成天地间最令人震撼的气氛和场面,使人惊心动魄而深受感染。草书歌常常选用至高至大之物作比,以加强表达效果。如任华“翕若长鲸泼刺动海岛,若长蛇戍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巨型的鲸鱼,庞大身躯的长蛇,它们的呼吸转动都会“引发地震”,这样的庞然大物自然令人触目惊心。贯休“天台古杉一千尺”喻指字体之宏大;“我恐山为墨兮磨海水,天与笔兮书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则用夸张的语言来写草书家的豪迈意气。
4 以柔美自然之物,形容牵丝萦带的草书笔法。据陆羽《僧怀素传》记载,怀素曾向邬彤学习书法,邬彤说,张长史对我说过“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怀素从中悟得书法之理:如蓬草随风飘飞,如细沙在微风吹拂下轻扬,如丝如发,仙衣金线,春露花枝,这些轻盈柔美的事物构成的意象,组合成温柔、甜美的意境。在霏霏微微点长露,花开上林,月照凤楼、桃花半红等等意境中,草书的艺术境界更为恬淡、悠远。如窦冀“狂风入林花乱起”句,朱逵“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风回”,任华“或如丝,或如发,风吹欲绝又不绝。”“霏霏微微点长露。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贯休“锥画沙兮印印泥。”“袅袅枯藤万丈悬”。“仙衣半拆金线垂。”“桃花半红公子醉”,戴叔伦“始从破体变风姿”,“花开春景迟”。诗歌以无比唯美的语言,通过自然界中具有柔美特征的意象,展现了草书作品华美、妍媚的风神,用来表现草书作品风格的丰富性和多样特征。
5 以草书比兵阵,喻指笔力具有老道劲健的刚健之美。战场的厮杀刀光剑影,难解难分,草书笔画间相互勾连、牵引,充满张力,似有杀气,仿佛大战当前,恢宏壮烈,催人奋进。草书歌以楚汉相争惊天动地、边疆战事悲壮惨烈、沙场战后断枪折剑狼藉一片等场面,构成篇章宏伟的气势,而用枣木槊、铁锡、欧冶剑、并州铁等,着意形容草书笔力的刚劲有力。如李白“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窦冀“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贯休“乍如沙场大战后,断枪橛箭皆狼籍”,“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搭著枣木槊。”任华“锋芒利如欧冶剑,劲直浑是并州铁”,等等。以大漠霜、阴山雪为背景,轰轰烈烈、人喊马嘶的战争场面,更增加了悲壮的氛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6 叙庄肃、恐惧之气氛。草书笔画的相互勾连缠绕,正像倔强的毒蛇互相争斗,各不相让。在白色背景下,由黑色墨迹组合而成的草书笔画意象连缀在一起,形成并营造了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同时把人带入恐惧的气氛和意境。很多草书歌运用魑魅魍魉鬼神怪异来营造恐怖气氛,其描述都很成功。如苏涣“忽如裴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裴擅长舞双剑,为唐人一绝。可以想象裴舞剑时寒光闪闪,充满杀气。吴生擅长画鬼,其画出来的鬼,逼真到把自己都会吓倒,令人不寒而栗。朱逵“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经年老松死去仍倔强地倚靠在悬崖峭壁上,滔天巨浪不断翻卷,连海鸟都会感到惊恐,更何况人呢?戴叔伦“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笔法由壮丽到枯涩的变化,其形如龙腾蛇盘和怪兽悚然而立,实在让人毛骨悚然。孟郊“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江人愿停笔,惊浪恐倾船”,草书笔画仿佛毒蛇喷出毒气,而江上观看的人宁愿书家停笔,不然会担心有毒龙惊起巨浪,大船都有可能被掀翻。任华“千魑魅兮万魍魉,欲出不可何闪尸。”“又如翰海日暮愁阴浓,忽然跃出千黑龙。夭矫偃蹇,入乎苍穹。飞沙走石满穷塞,万里飕飕西北风。”成千上万的魑魅魍魉鬼神怪异游走在尸体间,茫茫无际的浩瀚大海,日暮时分被浓雾所笼罩,忽然上千条黑龙从海面上跃出,其庞大的身躯接天入海,其狰狞的躯干藏匿在乌云里,此时的天地间被飞沙走石充塞填满,由西北面狂卷而来的巨风,带着呼哨声声万里横扫而去。阴风阵阵,天地间巨龙怪兽,狂风怒号,其恐惧的气氛再无言表。
草书歌的意境如此高远,其内涵如此丰富深厚,达到了诗歌作品所能实现的最佳艺术之境,无疑是草书点画飞动的特点,拓展了它的审美空间。
综上所述,草书歌具有了书法家和诗人两类从事不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所具有的双重的审美想象和独特审美创造的审美空间和深刻内涵。一般地说,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同样,能够成功创造出具有美的意境的诗歌,才能算得上上乘的诗歌。不言而喻,草书歌因为具备了书法和诗歌双重的审美蕴含,堪称诗歌中的菁华。
注: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书法艺术与诗歌意境关系的研究”(09BE027)。
参考文献:
[1] 李白:《草书歌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2] 王邕:《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3] 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4] 朱逵(一作遥):《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5] 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6] 贯休:《观怀素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7] 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8] 苏涣:《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9] 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作者简介:陈艳丽,女,1963—,河北乐亭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
关键词:诗歌 书法 意境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诗歌创作的人数、数量,诗歌的种类、质量,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均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至魏晋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到唐朝形成创作的又一高峰。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艺术家的创作广受欢迎。由于草书点画飞动显现的浪漫神采,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和想象的空间,正好契合诗人的浪漫情怀,于是草书与诗歌结缘,产生了另类诗歌——草书歌,诗歌书法两种艺术相映生辉、相互交融之后产生的宁馨儿,为我们带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
本文从《全唐诗》中的草书歌营造的意境这一美学概念入手,探析唐代草书歌的丰富蕴含,使我们在欣赏草书歌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的同时,精神世界与千年前的古人一起,在穷高极远的想象空间自由遨游。
一 诗歌与草书
汉字由点线组成。以象形为基础,指事、会意、形声等独特的造字法,构成汉字完美的组合,使它在具有表意功能的同时,又具有象形的特质。当然,升华为书法艺术的汉字已经更为抽象化,不再等同于文字形成之初的简单象形——字与自然之物一一对应。汉字书法是把象形的概念应用于点画线条之中,以及点画组合成字,字字连缀成篇之后,给人带来的审美意象。具体到草书,更是把各种形态的点线,结合成千变万化的图形,以不同的笔法和运笔速度书写的点线,形成高低转折、顿挫抑扬的组合。其笔画的牵连萦绕、通篇的结体章法、气韵气势的起伏跌宕等,连贯在一起组成审美意象,呈现给欣赏者。而诗人眼中的草书审美意象,在带有草书家本人审美情趣、情感、审美趣味和修养的同时,更兼有诗人——欣赏者个人的人生体悟、审美素养、审美能力及欣赏水平等种种因素的渗入和融合。草书歌就是这种融合之后的结晶。诗人和草书家的情思和想象,在这里发生碰撞和汇集,产生了草书歌特有的类物象形的意境。
1 意境的内涵
唐代草书歌把草书家在草书作品中创造的“类物象形”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在惟妙惟肖的描画中,给诗歌欣赏者带来的是整体的“意境之美”。所谓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在《文艺理论教程》中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这里还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概念——意象。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意境与意象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关系应该包括两层意思:(1)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2)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简言之,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2 “类物象形”
“类物象形”的提法,早在我国古代书评中就有渊源,也是古代书评中常见常用的手法。如卫夫人的《笔阵图》云:“一[横]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丿[撇]陆断犀象。乙[折]百钧弩发。丨[竖]万岁枯藤。、[捺] 崩浪雷奔。习[即]横折钩。劲弩筋节。”
随后的很多书评均沿用此种方法。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等等,都是用来品评书法创作的。正如皎然诗中所说,“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这些“物”、“象”构成的意象,作为审美经验积淀在人们的审美意识里,在书法创作和欣赏中,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 草书歌中所营造的意境
草书歌中的“类物象形”俯拾即是。众多的“类物象形”,加上草书歌作者自己的情感和观察熔铸其中,与大千世界中可比之物组合辉映,提笔四顾,吞吐大荒,加以精心的艺术处理,成为营造草书歌境界十分常见的技巧和方法。草书歌中的意境创造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 描写草书家进行草书创作时疾笔快速挥洒,转瞬间满纸云烟的创作状态。狂草的书写贵在快速,其笔势的连绵,在快速书写中才会自然、洒落,而避免用笔的滞涩。狂草书家在创作时,往往是酒酣兴至而作,梅花点点漫天雪,剑气化龙无寻处,其狂放的激情即在草书的创作中得到舒展和释放,“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因此,狂草书的书写过程,总是在一片“风声雨声”中实现。草书歌用丰富的语言,描摹了草书家创作时运笔的迅疾,瞬间即成的潇洒情状。如李白“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句,王邕“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句,戴叔伦“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飘风骤雨、风驰电掣、剧奔驷等等。正是有了风驰电掣般的迅疾,“小豁胸中气”才会顺畅,草书作品才会一气呵成地完成。
2 草书家笔意遒劲连绵,其形似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般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用来描摹草书作品栩栩如生的状态的,如李白“时时只见龙蛇走”,朱逵“纸落纷纷如山鸢”,卢象句:“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邕“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等等。龙蛇游走,纸鸢跌落,轻烟环绕古松,万仞山开,寒猿憾枯藤,壮士拔山,海上山,湖畔石……一个个画面渐次打开,构成草书作品独有的意象群组成的艺术境界,令人目不暇接。
3 草书家创作,笔意之高、气势之壮,形成天地间最令人震撼的气氛和场面,使人惊心动魄而深受感染。草书歌常常选用至高至大之物作比,以加强表达效果。如任华“翕若长鲸泼刺动海岛,若长蛇戍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巨型的鲸鱼,庞大身躯的长蛇,它们的呼吸转动都会“引发地震”,这样的庞然大物自然令人触目惊心。贯休“天台古杉一千尺”喻指字体之宏大;“我恐山为墨兮磨海水,天与笔兮书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则用夸张的语言来写草书家的豪迈意气。
4 以柔美自然之物,形容牵丝萦带的草书笔法。据陆羽《僧怀素传》记载,怀素曾向邬彤学习书法,邬彤说,张长史对我说过“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怀素从中悟得书法之理:如蓬草随风飘飞,如细沙在微风吹拂下轻扬,如丝如发,仙衣金线,春露花枝,这些轻盈柔美的事物构成的意象,组合成温柔、甜美的意境。在霏霏微微点长露,花开上林,月照凤楼、桃花半红等等意境中,草书的艺术境界更为恬淡、悠远。如窦冀“狂风入林花乱起”句,朱逵“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风回”,任华“或如丝,或如发,风吹欲绝又不绝。”“霏霏微微点长露。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贯休“锥画沙兮印印泥。”“袅袅枯藤万丈悬”。“仙衣半拆金线垂。”“桃花半红公子醉”,戴叔伦“始从破体变风姿”,“花开春景迟”。诗歌以无比唯美的语言,通过自然界中具有柔美特征的意象,展现了草书作品华美、妍媚的风神,用来表现草书作品风格的丰富性和多样特征。
5 以草书比兵阵,喻指笔力具有老道劲健的刚健之美。战场的厮杀刀光剑影,难解难分,草书笔画间相互勾连、牵引,充满张力,似有杀气,仿佛大战当前,恢宏壮烈,催人奋进。草书歌以楚汉相争惊天动地、边疆战事悲壮惨烈、沙场战后断枪折剑狼藉一片等场面,构成篇章宏伟的气势,而用枣木槊、铁锡、欧冶剑、并州铁等,着意形容草书笔力的刚劲有力。如李白“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窦冀“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贯休“乍如沙场大战后,断枪橛箭皆狼籍”,“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搭著枣木槊。”任华“锋芒利如欧冶剑,劲直浑是并州铁”,等等。以大漠霜、阴山雪为背景,轰轰烈烈、人喊马嘶的战争场面,更增加了悲壮的氛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6 叙庄肃、恐惧之气氛。草书笔画的相互勾连缠绕,正像倔强的毒蛇互相争斗,各不相让。在白色背景下,由黑色墨迹组合而成的草书笔画意象连缀在一起,形成并营造了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同时把人带入恐惧的气氛和意境。很多草书歌运用魑魅魍魉鬼神怪异来营造恐怖气氛,其描述都很成功。如苏涣“忽如裴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裴擅长舞双剑,为唐人一绝。可以想象裴舞剑时寒光闪闪,充满杀气。吴生擅长画鬼,其画出来的鬼,逼真到把自己都会吓倒,令人不寒而栗。朱逵“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经年老松死去仍倔强地倚靠在悬崖峭壁上,滔天巨浪不断翻卷,连海鸟都会感到惊恐,更何况人呢?戴叔伦“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笔法由壮丽到枯涩的变化,其形如龙腾蛇盘和怪兽悚然而立,实在让人毛骨悚然。孟郊“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江人愿停笔,惊浪恐倾船”,草书笔画仿佛毒蛇喷出毒气,而江上观看的人宁愿书家停笔,不然会担心有毒龙惊起巨浪,大船都有可能被掀翻。任华“千魑魅兮万魍魉,欲出不可何闪尸。”“又如翰海日暮愁阴浓,忽然跃出千黑龙。夭矫偃蹇,入乎苍穹。飞沙走石满穷塞,万里飕飕西北风。”成千上万的魑魅魍魉鬼神怪异游走在尸体间,茫茫无际的浩瀚大海,日暮时分被浓雾所笼罩,忽然上千条黑龙从海面上跃出,其庞大的身躯接天入海,其狰狞的躯干藏匿在乌云里,此时的天地间被飞沙走石充塞填满,由西北面狂卷而来的巨风,带着呼哨声声万里横扫而去。阴风阵阵,天地间巨龙怪兽,狂风怒号,其恐惧的气氛再无言表。
草书歌的意境如此高远,其内涵如此丰富深厚,达到了诗歌作品所能实现的最佳艺术之境,无疑是草书点画飞动的特点,拓展了它的审美空间。
综上所述,草书歌具有了书法家和诗人两类从事不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所具有的双重的审美想象和独特审美创造的审美空间和深刻内涵。一般地说,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同样,能够成功创造出具有美的意境的诗歌,才能算得上上乘的诗歌。不言而喻,草书歌因为具备了书法和诗歌双重的审美蕴含,堪称诗歌中的菁华。
注: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书法艺术与诗歌意境关系的研究”(09BE027)。
参考文献:
[1] 李白:《草书歌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2] 王邕:《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3] 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4] 朱逵(一作遥):《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5] 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6] 贯休:《观怀素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7] 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8] 苏涣:《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9] 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
作者简介:陈艳丽,女,1963—,河北乐亭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