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初中语文的教学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延续和升华。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以后,随着教材的改编,无论是从教材方面、教学方面还是学生的心理层面方面等都存在衔接的问题。
  一、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在整个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在每册六个单元中,文言文只有两个单元,篇目比较少,文本的篇幅不长,并且难度也不大,知识点容易识记。在高中阶段,文言文的篇目较多,约占每册教材的一半,文本的篇幅也比较长,难度较大,知识点不太容易识记。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初高中文言文衔接的研究不够,未对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
  二、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出现断层的原因
  造成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无法有效衔接,出现断层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作分析。
  1.教材层面的因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文言文教学中,淡化语法知识,只需要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对于整篇文章的意思,只作大概的了解即可。可是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却明确规定:要有系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理念。正是由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在教材的编排方面就会出现断层。
  2.教学层面的因素
  由于高中语文教师对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点的了解不太透彻,所以在教学时,只会重点关注高中文言文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至于初高中文言文知识点的断层部分从不去关注,这必然会加深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断层现象,不利于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知识。
  3.学生心理层面的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生进入高中以后,由于教材的编排等诸多因素,学习高中文言文时必然会存在着恐惧的心理,当文本中出现一些从未见过的词语或对文本的意思无法理解时,则厌学情绪油然而生,不愿学习文言文的心绪产生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打消了,其兴趣会骤然递减。
  三、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目前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无法统一的情况下,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难度难于统一的现状下,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措施及对策为:
  1.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切实有效地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
  当新生踏入高中阶段以后,部分学生面对难度增加的高中文言文,不知该如何学习。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去整理与归纳文言文的知识点,在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和高中文言文知识之间搭建桥梁,进行有效的积累。例如在《荆轲刺秦》教学后,为了整合初高中文言文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时搭建初高中知识联系的平台,我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思考。同时辅以下面的课后思考题:陶渊明在后期不愿巴结“权贵”,宁愿归隐山水之间,为什么他在诗中评价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请结合陶渊明所处朝代的背景,对他的这种思想作出分析。学生在作答此题时观点虽然会有偏颇,但是指导学生作此方面的思考,对于学生学习高中文言文来说,必将受益无穷。
  2.注重文言知识的补漏,切实有效地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知识点的缺漏,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时,容易出现断层,非常不利于文言文的学习。所以教师有义务填补这个缺漏,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现有的知识点。例如在《滕王阁序》的教学中,在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词句的分析上,老师应该找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点——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语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帮助学生分析:王勃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其实很大程度是受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启发。吴均的句子虽然在视野上比较开阔,可是在色彩上却比较单调,王勃的句子在其句子的基础上,能够动静结合,色彩缤纷,胜其一筹。通过对比的方法“查缺补漏”之后,学生也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这种方法学习高中文言文,能够有效地衔接初高中文言文的知识点,有助于此方面的学习。
  3.注重学习心理的疏导,切实有效地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的心理发展过程,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离不开下面两个方面:第一,当学生遇到“拦路虎”时,应该及时给予他们信心,告诉学生,不要畏惧,可以从以前所学的知识点逐层突破难点,增强学习的信心。第二,从学生的课堂心理角度出来,设计教学内容或教学情景,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能有效地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例如《归去来兮辞》教学中,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从《归园田居》入手,用学生熟悉的诗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恐惧感,为学习《归去来兮辞》扫清心理上的障碍。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旭东中学。
其他文献
学校是一种文化存在,其重要使命在于文化传承。教育作为人类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从实体性出发,坚守和传递彰显自身类本质的文化传统。教育对个体的培养,致力于在微观层面上再现类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方式,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尽相同,在教学中的表现千差万别,即便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对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成竹在胸,也會有临场事件的发生。所谓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意外状况快速作出反应,采用合理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发挥教育机智的几种技巧。  一、借题发挥,巧
HITACHI702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正常工作壮态时,输出的数据能自动传送到外部电脑,但偶而也有不能传输的情况出现,给生化检验报告单易行的解决故障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时光流逝,1958年创刊的《江海学刊》已走过60年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回想往事,浮想联翩。在这里,记下我个人与贵刊往来的点点滴滴,在零落的历史碎片中,抒发我与历史组两代人
古语云:“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这是很有道理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生毕竟是孩子,家长将其孩子送到学校来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来学校接受教育的。我们知道即使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法要不断加以矫正,对学生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要做
比较,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异同,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有比较就有鉴别,有鉴别就有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有着广泛的空间,从作家背景到主题内容,从语言风格到诗文意境,从理解句子到词语分类等,都能成为比较法教学的内容。  一、作家的比较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