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年少就喜欢上了佛经,捧上一本经卷便可足不出户,待在闺阁中,并誓与佛经、青灯相伴到老。那时的外婆该是怎样的女子呢?她该是像一株初生木棉一样安静柔和地生长,却又浮动着薄荷清浅的香味吧,或许她还有着如莲的心思:一盏青灯一卷经书,罗衫飘飘临窗读。
  除了习读经文,外婆也捣鼓草药。外婆到底研读了佛经外的多少医书呢?在我的印象里,经外婆手拂过,百草皆为药,她的室前一串串挂着,门里一堆堆码着,到处堆放着草药。外婆配制的草药常常是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并且完全免费。因草药配制精准、独到,且一颗慈悲的佛心,外婆被十里八乡尊称为“先生”。我喜欢外婆捣鼓草药时的专注,轻偎在她身边,闻着她粗布衣上清浅的药香,祥和柔美的脸上盛着温软绵和的微笑,清冷的月光落在她额角,便有了一丝神圣的庄严。
  母亲说外婆曾是拒嫁的,可那个年月的姑娘又怎抗拒得了家族的力量?外婆也是被逼嫁的,抓着门槛大哭着拼死不放,还是被大汉们生生地抬到了岭头源外公家的院子,从此过上了平常女子烟雨朦胧里来、炊烟袅袅里坐的生活,每日穿梭于鸡鸭狗跳的院子里、忙活于锅碗瓢盆的撞击乐中,却也因一份经卷而享有了她内心的平和,一份医治病者的佛心而拥有了祥和的美好。
  无论多忙,外婆都保有着她在闺阁中念佛经的仪容:精致的发型一丝不乱,头上斜斜地别着一枚发卡,露出她光洁的额头。因为忙碌,她只能在柔月中静坐在家门口的石礅子上轻轻念诵她的佛经,也常用温润的手轻拂着我额角教我念诵一些简单的经文。我会在独自走夜路时学着外婆把前额的头发用发卡卡住,露出额角,轻轻念诵着经文,仿佛这样前面便有了一盏风吹不灭的灯,再无恐懼地一路前行。
  母亲传承了外婆的慧眼和一颗佛心,她识得山上的草草木木,并在日常生活中教我辨识各种草药:首乌的叶是浓缩版的红薯叶,藤蔓细若铁丝,柔而有韧性,首乌呈褐黑色,常择在几尺的石堆下深居;路边茎立在路旁居多,茎灰白,叶指甲盖般大小,呈椭圆;田鸡王戴黄花,喜潮,细细密密地散布在稻田边或者滋润的土地里与野草为伴……而紫苏根与牛皮冻加冰糖蒸水喝止咳;栀子根与路边茎煮水下火;花椒蔸蔸煮鸡蛋治牙痛……有很多若富贵病般的顽疾,常是在医院打针消炎暂时好了,过阵又复发,大凡这样的便常常找到母亲。例如难断根的牙痛、腰痛、关节痛……母亲便扛了锄头到山里去帮着挖些草药配好了给送去。方便乡亲邻里,似乎这也成了她修习佛法的功课。
  我对草药虽有一定的辨识,却少了母亲和外婆的耐心和热情,把草药的配制大多忘得差不多,也不愿去爬山越岭寻那些稀奇少见的草药。我只是喜欢上了佛经,常坐在一盏桔色灯下,照着经卷工工整整地抄写经文。经卷抄得多了,内心便莫名地沉静安宁起来。我也常把工资里的一部分划入一些陌生的求助账户,资助时间最长的是一位程姓武警,他在一场火灾中因为救人而造成85%的烧伤面积。我在一些帮扶救助中感触着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和囊中羞涩的无奈。于是,我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名为“心恋物语”的店铺,并把店铺所有的收入用作公益。
  外婆早已在清浅的药香里随她的佛经故去,母亲也已年迈,那些我能叫得出名的各类草药,便在都市忙碌的生活中被我遗失于山谷。打工的弟弟在广东因尿毒症晚期无钱救治的求助电话将刚步入正轨的生活打乱,我请了半个月假跑到广东守护着抢救中的弟弟。那时父亲刚刚离世,我怕年迈的母亲受不得这双重打击,站在医院门口的大街上,泪流成河。
  当弟弟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我偷偷地把他接回永州,送往市中心医院做进一步造瘘手术。我把消息封锁得死死的,为了把白天的时间腾出来跑往医院照顾弟弟,我只能彻夜上班。那么严重的他,隔天就要做一次血透,高额的治疗费几乎让我崩溃,接下来还有走往湘雅的配型、等肾源……我来回地奔走着,再次与时间赛跑。年前在同一条奔跑的路上,我把父亲跑没有了,我很想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倾诉,抬头却是白晃晃的日头,一浪高过一浪的山脉,八月的骄阳似火啊,它刺痛着我的眼,更大力度地撕扯着我焦渴干裂的唇。咬下一块剥离的唇皮,和着溢出的血水吞下,我向着绵绵的群山狂奔,以潇水逆流的姿势。
  含着热泪用颤抖的手在空间敲下:“我该如何去爱你,我的亲人?”任泪雨倾盆,我的脆弱无助展露无遗;我在笔会时偷偷溜走,跑往阳明山秀峰寺,跪在地藏殿里,眼含热泪一字字、一句句地大声诵读《地藏经》,字字悲切……一赶来的两位文友静立一旁默然陪伴,任我声声泪、字字血地哭着,直到三个小时后我哭趴在地上。
  即使我无暇顾及叽啾叽啾的QQ声,却也无法抗拒朋友们热闹闹的电话铃声,朋友们在电话里大声笑着说:“丫头,快出来走走,初晨的霞光好美噢!”我还来不及回话,响脆脆的敲门声便迎来蜂拥而入的朋友们,姐妹们笑着拥过来,举起手机打开热火朝天的群消息,那里面是漫天飞舞的红包雨,雪莹正发出一个红包,并以五十元一幅的价格出售他的画作,说收入都将捐给笑笑,蓝月亮以一千元的价格购买了其中一幅画卷……我清楚地看到每一条消息都离不开“帮笑笑一起渡过难关”,那一串串灰黑色的字符,变得茁壮起来,在我心灵的冬季里伫立成一株傲雪寒梅的枝干,而那飞扬的红包,舞成了一朵朵梅的姿态,它们盛开在我苍白的雪地里……接着,母亲打来电话,说我单位的领导去看她,留下了一个鼓鼓的信封;敦权大哥在电话里说,晚上他约医生一起吃饭打听下哪里的医院会有合适的肾源……电话依然在响,QQ里热闹闹的叽啾声依然不绝于耳。
  跑到窗子边使劲地拉开帘子,所有的明亮瞬间涌进屋子,霞光中,我似乎隐约地又看到穿斜襟盘扣服的外婆,闻到了她那满屋子的药香。
其他文献
细雨微凉,在一片迷蒙的水汽里回到家乡,广阔的田野更显葱翠,仿佛听见禾苗拔节的声响。  院落有些泥泞,被娘打扫得干干净净。走在老院里,一切如旧,青石板轻声低吟,大柳树随风摇曳。树下的瓶瓶罐罐已被收走,记忆里一直堆在那儿,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它们陪着老井、柳树和年迈的父母,也许还残存着年下的热闹和孩子们的笑声。现如今,母亲也要远行了,收拾走这些瓶子罐子,院子扫了又扫,像是还给它们一份尊严一样。可是,
期刊
种苹果不一定是我的事业,却实实在在是我的职业。想想,不错,再想想,挺好。无论快乐还是不快乐,它是我生活的主要内容,慢慢地,也就成了精神的依托。  我种苹果为生计,就这么简单。简单产生知足,知足出产快乐。不为世事扰,不为他人动,苹果园就变成了快乐园。修炼到如此境界,陶翁可攀。  但毕竟,世俗的日子靠庸俗的物质支撑,庸俗的物质靠人肉凡胎换取,天上不掉馅饼就一定会降下汗珠雨。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不一定快乐,
期刊
母亲善良,极少与人为敌,哪怕那一年,我们家的菜地被人占去了几分,大有主权不保之势,她也只是背地里劝慰父亲:“他爹,跟人好说好商量啊,千万不要打起来。”父亲虽是倔头,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也还是愿意息事宁人。那件事的最终结果是人家还了地,两家人和和气气握手言欢。  但我发现,四婶就是个例外。  四婶与母亲是妯娌,亲的。四婶家住东头,我家住西头,中间隔着五婶家。母亲有时候站在院子里,目光很气愤地向
期刊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承载着拼搏和希望,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1979年7月7日至9日,我与衡东县霞流公社中学15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高考,这是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第三次高考。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高考试卷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中国高考步入正轨。各级领导看得很重,到处都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豪情满怀,拼命挤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  高考前,不时有领导来
期刊
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一条双车道,开车大概十分钟,道路左边是一片小山丘,右边是湘江的一个小洲,这里的人都叫它月亮岛。  年少时,还没有到城里来,在我住的那个小镇上的人,提到月亮岛就感觉很遥远,就像是天上的月亮,天天看着就是无法靠近。我的童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去那个岛上看看,看是不是真的像月亮一样。  小镇靠江,江边有一个码头,离水面十几米,停靠着一艘轮船,镇上的人去城里,就要来码头坐轮船。小时候,我们都爱
期刊
一个风雪严寒的夜晚,山脚边上的一处砖瓦平房里,寒气袭人。虽然书桌下摇摆着一个电动火扇,仍不能抵御寒气,双脚冻得阵阵麻木。  “咚咚、咚咚……”几声很有节奏且不失礼节的敲门声,中断了我的写作思路。谁在这么冷的夜晚登门?莫非是乡村好友置办喜事需要书写对联?莫非是遇到官司者需拟写诉状?莫非有人遇到急难而登门诉求?莫非……啊,我猛然想起,我的手机已关闭三天三夜了。  又是几下紧促的敲击声:“本楚,开门哪!
期刊
怀念的胶片,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把自己所有的故事看透。  在柳堡,天井里果然有一口自言自语的井。和苔藓一样光滑的声音,飘荡在浅蓝色的空气中,打水的桶里盛满银子似的月光。允许有一种笑声抚摸着桂花,镂空的木窗泄漏爱的余韵。  或者倚门听雨。屋后的小河渐涨,一直流向春风浩荡的远方。檐下精致的雨滴,如座钟的脚步宁静。此刻的二胡和箫管,一定是湿漉漉的,如泪水溅落于新叠的纸船。  一个少女正在掌灯,一个老者在
期刊
又一个脂粉气十足的名字。背后,一定有故事。  胭脂河是明朝朱元璋为沟通江浙漕运而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南通石臼湖,北连秦淮河,全长7.5公里。沿岸奇峰倒挂,怪石高悬,有“江南小三峡”之美誉。无独有偶,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似乎总是在统治者的意志下从事这样惨无人道的驚天之举,传之后世,成为奇观——从埃及金字塔到万里长城,乃至这条近万名民工以生命为代价在胭脂岗开凿出的这条“石缝中的运河”。  600多年
期刊
一  没有预感,没有防备,如我一扭头荒草突然就长出来一样,丁酉清明前两天,一辆白色的老年代步车,在姐家的院子里,夺走了62岁的姐姐的心跳。  惊闻噩耗,正在先生家坟院祭奠的我,雷击般一下子失去知觉……醒来后仍旧很是恍惚,看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看草木相互挤挨起伏,看我清瘦而秀美的姐姐着蓝色上衣在乡间小路上款款行走……  姐姐!眼泪随着这一声哭喊汹涌奔泻。我气喘吁吁跑到一棵树下,对着手机向那个给我传递
期刊
寄伯去世好多年了,有时还会梦到他。  我还在襁褓时,有高人指点,说把我过继给男孩子多的人家才好,于是我妈四处打听,后来找到寄伯家。  当时,寄伯已有三个儿子,他第一眼看到我,就笑呵呵地答应了。这也许是我和寄伯有缘。他给我取名:林珏。这样,出生几个月的我就给他做过房女儿。  后来,寄伯又生了四个儿子。对我这个独生女,当成掌上明珠一样,阿囡阿囡唤我,从没对我说过一句重点的话。  那个时代,农村人孩子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