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围绕“听说读写”进行研究,从根本上改变学生面对的困境,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重新爱上语文,让“听说读写”成为语文课一种常态,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听得懂”“乐于说”“会读”“能写”。
【关键词】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学习习惯;听说读写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新課程教学,倡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名师黄厚江老师也说过“语文能力可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及知识水平进行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运用能力。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多年来,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的可以说变化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学生大学毕业了,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需要写,写不好;说呢,结结巴巴,说不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要写写不来,要说说不来……今天的语文教学要考虑到七八年、十几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现在社会发展很快……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第二,做到学用兼顾,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句自古名言,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没有做到。学语文,就要做到读的懂;听得清;需要写,就能写;需要说,就能说。
我认为,语文教育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听读说写是中学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四个基本方面,也是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易忽视的四个方面。就其作用和特点来说,四个方面既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互相替代,同时又有严密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听读说写的关系,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十分必要。
古人也曾留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格言。从古至今,“读”一直就是用得最多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
而现今,我们山区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上课能听,提问时似懂非懂;上课叫说,却无法表达、不会组织语言、表意不明,让人听不懂;上课布置读,结果声音很小,或许是默读的很多,不愿发出声音;布置作文,难倒一片,写得一窍不通。针对我们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围绕“听说读写”进行研究,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学生面对的困境,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重新爱上语文,让“听说读写”成为语文课一种常规,在认真阅读教学后能真正让学生“听得懂”“乐于说”“会读”“能写”。
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效果对策和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在课程开展之前要和学生共同学习有关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的理论基础知识,因为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其课堂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以实现,才能调动其自身的能动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结合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相关理论知识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课堂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用“听说读写”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阅读教学“听说读写”的要求,善于选择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如,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可采取自读(默读或开口读),也可以采取听其他同学读,这一做法既有“读”又有“听”;在听中可以采取听词语、听句子、听后分辨教师是否读错词语等方式;在阅读教学的“说”中,我们先要让学生“敢说”,先要能大胆开口说话;然后是“会说”,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想法;最后是“乐说”,让表达成为一种乐趣。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必须有些具体的要求:得法——追求读的科学性、有效——强化读的目的性、渐进——注意读的层次性。
听,其实也是读,是读的另一种形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两者殊途同归,最后的目的是相同的。听和读结合得好,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读得多了,听得多了,知识的积累自然就多了,能力也就相应发展了,即所谓“见多识广”。
在教学《观刈麦》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然后叫几个代表朗读课文等多种读的方式,其他同学听,然后发表看法,既体现了读又有了听这样的一个双重输入,为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提高了学生读和听的能力。
写是书面形式,说是口头形式;写是无声的说,说是有声的写。要把获得的知识利用起来,把读获得的信息输送出去,只能通过说和写两种形式。运用哪种形式,可根据需要来选择。说和听结合,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说和写结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写”中我们可以采取“小写”和“大写”的形式。“小写”的形式有片段写作、句子及段落的仿写等;“大写”的形式有扩写、缩写、根据某个阅读主题进行写作等。
其实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很多时候都是几种方式一起运用的,如我在上《巴东三峡》一课时,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听句子,辨正误。我是这样操作的,先规定学生阅读文章中的几个段落,一般是少于三个段落的,然后学生合上书本,我读文段中的几个重点句子,读的过程中我有意替换掉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或者是将其中的几个词语的语序调换,然后让学生去辨别正误。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将老师的读,学生的听和说有效的结合起来了,这样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锻炼到学生词语运用的能力,因为我替换的几个词语意思是相近是。
我还有一种有效的听说读写锻炼的做法是,将文章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语挑选出来进行先听写,然后要求学生用其中的几个词语对文章进行简述或者是对文章进行一个小的缩写,学生如果能说得清楚或者是写的清楚,说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这样的做法一来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即使调整我们教学的策略,做到二次备课和课堂的有效生产。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没有听、说、读的积累和训练。因此,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形成比听说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复杂,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四种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听读说写是密切结合、相互并存的。读和听是输入的一个过程,是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感受的一个过程,是说和写的基础;而说和写是一个感受输出的过程,又是读和听的一个升华与运用。所以,读听、说写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提高、相辅相成的一个良性循环关系。抓好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听说写尤为重要,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志。
参考文献:
[1]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语文出版社, 2008,1(1):69.
【关键词】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学习习惯;听说读写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新課程教学,倡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名师黄厚江老师也说过“语文能力可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及知识水平进行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运用能力。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多年来,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的可以说变化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学生大学毕业了,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需要写,写不好;说呢,结结巴巴,说不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要写写不来,要说说不来……今天的语文教学要考虑到七八年、十几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现在社会发展很快……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第二,做到学用兼顾,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句自古名言,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没有做到。学语文,就要做到读的懂;听得清;需要写,就能写;需要说,就能说。
我认为,语文教育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听读说写是中学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四个基本方面,也是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易忽视的四个方面。就其作用和特点来说,四个方面既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互相替代,同时又有严密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听读说写的关系,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十分必要。
古人也曾留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格言。从古至今,“读”一直就是用得最多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
而现今,我们山区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上课能听,提问时似懂非懂;上课叫说,却无法表达、不会组织语言、表意不明,让人听不懂;上课布置读,结果声音很小,或许是默读的很多,不愿发出声音;布置作文,难倒一片,写得一窍不通。针对我们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围绕“听说读写”进行研究,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学生面对的困境,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重新爱上语文,让“听说读写”成为语文课一种常规,在认真阅读教学后能真正让学生“听得懂”“乐于说”“会读”“能写”。
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效果对策和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在课程开展之前要和学生共同学习有关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的理论基础知识,因为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其课堂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以实现,才能调动其自身的能动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结合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相关理论知识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课堂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用“听说读写”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阅读教学“听说读写”的要求,善于选择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如,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可采取自读(默读或开口读),也可以采取听其他同学读,这一做法既有“读”又有“听”;在听中可以采取听词语、听句子、听后分辨教师是否读错词语等方式;在阅读教学的“说”中,我们先要让学生“敢说”,先要能大胆开口说话;然后是“会说”,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想法;最后是“乐说”,让表达成为一种乐趣。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必须有些具体的要求:得法——追求读的科学性、有效——强化读的目的性、渐进——注意读的层次性。
听,其实也是读,是读的另一种形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两者殊途同归,最后的目的是相同的。听和读结合得好,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读得多了,听得多了,知识的积累自然就多了,能力也就相应发展了,即所谓“见多识广”。
在教学《观刈麦》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然后叫几个代表朗读课文等多种读的方式,其他同学听,然后发表看法,既体现了读又有了听这样的一个双重输入,为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提高了学生读和听的能力。
写是书面形式,说是口头形式;写是无声的说,说是有声的写。要把获得的知识利用起来,把读获得的信息输送出去,只能通过说和写两种形式。运用哪种形式,可根据需要来选择。说和听结合,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说和写结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写”中我们可以采取“小写”和“大写”的形式。“小写”的形式有片段写作、句子及段落的仿写等;“大写”的形式有扩写、缩写、根据某个阅读主题进行写作等。
其实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很多时候都是几种方式一起运用的,如我在上《巴东三峡》一课时,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听句子,辨正误。我是这样操作的,先规定学生阅读文章中的几个段落,一般是少于三个段落的,然后学生合上书本,我读文段中的几个重点句子,读的过程中我有意替换掉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或者是将其中的几个词语的语序调换,然后让学生去辨别正误。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将老师的读,学生的听和说有效的结合起来了,这样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锻炼到学生词语运用的能力,因为我替换的几个词语意思是相近是。
我还有一种有效的听说读写锻炼的做法是,将文章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语挑选出来进行先听写,然后要求学生用其中的几个词语对文章进行简述或者是对文章进行一个小的缩写,学生如果能说得清楚或者是写的清楚,说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这样的做法一来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即使调整我们教学的策略,做到二次备课和课堂的有效生产。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没有听、说、读的积累和训练。因此,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形成比听说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复杂,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四种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听读说写是密切结合、相互并存的。读和听是输入的一个过程,是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感受的一个过程,是说和写的基础;而说和写是一个感受输出的过程,又是读和听的一个升华与运用。所以,读听、说写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提高、相辅相成的一个良性循环关系。抓好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听说写尤为重要,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志。
参考文献:
[1]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语文出版社, 2008,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