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过去人们习惯于狭隘地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的思维定势。增强课程的生命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的角色,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的生命之活水,为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呢?下面我就以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三篇课文《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我们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一、实践体验,开发利用人本资源
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活的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家长和社会人士同样都是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各种人本资源,充分挖掘各种人本资源的价值,促进学生品德的社会性发展。
1、合理开发利用教师资源。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师不仅是儿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常常是学生心目中非常崇拜的“偶像”,因此。教师的智慧、职业、经验、言语、行为和表情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1)将上课老师作为课程资源。上课的老师既是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同时也能成为人本资源的被利用者。如果上课的老师没有孤立地把自己作为局外人,而是想方设法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那么或许就能精彩无限。
在《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这堂课的开始,教师以聊天的方式,先说说自己的家住在余姚的什么地方,然后引出话题:“你家住在什么地方?”让孩子们交流。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对余姚的部分行政区域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听课老师作为课程资源。凡是公开课,常常会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品德学科亦是如此。我们有时常常在绞尽脑汁地寻找教学资源的时候,却忘了听课老师也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在教学设计时巧妙地利用听课老师这一人本资源,一定能带来更多的精彩。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这堂课是全市的公开课,来听课的老师来自余姚的各个乡镇、各个街道,在上课之前,执教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下一张小调查表,然后让学生去听课老师那儿。调查该老师来自哪个乡镇或街道,家住什么地方,并将调查所得记录下来,同时,要求学生调查时注意礼貌。使用礼貌用语。学生接到任务后,拿着调查表,兴高采烈地前去调查。在这种氛围中,连平时比较腼腆的孩子也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上课时,教师在让孩子们交流了自己家住在什么地方之后,请孩子们汇报课前调查所得。孩子们大胆地汇报着。这样一来,不仅使孩子们对余姚的行政区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使孩子们在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中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能力。听课老师这一资源的利用,让教学“活”了起来,达到了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境界。
2,合理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可以说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世界。品德课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人本资源。课堂上,我们有时不可能带着学生亲历各种生活场景,但是可以努力找寻学生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社会事件或者道德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把已知的内容搬进课堂。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一课课前,教师了解到班中有学生家住余姚大亭。每当杨梅成熟时,家里会有许多客人来采摘杨梅、品尝杨梅这一情况,上课时,安排了请这些孩子谈谈当时家里人是如何招待客人的情景,把学生平时头脑中无意的、随意的事件进行提升,形成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并让其他听的学生明白每当杨梅成熟时,我们可以如何来招待远方的朋友,使课堂上的引领功能外化成对学生以后生活的指导。
3,合理开发利用社会人士资源。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果能请身边的社会人士走进课堂。现身说法,那么学生获得的体验一定会更加真实。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这一课,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请来了我们学校对面埃迪尤外语培训学校的外教(他来余姚已有三年),让他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接受孩子们的现场采访,这位外教分别用英文和中文讲述了他对我们家乡余姚的美好印象。由于班上有些孩子平时见过这位外教,有的甚至在他那儿学习英语,因而对他的到来着,显得格外亲切和真实,他们被外教的话深深地感染。显然。他的真实性是成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关键。
二、创设情境,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我们生存的社会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如图文信息、音像信息、网络信息等,这些信息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优化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信息资源,增强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1,合理开发利用图文信息资源。
图片是非常直观、形象的,它的展示很容易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激发其内在的情感。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一课在第二版块“说说特产,引发爱乡之情”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家乡不同季节的水果,然后全班汇报,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示从网上下载的水果图片,如樱桃、杨梅、黄花梨、葡萄、柿子等,当学生看到这一幅幅色泽艳丽的水果图片时,禁不住发出了“哇!哇!”的惊叹声,有的孩子还小声地说:“真想咬一口!”等学生欣赏完了家乡水果的图片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介绍除家乡的水果以外的其他特产。同样,教师又逐幅出示下载的图片,如豆酥糖、茭白、茶叶、大闸蟹等。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大声地喊着图片旁边特产的名称,个个脸上洋溢着自豪感。显然,学生的爱乡之情已油然而生。
2,合理开发利用音像信息资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学生大多数都爱听音乐,爱唱歌。在品德课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可以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第三版块“看看美景,激发爱乡之感”的教学中,教师播放美丽的四阴湖的录像,伴着悠扬的音乐声,孩子们一边欣赏着美丽如画的四明湖景色,一边静静地听着解说员深情的解说。此时,孩子们的爱乡之情进一步被激发了。
又如,在第一版块和第二版块结束,当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被激发后,教师通过改编歌曲《可爱的蓝精灵》的歌词,组织学生分别用歌声来赞美家乡的特产和家乡的美景。这—形式不仅让学生的情感整体输出,而且还突破了“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难点。
总之,只要坚持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就会有取之不尽的生命之活水;只要拥有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会尽显生命活力。走向开放的课程,必将为德育课程带来勃勃生机,也将为师生学习新知、探索未知,形成良好品格和个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一、实践体验,开发利用人本资源
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活的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家长和社会人士同样都是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各种人本资源,充分挖掘各种人本资源的价值,促进学生品德的社会性发展。
1、合理开发利用教师资源。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师不仅是儿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常常是学生心目中非常崇拜的“偶像”,因此。教师的智慧、职业、经验、言语、行为和表情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1)将上课老师作为课程资源。上课的老师既是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同时也能成为人本资源的被利用者。如果上课的老师没有孤立地把自己作为局外人,而是想方设法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那么或许就能精彩无限。
在《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这堂课的开始,教师以聊天的方式,先说说自己的家住在余姚的什么地方,然后引出话题:“你家住在什么地方?”让孩子们交流。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对余姚的部分行政区域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听课老师作为课程资源。凡是公开课,常常会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品德学科亦是如此。我们有时常常在绞尽脑汁地寻找教学资源的时候,却忘了听课老师也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在教学设计时巧妙地利用听课老师这一人本资源,一定能带来更多的精彩。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这堂课是全市的公开课,来听课的老师来自余姚的各个乡镇、各个街道,在上课之前,执教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下一张小调查表,然后让学生去听课老师那儿。调查该老师来自哪个乡镇或街道,家住什么地方,并将调查所得记录下来,同时,要求学生调查时注意礼貌。使用礼貌用语。学生接到任务后,拿着调查表,兴高采烈地前去调查。在这种氛围中,连平时比较腼腆的孩子也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上课时,教师在让孩子们交流了自己家住在什么地方之后,请孩子们汇报课前调查所得。孩子们大胆地汇报着。这样一来,不仅使孩子们对余姚的行政区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使孩子们在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中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能力。听课老师这一资源的利用,让教学“活”了起来,达到了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境界。
2,合理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可以说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世界。品德课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人本资源。课堂上,我们有时不可能带着学生亲历各种生活场景,但是可以努力找寻学生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社会事件或者道德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把已知的内容搬进课堂。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一课课前,教师了解到班中有学生家住余姚大亭。每当杨梅成熟时,家里会有许多客人来采摘杨梅、品尝杨梅这一情况,上课时,安排了请这些孩子谈谈当时家里人是如何招待客人的情景,把学生平时头脑中无意的、随意的事件进行提升,形成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并让其他听的学生明白每当杨梅成熟时,我们可以如何来招待远方的朋友,使课堂上的引领功能外化成对学生以后生活的指导。
3,合理开发利用社会人士资源。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果能请身边的社会人士走进课堂。现身说法,那么学生获得的体验一定会更加真实。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这一课,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请来了我们学校对面埃迪尤外语培训学校的外教(他来余姚已有三年),让他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接受孩子们的现场采访,这位外教分别用英文和中文讲述了他对我们家乡余姚的美好印象。由于班上有些孩子平时见过这位外教,有的甚至在他那儿学习英语,因而对他的到来着,显得格外亲切和真实,他们被外教的话深深地感染。显然。他的真实性是成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关键。
二、创设情境,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我们生存的社会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如图文信息、音像信息、网络信息等,这些信息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优化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信息资源,增强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1,合理开发利用图文信息资源。
图片是非常直观、形象的,它的展示很容易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激发其内在的情感。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一课在第二版块“说说特产,引发爱乡之情”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家乡不同季节的水果,然后全班汇报,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示从网上下载的水果图片,如樱桃、杨梅、黄花梨、葡萄、柿子等,当学生看到这一幅幅色泽艳丽的水果图片时,禁不住发出了“哇!哇!”的惊叹声,有的孩子还小声地说:“真想咬一口!”等学生欣赏完了家乡水果的图片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介绍除家乡的水果以外的其他特产。同样,教师又逐幅出示下载的图片,如豆酥糖、茭白、茶叶、大闸蟹等。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大声地喊着图片旁边特产的名称,个个脸上洋溢着自豪感。显然,学生的爱乡之情已油然而生。
2,合理开发利用音像信息资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学生大多数都爱听音乐,爱唱歌。在品德课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可以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第三版块“看看美景,激发爱乡之感”的教学中,教师播放美丽的四阴湖的录像,伴着悠扬的音乐声,孩子们一边欣赏着美丽如画的四明湖景色,一边静静地听着解说员深情的解说。此时,孩子们的爱乡之情进一步被激发了。
又如,在第一版块和第二版块结束,当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被激发后,教师通过改编歌曲《可爱的蓝精灵》的歌词,组织学生分别用歌声来赞美家乡的特产和家乡的美景。这—形式不仅让学生的情感整体输出,而且还突破了“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难点。
总之,只要坚持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就会有取之不尽的生命之活水;只要拥有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会尽显生命活力。走向开放的课程,必将为德育课程带来勃勃生机,也将为师生学习新知、探索未知,形成良好品格和个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