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为卢氏与沈宛作词比较辨析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纳兰情词以其哀感顽艳、缠绵悱恻而名世,但许多词不易确定其本事,解读起来扑朔迷离。纳兰性德为卢氏和沈宛写的词大部分是可以辨识的,也有少量的词本事争议较大。本文通过比较纳兰性德为卢氏和沈宛作词的情感内容、意象、典故运用等因素,试图寻找其中独特的情感密码,以期深度解析纳兰情词,同时也兼及一些较有本事争议的词的辨析。
  关键词:纳兰性德 卢氏 沈宛 悼亡词
  纳兰情词以其哀感顽艳、缠绵悱恻而名世,但有关纳兰性德个人情事的记载却相当稀少。据相关文献记载及学者们考证,纳兰性德妻妾较确切的是原配卢氏、妾颜氏、继室官氏、妾沈宛。另外,相恋过的女子还有“表妹”、侍女、歌妓、“林下风”女子等多种说法。
  纳兰性德约从十九岁到三十一岁去世一直在从事词的创作,情词约占其所有存世词的三分之一,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他的情爱心理和历程。纳兰情词有些能够确指是为某人某事而作,有些疑似为某人某事而作,还有一些不辨具体的人事。纳兰为卢氏和沈宛作的词大部分是可以辨识的,但也有少量的词本事争议较大。
  本文立足于纳兰性德为卢氏与沈宛所写的词,通过情感内容、意象、典故运用等因素的比较分析,试图寻找其中独特的情感密码,以期深度解析纳兰情词,同时也兼及一些较有本事争议的词的辨析。
  一、情感内容:同中有异,同异混杂
  卢氏与沈宛是纳兰短暂的一生中先后深爱过的两位女子。纳兰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缘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夫妻恩爱,感情深笃。但仅过了三年,卢氏因难产致病而亡,纳兰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在人生的最后一两年,纳兰欲觅红颜知己。他在写给严绳孙的信中说:“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沦落之余,久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在写给顾贞观的信中说:“又闻琴川沈姓有女颇佳,望吾哥略为留意。”如此,在纳兰三十岁时,好友顾贞观帮他觅得江南才女沈宛,并在回京时一并带回。纳兰将沈宛安置在别馆,两人情投意合,相爱至深。然而沈宛不为纳兰家族所容,相处三月,两人被迫分离,沈宛回到江南。纳兰与卢氏、沈宛相识相恋的经过不同,一个是明媒正娶,一个是自主结合;感情结束的方式也不同,一为死亡,一为被迫分离。但相处时,他们一样聚少离多,饱受相思之苦;生离死别之后,他又一样对她们深切怀思。因此,纳兰词写与卢氏、沈宛的相处,都是聚少离多、相思、愁苦这类情感内容,写离别后,则一为悼亡,一为伤别。下面将加以分说。
  (一)同:聚少离多、相思、愁苦 琴瑟和谐之时,纳兰为卢氏作的词并不多。有一首《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应是为卢氏作: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的是一位寂寞的闺中少妇。纳兰从二十二岁到三十一岁去世前一直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需要值宿或扈从外出,不能陪在妻子身边,故而设想妻子的寂寞无聊、因愁消瘦。
  纳兰与沈宛定情之后,写过一首《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
  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这首词应是写沈宛对自己的相思爱恋以及对于两人会少离多的埋怨。“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指在有墨线格子的笺纸上题写回纹诗,香墨将藏头诗中的字暗暗侵蚀。此时两人雖已同居,但纳兰因为公务繁忙,能陪在沈宛身边的时间很少,故有“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相看仍似客”之语。
  (二)异:悼亡、伤别 也许是“欢娱之词难工,愁苦之言易好”,卢氏死后,纳兰写了许多悼亡词。如《青衫湿遍·悼亡》《沁园春·瞬息浮生》《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等,首首深情,尽了纳兰对亡妻的一片痴情和无尽思恋。
  纳兰被迫与沈宛分别后,也为她作词多首,如《南乡子·烟暖雨初收》《梦江南·昏鸦尽》《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遐方怨·欹角枕》《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等,表达自己的痛苦、绝望和对对方的思念、怜惜。几个月之后,纳兰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不能说与沈宛的离去毫无关系。
  二、意象
  仔细品读纳兰为卢氏作的悼亡词,发现“回廊”“翠翘”的意象多次出现。如“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青衫湿遍·悼亡》)、“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浪淘沙·红影湿幽窗》)、“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沁园春·瞬息浮生》)、“曲阑深处重相见”(《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又如“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同时出现“翠翘”与“回廊”。“回廊”是贵族庭院里常见的设施,“翠翘”是女子的头饰,纳兰在词中多次言及,应是与卢氏生前相处时,留下了与爱情有关的深刻回忆的事物,堪称是纳兰与卢氏爱情的“物语”。
  纳兰写沈宛的词多用到“芙蓉”和“梅”的意象,如《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用“芙蓉”指代沈宛: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据《饮水词校笺》校考,在《精选国朝诗余》中,“转过回阑叩玉钗”初稿作“选梦凭它到镜台”。“选梦”是沈宛之号,《选梦集》是她的词集名。“镜台”即玉镜台,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中温峤以玉镜台为聘礼,娶表妹续弦的故事。由此可以断定,此词缘沈宛而作。若如此,此词应是写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芙蓉”指代沈宛,而“凤翘”“回阑”意象的出现,则是纳兰对于与沈宛初次相会的印象,尤其撷取了与卢氏重合的部分。另有《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根据全篇词义,可以理解为纳兰对得到红颜知己沈宛之事的书写。“感激东风”乃是感激朋友顾贞观作伐,“吹落娇红”指送来沈宛,“芙蓉”指代沈宛。“梅”的意象如《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这里用“江梅”指代沈宛,设想其因愁消瘦。又如《梦江南·昏鸦尽》:“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胆瓶梅”是设想的意象,但有比衬沈宛之意。
  三、典故
  纳兰在写给卢氏的悼亡词中,常用典故来表情达意,所用典故多与夫妻爱情、死亡有关,如李隆基与杨玉环、荀奉倩与其妇、韩凭夫妇的悲欢离合。用李、杨爱情悲剧来比况自己与卢氏的爱情悲剧,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钗钿约,竟抛弃。”“钗钿”指金钗和钿盒,是传说中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定情信物。又如“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红窗月·燕归花谢》)、“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誓三生”“密约”“深盟”“生生花里住”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语意。《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中,“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用《世说新语》中荀奉倩的故事:“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纳兰写给沈宛的词,用典与求偶、纳妾、被迫分离等有关,如裴航遇云英、王献之迎桃叶、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等。《南乡子·烟暖雨初收》云: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有学者認为此词是写送友人南归,但理解为纳兰被迫与沈宛分别,更切合词意和情景。“桃叶渡”是在南京秦淮河畔的渡口名,因晋王献之于此迎其妾桃叶而得名。桃叶是王献之宠妾,暗扣纳兰与沈宛的关系,只是有人迎妾,有人送妾,苦乐不同。著名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也可能是为沈宛所写: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浆向蓝桥易乞”用唐传奇中裴航在蓝桥遇见仙女云英,向其求婚的故事,而“药成碧海难奔”用嫦娥偷食灵药奔月的故事,这两句是说相爱容易相守难。“牛津”指银河,兼用八月浮槎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被迫分离,正切合纳兰与沈宛的处境。“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表明只要有情人能成眷属,自己愿意过清贫的生活。
  总之,纳兰性德为卢氏与沈宛所写的词有重合,也有不同,需要仔细品读。
  参考文献:
  [1] 罗星明,陈子彬.《卢氏墓志铭》解说[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4).
  [2] 纳兰性德.饮水词校笺[M].赵秀亭,冯统一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黄曙辉,印晓峰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 刘义庆.世说新语校笺[M].徐震堮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
  作 者: 吴海燕,文学硕士,绵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永井荷风一生著述极为丰富,创作期长达六十余年。虽然永井荷风很早就被介绍到我国,却明显受到冷遇,这与荷风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本文以1980年为界考察我国对永井荷风文学翻译、研究的具体实态,总体来看我国的荷风文学翻译与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  关键词:永井荷风 中国 翻译 研究  一、引言  日本近代作家永井荷风(1879—1959)的文学创作横跨明治、大正、昭和
期刊
摘 要:《树影》作为日本“原爆文学”的代表,以长崎为背景,描写从“二战”后第三年到第十五年这十多年间华侨妇女柳庆子同日本穷画家麻田晋之间的恋爱悲剧,以及两人都死于原子弹后遗症的共同遭遇,来烘托原子弹带给日本人民的灾难。佐多稻子一生两次加入共产党,最后被开除党籍。作为左翼文学家,她在侵华战争中成为战争支持者,战后对自己的战争责任避而不谈。她的小说《树影》仍是突出战争对日本人民的伤害,但进步之处在于借
期刊
摘 要:吉田兼好《徒然草》内容广阔,寄蕴繁复,具有独特的文化表征。一方面其根植于日本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投射出对于日本内部文化的承继性,另一方面它积极摄取外来文化因子,反映出强大的文化包容性。本质上,可将其视作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塑造的一个生动的文学缩影,具有深远的跨文化研究意义。  关键词:《徒然草》 吉田兼好 文化吸纳  作为日本中世纪古典文学三大随笔之一,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以其清雅
期刊
摘 要: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运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二战”中波兰犹太人群像嵌入连贯紧凑的主线故事中,在20世纪犹太难民的特殊历史境遇与原著小说情节与人物的基础上,为观众呈现身份背景各异的边缘人物形象,组成犹太人从沉沦到救赎的“二战”生活历史。本文试图将电影中各色人物原本在主线故事中碎片化的叙事段落重新衔接,唤起大屠杀影像叙事中极易被淹没的平凡众生的强烈在场,并从《辛德勒的名单》对边缘角色的成功塑造这
期刊
摘 要:作为旅美华人作家,白先勇和严歌苓都曾在他们的移民小说中致力于女性身体书写。他们一方面突破传统禁锢,用大胆的笔触刻画女性之美,建构女性主体与自我,另一方面又将女性置于绝望的生存困境,书写她们在隐忍或挣扎中的自我救赎方式。  关键词:白先勇 严歌苓 移民小说 女性 身体叙事  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旅外作家和八九十年代的“新移民作家”,白先勇和严歌苓都曾创作过一系列“移民小说”。“到了一块新
期刊
摘 要:作为20世纪初期中法两国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流浪女伶》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在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的设定方面呈现了极大的相似性,推动了文学领域内女性意识的表达和女性话语权的构建,两部作品对各自国家后来的女性文学发展都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但是受社会背景的影响,两部作品在对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上仍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女性主义 《流浪女伶》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契合 差异  20世纪初,女
期刊
摘 要:永贞革新,是为了改变“安史之乱”以来的混乱局面而进行的一场政治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以革新派和反对派的斗争为主,以王叔文集团的失败告终。从参与人员来看,白居易位卑名小,算不得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但他有一部分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况;革新失败后,白居易和革新集团的一部分成员是有往来的,不仅如此,革新派提出的种种举措,与白居易的政治观念有很大部分的重合之处。由此观之,永贞革新这场政治事件和白居易的
期刊
摘 要:《诗经》本身作为传世经典,其文献学价值已经在长达千余年的研究中被不断证明和强化;而作为杰出的文学著作,在推进后世文学创作进一步发展方面,其艺术价值同样不可磨灭。《诗经》之所以具有历久弥新的品鉴价值,除却“赋”“比”“兴”抒情手法的确立和成熟外,在叙事表意的过程中,另有其他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在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诗经》中典例为据,试从“叠字吟唱,循序渐进;反向逆志,寓物情味; 罗织意象
期刊
摘 要:马来西亚裔美国籍作家林玉玲的小说《馨香与金箔》是一部跨文化、跨民族的后殖民文学作品,讲述了亚裔女性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中积极抗争寻求自我的故事。本文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分析小说中女性受到的双重压迫和多重抗争的表现,旨在呈现第三世界女性的生存困境,解构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权力话语。  关键词:林玉玲 《馨香与金箔》 后殖民女性主义 压迫 权力话语  马来西亚裔英语作家林玉玲(S
期刊
摘 要:郁达夫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特有的文人品格——他既批判社会又热切关注社会,他既在社会之中又在社会之外;同时他也对自身进行深刻的解剖,在解剖自身的过程中流露出一种真诚的忏悔意识。  关键词: 文人品格 批判 关注社会 忏悔  自从郁达夫的作品《沉沦》发表后,文学界对其作品的评价和他本人的关注就已经开始,综观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对郁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