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中总是存在最善和最恶的一面,而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控制自己心中的那份最恶,而努力向最善的一面发展的能力。
新生刚入学,我班有个男生特别引人注目:白皙的脸,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每当看见老师,也面带笑容礼貌的叫“老师好!老师辛苦了!”感觉他好可爱。可是他不合群,经常一个人默默的坐着,和同学交流也很少,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
有一件事情,改变了我对他一直觉得可爱的看法。某天我班一个同学带来喜糖,下课和大家分享时,其他同学拿到喜糖都会很开心并且说谢谢,他却不言不语,拿到喜糖马上吃了,大口大口的咬,一会儿就吃完了,而其他同学都还在慢慢的品尝,高兴地谈论着,满满的都是感恩氛围。只有他默默地发呆。当时我很惊奇,他怎么会这样呢?渐渐的这件事就淡忘了。
有一天放学,我到班里听见几个同学说:“我帮助他解决学习问题,从来不会说谢谢的,好像是理所应当似的。”“我借给他文具用品,他也不道谢的。”“那天我借钱给他,他也没说感谢的话。”“我给他苹果,他也没说谢谢!”几个同学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当看见我时,他们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吴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同学是非。”我趁机引导他们,同学有缺点,可以当面指出,让其改正,同时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同学。
大家的话勾起了我的记忆,分享糖果的一幕又出现眼前。他没有感恩之心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吗?是他自私还是另有原因?于是叫来询问,他一直静默。
这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引导呢?无意中,看见了这个《留几枚柿子在树上吧》故事:
在以色列农村,每当庄稼成熟收割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收割。四角的庄稼,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享用。
他们认为,是神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恩,就用留下田地四角的庄稼这种方式报答今天的拥有。既报答了神,又为那些路过此地又没有饭吃的贫困的路人给予方便。庄稼是自己种的,留一点给别人收割,他们认为,分享是一种感恩,分享是一种美德。无独有偶,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这里随处可见农民采摘柿子的忙碌身影,但是,采摘结束后,有些熟透的柿子也不会被摘下来。这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一些游人经过这里时,都会说,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岂不可惜。但是当地的果农则说,不管柿子长得多么诱人,也不会摘下来,因为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是什么使得这里的人留有这样一种习惯?
原来,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柿子几乎绝产。
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喜鹊到这里度过冬天。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著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予,是一种快乐。因为给予并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种高尚的收获。给予,是一种幸福,因为给予能使你的心灵美好。留几枚柿子在树上吧!那是一道人间最美的风景。在他又一次接受别人的帮助没有道谢时,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他沉默不语,然后默默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就召开了一次班队课。
“xxx,请到前面来。”可能是以为要挨批评,他耷拉着脑袋走到讲台前,神情中也透出一丝不在乎。“同学们,回忆一下他有哪些优点?曾经为班级做过哪些好事?给过大家哪些帮助?想好告诉他。”同时要求大家讲的具体,要真诚,不能夸大,也尽量不要重复。大家开始思索,静默几分钟后,有人站起来说:“他体育很好,经常带领我们晨跑,并且耐心指导我们如何跑步,提高跑步成绩。现在我们班的跑步成绩大大提高,离不开他的指导,谢谢你。”“他早上一般都比较早到校,会帮助值日生一起扫地,美化班级卫生,谢谢你!”“开学拿书本,他拿了多次,并且仔细分发书本和试卷,谢谢你!”“有次我脚崴了,他就背我上医务室,谢谢你!”“上次下雨,他把雨伞借给我,自己却冒雨回家,谢谢你!”
……
大家你一语我一言的说着,他梗着的脖子慢慢地转了回来。听了大家的赞美,他涨红着脸终于吐露真情:“吴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如此自私,也不应该如此自卑,我要融入到班集体中。因为我自己觉得成绩不好,而且我是单亲家庭,认为同学会看不起我,所以不愿和他们交流,也不觉得他们帮助我该道谢,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老师你能帮助我改变这陋习吗?”我笑着面对他,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变的。”
也许他开始懂事了,也许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的,他成了一个好学生:成了一个爱说谢谢的人,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成了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人,成了班集体很强的人,成了学习也有明显进步的人。其实这种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学生很多,只要我们找对突破口,加以引导,还是可以改变的,使之成为乐观向上的好学生的。
他们不仅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且特别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心理学研究表明,上中学以前,学生在道德判断中往往着眼于行为效果,到了中学时期则转向注重内部动机的判断。他们特别注重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甚至到最后会表现更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而忽略成人的看法的倾向。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营造团结友爱宽容的班级环境,使问题学生获得接纳并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让班级对其的正面评价成为其成长的目标。作为班主任的我通过改善学生人际间的沟通渠道,纠正学生认识上、心理上的偏差,使同学间互相学习、帮助、关心,学会爱他人,加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可為问题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平等、民主的健康教育环境。作为班主任的我关注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等于不断强化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学生的优点会越来越多,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同样的道理,弱化学生的缺点,缩小学生的缺点,学生的缺点会越来越萎缩。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关注什么,在乎什么,就能把什么吸引到你的周围。你关注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就会聚集到你的周围;你关注阴暗的东西,阴暗的东西也会跟随你的左右,这是吸引力法则在发挥作用。”
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触动他们的心灵动力。做一个高明的心灵雕琢师,帮助他们走过人生中灿烂的青春岁月。
新生刚入学,我班有个男生特别引人注目:白皙的脸,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每当看见老师,也面带笑容礼貌的叫“老师好!老师辛苦了!”感觉他好可爱。可是他不合群,经常一个人默默的坐着,和同学交流也很少,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
有一件事情,改变了我对他一直觉得可爱的看法。某天我班一个同学带来喜糖,下课和大家分享时,其他同学拿到喜糖都会很开心并且说谢谢,他却不言不语,拿到喜糖马上吃了,大口大口的咬,一会儿就吃完了,而其他同学都还在慢慢的品尝,高兴地谈论着,满满的都是感恩氛围。只有他默默地发呆。当时我很惊奇,他怎么会这样呢?渐渐的这件事就淡忘了。
有一天放学,我到班里听见几个同学说:“我帮助他解决学习问题,从来不会说谢谢的,好像是理所应当似的。”“我借给他文具用品,他也不道谢的。”“那天我借钱给他,他也没说感谢的话。”“我给他苹果,他也没说谢谢!”几个同学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当看见我时,他们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吴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同学是非。”我趁机引导他们,同学有缺点,可以当面指出,让其改正,同时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同学。
大家的话勾起了我的记忆,分享糖果的一幕又出现眼前。他没有感恩之心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吗?是他自私还是另有原因?于是叫来询问,他一直静默。
这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引导呢?无意中,看见了这个《留几枚柿子在树上吧》故事:
在以色列农村,每当庄稼成熟收割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收割。四角的庄稼,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享用。
他们认为,是神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恩,就用留下田地四角的庄稼这种方式报答今天的拥有。既报答了神,又为那些路过此地又没有饭吃的贫困的路人给予方便。庄稼是自己种的,留一点给别人收割,他们认为,分享是一种感恩,分享是一种美德。无独有偶,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这里随处可见农民采摘柿子的忙碌身影,但是,采摘结束后,有些熟透的柿子也不会被摘下来。这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一些游人经过这里时,都会说,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岂不可惜。但是当地的果农则说,不管柿子长得多么诱人,也不会摘下来,因为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是什么使得这里的人留有这样一种习惯?
原来,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柿子几乎绝产。
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喜鹊到这里度过冬天。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著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予,是一种快乐。因为给予并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种高尚的收获。给予,是一种幸福,因为给予能使你的心灵美好。留几枚柿子在树上吧!那是一道人间最美的风景。在他又一次接受别人的帮助没有道谢时,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他沉默不语,然后默默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就召开了一次班队课。
“xxx,请到前面来。”可能是以为要挨批评,他耷拉着脑袋走到讲台前,神情中也透出一丝不在乎。“同学们,回忆一下他有哪些优点?曾经为班级做过哪些好事?给过大家哪些帮助?想好告诉他。”同时要求大家讲的具体,要真诚,不能夸大,也尽量不要重复。大家开始思索,静默几分钟后,有人站起来说:“他体育很好,经常带领我们晨跑,并且耐心指导我们如何跑步,提高跑步成绩。现在我们班的跑步成绩大大提高,离不开他的指导,谢谢你。”“他早上一般都比较早到校,会帮助值日生一起扫地,美化班级卫生,谢谢你!”“开学拿书本,他拿了多次,并且仔细分发书本和试卷,谢谢你!”“有次我脚崴了,他就背我上医务室,谢谢你!”“上次下雨,他把雨伞借给我,自己却冒雨回家,谢谢你!”
……
大家你一语我一言的说着,他梗着的脖子慢慢地转了回来。听了大家的赞美,他涨红着脸终于吐露真情:“吴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如此自私,也不应该如此自卑,我要融入到班集体中。因为我自己觉得成绩不好,而且我是单亲家庭,认为同学会看不起我,所以不愿和他们交流,也不觉得他们帮助我该道谢,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老师你能帮助我改变这陋习吗?”我笑着面对他,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变的。”
也许他开始懂事了,也许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的,他成了一个好学生:成了一个爱说谢谢的人,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成了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人,成了班集体很强的人,成了学习也有明显进步的人。其实这种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学生很多,只要我们找对突破口,加以引导,还是可以改变的,使之成为乐观向上的好学生的。
他们不仅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且特别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心理学研究表明,上中学以前,学生在道德判断中往往着眼于行为效果,到了中学时期则转向注重内部动机的判断。他们特别注重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甚至到最后会表现更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而忽略成人的看法的倾向。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营造团结友爱宽容的班级环境,使问题学生获得接纳并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让班级对其的正面评价成为其成长的目标。作为班主任的我通过改善学生人际间的沟通渠道,纠正学生认识上、心理上的偏差,使同学间互相学习、帮助、关心,学会爱他人,加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可為问题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平等、民主的健康教育环境。作为班主任的我关注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等于不断强化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学生的优点会越来越多,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同样的道理,弱化学生的缺点,缩小学生的缺点,学生的缺点会越来越萎缩。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关注什么,在乎什么,就能把什么吸引到你的周围。你关注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就会聚集到你的周围;你关注阴暗的东西,阴暗的东西也会跟随你的左右,这是吸引力法则在发挥作用。”
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触动他们的心灵动力。做一个高明的心灵雕琢师,帮助他们走过人生中灿烂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