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葱绿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学楼到宿舍是一段坑洼小路,从宿舍到教学楼还是一段坑洼小路。
  师生每天从坑洼之中走过,又从坑洼之中走来。任谁也无从记起在这重复的步履中摔过多少次跤?任谁也无从想起从坑洼之中升腾起的叹息?
  每逢雨季,师生依旧从坑洼路上纷至沓来,又纷至沓去。也许是如此平凡的、平常的生活惯了,脚下的路啥时平整了些,啥时见路边绿了些也无人问津。我因常年忙于班务工作,适当起早到校办公渐成习惯。一个雨雾朦胧的春晨,我照常起早进校,或许是因为下雨的缘故,平时师生共赴校园时让喧闹充溢的小路静寂了许多。我独享这份带泪的季节特有的清新缓步向前。突然,雨雾中飘来一阵掘土的声音。“谁会这么早就趁着雨下地干活?”怀着惊异,我紧赶了几步。不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渐渐清晰,那是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淳朴的农民的外型;那是一个弯着腰、低着头刨挖着泥土的憨厚的村夫的缩影。也许是想让他认识一下自己吧,我试着咳嗽了两声,他抬起头来,轻微之中不失刚劲。
  “呵!”我怔住了。
  “怎么是他?怎么会呢?”我心头一片愕然。
  “你早,小黄。”一句简单的问候声中微微透着喘息。
  “您早,老——老校长。”我从惊愕中回过神来。
  “您这么大年纪,怎还冒着雨出来?您……”本想问老校长在忙些什么,可映入眼帘的是他脚下那棵棵翠绿的树苗填充了我心中的空白。
  我刹时明白了!
  放眼望去,眼前路旁一行葱绿正贪婪地吸吮着雨水,那些被树根挡住的泥沙已稳稳地嵌成了一道垄。
  “老校长,这都是您亲手栽的吧?”我迟疑了一下问道。
  “老了,不能再学你们在讲台上继续耕耘,退休在家又没其他事儿,便试着种几棵树练练身子吧。”依然是笑容可鞠,依然是谦逊自然。
  我不禁一颤,平凡的、平常的生活惯了,身边的一切在你不经意间得到净化。老校长的语言是朴实的,可正是在这份朴实的语言之中,影射出了已退休的他崇高的人格魅力。不是因为这一次在静寂之中的相遇,又有谁会意识到在喧闹中奔忙的同时,忙碌在路边的却是已退休的老校长呢?又有谁能想到坑洼的小路在老校长的手中慢慢改观呢?更有谁在平常之中曾留意过路旁的绿色已成片成行了呢?
  思绪的飘动渐渐定格在老校长临退休前的一番话里,“教书四十年,可以无愧于心地说,桃李满园,绿茵一片了。唯一遗憾的是,当校长这么些年,我的同事和学生们依旧要踏着坑洼小路来去啊!”现在老校长圆这个梦,他用一颗淳朴、厚实的心为师生亮起了一道灿烂的风景线。
  雨声默默,叩击心扉的再也不是雨的缠绵与多情,与之替换的是阵阵掘土声在胸口激荡!烙进灵魂的是“蜡炬”精神培植出的那一片葱绿。
  
  黄振宇,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恩施、
其他文献
古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评定有三个标准:“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三者为其一,便是不朽。这也是众多的才子名将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当不朽与做人的基本信念发生冲突时,是活着还是死去这一难住了哈姆雷特的选择题常常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而这一难题,由于不朽概念的存在,就使得人们无论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都无法用勇敢和懦弱来衡量,人们通常把在危难面前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人,称为英雄。我们感叹那“粉身碎骨浑不怕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有一生意人说:如果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条……总之,盯着对方的瞳
在晏殊的闲雅而有情思的《珠玉词》中,《蝶恋花》以其清雅之气、深挚之情而动人心扉。在苏教版必修四教学参考中对这首词的上阙有这样的鉴赏:“上阙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在这里出现了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
语文教学的生命在课堂,而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又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实施新课程后,近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本人有幸观看到浙江省两位优秀语文教师授课《杨修之死》的精彩课堂:  浙江温州的杨聪老师教授此课时紧紧抓住一个“才”字,让学生从“字缝”里读出“杨修之才表现在哪里”。再围绕“恃才放旷”与“数”这两个词,引导学生历数杨修恃才放旷的事件,并根据重点词语分析理由,加深学生对杨
话题作文以其话题范围广,有话可说的特点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切入点,但有时又因为这个特点,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如何把握话题作文的材料和中心,思路打不开,思路肤浅,思路老套等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话题作文的构思技巧。  一、关注话题的提示语。提示语是一个重要内容,往往包含了出题者的意图,要想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一定要认真阅读、领会。如写“风”这个话题作文,它的提示语是:风,按季节
人们常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无疑突出了作文的重要。一份语文高考试题,60分的作文分值,的确让师生们不敢小觑。为此,各种类型的作文讲座和各种版本的作文秘籍层出不穷,仿佛有了这些高人指点,学生就能妙笔生花了。虽然学生在学业的重压下希望求得捷径在情理之中,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花招”,而是长期积累修炼的“内功”。我们无法给学生充足的作文训练时间,可我们完全可
“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感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新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细节就会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思绪一般都会进入自己熟悉的生活,把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记录下来,形成美文。学生作文就是心灵的写照,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当然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初步认识。  教师,是教学情景的预设者,作文教学可以采取贴近学生心灵的一系列预设,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一直都认为,只有路经生活坎坷的,才能写出那样悲伤,隽永而又优美的文章。归有光一生遭遇忧伤,八岁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二十九岁丧妻,四十三岁丧子,人生旅途颇为坎坷艰辛,尝尽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他这一生中,不停地在时光中挣扎,不停地在对生命进行感叹和扣问。终于发现,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疾病不是贫穷,而是身边所有的人都离开了,独剩自己活在在空阔辽远的天地间,孤单而又绝望。  让我们拨开时光的雾霭,循着归有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并在“课程性質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有明确的提法,“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一、感知——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