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建书香校园系列活动,要让我们的孩子和老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融入社会。通过阅读经典,使教师、学生有机会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让“书香”丰厚师生的文化底蕴,让更多的人成为有儒雅气质和高尚品位的人。
【关键词】文化; 经典;书香; 阅读【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43-01
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著名文学作家金波说过:“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就是思维,一个人思维的发展、心智的成熟和情感的成长,都离不开以阅读为核心手段的语言活动。这是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介永远无法取代的。”
为营造努力学习、勤奋读书、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师生阅读经典书籍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全面提升师生文化内涵。2011年9 月,“扬中华经典 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在我校拉开了序幕,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方法如下: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享受文化熏陶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态文化隐含着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师生随时随地享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走进三小,你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课间,悠扬的音乐悄然而至;午休时,红领巾广播站报道学校最新信息和学生来稿,宣传互助行为。教室墙面上的名人名言,学生每天记一句,享用一生。校门正对面院墙上大型铜字“让书香溢满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决心和信心。 “书香长廊” 中那一幅幅技艺娴熟的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充满着艺术的灵气,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阅读书籍的乐园,展示环境教育的无穷魅力。
校园里还建起了花坛、雕塑,栽种了花草树木,使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如诗如画的文化环境,营造了阅读氛围,彰显了书香特色。健康、深厚的文化氛围,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
2让阅读经典成为时尚,师生齐品书香
“扬中华经典 建书香校园”是学校各种活动的重要部分,而读书活动更是师生必备的精神生活,为此学校严抓阅读常态,积极开展“四个一”。
2.1每天诵读一首中华经典古诗。 学生人手一册《古典诗词读本》,每学年40首。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每天诵读一首经典诗词活动,上课前学生边诵古诗边准备学习用品来迎接老师的到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古诗掌握量会远远超过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做到熟读成诵并学以致用。在诵读经典诗词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诵读和学习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
2.2每天阅读一小时课外书。 每周二、四为“班级读书日”,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为全校阅读指导课。学校还把教师履行指导学生阅读的职责情况纳入学期末的评价中。具体要求:
语文教师担当起阅读指导课的主要任务。读书指导要尽可能结合平时的教学,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习惯培养,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好书推荐课,由图书管理员或语文老师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订阅的优秀读物;阅读方法指导课,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要求学生及时写好读书日记。
为使读书日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源泉,语文老师要认真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让学生利用《好词佳句本》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其他各科教师要关注、支持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结合本学科实际,经常向学生推荐有利于本学科学习的各种好书。要为各年级学生在阅读数量、阅读方法、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方面制定了明细要求。
为保证师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阅读,学校努力为师生创造读书条件:
2.2.1教师读书,学校买单。 学校每年为每位教师至少订阅一份教学杂志。
2.2.2大力投资,建好“快乐书吧”。学校投资三万多元购买新图书,在四楼建好“快乐书吧”。在“书吧”里教师可以一边喝著茉莉花茶,一边阅读着自己喜爱的教育专著、文学名著等。
通过阅读中华经典,给师生们心中播下了最好的种子,提供了肥沃的养料,留下了最好的回忆;通过阅读经典,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和伟人直接对话,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健全自己的人格。
2.3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每月一主题的读书实践活动,如“名人名言、古典诗词”背诵活动、“师生美文”诵读比赛、“我的空间我做主” 教室设计比赛、“我读书我快乐”手抄报设计及书卡制作比赛、“好书伴我行”海报设计比赛 、“讲故事”比赛、“写话、写读后感”比赛等,让学生收获了读书的累累硕果,享受到了读书的无限快乐。
2.4每学期组织一次“写读后感”的比赛。 每学期四至六年级现场写读后感比赛,每个班随机抽出10名学生,现场阅读一篇文章,即兴写一篇读后感。每个年段设出个人奖和团体奖。
2.5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 伴着春天的旋律,2012年4月2日举行了“最是书香能致远”三小第三届读书节启动仪式,此后短短的二十天里好书推荐比赛、黑板报比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美文诵读比赛、“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等活动绽放了读书独特的魅力。在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美好的日子里,当我们将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了出来时,台上是绘声绘色的表演,是入情入理的演说,台下是专注静心的观看,一个多小时的汇报演出把读书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每年的读书节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激发了学生读好书的乐趣和渴望,引导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在学校已渐成风气。 3从各年级实际出发,建好书香班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很重视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他认为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人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学生每天所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教室里任何一处的布置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尽可能的使班级散发出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
3.1充实图书角,细致管理,随心所“阅”。 通过家长会老师们的大力动员,如今的孩子家庭藏书已变得丰富,为使孩子们能信手就能读到好书,各班积极发动学生将家中的藏书有选择性的带到班级里来。利用晨会课,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对学习、生活有指导和帮助意义的书目名称,如:《史记》、《中国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格林童话》等,还有《木偶奇遇记》等经典童话,并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讲给学生听。
书是我们的第二世界,各班有了这么一个可供随时借阅精彩图书的角落,就像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孩子们课间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谈论书中故事的现象多了,渐渐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班级图书角是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3.2精心布置教室,让每面墙会说话。 在教室四周雪白的墙壁上用电脑打印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古代的“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西方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等,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浓浓的阅读氛围之中。这些名人名言成了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们有的提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试想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耳濡目染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各班统一在教室前面的黑板右上方开设“阅读指南”的欄目,在每周五及时更新。如“好书介绍”,“教你阅读”, “优秀读后感”等。可以说“阅读指南”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孩子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配上精致的图画,张贴在后墙壁的“优作展示”栏。这种无声的展示,在学生们欣赏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知识积累的过程。
总之,通过这些年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师生们没有了浮躁,多了些书香,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我相信,在我们不懈地追求与努力下,“书香”—定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犹如春雨点点入土,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获得丰收的喜悦!
【关键词】文化; 经典;书香; 阅读【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43-01
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著名文学作家金波说过:“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就是思维,一个人思维的发展、心智的成熟和情感的成长,都离不开以阅读为核心手段的语言活动。这是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介永远无法取代的。”
为营造努力学习、勤奋读书、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师生阅读经典书籍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全面提升师生文化内涵。2011年9 月,“扬中华经典 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在我校拉开了序幕,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方法如下: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享受文化熏陶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态文化隐含着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师生随时随地享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走进三小,你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课间,悠扬的音乐悄然而至;午休时,红领巾广播站报道学校最新信息和学生来稿,宣传互助行为。教室墙面上的名人名言,学生每天记一句,享用一生。校门正对面院墙上大型铜字“让书香溢满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决心和信心。 “书香长廊” 中那一幅幅技艺娴熟的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充满着艺术的灵气,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阅读书籍的乐园,展示环境教育的无穷魅力。
校园里还建起了花坛、雕塑,栽种了花草树木,使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如诗如画的文化环境,营造了阅读氛围,彰显了书香特色。健康、深厚的文化氛围,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
2让阅读经典成为时尚,师生齐品书香
“扬中华经典 建书香校园”是学校各种活动的重要部分,而读书活动更是师生必备的精神生活,为此学校严抓阅读常态,积极开展“四个一”。
2.1每天诵读一首中华经典古诗。 学生人手一册《古典诗词读本》,每学年40首。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每天诵读一首经典诗词活动,上课前学生边诵古诗边准备学习用品来迎接老师的到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古诗掌握量会远远超过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做到熟读成诵并学以致用。在诵读经典诗词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诵读和学习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
2.2每天阅读一小时课外书。 每周二、四为“班级读书日”,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为全校阅读指导课。学校还把教师履行指导学生阅读的职责情况纳入学期末的评价中。具体要求:
语文教师担当起阅读指导课的主要任务。读书指导要尽可能结合平时的教学,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习惯培养,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好书推荐课,由图书管理员或语文老师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订阅的优秀读物;阅读方法指导课,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要求学生及时写好读书日记。
为使读书日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源泉,语文老师要认真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让学生利用《好词佳句本》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其他各科教师要关注、支持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结合本学科实际,经常向学生推荐有利于本学科学习的各种好书。要为各年级学生在阅读数量、阅读方法、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方面制定了明细要求。
为保证师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阅读,学校努力为师生创造读书条件:
2.2.1教师读书,学校买单。 学校每年为每位教师至少订阅一份教学杂志。
2.2.2大力投资,建好“快乐书吧”。学校投资三万多元购买新图书,在四楼建好“快乐书吧”。在“书吧”里教师可以一边喝著茉莉花茶,一边阅读着自己喜爱的教育专著、文学名著等。
通过阅读中华经典,给师生们心中播下了最好的种子,提供了肥沃的养料,留下了最好的回忆;通过阅读经典,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和伟人直接对话,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健全自己的人格。
2.3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每月一主题的读书实践活动,如“名人名言、古典诗词”背诵活动、“师生美文”诵读比赛、“我的空间我做主” 教室设计比赛、“我读书我快乐”手抄报设计及书卡制作比赛、“好书伴我行”海报设计比赛 、“讲故事”比赛、“写话、写读后感”比赛等,让学生收获了读书的累累硕果,享受到了读书的无限快乐。
2.4每学期组织一次“写读后感”的比赛。 每学期四至六年级现场写读后感比赛,每个班随机抽出10名学生,现场阅读一篇文章,即兴写一篇读后感。每个年段设出个人奖和团体奖。
2.5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 伴着春天的旋律,2012年4月2日举行了“最是书香能致远”三小第三届读书节启动仪式,此后短短的二十天里好书推荐比赛、黑板报比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美文诵读比赛、“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等活动绽放了读书独特的魅力。在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美好的日子里,当我们将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了出来时,台上是绘声绘色的表演,是入情入理的演说,台下是专注静心的观看,一个多小时的汇报演出把读书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每年的读书节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激发了学生读好书的乐趣和渴望,引导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在学校已渐成风气。 3从各年级实际出发,建好书香班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很重视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他认为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人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学生每天所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教室里任何一处的布置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尽可能的使班级散发出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
3.1充实图书角,细致管理,随心所“阅”。 通过家长会老师们的大力动员,如今的孩子家庭藏书已变得丰富,为使孩子们能信手就能读到好书,各班积极发动学生将家中的藏书有选择性的带到班级里来。利用晨会课,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对学习、生活有指导和帮助意义的书目名称,如:《史记》、《中国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格林童话》等,还有《木偶奇遇记》等经典童话,并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讲给学生听。
书是我们的第二世界,各班有了这么一个可供随时借阅精彩图书的角落,就像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孩子们课间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谈论书中故事的现象多了,渐渐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班级图书角是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3.2精心布置教室,让每面墙会说话。 在教室四周雪白的墙壁上用电脑打印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古代的“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西方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等,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浓浓的阅读氛围之中。这些名人名言成了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们有的提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试想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耳濡目染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各班统一在教室前面的黑板右上方开设“阅读指南”的欄目,在每周五及时更新。如“好书介绍”,“教你阅读”, “优秀读后感”等。可以说“阅读指南”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孩子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配上精致的图画,张贴在后墙壁的“优作展示”栏。这种无声的展示,在学生们欣赏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知识积累的过程。
总之,通过这些年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师生们没有了浮躁,多了些书香,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我相信,在我们不懈地追求与努力下,“书香”—定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犹如春雨点点入土,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获得丰收的喜悦!